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修緣 於 2010-11-24 19:08 編輯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10-11-24 13:21 
甲午戰爭那時是天朝小看日本,所以才打,但一敗就不敢打了;到918那時,都欺負到脖子上了,老蔣也不敢打 ...
我覺得吧, 決策的方式, 最後還是屁股決定腦袋的.
例如清政府甲午後不敢再跟日本開戰, 是清政府站在自己滿人立場上考慮的, 是成熟的決策.
要是不顧清政府自身的實力, 再跟日本開戰, 清政府倒得更快, 白白便宜了下面的各省督撫.
老蔣遲遲不打小日本, 也是合乎老蔣自身的立場的. 一來國力太弱, 二來內亂未平.
後來給逼著打了, 結果自己丟了大陸, 白白便宜了老毛.
所以說, 遲遲不打小日本, 不一定符合中國老百姓的利益, 但是絕對符合老蔣自己的利益, 也是個成熟的決策.
老毛打朝鮮戰爭, 也是個成熟的決策. 當時老毛剛建國不久, 意氣風發.
作為共產國際的老二, 不打不足以擦亮牌子, 不打不足以換取軍事技術, 以及控制朝鮮半島...
無論如何, 中國出兵了, 客場作戰, 佔住戰爭的主動權; 打完朝鮮戰爭, 還能利用談判權來分割朝鮮半島; 最後換回了蘇聯的軍事技術, 怎麼算都是中國賺翻了.
至於林彪和周恩來, 位置不同, 決策也就不會一樣:
林彪類似韓信, 再立新功更有震主之嫌, 死得更快. 於是稱病不出, 才能躲到70年代.
周恩來是總理, 更關心國家建設和人民溫飽等具體事物.
可見, 決策不但看是否合算, 還看不同人的不同立場.
所以這次北韓選擇炮擊, 咱們外人看來很古怪, 但在小金和小小金的立場上考慮, 有可能是個很合理很成熟的決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