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實說,這部戲的爭議可大了,別的不提,僅「阿房」一詞就足夠人們嘮扯的。
過去大多數人不知道阿房宮中「阿房」二字的讀音和釋意,於是這部片子被當成了典故。後來人民歷史水平高了,知道此「阿房」非彼「阿房」了,於是網路上跳出一大票嘲笑台灣劇的「高人們」。而這部戲的片名也就不得不在這股浪潮中引咎修纂成「秦始皇的情人」,汗……
其實大家都能知道「阿房宮」的讀音和其真實含義是件好事,只是剛剛掃盲就緊著出來嘲笑別人就不好了。我想這部戲的編劇並非不了解阿房宮的來歷,只不過是為了電視劇能多謝傳奇色彩,刻意扭曲杜撰罷了。這種行為本身在戲說劇作界實在算不上什麼雞毛蒜皮的事情,即便是再雷人的杜撰也都層出不窮,何況於此。但是我們還是不得不佩服這位編劇無敵的想象力,儘管有五十步笑百步之嫌,可還是希望往後這種過於離譜的杜撰能夠少一些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