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一說實相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何為天堂

[複製鏈接]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21
研究 發表於 2010-6-14 23:1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8# 一說實相

見證其實是很個人的,背景也比較複雜。我信主並不是通過某個人的見證,也不是在某一個佈道會上;我信主經歷了十八年的思考,印證,最後,水到渠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22
 樓主|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6-14 23:2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一說實相

見證其實是很個人的,背景也比較複雜。我信主並不是通過某個人的見證,也不是在某一個布 ...
研究 發表於 2010-6-14 23:11


很好啊。你可以談談你的思考和印證么。經過十八年的淬鍊你的思考應該很成熟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23
研究 發表於 2010-6-14 23:2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0# 一說實相
所以對基督信仰來說,你不信,也證不得。有些基督教研究的學者有豐富的知識,可就是沒信心,也是這個緣故。

說到佛教,尤其是原始佛教,其內涵真是很豐富,是人認識自己我的開端。比如說基督信仰所說的「罪」,其實在佛教里是說「煩惱」,但佛教的「煩惱」卻少了不認識神的「煩惱」。為傳福音而研究佛教,也能從另一個角度認識佛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24
研究 發表於 2010-6-14 23:3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2# 一說實相

其實,在這個論壇里,我已經談論了許多。每天都在討論,每天你都能看到我的印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25
 樓主|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6-14 23:38 | 只看該作者
說到佛教,尤其是原始佛教,其內涵真是很豐富,是人認識自己我的開端。比如說基督信仰所說的「罪」,其實在佛教里是說「煩惱」,但佛教的「煩惱」卻少了不認識神的「煩惱」。為傳福音而研究佛教,也能從另一個角度認識佛教。
研究 發表於 2010-6-14 23:26


友情提示:你的理解出偏差了。建議重點研究一下十二因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26
研究 發表於 2010-6-14 23:42 | 只看該作者
友情提示:你的理解出偏差了。建議重點研究一下十二因緣。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6-14 23:38


請明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27
chico 發表於 2010-6-15 00: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研究 於 2010-6-15 00:14 編輯
請明示。研究 發表於 2010-6-14 23:42

這是典型的信耶和華、耶穌的宗教---猶太、天主、東正、耶證(以下簡稱耶教)思維方式。你們認為「神「是第一因。認為什麼東西後面都要有「神「。是不是那麼回事?自己也沒法說清楚。如是「信「就完了。實際上是讓人斷掉追求第一因的方便說法。可是信耶教的人們苦苦執著這是「真理「。有了這種定勢思維。即使把三藏典籍印到腦子裡也沒用。

話說回來了,不這樣「信「,耶教信仰的基礎就沒了。你們必須這樣。讓你們存而不論其他說法都難。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28
研究 發表於 2010-6-15 00:1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7# chico

chico兄,佛教因果後面沒有東西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29
chico 發表於 2010-6-15 00:5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6-15 01:06 編輯
回復  chico
chico兄,佛教因果後面沒有東西嗎?
研究 發表於 2010-6-15 00:17

這是我這個門外漢的理解,僅供參考,不代表任何人。任何團體。

佛教推到最後,是「無明「。

【佛學次第統編(明.楊卓編)】
一切惑業,若逆溯之,其源無不歸納於無明。蓋一切惑業,無非由執。由有執故,乃能成障。所以執者,為有著故。所以著者,原無明故。無明之外,無別他因。故此一切惑業,無不歸納於無明也。

無明怎麼來的?據《首楞嚴經》「知見立知是無明本「。什麼時候有的?無始。這是我們最難理解的地方。世間萬物都有始終,無明焉可無始!

無明是假的,虛妄的。要真能找到它,那就是真的了。真的東西是斷不了的。《起信論》「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本有的當然可以恢復,本無的當然可以去掉。

當下「明了「,無始無明無明就沒了。仔細想一想我覺得有道理,歷史都是流遷的一個個「當下。過去了「沒法把握了。將來還沒有來,也沒法把握。能把握的就是當下,我們活的就是當下的分分秒秒。

世間也可以找到相似例子,暗室只有黑暗,沒有光明。但一盞燈,可以照亮暗室,無論它黑暗了千年萬載,有燈光的當下就被照明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30
研究 發表於 2010-6-15 01:07 | 只看該作者
這是我這個門外漢的理解,僅供參考,不代表任何人。任何團體。

佛教推到最後,是「無明「。
...
chico 發表於 2010-6-15 00:56

善有善報,其背後也是無明嗎?當然不是。其後應該是「正覺」。「罪」或「煩惱」的背後才是「無明」。對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31
chico 發表於 2010-6-15 01:2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6-15 01:26 編輯

回復 30# 研究
無明是「動「,動本身沒有好壞。動的結果依人的意思有好有壞。善惡都來自無明。

唯識宗說的比較詳細,可惜我不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32
研究 發表於 2010-6-15 01:3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1# chico
 人類所做的惡業,都是由於無明而起的。無明的內容,即「煩惱」,「煩惱」亦即是基督教「罪」的代名詞。佛教只稱為煩惱,不叫它做罪。煩惱分兩大類,一是根本煩惱,二是隨煩惱。根本煩惱是根,隨煩惱是枝葉。

  簡述之,根本煩惱有六種:貪、嗔、痴、慢、疑、不正見。隨煩惱有二十種:忿怒、仇恨、覆藏(隱瞞罪)、惱害、嫉妒、慳吝、虛誑、諂媚、損害、驕傲、無慚、無愧、掉舉(心掉不寧)、惛沉(心滯蒙昧不清,與掉舉相反)、不信、懈怠、放逸(放蕩如野馬妄為)、失念(失正念有邪念)、散亂(心不專一)、不正知(顛倒是非)。

  佛教徒常講煩惱不講罪,這些在基督教看都叫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33
chico 發表於 2010-6-15 01:5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6-15 02:03 編輯

回復 32# 研究
我同意你的部分說法。煩惱因無明而起。
罪,在基督教里不是佛教煩惱的意思。是偏離了神的思想意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34
研究 發表於 2010-6-15 02:1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研究
我同意你的部分說法。煩惱因無明而起。
罪,在基督教里不是佛教煩惱的意思。是偏離了神的思想 ...
chico 發表於 2010-6-15 01:56

所以,我說佛教認識的罪,是從人的角度去認識。基督信仰所說的罪是從神的角度認識。最大的罪是不認識神,由不認識神而產生了諸般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35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6-15 02:2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hico
 人類所做的惡業,都是由於無明而起的。無明的內容,即「煩惱」,「煩惱」亦即是基督教「罪 ...
研究 發表於 2010-6-15 01:31



   對應於基督教的罪的應該是佛家的惡業, 而不是煩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36
研究 發表於 2010-6-15 02:3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研究 於 2010-6-15 02:56 編輯
對應於基督教的罪的應該是佛家的惡業, 而不是煩惱.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6-15 02:24

惡業是行出來的罪行,煩惱是心裡的惡念。在基督信仰里罪包括「惡業」與「煩惱」,究其根源,源於「煩惱」。

太 5:28
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37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6-15 02:47 | 只看該作者
惡業是行出來的罪行,煩惱是心裡的惡念。在基督信仰里罪包括「業」與「煩惱」,究其根源,源於「煩惱」。 ...
研究 發表於 2010-6-15 02:37



   佛家的業還包含善業.
   你引的經文太像佛教的道理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38
研究 發表於 2010-6-15 02:5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7# 信仰平等
「惡業」改過來了。謝謝提醒。

羅 1:20
自從造天地以來, 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借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羅 1:21
因為他們雖然知道 神,卻不當作 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39
chico 發表於 2010-6-15 03:1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6-15 03:18 編輯

回復 38# 研究
你引用的東西學佛的人都認識。我這個門外漢都知道。

一念不覺生三細 境界為緣長六粗,

不覺--無明是生、造的根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40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6-15 03:20 | 只看該作者
真沒看出聖經哪裡高出所謂人的智慧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0: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