倍可親

樓主: WILLIAMLYLE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唯識中所述之第七識(未那識)

[複製鏈接]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21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5 12:2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jiandao 18樓 的帖子

民間所謂的靈魂叫做中陰身,有情生命入正死位時因五根壞滅,意識無法生起, 你的第七識意根(俱生我執),因為未斷我見我執故(見思二惑),便促使第八識(也稱如來藏)出生中陰身,此中陰身具簡單的意識功能,通死前意識,七天一生死,最多七次,依生前習氣而運作,又稱「食香」。 因此民間辦喪事有所謂頭七,七七等名稱。中陰生由於通死前意識,因此死後徘徊家中, 眷屬身旁, 哀凄心悲不願離開。

中陰身,所謂的靈魂,受生時則永斷。因此而說意識不通三世,你這一世的意識覺知心,並非你上一世的意識覺知心. 又因為你上一世的意識及記憶隨著你入胎時中陰斷滅而已斷滅, 這個現象就是所謂的 「隔陰之謎」,並非死後有什麼「孟婆湯」,那只是民間傳說而已。

但是有一點很重要,中陰身它並不是入胎識,入胎並執持受精卵的是那位總報主你的第八識如來藏和它所生而不斷的第七識意根,其實第八識如來藏它就是你的實相心,它具有堅住性,永不斷滅,它非因緣生,無始卻來本來而有,為一切因緣所依,執持著你無量劫來一切善惡種子,它就是眾生的法身。

所以佛門證悟的祖師說 「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 就是在講它,你的法身佛,」第八識-如來藏」。

《維摩詰經》云:「法不屬因,不在緣故。」第八識如來藏不是因緣所生之法,有因有緣所生之法,必會因滅緣散而斷滅。蘊處界都是緣起法,所以其性無常歸於空無,這就是空相;而空性第八識如來藏,無始劫以來,從無一剎那斷滅過。第八識如來藏是一切法的根源,非是生滅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22
jiandao 發表於 2011-8-15 13:40 | 只看該作者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4 23:13
回復 jiandao 18樓 的帖子

不曉為啥, 看到 jiandao兄就有點高興.

我也是喜歡與仁兄交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23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8-15 14:3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hammapala 於 2011-8-15 14:38 編輯

回復 WILLIAMLYLE 21樓 的帖子

所謂的『中陰身』,應該叫『意生身』。

一般說來,禪定有相當的修為者,能以意志力化出『意生身』,這是屬於神通的部分。極少數稟賦特殊之人在身體受到折磨的狀態下,例如受傷、重病,也會出現『意生身』的現象。

在許多所謂死後復活或瀕死經驗裡,當事人感覺自己飄浮到了天花板或在一旁看著醫護人員施救,其實就是『意生身』的作用,而不明究裡的人會以為自己的靈魂離體。在這些事例中,當事人的眼、耳、鼻、舌、身並未壞滅,還是好端端的活人。

倘若當事人真的死了,那麼所謂的靈魂就不是『意生身』,而是其人已受生,成了鬼道眾生或某些地居天(一般人觀念中的精靈)的一員了。

愛欲是死亡與再生的依憑,從生到死,從死到生,道理都是一樣的。六根都是異生異滅,只接受前五根會壞滅,卻相信意根不壞且會去投胎。這在佛法中稱為『半常半無常論』,屬於六十二見的一種。。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24
jiandao 發表於 2011-8-15 14:48 | 只看該作者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4 23:25
回復 jiandao 18樓 的帖子

民間所謂的靈魂叫做中陰身,有情生命入正死位時因五根壞滅,意識無法生起, 你的 ...

多謝仁兄分享心得,值得思考,多謝

輪迴的思想源於婆羅門教,為釋尊佛法所承襲,然佛法又以緣起思想、萬法無我有別於婆羅門教~~~仁兄所引證《維摩詰經》云:「法不屬因,不在緣故。」,確實值得玩味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25
Djogchen 發表於 2011-8-15 20:0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hammapala 17樓 的帖子

如是如是!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26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6 10:3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jiandao 24樓 的帖子

『輪迴的思想源於婆羅門教』

那麼因果呢 ? 見道兄怎麼認為 ? 現見有貧富,有壽算,有際遇, J 兄真的認一切都是神的恩賜 ?
如果因果屬實, 照Dhamapala的理論, 死後六根全斷, 又沒有第八識, 分段生死的因果怎樣實現.

Dhamapala是六識論者,這就是六識論不圓滿的邪見,如應承中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27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8-16 12:5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hammapala 於 2011-8-16 12:55 編輯

回復 WILLIAMLYLE 26樓 的帖子

輪迴不是源於婆羅門教,而是包括猶太人在內,所有古文明的共識。如果明瞭了猶太教的輪迴觀,再看福音書裡的耶穌言教,就會霍然貫通。

其次,針對WILLIAMLYLE兄的論述,我答如是:六根是異生異滅,不是死後才全斷,雜阿含三三五經說得很清楚,你因為受困於身見,又崇拜蕭平實居士,才會如此堅持邪見。六識不是理論,而是經驗,也是佛說,與你們所批判的應承中觀無關。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28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7 00:4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ILLIAMLYLE 於 2011-8-17 00:46 編輯

回復 Dhammapala 27樓 的帖子

But if 沒有第八識, 分段生死的因果怎樣實現 ?

六識是佛說, 佛 also 說八識 afterward, why don』t you believe then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29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8-17 02:0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WILLIAMLYLE 28樓 的帖子

在第一義空經的立場來看,並沒有所謂的分段生死。

其次,在雜阿含三一九經裡,佛陀說得很清楚。他所說的『一切』就是六根、六塵(十二入處)。那篇經雖短,卻是對唯識的有力針砭。去讀一讀吧。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30
chico 發表於 2011-8-17 03:5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1-8-17 03:56 編輯

爭論的問題之前要搞清楚,唯識論里的任何一個識,都是剎那生滅,無常無我. 在這個基礎上探討,就不用各說個話了. 同任何經論都不矛盾.一切識無非是假名安立而已, 當體即空.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31
Djogchen 發表於 2011-8-17 06:1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WILLIAMLYLE 19樓 的帖子

你說到是否八識種子?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32
Djogchen 發表於 2011-8-17 07:0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1-8-17 15:35 編輯

回復 Dhammapala 27樓 的帖子

輪迴不是源於婆羅門教,而是包括猶太人在內,所有古文明的共識。如果明了了猶太
教的輪迴觀,再看福音書里的耶穌言教,就會霍然貫通。


老兄言下之意是否非要看外道經典才可明白「輪迴」之大意?

我評如下:--

佛陀講經四十五年,我相信他並沒有說過「輪迴」二字,為何?因為它是違背了佛陀的三法
印的最終目的地---涅磐寂靜。只是正如你所說只是一個共識,.但這個並不等於它
不存在,但這個輪迴個體是如何過渡,在佛滅后就引起僧團部派的爭論,紛紛提出
「非離蘊」,"非即蘊,普特迦羅「等理論,但仍然是有所漏,至於外道的」道
成肉身「更加是空談而已!
我曾經在」菩提樹下「發過三帖,是講有關唯識宗的阿賴耶識如何補充以上的所缺,
作者是香港大學佛學講師」李潤生「教授。



http://my.backchina.com/chinesef ... -850929-page-1.html

http://my.backchina.com/chinesef ... -859010-page-1.html


http://my.backchina.com/chinesef ... -853117-page-1.html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33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7 10:5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hammapala 29樓 的帖子

Dhama兄說這個非常 funny, 這方面的教証, 也可舉愣伽經, 楞嚴經,解深密經, 成唯識論 etc....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34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7 11:2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jogchen 31樓 的帖子

種子也是重點啦, 有一句話 :『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際會時,果報還自受』, 這是佛門中常聽的, 百千「劫」也, 就算不要談劫, 2-3世好了, 業種如何能不滅, 如何能在因緣際會時,果報還自受 ?

能持種的,就是你貼的那篇如來藏, 這個不生滅的,  plus 第七識意根那就是自作自受的「自」 . 異做異受的「異」就是分段生死不同的五陰, 比如強盜為人時無惡不做, 是人的五陰, 下段分段生死成畜牲, 由畜牲的五陰受報, 不同的五陰所以稱「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35
Djogchen 發表於 2011-8-17 19:3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WILLIAMLYLE 34樓 的帖子

我相信阿含經這個」異陰相續「是剎那間的生滅,如果要與業果扯上關係的就是這生
滅的種子存在於」第八識(異熟果識)之中,j機緣到時,是善是惡?果報就自受。所以經文有說: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36
Djogchen 發表於 2011-8-17 19:4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WILLIAMLYLE 33樓 的帖子

Dhama兄講的並不是funny,這是經典的時間上的分別,阿含經是最原始的佛經,所以
只有十二處為」所有「,其它的經典是後來的才有十八界。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37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8 02:4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hico 30樓 的帖子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1:「大慧!藏識滅者,不異外道斷見論議。」

「阿賴耶識心體可滅是斷見外道戲論」


《諸法集要經》卷1:

由聞正法故,了知蘊處界,與生滅相應,今正智明顯。

 是三種過患,為輪迴之本,樂多聞正法,當斷令永盡
。」

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是與生滅相應的無常之法,蘊處界只要出生,就會有苦(不離三苦八苦),所以要多聞熏正法,當令蘊處界永斷無餘。(在二乘法羅漢道中,當滅盡五蘊十八界;而大乘菩薩行者,則有能力滅盡而不滅,反而取得世世的蘊處界來利樂眾生,直到成佛,盡未來際利樂眾生。)



佛明確開示蘊處界不僅是可滅之法,還應該滅盡蘊處界,但是卻又開示「主張阿賴耶識可滅是斷見外道戲論」,那就非常清楚:阿賴耶識不攝屬蘊處界,蘊處界可滅故,阿賴耶識體不可滅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38
chico 發表於 2011-8-18 05:1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WILLIAMLYLE 37樓 的帖子

阿賴耶識體性空,「空「 何以能斷滅?阿賴耶識剎那生滅,否則無法執藏種子。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39
chico 發表於 2011-8-18 10:05 | 只看該作者
『異陰相續』
活著的人念念遷流,同樣是異陰相續,不必等轉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40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20 12:36 | 只看該作者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4 23:25
末那心恆審思量,行相細微,唯證悟如來藏者方能體驗其身中之末那識(令讀者讀此後亦能了知不必悟后),然 ...

末那識是見分之自證分,乃造業者,故不能持身。彼心須對如來藏所現相分才能運作,故必定相對於如來藏而有,故知必有如來藏,由如來藏持身根命根而現相分。末那若是持身識,佛不應說彼為意根,既名意根,則是六根之一;設便能持身,亦只能持局部(大腦),非遍身持,可知非是能執命根身根者。

末那若是持身識,則有情若生純苦趣(全部地獄有情及一分惡鬼傍生),應於出生受苦時能立即舍苦趣身,便離諸苦而生善道,然彼末那雖能作主而不能持身,故末那與知苦之意識心受苦時,雖欲捨身而不能舍,另有無記性而不受苦樂之如來藏持純苦身,持命根故。

意根非是大腦,大腦乃五根之樞紐,是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勝義根之集合體。意識末那識觸此五勝義根之五塵境,便警覺如來藏,使意識之種子現行而有意識,故能分別或覺知。意識因末那作用而由如來藏出生,受末那指揮而作思維分別觀照••••••等心行,故意識不作主。思維分別觀照之後,得到結論,再由意根末那識作主。

若謂此緣名色之識是末那識,非如來藏,則應一切有情皆無意識;意識由意根觸法塵而生故,佛說意根是末那識故。若無末那即無意根。然一切有情皆有意識,故末那是意根,住於腦部,觸大腦五勝義根之五塵境諸法,而由如來藏生意識,末那即是意根,六根所攝。當知非是自在心,由如來藏作主,非有行色,故名為識。以上之理,利智佛子方能知之,鈍根菩薩及二乘人則不能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21: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