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chico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回復jiandao 兄108 貼

[複製鏈接]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21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6-15 06:27 | 只看該作者
我倒是覺得更加簡煉,直接了
windovertree 發表於 2010-6-14 12:49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22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6-15 22:3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 chico


    說的好!我知道的佛法本來無形,不知道它如何變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23
jiandao 發表於 2010-6-16 16:2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2# 一說實相

以佛法來看,佛有法身,也有化身,佛法也是一樣的道理,既無形,也有形。法不孤起,依因緣而起。佛法也如此。歷史地看,阿含記載的「聖教量」,與「大乘菩薩」們在佛陀(釋迦牟尼)滅度數百年、甚至上千年後「回憶」出來的「如是我聞」,與「大日如來」宣講的「佛經」,你真的看不出一點變化嗎?

佛法教導人們,行中道,不著兩邊。何為中道?佛法既無形,也有形。在某種因緣下,應該說佛法無形;在另外的因緣下,應該說佛法有形。何為邊?罔顧當下因緣,混淆邏輯層次,無論說佛法無形,有形,既無形、也有形,還是既非無形、也非有形,都是邊。

隨順因緣,如實關照,據以調理個人心態和行為方式-----所謂「空體、有相、啟用」,這才是佛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24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6-16 22:4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一說實相

以佛法來看,佛有法身,也有化身,佛法也是一樣的道理,既無形,也有形。法不孤起,依因緣而起。佛法也如此。
jiandao 發表於 2010-6-16 16:26


就請J兄談談自己的看法吧,何為法身?何為化身?各以何為體如何作用?又有何差別?我們兩個都不喜歡落入文字而誇誇其談的,對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25
jiandao 發表於 2010-6-17 07:3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4# 一說實相


阿含記載的「聖教量」,與「大乘菩薩」們在佛陀(釋迦牟尼)滅度數百年、甚至上千年後「回憶」出來的「如是我聞」,與「大日如來」宣講的「佛經」,你真的看不出一點變化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26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6-17 07:58 | 只看該作者
新約相對於舊約沒有變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27
Djogchen 發表於 2010-6-17 08:2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0-6-17 08:34 編輯

回復 25# jiandao

天台宗每將釋迦佛與大日如來之法身、應身視為同體,既然法身同體

"如是我聞"以及」阿含記載的「聖教量」與大日如來」宣講的「佛經」,樓主你覺得
有變化嗎?

一念三千,三千也不在乎一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28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6-17 13:1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5# jiandao

J兄,我24樓是直接對你的話提問的。你沒有回答。你25樓的問題扯遠了。我暫時沒有興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29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6-17 22:09 | 只看該作者
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思想(先不說更加細微的情緒)都不能如實清晰和一貫地看清楚,那麼他是不可能對佛法有深刻的體悟的。注意:這只是必要條件卻未必是充分條件。

綠水原無憂,因風皺面。
青山本不老,為雪白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
匿名  發表於 2010-6-19 15:02
回復 28# 一說實相

無因無緣地談論什麼「法身」、「化身」、「各以何為體如何作用」?

我對名相戲論也沒有興趣。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31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6-20 00:1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0# Guest from 216.232.3.x

那話是你說的呀。我不明白既然你不感興趣的話卻自己要說出口。你就說法身化身的當時是有因緣的吧?那就請回到那個因緣其解釋一下你的說法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匿名  發表於 2010-6-20 16:47
回復 31# 一說實相

我之所以提到所謂「佛有法身,也有化身」,只是感覺佛弟子們大都認同法身無形,化身有形。以此類比佛法。僅此而已。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33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6-21 12:1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2# Guest from 216.232.3.x
好了,我的目的不是要追問你,也不是要讓你認錯。我只是借用你自己帖子中的話來讓你認識到一個問題。當然這也是我的希望而已。

佛法是心法,要能夠在佛法中得真實利益,必須要真誠如實地看待自己的心。所謂直心是菩提直心是道場。基督教強調信心也沒有錯,只是外道畢竟是心外求法而已。我看J兄所發帖子中的言語,覺得您並沒有真正懂得觀照當下因緣,也不善於審視自心。難怪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利益了。你轉而相信耶穌也好,只是我奉勸你一句。別用佛法套用基督教,不然兩邊都落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匿名  發表於 2010-6-21 14:05
回復 33# 一說實相


多謝提醒。真誠地。用佛法套用基督教,的確兩邊都會落空的。

在帖子中,用那麼多佛教名相,是為了便於與諸位討論。 我認為,佛教自身從原始佛教,到小乘,到大乘,再到所謂金剛乘,從修行走向宗教化(一定意義上說,是從所謂自我解脫,到藉助所謂他力),從專註於、圍繞著解脫煩惱、離苦得樂,到走向行而上化,這個過程是很有意思的,值得研究探討。多讀讀阿含經,尤其是佛教歷史,少讀點禪宗,會很有幫助的。

三界唯心,因而無需心外求法,因而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我知道,這是漢地佛法的「殊勝」之處。但是,這太-----我現在也不好多說了,我的建議就是一定要歷史地看待佛教。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35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6-21 22:4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4# Guest from 216.232.3.x

你說的有一定道理。要不然怎麼會寺廟蓋得越來越多,信眾香火越來越旺,而成就解脫的人卻不多呢?但是說「左邊」不對的時候,不一定就意味著「右邊」對。大乘本身沒有問題。只是大乘讓心外求法的人有了自己產生的錯誤想象的機會,而蜂擁而去。只是人類的通性。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喜歡不勞而獲而不喜歡在自己身上找毛病在自己心裡求答案的。基督教也沒有錯,大家還是挑合乎自己胃口的去相信,所以才有今天的「因信稱義」的大行其事。窄門變成了寬門。哪一個教會喜歡窄門的?窄門變成了寬門,小乘變成了大乘。你沒有看出人性的問題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36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6-21 22:5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4# Guest from 216.232.3.x


    如果大乘真的有問題,怎麼會有那麼多的成就者?自己求不出題目的解不代表題目本身沒有解。禪宗本來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你怎麼會想到要去大讀禪宗的東西呢?不得要領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37
jiandao 發表於 2010-6-22 15:0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6# 一說實相

大乘(我一般傾向於不把密宗,所謂的金剛乘看作佛教合乎邏輯的發展)是原始佛教走向宗教化和行而上化的必然,不存在有問題或者沒有問題這一問題。

佛教走向宗教化的標誌性結果是出現觀音和阿彌陀佛崇拜,走向行而上化的極端是楞嚴經、楞伽經、解深密經等的問世----這些釋迦牟尼滅度千年之際出現的經典,在心經、金剛經、法華經、華嚴經等經典的基礎上,試圖解決釋迦牟尼一直迴避的本體論問題,但這種嘗試直接衝擊佛教的一些基本信條和思維方式。在漢地,禪宗是以形而上的方式對佛教行而上化的反動,所謂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但翻翻典籍,漢地各宗中是不是禪宗留下的文字最多?),同時最初也是最激烈地反對觀音和阿彌陀佛崇拜----《壇經》根本不承認阿彌陀佛崇拜的佛經依據,辛辣地嘲諷說,東方人念佛往生西方,西方人念佛往生何方?但國人聰明啊,藉助性宗、相宗的融合(標誌之一就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說法的確立和被廣泛----包括性宗----接受),創唯心凈土一說,進而實現了禪凈融合,這樣該走的路和能走的路都走完了(真是幸運啊,密宗在漢地沒有市場),從此佛教在漢地無可爭辯地走向衰微。

要歷史地、客觀地看待佛教和佛經。比方說,相宗是對於龍樹以來性宗發展的一種反動,這一背景下出現的《解深密經》,你真地相信是釋迦牟尼說的?事實上,我只相信阿含的記載可能比較接近釋迦牟尼的教誨,這並不意味著我看輕大乘佛經,事實上我認為大乘佛法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朵奇葩。

學習佛法的確可以讓人受益匪淺。佛教的一些理論,能夠幫助人在生活中更聰慧、更內省、更善良、更從容、更灑脫,而修習禪定確實非常有益身心。阿含詳細記載了釋迦牟尼怎麼教他兒子練「氣功」的。我修習過天台的止觀、禪宗的禪定,經過了所有經過的過程、「境界」后,個人感覺還是釋迦牟尼教的最好。

佛者,覺也;覺者,知也;知者,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顯然,人的知,總是有限的,處於因緣之中的。超出這個層面,就不再釋迦牟尼的初衷了,事實上也不再是「佛法」了。

我感覺你對佛法還是頗有心得的,很高興與你交流。也請你把自己的思想展開說說,別只是冷不丁提個刁鑽的問題。以後有時間再給你聊聊為什麼我歸信耶穌基督吧,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哈哈,我傳福音也是隨緣的,畢竟曾經是佛弟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38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6-22 22:5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7# jiandao

謝謝J兄用長貼來說您對佛教起源與弘揚的理解。這個帖子相當不錯。我也很願意聽聽你對基督教的理解,希望是有深度的。我們可以約一個有空的時候電話上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39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6-23 04:3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一說實相 於 2010-6-23 04:40 編輯

回復 37# jiandao

又仔細地看了一遍。我個人不能完全認同你的看法。不同看法當然是寶貴的,但是要打字出來在論壇上交流恐怕要花相當多的時間,想說又忍住了。總的來說,你的觀點早前已經在佛教界里提出過了,也引起了很大的辯論和思考。如何看待密宗,如何看待南傳,如何看待大乘,如何看待禪宗,到底西方極樂世界是唯心凈土還是真實存在,一些大乘經典到底是否是佛親口宣說等等。這裡面大德們有很深刻的看法,可以攤開來講幾天幾夜還必須是對深入經藏有真實體悟的人才可以不掉入所知障和自性見的。我也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說起來都太精細和複雜了,很難短時間裡表達清楚。

但是我相信佛教的一個原則是慈悲+智慧,而根本上兩者不二。我沒有證得就不能妄談。我們到底獲得了多少現量而自認為可以判定聖言量的真偽?我們可以存疑卻很難證偽啊。我是做學問的人,可以說工作就是做抽象的理性思考和挑別人毛病的。但是宗教讓我們領悟到人的理性的局限。不過理性局限絕對不代表可以非理性了。理論是一面實踐又是另一面。沒有實踐的經驗,理論只能望文生義,還不如沒有理論好。但是還需要注意的是,實踐中沒有獲得理想的結果,並不一定說明理論是錯誤的。而可能是自己實踐的方法或者能力上有問題。容易犯的一個錯就是由於自己的實踐中沒有看到,就懷疑一切以這個理論獲得實踐證明的例子。古人的例子難以考證了,才可以引得大家說三道四。那麼今人呢?為什麼不尋訪今天的成就者?這才是求道尋道覓道踐道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40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6-23 05:0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一說實相 於 2010-6-23 05:10 編輯
回復  一說實相

我感覺你對佛法還是頗有心得的,很高興與你交流。也請你把自己的思想展開說說,別只是冷不丁提個刁鑽的問題。以後有時間再給你聊聊為什麼我歸信耶穌基督吧,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哈哈,我傳福音也是隨緣的,畢竟曾經是佛弟子。
jiandao 發表於 2010-6-22 15:02


特別歡迎你來給我傳福音。我曾經驕傲地對我的基督徒朋友們都說過,只要他們的信心足夠堅定,我非常願意他們來說服我,更說如果他們的耐心足夠好堅持來我這裡傳的話,我相信他們會成為佛弟子。所以有你這個曾經的佛弟子,假定你的佛法知見都是正確的話,我更是非常願意聽聽基督教的真諦到底在哪裡。

順便說一下。我冷不丁地給你提問只是要希望看到你在當下緣起中的自性反應,那才是真實的東西。大多人即使在沒有存心的時候都在欺騙自己同時也在欺騙他人。這才是處處在在的迷的表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11: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