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名智學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恩雨之路

[複製鏈接]

1

主題

31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0
21
 樓主| 名智學 發表於 2009-10-30 01:01 | 只看該作者
苦難中的覺醒

或許我從來不曾是一個無神論者,儘管我的中學政治(唯物論)經常考滿分,而且全家人都是學醫的。從很小起我就相信倉天在上,相信冥冥中自有主宰,雖然從未刻意去想過這個『冥冥』是什麼,所以我相信命運。有幸生活在一個巨變的大時代,70年代末中國經濟起飛,是我開始讀小學的時候。成長的過程,就是經歷改革開放的過程。周圍的環境,身邊的人都在急速地變遷,在我心裡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年比一年好了。這樣的體會自我懂事起一直陪伴著我成長,是一種很幸福的感覺。直到醫學院畢業前,遇上一個出國機會,但忽然感到莫名的害怕,害怕這種幸福的感覺會從此離我而去,於是很輕易地作了決定:先留下來積累幾年的經驗和金錢,到適當時侯再走。然後這一等就是五年,當然最後也沒積累到什麼金錢,玩的經驗倒是累積了不少。出國這些年來,果然,好運都一一離我而去了,接下來是沒完沒了的厄運。我應該不算是個悲觀的人,高中班主任在我成績表上寫的最多的評語是:『對前景過分盲目樂觀。』 這些年遇到太多不如意,仍然對前路充滿信心。可眼前的這條路已經越走越窄,越來越像走進一個死胡同。此時回首往事,還敢講『今生無悔』嗎?恐懼慢慢滲入了我內心的每一寸,宿命也在一步步地變成現實,『無怨無悔』 彷彿變成了一句徹頭徹尾的自欺欺人。

這些年在低谷中呆久了,身上的霉氣也沾到了周圍的其他人。在蘑菇廠的一個同事朋友被解僱了,不忿之下讓我陪他找市議員和平等機會委員會等多個部門投訴,最後雖然拿回應得的EI,還覺不解恨。當時這樣勸他:「算了吧,你知道,被我服侍過的老闆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 在這方面我的確是個名副其實的掃帚星。在加拿大打過幾份工,老闆無一例外地受到了我霉運的影響,巧合的是,除了一個名字我不知道的外,其他的都叫JOHN。第一個,PIZZA 店的老闆擴展業務到了埃德蒙頓,卻於一次突發心臟病中暴斃;送餐的中餐館後來在一次火災中被毀了;橡膠廠也在 ALBERTA 經濟最好的時候被迫停業。離開埃德蒙頓后的一年,從同事的電郵和新聞中得知:SHERWOOD PARK 的一家大蘑菇廠在大火中付之一炬。倒霉,廣東人叫『黑』,很倒霉,稱為『黑過墨豆』 (比黑豆還要黑)。多年來的經歷,煉就了一身見人『黑』人,見佛霉佛的本領,成就了我 『老闆剋星』 的威名。真是做哪間,死哪間。

旅館經理因『膽囊癌』經常進出醫院,這個應該和我沒什麼關係。不常見到他,工作幾個月後,讓娟轉述加人工的意願,回復說不行。又一天,上班時見到經理,便當面提出要求,四塊錢一個房間嫌低了一點,哪知經理竟說:『我一向是給你們五塊錢一個房間的呀。』 回想起工資單常有的幾塊錢差別,明白了是娟從中扣去了一塊。想到之前被她拿走每天至少二十塊的人工,氣不過就跟經理提出能否以後直接向他報數領工資,經理爽快地答應了。知道娟是個極要面子的人,不想像上次那樣把關係搞僵了,就想了個辦法讓她有個下台階。下班前專門找了娟,告訴她經理說兩棟樓要分開核算,以後我們會直接向經理報數,不麻煩她了。她聽后沒什麼表示就走了。

第二天,聽說娟去找經理要求解僱我們,她認為我們由她介紹進來,她有權這麼做。因我們一向工作還算認真,經理對我們也滿意,就拒絕了她,娟一怒之下提出辭職。聽了這消息很不高興,好像是我們把她趕走似的。她無非是面子上過不去,不想再見到我們罷了。這工作對於她畢竟重要一些,不如『我們辭職算了』,經理不同意,妻也不肯,說 『我們又沒做錯,為什麼要走?』 之後一天,有上級部門來檢查衛生,早上出門發現前一天剛換的四條雪胎全沒氣了。那天雪太大 CAA 都忙不過來,等了兩小時還沒人來拖車,這時經理來電說一大早娟致電說由今天起不上班,經理唯有要我幫忙清潔她的房間。無奈冒著大雪換了四個輪胎后趕著上班,順道把輪胎送到車行修理,被告知輪胎都是從側面被刺穿,報廢了,當時還開玩笑地說:『是哪一個仇家這麼狠呀?難道是她?』 那天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晚上收到娟的電話,劈頭第一句話 『我是不是做了對不起你的事?』 我說沒有,然後她說 『那為什麼這麼對我?』 她認為清潔工作是她『承包』的,給我多少錢是她的自由。我說: 「OK, 我不怪你抽佣, 那從現在起算我自己承包, 並不影響你, 為什麼要趕我走呢? 為什麼非要搞到你死我活呢?」 最後我跟她講, 『今天我的車胎被人惡意搞壞了, 經理同事都說是你做的, 但我相信你不是這樣的人。』 她聽后不發一言,以她這麼要強的性格,連自己父母都會當面質問的人,我不相信在受冤枉後會一言不發。很氣憤,就在《移民生活》版發了一帖,把遭遇說了出來,想得到一些心理慰籍。氣是出了,當然也不會有什麼結果,而且娟他們根本不會上網看這些東西。記得當時飄飄給了意見 『惹不起還躲不起么?』,於是萌生了離開埃德蒙頓的想法,但還有什麼地方可以去呢?

這件事給我的影響至深,人際關係在金錢面前原來是如此的不堪一擊,也讓我在此後很長的時間與人交往時保持著高度戒心,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教條。我和娟的父母輩有著幾十年的交情, 也算是遠房的親戚,我們曾經是那樣的親密。當年我來埃德蒙頓, 她幫了我很多, 還有現在這份工作;當然我也幫過她, 甚至用我的信用卡幫她交電費。當一個曾經親如家人的朋友, 有一天竟會因為錢對自己做出如此意想不到的事, 而你還不知道她會否傷害你的家人孩子時,那種震驚和不安是很難形容的。此後每晚都要把攝像機對準車位調好才安心上床睡覺,生怕再出什麼狀況。一直自認為 『人緣好』,和朋友,同事,乃至病患的關係都很和睦,根本不曾有反目的情況,更別說是 『因財失義』了。今天才發現,除了生活上的種種不順心,現在連最基本的待人接物都出現了問題,我做人到底出了什麼毛病?

終於,世事無常、人情冷暖在我三十六歲那年殘酷地向我顯明了它的真實面貌。原來我一直活在理想中,一直還活在自己的世界。原來人的能力是如此的渺小,仿如置身茫茫大海,周圍滿是驚濤駭浪,憑一個人的能力可以做些什麼呢?2006年底,忽然發現:倘大的世界,竟然沒有一條可以讓我走的路,所有的理想,錢途都變得遙不可及。一直的奮鬥,一切的努力彷彿都是白費,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前途。

「他醫好傷心的人, 裹好他們的傷處。」 詩篇147:3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1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0
22
 樓主| 名智學 發表於 2009-10-30 01:03 | 只看該作者
未完待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
23
Twelvetang 發表於 2009-10-30 21:25 | 只看該作者
太感人了,你的妻妹說錯,沒想到憨憨的外表下面蘊含著對生活如此細膩獨到的觸角

期待ing
一無掛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7
24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9-10-30 21:35 | 只看該作者
太感人了,你的妻妹說錯,沒想到憨憨的外表下面蘊含著對生活如此細膩獨到的觸角

期待ing
Twelvetang 發表於 30-10-2009 08:25


歡迎弟兄!讓我們互助互勵,一起同行天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1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0
25
 樓主| 名智學 發表於 2009-10-31 01:31 | 只看該作者
絕境逢生

實習醫院的申請到了尾聲,隨著紐約中心醫院的申請被拒,宣布了今年以失敗告終。下一次要等到一年後,卻看不到任何有望改變的前景。該考的試都考了,這回真的閑起來,當時的經濟情景似乎很喜人,不如試試再找 IT 工作吧。『月』 是國內醫院的舊同事,曾經是很談得來的朋友。我們在差不多的時候先後到了北美,出國后一直沒怎麼聯繫。一年前收到她的 EMAIL,得知她在東部的大西洋省念了個跟 IT 有關的 『健康信息』 的碩士學位后,在當地政府的衛生部門找到了工作。然後有一次她來埃德蒙頓旅遊的時候我們再聯絡上了。想到她的工作比較適合我們這樣有醫學背景的人,就托她留意一下那邊的職位。同時又開始發些簡歷,主要是申請醫療機構的 IT 部門,又在 ST ALBERT 的醫院找了份義工幫忙照顧病人,希望可以認識更多人,能不能真正幫到病人卻是其次。

王老師是美國念書時的大學教授,在我留學時給過我很大的幫助。王老師一家都是基督徒,曾邀請我們到她家過聖誕節,留學時難得有這樣的『課外』活動,所以印象很深。過來加拿大后,每到聖誕節會給王老師寄一張聖誕卡,然後會收到她的熱情回復和問候,但一直沒有再回信或給她打電話。這些年實在混不出個名堂,總是有種辜負了老師期望的感覺。這一年臨近聖誕,終於鼓起勇氣,給王老師打了一個電話,簡短講述了這些年的變化和近況,又提到不知道 『信耶穌』 能否幫助我。王老師給我講了一番勸勉的話,最後說,「你可以試著這樣禱告:神啊,我實在很需要你的幫助。希望你能拉我一把,帶我度過面前的難關。我願意把身上一切的煩惱,困擾和我的前途都交到你手上,求你帶領引導,開我面前的路。」 那個晚上,漆黑中我將上面的話複述了一遍,如同之前很多次求神拜佛一樣,當時像是卸下了擔子,過後慢慢又淡忘了。

2007年一月,收到了月的回復,說她老闆同意考慮我。幾天後,收到了她老闆的EMAIL,答應給我一個 CASUAL 的職位,相當於臨工吧,但工資不高,也沒有搬家費。EMAIL的最後一句是: 『IF YOU ARE INTERESTED, WE ARE INTERESTED.』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相比起之前數百份發出后杳無音信的簡歷和少得可憐的面試,這工作來得實在是太輕易了,工資雖低仍比我最高的LABOR工要多上一倍。象是『天上掉下個大餡餅』,更象是一場『及時雨』,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給了我一個可去的地方。於是馬上聯繫老闆,了解這份工作的具體情況及以後轉為 PERMANENT 職位的機會等等,她也要了我的推薦人資料。很快,就收到了正式的雇傭信,又著手打點收拾行裝了。

就這樣,未經正式的面試,單憑一張高水份的簡歷和我朋友的推薦,就輕而易舉地拿到了一個省政府的職位。那是一份曾經夢寐以求的工作,念電腦畢業后如果能找到這樣的工作,我早就沒有了什麼 『非份』 之想。五萬多的人工雖然高不成低不就,但滿足了我並不苛刻的要求。經過多年的曲折,當好運真的到來時,還是有一種難以相信的不安,那種隔世感覺就象被埋在地下很久的人,被救出時睜不開眼睛,還需要一段適應的時間。另外對於上次被拒入境還是心有餘悸,雖說同在加拿大,但難保不會幹上一兩個月就被裁掉,和妻商量后,決定由我先到那邊工作一段時間,等看清形勢后再作進一步打算。

於是有了文章開頭邁步機場的一段,又開始了一段獨自生活的經歷。對上一次單獨生活已經是八,九年前的事了,剛留學美國的時候,在妻申請陪讀簽證之前曾獨自生活過三四個月的時間,已經幾乎遺忘了獨個生活的滋味。經過了整夜的飛行,第二天早上已經由西岸的草原省來到了大西洋的東岸。

「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 以賽亞書 9:2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1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0
26
 樓主| 名智學 發表於 2009-10-31 01:32 | 只看該作者
複習寂寞

月和她未婚夫 TOM 一同來接機,暫時會在他們剛買的房子那住上一段時間。HALIFAX 是大西洋四個省份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是這邊最大的城市。一路上 TOM 給我簡單介紹大西洋省的情況:樹多,石多,湖多是這裡的特色,生活在這裡有一種跟大自然很親近的感覺,出門不遠就可以體會到郊遊的感覺。我倒覺得這個港口城市像是箇舊版的三藩市。還是冬天,濕雪下來后很快會溶掉,不象在埃德蒙頓,十一月份的雪也要等到第二年春天才化。路面是灑過鹽后的白茫茫一片,沒有了亞省冬天路面上的泥沙,車子表面也少了層厚厚的灰塵。

夜了,在陌生的地方睡覺,卻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八年多前剛到美國時,也曾在親戚介紹的老鄉家短暫住過三個月。老鄉『美』比我大幾歲,不大懂英文,嫁了個完全不會中文的老外,這甚至在我們僑鄉也不多見。我想大部分原因還是為了生活,看到她與丈夫之間不多且不順暢的溝通和交流,有種說不清是害怕還是可悲的感受。如果出國只是一個目的,將一輩子都陪上值得嗎?他們有一個三歲大的男孩,長得紅毛綠眼的,卻說著一口流利的家鄉話,很奇怪的感覺。『美』會象大多數中國人一樣打兒子,每當她兒子闖禍又要挨揍,他爸爸會帶點幸災樂禍地說:『YOU ARE IN BIG TROUBLE.』 有時他們都上夜班,我就幫忙看小孩,拖著他的小手到附近買菜洗衣服。總喜歡披個大衣,幻想著自己是西片中的周潤發,帶著個小孩浪跡天涯,手裡還握著桿步槍。轉眼間,身邊的孩子換成了我兒子,也三歲多了,卻仍舊拖著他在異鄉繼續漂泊。月的未婚夫 TOM 來自比利時,他們在一同讀碩士的時候相識相戀,一直以為和中國女孩結婚的老外會對中國人身上所帶的文化氣息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但 TOM 似乎更推崇傳統的歐洲文化,結論是和月在一起是因為他對月本身的興趣遠大於對中華文化的興趣。人與人的結合實在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和他們一起生活了幾個星期,又被他們帶去參加了一些聚會,令我相信不同種族間的通婚也可以達到真正的和諧和幸福。或許在處理複雜的人際甚至國際關係時,在不同的文化差異前,人自身才是更重要的決定因素。

這些年見過很多年紀大的同鄉,多年前年紀輕輕便來到國外,為養家糊口辛苦勞碌大半輩。到了退休的年紀,兒女也大了,熬出了頭,要好好享受一下時才發現全身上下都是大小毛病。辛辛苦苦一輩子到底是為了什麼?其實我一直不知道自己出國的真正目的,只認為是自小的一個情意結。從業務的角度看,留在國內我可能更有作為,但做領導從來不是我的理想,況且如果連具體的奮鬥目標都沒有,專業又從何談起呢?只知道自己不喜歡在複雜的人事關係下工作,也不願將最寶貴的時光浪費在一些無謂的事情上。出國后某一天,突然覺得自己出國應當是要追求而不是逃避一些東西,金錢應該是最務實的目標了。有錢的感覺真不錯,錢多了還可以捐出去做 『善長人翁』,名聲地位也就有了。但要是錢來得不乾不淨,還可以心安理得地做 『慈善家』嗎?如若金錢和地位都不是人生應當追求的真正意義,什麼才是呢?

幾個禮拜后,就在工作地點附近找了個公寓,準備接妻兒到來。每天上下班獨自走在人少的街頭,又一次感受那份孤獨和寂寞。多年前初到美國念書時,由於課程都在夜間,乾脆連倒時差也省了,還按著國內的時間作息。晚上九點多下課後,背著書包跑十幾個街口趕公車。不過當時對周圍一切都覺得新奇,第一次見到小店也會二十四小時不關燈,第一次見到穿著整齊的西裝友向你討要一個quarter。快到家門口的我,突然冒出一份寂寞的孤單感覺,想到父母想到妻。那時候想: 「今天的我, 拋妻遠學,只為追尋那個長久在心的夢想。等到學有所成的一天,這些都會成為美好回憶的。」 那時候,離孤身一人的大學年代也已經有五年了,畢業后的安逸生活早已習以為常,難得還有那樣的雄心壯志。回到家十點多才開始做晚飯,飯後上網看新聞快三點才睡覺。第二天要到中午才起床,倒是周末一大早會被隔壁教堂的聖歌吵醒。之後,妻子來了,再後來車子買了,便很少獨自夜行了,一直到了現在。回頭看,如果那時的我知道此後的八年艱辛,還會如此堅定不移嗎?  快九年了,才勉強混到一份體面點的工作。這一切,值得嗎??

「你已將至高者當你的居所。。因他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在你行的一切道路上保護你。」 詩篇 91:9,11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1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0
27
 樓主| 名智學 發表於 2009-10-31 01:34 | 只看該作者
運氣和機遇

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情,開始了久違了的辦公室工作。很多東西要學,很多專門詞要背,很多同事名字要記。大概是習慣了不受拘束的生活,上班時還是會花大量的時間上網,甚至看電影。這天閑來查了一下省政府網頁,發現原來省衛生部長僅比我大一歲,再看下去,省長竟然比我還小兩歲!真是老了。下班晚了會碰到清潔工,想到一個月前我還每天推著差不多樣子的清潔車。放清潔車和雜物的房間就在走廊的另一端,從雜物房到辦公室這短短的一段路我竟然走了八年。

工作尚算輕鬆,尤其是當你不打算把它當成終身職業的時候。每逢開會,大家圍著一張大桌子聽 PRESENTATION,感覺回到多年前剛到美國念健康教育碩士的時候。當時的我,新鮮而好奇地看著周遭:教公共衛生的教授會舔著手指來翻書,我從幼兒園起就被教育不能這麼做了。同學大多是在職的護士,利用業餘時間來修課。上課的時候,經常會有些人拿出一大盤晚餐,邊聽課邊津津有味地吃,我只有干望著流口水的份。老師講的東西,好象都懂,又好像都不懂。留學前朋友們告訴過我, 「第一堂課, 根本聽不到老師講什麼.」 看來我比他們要好一點, 因為似乎能聽清教授所講的每個詞, 只是不明白到底要說的是什麼。有時候想,要是當初不曾轉專業,堅持把那個學位讀完,今天這一切早該屬於我了。

閑時和 TOM 談得很開心,受益非淺。他給我講之前的曲折經歷,原來我只是眾多不幸者當中的一個,尤幸在艱難的時候我們都有來自身邊人的無限支持。工作不久后發現,經過這些年,習慣了獨個思考獨個行事,工作時甚至不大懂得如何與人交流溝通,連英語水平也倒退了很多。中學時英語成績總名列前茅,被稱為 『未來的領事』。大學的幾年,時間大部分花在外語學習上。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全中國每年只安排兩三次的托福考試。記得當年為了一個考試名額,要在外語學院排上一天一夜的隊,十幾個小時的等待只是為了拿到一個可以申請考試的資格。出國前,我是醫院的唯一翻譯,負責和美國領事館的人員打交道,處理大量出國體檢的文件,一直也對自己的英文水準頗為滿意。出國多年後,沒經歷正式工作的鍛煉,口語不但沒進步,估計比出國前還要差。更要命的是,內向的性格變本加厲,只喜歡呆在自己的空間,在待人處事上不會主動,不懂得也不喜歡 SOCIAL,更不懂得 SELL 自己。我和月相識在最意氣風發的時候,經過幾個禮拜的工作,相信她會對我比較失望,也知道自己跟在國內時比實在是相差太遠了。所以月也勸我要擴寬人際網路,適當改變處事態度。從小習慣了被人照顧的生活,只管念好書,其他的自然有人會幫你打算。但在異國他鄉這些早已被證明完全行不通,沒有廣泛的人脈關係和出色的個人能力在這裡是寸步難行的。這其實跟在國內是一樣的,只不過以前由於父親的關係,我無需將時間精力花在工作外的雜事,以至推遲了近十年才體會到找工作的艱辛。某晚的一個惡夢,讓我又一次體驗那種撕心的痛,這一次是父親也隨母親而去。醒來時發覺枕頭濕了一大片,口水通常沒這麼多。一直以為和父親不及與母親親近,況且已經歷過母親的離去,對於父親應當不會太悲傷。母親去世后,反而多了和父親談心的機會,也增進了彼此的了解,我也才知道自己除了名外還有個字叫 『智學』。父親從不忌言死亡,談話時往往隨時交代一些後事安排,如同不可迴避地跟你說永別,實在是種不好受的滋味。

能談心事的朋友不多,一個人在外,聽到的信息也要急著回家電話和妻分享。孤單寂寞的時候特別容易想起舊事。想起了初次登陸加拿大的情景:經過四個小時的火車加四個小時的長途客車,終於到了溫哥華。冬天的下午五點,天色已經灰暗,車站不遠處是見過最乾淨的唐人街,甚至於有點到了香港的感覺。那時還沒有『毒品』注射站,治安也沒現在這麼差。登陸后只停留了兩天辦理各項手續,卻遺漏了最重要的一點 – 沒有辦醫療卡,直接影響了我後來的路向。返回美國的時候,也沒有遇到一點的阻礙,沒有傳聞中有被拒絕入境的情況發生。假如當日回美國時被攔住了,那以後會是怎樣的景況呢? 也許我會更早地參加醫生考試,走少了一些彎路;又或者做了另一份不知是什麼樣的工作…我所走的路究竟是偶然還是必然的呢?這些年搬過好些地方,每次離開后,一個月內都會有一個來自原住地的工作或學習機會,倘若我的決定稍微推遲一點,或許人生又要完全改寫。

太多太多的如果,人生總會碰上很多這樣那樣的十字路口。某一刻的選擇,決定了此後一段時間所走的路。當下的選擇是對是錯實在無從判斷,因為假設這是一條不歸路,你已經永遠不可能知道是否另一條路更適合你; 如果還有機會重新選擇,你仍然不會知道是否自己做了錯誤的決定,因為你沒有堅決地把路走完。到底是誰在操縱著我走這條曲折的路?『天空可有一對手,承擔起這沒邊緣宇宙?』

有時侯又會想,到底是性格決定命運,還是運氣決定際遇。我哥是一個性格和我差不多的人,在同一個家庭長大,學校里受同一樣的教育。從小學到大學,我們念的都是同一所學校。哥讀書成績沒我好,志向沒有我遠大,考大學時他在父母的指導下選擇了牙科,而我選的是臨床。大學畢業后只在當地醫院裡工作了一年多,哥便移民了美國。經過了餐館等LABOUR工后,利用空餘時間讀書考了一個牙科技工牌,出國三年後終於找到了一個在牙科實驗室的工作。拿著每小時十塊多的人工,已經很滿足了,也以為可以從此平淡輕鬆過一生了。誰知他的老闆因為虐打女朋友,被告上了法庭,為免全副身家被罰作賠償, 無奈地結束了實驗室。面對失業,哥痛下決心,立志考一個正式的牙醫執照。又經過三年FULL TIME 的讀書,終於把繁複的四個執照考試通過了,正式成為一個執業醫生。說起往事,哥還很感激當年的老闆,就是那一段際遇決定了他此後完全不同的人生。以前,總覺得自己的命比哥的好,人緣也比他好,就算是做餐館,也沒有遇上他碰到過的會扣小費的舊唐人街老闆。熟悉我們的朋友都說我更能吃苦受累,所以自信會取得比他更高的成就。但牙科勝在不用經過醫院實習,考試完了就可以直接拿到執照行醫,我卻還在苦苦尋找實習的機會。我是沒有哥的穩重和毅力,還是沒有他的運氣呢? 俗話說,『一命二運三風水』 ,命運到底是由誰掌控的呢?如果是神,他在哪裡?

「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 詩篇127:1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1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0
28
 樓主| 名智學 發表於 2009-10-31 01:35 | 只看該作者
教會的呼喚

三月底,利用一個短假期回到埃德蒙頓,辦理好各種手續,接上老婆孩子,正式離開了這個生活了四年多的城市。工作上的懶散很快得到了回報,一個月後一位同事退休,空出的職位馬上公開招人了。因為平時上班不上心,結果考試和面試都不理想,輸給了一個外來的競爭對手。於是又抱怨自己不懂珍惜機會,竟可忍受在低水準的環境下掙扎生存,多年的磨練也換不來一點點進步。這件事也兀顯了自己在處理人際關係和實際工作能力方面的不足和缺陷,真是該改變自己的時候了。可是改變性格實在是件很難的事,而且,按什麼樣的道德標準改呢,要改到什麼程度呢?如果說之前需要一個『貴人』帶我脫離困境,那麼現在我需要一個救主來幫我。

新職位沒拿到手,倒也未有特別失望,還在一心準備下一年的醫院實習。很快弄清了老闆的初衷:月懷孕幾個月了,我將是她休產假時的最好後備,所以之前的工作安排也是幫她做項目。我也滿意這樣的安排,一份暫時的工作可以很好地填補我這一段時間的空隙,也希望通過這工作可以增加對北美醫療系統運作的了解。臨到這個一年合同職位的面試前,老闆又特意交代了一番,說要盡量大膽多侃,另一面試同事乾脆直說 『這個位置就是你了』,還特意跟我複習了一遍面試要問的問題,最後拿到這份工作實在是有點丟臉。

工作上的顧慮少了,接下來就是混混日子,正常的程序熟悉后,也沒多花時間去學些跟工作有關的其他東西。天氣漸漸暖和起來,每天晚飯後和妻兒到附近的公園踢踢球,玩玩飛碟,過上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出國后第一次可以這樣輕鬆地做著讀書以外的事。說不清楚最近的好運是因為那晚的禱告還是之前所做的法事,只是覺得有些東西還沒做,一般人拜過神後事成了還要燒香還神呢。

HALIFAX 的華人不多,東西也顯得貴,妻總盼著有一天可以重回埃德蒙頓,還每天都上著愛城中文網。兒子還沒到上學的年齡,要給他找多些活動,這天在當地的中文網站見到有一個教會舉辦的夏令營活動,覺得挺好,就打電話找聯繫人 IRIS。問過了夏令營的安排后,又打聽了一些教會的情況,得到了 IRIS 的詳細解答,並約好在教堂見面詳談。星期天如期來到教堂,天氣很好,大堂很光亮,這裡的人也很和善,覺得親切,舒服。

『不如以後常來?』「好啊。」
『那要不要信教?』
「如果有一天來到這裡有種回家的感覺,那我就信了。」

這裡就是夏城華人基督教會,大堂里的明亮感覺是從沒見過的。印象中的教堂都有點暗,高天花,帶點舊木頭和蠟燭的味道。有別於一般寺廟中各種佛像迫人的感覺和嘈雜的敲打聲,教堂還是顯得安靜些。我一向是個蠻誠心的人,除了祖先,還拜過各種各樣不同的神佛。到泰國時拜四面佛,給隨身佩戴的的小佛像開光;到杭州時又拜岳飛,隨身帶個   『岳飛符』  祈望打麻將時可以 『通殺四方』。也曾去過富麗堂皇的大教堂,幾百上千人的那種,但記憶中最深刻的是家鄉的一個天主教教堂。那是一個陰森可怕的地方,所在的街道叫 『反帝』路。讀幼兒園時,每年都要被帶到這兒來接受教育。說是解放前,外國的傳道士在這裡以傳教為名干著罪惡的勾當。他們做了一些糖果在外面賣,後來被發現在糖果中有 『手指甲』,進而揭發這些『壞旦』把一些騙來的小孩劏掉用肉做成糖果,又在教堂的地下室找到很多小孩的骸骨等等。今天看來可笑且漏洞百出的故事,當年可是讓我這樣又天真又傻的小孩聽得毛骨聳然。故事當然要是控訴吃人的舊社會,告訴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年這樣的教育養成了腦海里很直觀的影像:解放前是黑白電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解放後人民當家作主了,就變成了彩色電影。以前以為耶穌不過是神話中的一個角色,出國后才知道西方人把耶穌的故事當成是一部歷史書而不是一本傳說故事。只是對歷史也不感興趣,我是最後一屆經歷過 『六四』 的大學生,自那以後就沒相信過歷史。倒是很樂見某些新派電影中把唐伯虎之流改造成一代大俠,是啊,誰曉得他原來是個什麼人,或者到底有沒有這個人?歷史?少跟我來這一套。

很多人會試圖尋找真神,當中的大部分在等待著神跡,東方人信佛跟西方人信耶穌本質上是一樣的嗎?剛到美國讀書時修一些關於 『研究』 的課程,當中 TOP10 的研究課題包括:為什麼夏威夷和阿拉斯加沒有州際高速公路?奶牛笑的時候鼻子會不會噴奶?等等。而排第一位的是:『711 便利店既然是 24 小時開門,那它為什麼還要安裝門鎖呢?』有意思又似很無聊。當時每天坐公車上學,看到停車小站旁地下不少的煙頭,一個研究課題突然浮現:東西方人的公共意識素質也許並無差別,假如美國人口密度和中國一樣,地下的煙頭和垃圾應該不會比國內街頭的少。又想:從信仰的角度看,東西方的思維方式有否不同?我們總是強調 『神跡』,眼見為實,你不讓我中個頭獎,我怎麼好相信你呢?你 SHOW POWER, 我就信了,所以有神跡才有信。信耶穌的人則好象反過來,什麼都是因著 『信』,信一切好的壞的都是神安排的。換句話說,東人:你讓我中獎了,你真偉大,好,我信你,也求你繼續庇護。西人:我就是信你,不是因為你讓我中獎,相反,你不讓我中獎是為我好,因為中不中都是你安排的,無論如何我都信你。是不是這樣呢?是思維方法的不同造就不同的信仰,還是不同的信仰決定了不同的思維方法?就信仰而言,『神跡』 和 『信』 當然相符相成,但哪一個更重要呢?基督教很講求 『見證』,但別人的經歷怎樣才能在我身上應驗呢?別人的神又怎麼可以給我帶來祝福呢?對宗教的孤陋寡聞決定了我不可能通過理性的分析來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只會令我迷惑的思想更加地混亂。但如果信仰就是 『信』,又需要什麼證據呢?

「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 哥林多前書 14:33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1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0
29
 樓主| 名智學 發表於 2009-10-31 01:37 | 只看該作者
決志

因兒童夏令營的關係,我們多了去教會,此後開始參加一些主日崇拜。以前總推說太忙,現在星期天沒多少地方可去,輕鬆的工作加上沒什麼試要考,實在很難再用忙來作借口,教會便成了周日的主要去處。跟這裡的人漸漸熟悉起來,崇拜后拉家常的同時也得到了很多生活上的幫助。在聽道當中也學懂了很多基本知識,譬如 CHURCH 原來該譯做 『教會』 而不是『教堂』,是一群人的組合而非他們聚會的地點。崇拜時會嘗試用心去聽,雖然多數情況下會開小差或是隨便翻翻聖經和歌本找點有意思的東西來看。每次崇拜完后聽司琴彈奏的一段時間是最輕鬆的,可以靜下心來思想一周來的經歷和得著,就算是閉目養神,在鋼琴音樂聲中也有一種很平靜的感覺。

講道的內容很廣,間中會碰到一些觸動心靈的。其中一個重要的講題是:基督徒也會有苦難,甚至比一般人要多。這多少跟我的認知有出入,如果信了教還會有很多磨難,那這個教到底有什麼吸引人的呢? 但也是從這些講道中我學懂了:在困境中,不要問 WHY ME?,而要問 WHAT TO DO? 以前雖經歷過不少磨練卻不懂真正深刻去反省,不懂去思考從中該學到的教訓。這些講道教曉了我要從每一次隨磨練而來的功課中真正成熟,而不應一味自怨自艾地唱:「人生幾許失意,何必偏偏選中我。」

重複祈禱和唱聖詩的過程中,陌生的儀式和規矩開始變得習慣和親切。又被介紹進了教會的一個查經小組,小組由一些和我們一樣的小家庭組成。不同於我的孤僻,妻是一個喜歡熱鬧和交朋友的人,在她的堅持下我們參加了第一次聚會,在超和平的家,認識了很多背景經歷相似的人。聚會氣氛輕鬆得叫人忘記拘謹,很有一種親切的融合感覺,此後就堅持每周參加這個聚會。幾個星期後,在一次查經前唱歌時忽然有一種前所未有的陌生感覺:和一大班人在一起唱歌查經談人生,是一種從沒有過的體驗,即便是一兩個月前都難以想象有一天自己會過上這樣的生活。查經中慢慢學會了祈禱,從《以弗所書》里學會了家庭生活的指引,又見到了各人當中更多的見證。查經聚會中有很多討論,妻就鼓勵我多發言,鍛煉自己這方面的能力。雖然還是不多發表意見,但思考開始活躍起來。

HALIFAX 靠海,風很大,經常會有不期而來的暴風雨。參加室外活動前通常會禱告祈求好天氣,之後又禱告感謝神給了個好天氣,真是這麼靈?天氣的變幻不定給了人更多的機會去親近神,與神之間的距離彷彿也縮短了,而無常的氣候在禱告后變得晴朗又讓你切切實實地感受到神的回應。假期來了,到郊外公園野餐,摘草莓,到海邊看燈塔,看到漫天遍野不同顏色的花叢,金色的晚霞倒映在浩瀚的海面上,要在中學時作文,會這樣寫,『不禁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啊,為什麼以前沒想到這些是神的工作呢?如果萬物不是自然而成的,那應當是有一個造物主呀。這是一個特別的感受,要從我們可能歸咎於自然的原因中看見上帝之手實在不易。我們總是在等待神跡,卻往往對於近在咫尺的視如不見。單是看構成人體的億萬種 DNA 組合,那種非人類所能想象的奇妙,不去相信這些是由造物主做成的,實在要比相信需要多得多的勇氣。

每周去教會和查經班逐漸成為習慣,生活上也習慣了在祈禱中開始新的一天。崇拜的時候,孩子們有一個兒童主日學的學習班,學一些簡單的聖經知識。做父母的,總是希望兒女能在單純的平和環境下成才,教會的氣氛環境使這些成為可能。看到孩子們開心地遊戲,課後一齊邊收拾邊唱著:「TEAMWORK,WHAT』S GONNA WORK?-- TEAMWORK」 一份滿足喜悅會從心底而來。不久后我們查經組有一次上台獻詩,也是我的第一次,還可以記得當中的歌詞:「惟我深知所信的是誰,並且也相信,祂必定能夠,保守我所交付祂的,從這天直到那日。」 唱詩的同時也有了更深的體會。

一次,胡醫生在講道中講到一個小故事 《沙灘的男孩》:一個小男孩喜歡和神在沙灘上玩,沙灘上的兩行足跡記下了他們愉快的每一天。有一天,小孩碰到了困難,很沮喪,他找不到神了,只看到沙灘上的單行足跡。在困境中渡過很多天後,小孩又見到了神,就怪責神在困難的時候離他而去,剩下他孤獨地走。神說,「孩子,我從沒離開過你,你看到的那一行足跡,原是我的,不是你的,是我一直在抱著你走啊。」 那一刻,很震動,覺得自己就是那個小男孩。在我最失意的時候,原來神一直沒有離棄我,一直守在我身邊。即便是在我羞惱的時候向祂豎起中指,在忘形時扔掉祂的話語(聖經)。那段路很多的挫折和難過,在他的庇護下都挺過來了,如果沒有他的保守,我真的可以熬的過嗎?以前,總是將遇見貴人當成是自己的好運,原來冥冥中自有神的安排。我們有好的,照顧我們不遺餘力的父母,原來也是神的旨意,我們原沒有任何值得自誇的東西。

一個深夜醒來,窗外雷電交加,睡意全無之際忽然想起十年前在廣州美領館申請簽證的情景。那是我被拒簽后的第二次,也許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突然清晰地記起來,在走向簽證官前的數分鐘,我一直在默念著:哈利路亞!而那時候的我根本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原來,10年前我曾經和神有過一個交流,也得到了應許。那一刻,我答允了,卻在之後的十年裡背棄了承諾。幸而,母親離開的一刻喚醒了我,讓我認識到人的渺小,讓我學懂去尋找。正是在這裡,我找回了自己,在神的眼中,一無是處的我仍是貴重的,在這裡我又一次被接納了。那一刻,再一次默念:如果可以讓我的心靈從罪的愧疚中回復平靜, 讓我遠離痛苦,遺憾,猶豫和憂鬱, 我願意, 將我此身和此生, 交付給我的神, 讓他指引我今後的路。願主與我同在,願主賜我力量和自信,讓我度過未來的一個個難關。

一個星期六的傍晚,在 MAY 的家裡,胡醫生為妻和我做了一個決志。

「為此,我們也不住地感謝神,因你們聽見我們所傳神的道,就領受了;不以為是人的道,乃以為是神的道。這道實在是神的,並且運行在你們信主的人心中。」 帖撒羅尼迦前書 2:13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1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0
30
 樓主| 名智學 發表於 2009-10-31 01:40 | 只看該作者
受洗

決志后,更自覺地參加 BOLWEN 弟兄主持的基要信仰班和聽講道, 從中學到了更多的聖經知識。每周一次的查經班聚會裡,弟兄姐妹鼓勵我學習帶查經,一方面也迫使自己更多地查考資料,實在是一個非常有益的學習機會。 周日崇拜後有時輪到我們查經組搞清潔,拖地洗廁所的時候偶爾會回想起干 LABOR 的日子,卻沒有半點的不快,因為知道自己所做的都是神所喜悅的。

信仰的能量有多大?我是學醫的,以前連大部分的中醫都不肯相信,對於精神力量更是不以為然。有一次感冒,鼻子塞得慌,晚上難受得睡不著,擦完藥油吃過葯也沒用,於是靜下心來禱告,幾分鐘后鼻孔竟然通暢如常,安靜入睡。類似的經歷,重複一次又一次,很清楚這不是人的能力所能做到的,除了神跡,實在想不到其它原因。

趁著九月份勞動節到美國遊玩,順道給父親慶祝生日。這是年前被拒絕入境后首次到美國,原以為事情過了這麼久,過境應該沒大問題了,誰知還是碰上了海關長時間的查問,在蒙特利爾機場轉機時眼看就要誤機,剩下不到幾分鐘的時間裡我很自覺地就低頭禱告了,結果終於可以在最後一分鐘趕上了機,不至於耽擱隨後還有的兩次轉機,否則要在機場里過夜了。在美國逗留的短短几天里,有機會和一班醫生一齊吃飯聊天,多數是哥的朋友同事。談的都是:「下個月的年會要到歐洲還是日本玩?」「XX 最近又買了只新油艇,什麼時候去試試新船?」 那些曾經是我所夢寐以求的,今天似乎已經不太留戀,從前所追求的生活彷彿已經離我越來越遠。那一刻好象明白了神為何把我帶到 HALIFAX:如果不是神把我帶到這裡,如果不是有一份輕鬆的工作可以讓我見識繁忙之外的生活,如果不是遇上了這樣好的一群人,我一定還在苦苦尋覓,一定還在為富足的物質生活營營役役。

一天收到『超』發來的 EMAIL,分享一篇名為「人關於信仰的反思——讀《基督徒的激情》」 的文章(作者:陳翰捷),裡面的一段話很是觸動心靈:

只有真正在知識、情感和意志上都被自己的罪惡和愁苦壓傷以致絕望的人,才會從心靈深處發出對上帝救恩的呼聲。"我們只是由於罪惡才瞻望幸福。"如果沒有真正認識到罪惡和愁苦的重擔,沒有人會真正覺得需要上帝的救恩。

好像明白了一點什麼,倒不是說自己有如何豐富的閱歷,只是回頭看這些年來還算特別的經歷,至少也該從中有所得著才對。出國前的我其實一直生活在搖籃里,從小到大,學習生活都太過順利,最傷心的事只是來自感情的失意,還是暗戀失敗的那種。讀書時很羨慕同齡人中早當家的一群,但父母很少會跟我商量家裡的大事,我想不單單因為他們覺得我仍是小孩子,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思想行為無法給父母一種信任感。出國後天淵之別的生活給了我完全不同的生活體驗,為什麼這條路會走得這麼難呢?

原來,我們若不被神帶到人不能作什麼的絕境,並且發現自己並不能解決問題,不能改變所處的環境,祂就不介入。直到我們承認:「是的,只有主能作!」 而來到祂面前,祂就幫助我們過關;我們也藉此才能夠認識耶穌,才能經歷榮耀的神。原來,神的拯救,往往不是免去患難的拯救,而是經過患難的拯救。主允許難處臨到我們,就是要把我們逼到主面前去,放下人的辦法和肉體的力量,而接受主所給我們的環境,讓聖靈把釘十字架的基督啟示和充滿在我們裡面。在一個順利的境遇中,即使花儘力氣去找,也找不到這些榮耀的事實。

我雖不是個很自信的人,但曾一直相信可以憑自己的努力,過自己嚮往的生活;認為只要有堅韌,不怕苦不怕累,總會有出頭天。今天終於明白了神給我的生命計劃,祂讓我深刻認識到:有些功課必須通過痛苦才能學懂,特別是對於我這種並不聰明的人,需要更多的機會來破碎自己。痛苦讓我們懂得反省和謙卑,懂得去尋求真理;然後回到神的面前,苦苦哀求神的憐憫,求神展示我們內心的殘缺與軟弱,並最終從死亡和恐懼中釋放,得到了自由。

所以苦難縮短了人和神的距離,因為人緊緊抓住神,神就到人裡面合而為一了。有人因一場病信主,有人因犯罪坐牢信主,或者因失去親人信主,這都是借著苦難把人帶到神的面前,叫他從受苦的經驗中,實驗神更豐盛的恩典。我們唯有深切知道自己的軟弱,才能真正學會謙卑地投靠神。

「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 箴言3:5-6

另一方面看,信徒受試煉,就是證明我們在主面前的寶貴,不然主不會花這許多心機的。祂要把我們純粹的信心提出來,就必須放我們在試煉的爐火中。相信神有許多恩賜要賜給每一個人,祂對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有一種計劃。這當中,苦難是種管教,如果能掌握到神的心意,只要肯謙卑受教,這些管教便會成為化裝的祝福。

回顧過去,也想起《出埃及記》里以色列人走出曠野的經歷,那段旅程的記錄可證明神如何看顧其子民:雖然經過很多艱險,然而神都一一保守,讓他們安然度過;雖然百姓多次埋怨神和倒退失敗,但信實的神始終如一的照顧他們。同樣地,回首自己的經歷,那過去的年日也都是神恩典的記錄啊!很多年之後,彷彿漫長的負重終於有了回應,2007年我等到了那隻手,它為我打開了一道門。「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開門。」 這原是天父給他迷失於遍地的兒女們的應許。腦海里忽然浮現出很久以前看過的一個廣告:一望無際的浩瀚海面上,飄泊著一艘小孤舟,畫面外是一把沙啞而滄桑的男音,唱著

I AM SAILING,I AM SAILING,
HOME AGAIN CROSS THE SEA.
I AM SAILING, STORMY WATERS,
TO BE NEAR YOU, TO BE FREE.

I AM FLYING, I AM FLYING,
LIKE A BIRD CROSS THE SKY.
I AM FLYING,PASSING HIGH CLOUDS,
TO BE NEAR YOU, TO BE FREE.

CAN YOU HEAR ME, CAN YOU HEAR ME,
THROUGH THE DARK NIGHT FAR AWAY.
I AM DYING, FOREVER TRYING,
TOO BE WITH YOU,WHO CAN SAY.
。。。
OH LORD,TO BE NEAR YOU, TO BE FREE.


某晚,日記里寫下:「今天我再次回到主的懷抱,從今之後,永不分離。」

2007年10月21日,在弟兄姐妹和朋友的見證下,妻和我在教會裡一同接受了洗禮: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
凡在我裡面的,也要稱頌祂的聖名;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祂的一切恩惠。

詩篇103:1-22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1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0
31
 樓主| 名智學 發表於 2009-10-31 01:43 | 只看該作者
愛是

浸禮前要接受考核,浸禮后又要分享見證,時間有限,漫長的經歷不能一一盡訴,總想著將來有機會一定要詳細說說。浸禮過程中心情很平靜,沒有那種淚流滿面的激動,也沒有上身般手舞足蹈的奇遇。但深信: 「認識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從此耶穌的生命真正進入我的裡面,真光照亮了我的周遭,令我能重新認識天地、認識自己和認識世界;重新學習去愛,重新擁有熱愛生命、追求真理的勇氣。重新做人在這裡找到了解決的方法。如果說,以前是因著認識到自己的罪,而決心埋葬舊我;那現在開始該真正做到行為的改變,才能將教訓行出來。只有恆常的聽神的說話,才會產生有果效的人生。正如蟲子要蛻變成蝴蝶,才能將它的生命徹底改變一樣。而生命改造也找到了目標,那就是要『榮耀神』。

新一年的實習醫院申請又開始了,為我找醫院而禱告成了查經班聚會後代禱的指定內容。聖誕節到了,超,穎和很多查經組的弟兄姐妹熱情邀請我們到家裡吃飯拉家常。當然少不了聖誕節的獻詩《一輪明月》。在一次查經組的討論中,大家談到了永生。『東』有著跟我之前差不多的看法:幾十年足夠了,更長的無改變的生命有意義嗎?一直以為:人越老越頑固,越是不肯學習不肯改變,而生命的更替不僅可以帶來新的生命,更可帶來新的思維。但信主后,才發現原來我們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去進步。單是『愛人如己』就得學上好幾輩子,而耶穌基督的樣式非永生不足夠我們去學去做。於是,永生有了新的意義,因它實現了對時間的超越,永生始於今天,又寓於今天。試想一個有八十歲壽命的人,會捨得用六十年的時間去學懂一樣東西嗎?但區區數十載對於永生又算得什麼呢?很多人五十歲時會想:如果我二十歲那年做了這決定,也許現在就完全不同了。有了永生,這個假設就顯得無意義了,因為你還有很多個三十年,某程度上等如實現了時光倒流。永生意味著我們有足夠的時間裝備自己,可以感受到每天都在進步的感覺真好。只求主助我窮一生也要繼續努力研讀祂的話,因為祂的話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

08年一月份,教會為石爸爸石媽媽舉辦了一個很有意義的金婚慶祝儀式。石爸爸石媽媽是教會的長老,也是一手創辦我們這個教會的前輩。慶祝會上,聽著眾人的見證和感言,體會著當中的溫馨和幸福。那個月,是妻和我結婚十周年的日子,這令我更加感觸良多。我們戀愛時受到很多阻力,十年前的某天,在連綿不斷的雨中,我們匆匆地,戰戰兢兢地辦理了註冊手續,當時甚至是瞞著雙方的父母。記得有次妻陪我到外語學院不知是考托福還是GRE,傾盆大雨中我開著摩托車,妻就埋頭在摩托車雨衣內,兩人都淋成落湯雞,當時就預感到出國的道路上會經歷風風雨雨,只是不曾想到此後的十多年,所經歷的才足夠我一生受用。

又再浮現起往日的點點滴滴:剛到美國時,兩個人真正開始一同生活。艱苦和清貧沒有影響我們對未來的信心和憧憬,沒有親人在旁讓我們學懂更加依賴信任對方。周末有時會一齊帶上背囊,坐一個多小時的車去買菜,公車上還不忘一路觀賞顯得很假卻是真實的花草和雲彩。有時侯想,幸好是在國外,要不吵架的時候,妻老早跑回娘家了,在這邊還真省了到娘家低聲下氣求她回來呢。到有了孩子,卻又流落到窮鄉僻壤,想買點好吃的補補身子也沒有,拮据得妻要穿我的大號衣服當作孕婦衣。尤記得那種環境下,摸著妻的大肚子,拉著手在散步,還模仿著《孕婦手冊》上的小漫畫,唱著「百花笑,春風曉」。想到給妻照B超時,倆人緊握著手,看著腹中的兒子打著呵欠,那種將為人父母的又驚又喜的表情。想到在人生地不熟的異鄉,彷徨但兩人默默的互相扶持。有一次看電視,看到一個專門幫人實現願望的節目。那一集講到一個退休的老漢為圓妻子多年來的願望,請他們神秘安排拍了一次婚紗照。很溫馨,很感人,那種感受似乎只有在當時那種環境下才可以體會得到。節目的最後,響起了張學友的《有個人》:

同行共創造時勢運氣相識一天算起
我敢擔起各樣危機有背後人是你
同行共領會人世道理假使一天不再飛
到公園中散步年紀有老伴仍是你


聽著聽著,驟覺自己滿臉的淚水。在國內時也許是太年輕,總覺得蕩氣迴腸的愛只在電影中見過,生活中更常見的是: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到了國外,常在公園或是十字路口見到老先生老太太,手牽著手,緩緩地走過,正如他們一生中所走過的其他崎嶇。才明白什麼是『長相廝守』,原來那種平平淡淡,才是相依一生的最高境界。能找到一個可以挽手互相扶持走完人生路的伴侶是多麼的不易,也因此總後悔 05 年沒有為父母結婚四十周年好好慶祝。

這些年來基本上是在清貧中度日,連節日禮物也買不上,到了聖誕和生日就想著:明年,明年一定一起補回來。只在某一年的聖誕節,在電台里給妻點唱過一曲。平安夜,沒有慶祝,沒有聖誕大餐,我們擁抱著在聽:

來年如果世上愛念已經式微
仍然能堅決地吻著你一雙眉
來日我到那樣年紀
最燦爛晨曦都因你起
來年如果歲月要岸與海飄離
仍然能堅決地抱著你不分離
來日我要老掉垂死
不舍失去的都只會是你


以前還記著欠妻太多,每逢過年過節,除了愧疚還是愧疚,總想著有一天出頭了一定得好好補償,但即便是那份愧疚感,也隨著常年不變的歲月開始變得麻木不仁。而妻也由當年殷切的望夫成龍,到現在養成了不再期待驚喜的習慣。只有當經歷別人的生離死別時,才又一次提醒我要珍惜身邊人。自覺今生不可能真正做到『愛人如己』,那就學習從愛家人,愛好朋友做起吧。看到石爸爸石媽媽的幸福滿溢,想到他們共同渡過的五十個春秋,想到兩個星期後我們進入第一個十年,我相信只要心中有聖靈,心中有愛,縱使前路如何的崎嶇艱難,我們會堅定地握住手,走過一個又一個的十年。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哥林多前書 13:4-8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1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0
32
 樓主| 名智學 發表於 2009-10-31 01:44 | 只看該作者
母親節的感動

這一年集中精力在加拿大找實習醫院,結果如所料,加拿大的機會比美國少得多。重回臨床工作的希望似乎越來越渺茫。合同工做了大半年後有了長假期,就趁著空閑回了一趟中國,是十年來的第二次。有了上一趟的經驗,這次少了很多的陌生感。昔日同伴多已成材做領導做骨幹了,聽到很多同學在為著權和利而掙扎的故事,例如為了巴結上司而要四處搜集成人電影等,就慶幸自己不用為了往上爬而做違背良心的事。還是會到一些夜場去和朋友聚會,但已經可以清晰地看見花枝招展的小姐背後的撒旦。只是國內的誘惑實在是太多太大了,我以為,如果還留在國內,沒有信仰的支撐,我一定還會找出很多的理由和借口來為自己的不當行為辯解。(因為妻也在留意我這個見證,具體的情節就不便贅述了。)還是不喜歡國內的某些東西,偶爾想到回國做海歸,可一打開電視聽到 CCTV 主持人的講話,那一丁點的念頭馬上就會煙消雲散。

這次回國,有機會跟朋友們談論關於宗教的問題,多數好友都贊成要有一個好的信仰。也有朋友對基督教存著很多疑問,其中一個提到:『怎麼可以相信奉獻的錢不會被濫用呢?』以前在國內碰上什麼天災人禍要捐款時,都被單位統一在工資里扣除了,最後被怎樣用了也沒人知道。現在我每周的奉獻遠不及十一,對比教會龐大的日常開支實在微不足道,想必背後有很多人在奉獻著很多。而自己也基本上沒考慮過有人貪污的問題,因為我們有一個好的機制和同工會來處理協調,最重要的是我相信在這些事情上都有神的看管。正如身處一個大 PARTY,當大家都把各自的名貴隨身攜帶放心地擺在一邊時,你也會很自然地認為自己的東西是很安全的。和其他許多改變一樣,環境變了,人的思考方式也跟著變了。

近四個星期的假期很快結束了,又再重新上班。回中國前申請了我們部門的一個 PERMANENT 職位,原來想搞妥了再回國,但老闆一再強調「DON』T WORRY」 就沒上心先回去了。回來后才知道部門發生了大變化,老闆因人事關係休完了病假再接著休 STRESS LEAVE,沒想到我『專克老闆』 的實力尚存。這邊的人事關係一點也不簡單,但沒興趣去了解當中的具體,唯有在觀望中等待,又想也許是時候該另外找工作了。十年裡回過中國兩次,好像每次都帶去了不祥。第一次是2003年的SAS,第二次則是2008年的四川地震。看著新聞報道中越來越多的傷亡人數,又一同經歷了為同胞們祈禱和捐款的感人過程。

母親節到了,那天的講道,牧師講了《約翰福音》里的一個故事:耶穌和祂的門徒受邀請到一個筵席,席中酒喝光了,協助照管筵席的耶穌的母親對祂說:『他們沒有酒了。』,雖然耶穌認為『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但面對母親的期盼和殷切眼神,耶穌終於施行了他生平的頭一件「神跡」:將滿池水變成了酒。這個故事不僅證明了基督是榮耀的,更印證了人應當孝順的道理。牧師又提到在我們的生活經歷中,在面對父母的殷切期望時,往往會做出一些似乎超出我們所能承擔的事。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委屈了,不情願了,其實我們並非背負太多,恰恰相反,那本是我們應當負的軛。神在創造人的時候,也許早就將『孝順』『尊重長輩』等等特質放到了我們的身上。耶穌作為人子,當然明白人子理應做的,祂也給我們作出了一個榜樣。那一次的講道,後來聽宏說,大家都聽得很感動,牧師和 BOLWEN 也是流著淚講完的。我不知道,因為從開始沒多久,我就只能一直緊閉著雙眼,手也只有不停拭去頰旁止不住的淚。那個星期是母親去世兩周年的日子,這也許是令自己加倍感觸的原因。還記得講道的最後一句話,牧師說:神將父母交給我們了,我們該怎樣做才能不負所託呢?

崇拜后的默息時間再一次祈禱,感謝母親用她的一生,不單教會了我無數的知識,更為我指出真理的道路。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導: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地對你好。只有母愛是無條件的,感謝神讓我們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終可體會到當中的意義。兒子還小的時候,我不明白為何妻對我可以有無限的要求,卻從來對兒子任勞任怨,還真有點吃醋。母親對孩子的愛確實只有上帝對人的愛才能比擬,就像神的兒子為世人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那樣,因為在上帝那裡,我已經體驗到那種『我絕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的愛。我們之所以能夠想象並接受上帝的愛,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在我們的經歷中,有像母親那樣的人將愛真實地活現出來。

母親無私的心從沒有要求任何的回報,肉體和精神卻在付出中一天天地消耗直至耗盡。心底里仍保留著在永恆中再相聚的一份盼望,如果母親能夠在有生之年與上帝相遇,將肩上的重擔卸下來交給他,就一定不至於因不堪負荷而倒下;如果母親在生命之中曾經體驗上帝不離不棄的愛和看顧,並且擁有永生的把握,離去之時一定不會那樣無助。有一次牧師告訴我:神是萬能的,當然可以將時光倒流回到從前。所以我會不斷祈求能夠回到過去,讓我有機會將福音傳給母親。此後參加過多個佈道會,在每個佈道會最後的呼招時,我會默想母親就在我身旁。當傳道人高呼「誰願意把自己交上」時,我會幫母親舉起她那乾癟的手來回應。母親去世前因準備入籍參加過當地教會舉辦的一個學習班,可能因此有了機會了解聖經。這些年來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有一天,會在街上碰到一個牧師。他對我說:『你母親曾經來過我們的教會一段時間。有一天,她說她信主了,我也為她作過一個見證禱告。』戲劇般的情節,期待某一天會在現實中上演。

「兒孫為老人的冠冕;父親是兒女的榮耀。」 箴言 17:6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1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0
33
 樓主| 名智學 發表於 2009-10-31 01:48 | 只看該作者
臨別依依

找工作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也是一個不斷破碎與重建信心的過程,尤其是對於我這樣經驗不夠而且不擅於推銷自己的人來說。長時間沒有面試的消息容易叫人失去信心,同一時間多個面試又會令人忙不過來且變得麻木。所幸當時除了亞省,其它地方經濟還未開始變差,工作機會還不算少。經過這些找工作的鍛煉,又體會到:原來找工作有時並不全是個人能力的衡量,背後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影響因素,人事和關係在這裡有著跟國內一樣的重要性。曾經找過自覺很有信心而且很適合的工作,面試和考試也做得不錯,但其實一早就有了內定的人選。印象很深有一次面試后,收到面試者連續多次的電話和信件表示遺憾,異乎尋常但也同時加強了我的信心。

大家又開始為我的新工作禱告。春天過去,天氣開始變得晴朗,玩的東西好像多了起來。HALIFAX 的夏天雖有風暴卻不熱,去處有很多。這個夏天迷上了釣魚和打牌。釣魚最大的樂趣不僅在於魚上釣的瞬間,更在於吃魚湯的時候。那段時間常和弟兄姐妹們一家大小到海邊垂釣,然後幾家一起做飯燒魚湯,忙的不亦樂乎。有時侯,見到旁邊有魚上鉤,就想:找工作還真像釣魚,看著別人好像很輕易就做到了,自己偏是做不來。。。還有就是打牌 - 保皇,是這個夏天玩得很多的遊戲。第一次學習這種流行的山東打法,七個或五個人,每次都是一大團人或幾團人圍著一張或幾張桌子鬥智斗勇。輸贏是其次,當中的調侃才是最有意思的。『張鵬,老實說你是不是保皇黨? 。。。做為一個基督徒,你是不能撒謊的啊 。。。』令一項大眾活動有了另一層面上的樂趣。開心之餘,忘卻了找工作的煩惱,當時其實是隨時可能沒了工作的。這些活動更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了解和感情。萬和穎和我們的背景最相似,穎每見到我和妻互不理睬,就打趣地對萬說:『看,我們吵架時就是這樣子。』元和玲很熱情好客,從他們身上學懂了要時刻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不僅對神,還有對幫助過自己的弟兄姐妹。魯和靜工作很繁忙,仍很熱心地為教會做工,魯也為我提供了很多工作上的好建議。東和丹是學識最高的博士夫妻,令我等再不敢隨便向人提起自己的學歷,唯一可惜的是丹一心只顧家庭,每聽到她睿智的話總叫人覺得人才被浪費了。超和平成熟的外表下充滿童真,超也常發一些好的文章和大夥分享。還有我們的組長鵬,對於聖經的話有著深刻和獨特的理解,往往讓我們有另外一方面的認識。很多很多,不能一一列舉。和諧友好的氣氛令我第一次有了感覺,願意在這裡安家立業。

不久,我的合約工作被順利通過轉為正式職位,但還需經過繁複費時的程序進行確認。雖說這職位非我莫屬,但漫長的等待也很煩心。這時候另一份做過兩次電話面試遠在西岸的工作給我發出了到當地面試的邀請,於是經歷了又一次的機場獨行,和之前N次的機場之行相比,一年半來真是有了長足的進步。面試的工作位於 BC 省的 KELOWNA,對這小城市的印象僅停留在知道它若干年前發生過一場大山火。本來興趣不大,面試也只當是免費旅行。到了當地,發現原來是一個山水明媚風景秀麗的地方。吃晚飯前禱告時突然有感動,覺得旁邊有很多人陪我一同祈禱,後來發現那個時刻正是查經班聚會結束前的代禱時間。晚上睡覺前再一次安靜禱告,寂靜中聽到了神的應許,明白神會給我這個機會來重新整理自己,也相信神讓我到這個新地方一定會有要做的事和要學的新功課。既是這樣,就該無所畏懼照他所指的來行,同時我向神承諾了要好好把自己的經歷寫下來作見證。回顧一下這些年來走過的路,以及回味當中神一直以來的眷顧,總是值得的。第二天的面試及 PRESENTATION 進行得很順利,回到 HALIFAX 后不久就接到了這個工作 OFFER。很高興,這是人生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通過自己努力得到的工作。

開始打包準備搬家了,又打算離開前遊覽一下當地的名勝。趁著感恩節的長周末,我們幾家人一起開車到 CAPE BRETON 作一次短期遊覽。CAPE BRETON 位於 HALIFAX 不遠的地方,被稱為加拿大第二國家公園。三天兩夜的遊玩,不僅被漫山遍野初秋的紅楓葉所吸引,更被弟兄姐妹無分彼此的親密無間所溫暖著。他們當中很多人都去過那地方好幾遍了,這次其實就是為了陪我們。感謝弟兄姐妹們在我們離開前陪我們渡過這麼開心的時光,也留給我們一段珍貴美好的回憶。

回到 HALIFAX 后,弟兄姐妹為我們辦了個告別聚會。真喜歡這樣的聚會,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讓我知道自己原來有這麼多的優點。當中 BOLWEN 鼓勵我多練習帶查經,不要浪費神的恩賜,又感覺象是背負了責任。臨走前還讓我做了一次主席,過了一把癮。幾天後,大家又巧立名目再來個歡送會,當然又是耍樂吃喝和做有意義的活動 -- 保皇。這次多了個環節,大家講自己的信主歷程。聽到超和玲的分享,說到剛移民時的艱辛,很有感觸,更加堅定了自己寫見證的決心,希望別人可以看到神在我身上做的工,看到神的恩典和憐憫。大家給我們送了很多禮物,包括一本厚厚的贈言,記載了一年多來共同生活的分享和深深祝福。

在主里祝福你,我在主里思念你
願主賜給你,豐富的奶與蜜。。
記得我們相約在主里。


在悠揚的歌聲中結束了我們的聚會。那一刻的情景,已經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縱使闊別多久,那份情感一樣不會磨滅。

終於到了告別的時刻,十月最後的一個周日崇拜后,牧師正式給我們祝福送別。和會眾握手告別的一刻,突然鼻子一酸,忙別過臉去以免尷尬。驟然而來很不舍的感覺,甚至有點後悔選擇離開 HALIFAX。不巧被六歲的兒子看在眼裡,竟成了此後的一個笑柄。因為每逢妻教導他要做個勇敢的孩子不要哭鼻子時,兒子會問:『為啥 DADDY 在CHURCH CRY 呢?』在 HALIFAX 的一年多,是出國后最開心的一段日子。不只物質上的,最重要的是找到一班相知,重新找到相親相愛的感覺,與人交往的戒心也得到了釋放。感謝他們讓我們體會到神所應許的種種平安和幸福,那段美好的時光讓人難以忘懷,就如我們每次聚會必唱的歌曲:

這裡有神的同在,這裡有神的言語
這裡有生命的恩膏,這裡是另一個天地
看那弟兄和睦同居,何等的善何等的美
如同那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地
愛在這裡,和平在這裡,光明在這裡,生命在這裡
耶和華所命定的福,都在這裡
你若想要得到它,在耶穌基督里。


帶著弟兄姐妹們的祝福,我們踏上了飛向西岸的飛機。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約翰福音 13:35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1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0
34
 樓主| 名智學 發表於 2009-10-31 01:49 | 只看該作者
未完待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35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9-11-1 11:02 | 只看該作者
但深信: 「認識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從此耶穌的生命真正進入我的裡面,真光照亮了我的周遭,令我能重新認識天地、認識自己和認識世界;重新學習去愛,重新擁有熱愛生命、追求真理的勇氣。重新做人在這裡找到了解決的方法。如果說,以前是因著認識到自己的罪,而決心埋葬舊我;那現在開始該真正做到行為的改變,才能將教訓行出來。只有恆常的聽神的說話,才會產生有果效的人生。正如蟲子要蛻變成蝴蝶,才能將它的生命徹底改變一樣。而生命改造也找到了目標,那就是要『榮耀神』。


阿門!感謝主的憐憫,看顧與帶領。謝謝弟兄美好的見證。在苦難中神永遠不離棄我們,沒有什麼可以讓神的愛與我們分開。求主繼續堅固你的信心,帶領你前面的路,成為合他心意的器皿,為主繼續做美好的見證。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1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0
36
 樓主| 名智學 發表於 2009-11-2 15:55 | 只看該作者
新的挑戰

在神的庇護下,來到了一個新地方,順利地找到了新的公寓及兒子的新學校。僅僅兩三天後,又再上班上學了。沒有陌生的感覺,搬家對於我們已經習以為常。有人問起『WHERE ARE YOU FROM?』 會很自然地回答『HALIFAX』, 彷彿那裡才是我原來的家。離開 HALIFAX 前聯繫過本地的浸信會,所以到達后兩天就可以先到教會去熟悉了解情況了。這是當地最大的華人教會,規模比我們的稍小,青年學生為主,感覺和我們同樣背景的人不多。雖然每周參加教會崇拜,卻未能找回那份親切和溫暖的感覺。沒有了查經,只能花更多的時間來自學聖經。教會裡有個每月一次的國語小組聚會,可惜氣氛不太濃,讓人加倍懷念查經班的生活。PASTOR ALLEN 又來 EMAIL 鼓勵要有責任感,多做承擔,可惜始終不夠進取,又借口懶,沒有積極地去參與更多伺奉的工作。

上班很忙,要學的要做的都很多,終於讓我領略到什麼才是 PROFESSIONAL,也讓我明白到這原不是單憑我的能力所能拿得下來的工作。不過有新的挑戰總是令人鼓舞,經過幾個月過了試用期,第一次有感覺這可能是我的終身職業。工作慢慢熟悉了以後空閑時間多了,就開始著手寫見證,並從五月份母親的祭日開始將一部分寫好的上載到《宗教信仰》版塊。兩三個月後,感覺快要寫完,開始考慮該怎麼結尾了。雖說也在提醒自己盡量保持謙卑,但伴隨回憶而來更多的是一種苦盡甘來的自豪感,不自覺間把幸運和平安當成了自己的努力成果,忘記了當中神做的工才是最主要的。

五六月間,這裡又發生了一場大山火,到處是灰燼,空氣也變得差,很多 HALIFAX 的兄弟姐妹看了新聞都關心地來電問候。在這裡,我們也聽到了住在災區的弟兄分享的見證:火勢太大消防員根本忙不過來,臨到要撤離前的最後一刻,憑著眾人同心的禱告,下了一場大雨,把瀰漫到家門口的火給澆滅了。

天氣暖和了起來,卻沒有特別興奮的感覺,還是沒找到好的去處和好的夥伴。經濟好象越來越差,失業率不斷在攀升。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會令人少了很多煩惱,父親也慶幸我能找到這樣好的一份政府工,不用再為我擔憂了。不久單位內傳出消息,受到在野黨的壓力,政府要儘可能節流,非臨床的所有職位被凍結,所有外地的會議和很多進修課程被取消,員工也被勸說著放無薪假期,然後 CEO 又在本地媒體內稱『不排除 LAYOFF』。我們是屬於非工會的職員,最有可能會先受到影響。七月中,一天早上開會後和老闆一齊突然被大老闆叫進了辦公室,然後出示了一封解聘信,我和我老闆都被 LAYOFF ,看來我『專克老闆』是本性難移了。因為要馬上離開崗位,就打電話讓妻和兒子來幫我 PACK UP。妻在一旁不停勸慰,六歲的兒子突然冒出了一句:『LOOK AT THE BRIGHT SIDE!』當晚妻又少有地做謝飯禱告,還為我的工作祈禱了一陣。

雖說之前聽到風聲后也有了心理準備,還是感到很愕然。實在想不到會輪到自己,不禁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好幾天都在胡思亂想,心想已經做得夠好了,上頭每周開會都須要有我的分析報告呀,我走了誰能接管呢?。。。大概一周后才慢慢適應過來,這世界本來就沒有缺了誰不行的。不上班倒覺得渾身不自在,不斷禱告的同時有時間回頭看看自己的見證,才明白原來神讓我來這地方除了寫見證,還要經歷這樣的一個學習和鍛煉。明白了神的心思,也就釋懷了很多。之前答應了師母在月底的國語小組聚會上做個見證,這下可以連 LAYOFF 的事一同分享了。記得當時說:和以前沒有工作時不同,這一次我沒有彷徨,因為相信『神給我的總是最好的』,因為相信前面的道路自有神的帶領。是的,神沒有應允我們前面的道路會一帆風順,但牠應許了不管前路多麼崎嶇,牠都會陪我們一齊走。不僅聽見證的朋友認為我『太有信心』,自己也覺得充滿力量。那次的見證分享后,朋友們給了很多鼓勵和建議,牧師師母也來家訪,又一起為我的工作祈禱,好像找到了久違的感覺。與此同時我暫停了寫見證,因為想把這一段的經歷也寫進去,可以帶來更多的分享。禱告中我求神讓我學習從不好的事上看到神的美好心意,在我們的軟弱上看到牠的看顧和掌管一切,明白不單結果對我們是最好的,而且過程中建立起信心才是更重要的。

信心還信心,不忿歸不忿,工作還得努力找,一年後再次體會找工作的煩惱,並且同時鍛煉著信心和耐心。經濟果真差得很,人力市場上沒幾個合適的職位可以申請,只能做好長期鬥爭的準備。帶著悶的心情,八月份去了一趟美國,這是之前計劃好的假期遊玩。妻子和兒子可能受我的心情影響,去迪士尼玩好像也未能盡興。美國的經濟比加拿大還差,但我的工種還在招人,而且單是加州一個城市的職位需求就比整個加拿大還要多,不禁又燃起了希望。美國之旅增強了信心,回來后正式開始發簡歷找工作了。

九月份,教會的一個弟兄『山』有天患了急病進了急診,接著被送進了深切治療病房。因為我還懂點醫學的相關,就趁著沒工作的空閑到醫院裡幫幫忙。剛開始『山』的病情很嚴重,牧師和師母帶著我們在病房裡祈禱,崇拜後會眾也默默為他禱告。之後『山』的病情一度好轉,但一周后忽然又出現變化,再次出現危急情況,並且要做急診手術。手術的過程中,牧師師母,『山』的太太『慧』和我在等待室里不停唱詩歌和禱告,我也自覺前所未有的信心,雖然醫學知識告訴我希望其實渺茫。很遺憾,手術后不久,『山』就離開了我們。『山』和『慧』的背景和我們差不多,他們也是經過好些年的艱苦奮鬥才拼來了今天的好日子,卻沒來得及好好體味。『山』是一個很好的丈夫很好的父親,在他離開的一刻,我也有過動搖,為什麼我們這麼多人的禱告沒有被悅納?為什麼一個好弟兄也有這樣的不幸?

我們時常會為一些事一些人禱告,也知道神會按牠的旨意而成全,但什麼才是牠的心意呢?為什麼有時明知不可為還讓我們苦苦禱告呢?原來這也是一門功課,為的是讓我們學會去愛。從小時起父母就不斷教我們,不要隨地吐痰,要勤換衣服,為的是要我們養成講衛生的習慣;長大了,戀愛了,父母又教導我們要學會關心和體諒,為的是要我們養成好的待人接物的習慣;而天父讓我們為一些事一些人『時常不住地禱告』,就是要我們真正學會去關懷去愛。很多時結果或許不符我們所想,但過程中學到的才是最重要的。雖然有時侯我們相信,但過程是痛苦的,但也惟有不斷地經歷痛,才能真正去感受去體會。

這兩個月來好像經歷了很多,人所能擁有的職業,健康乃至生命,都可以轉眼成空成雲煙。面對變幻無常的人生,人其實能做的有多少?如果沒有神,我們還能擁有心底的平安嗎?

「神所賜出人意料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里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腓利比書 4:7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1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0
37
 樓主| 名智學 發表於 2009-11-2 15:59 | 只看該作者
暫別

我堅信只要有信心,神會在不為意的時候對我們的祈求作出回應。一連幾個面試過後接下來等待的幾個禮拜顯得格外的漫長,在準備再次發簡歷的時候,意外收到了一個兩個月前面試的工作 OFFER,來自剛出國時在美國念書所在的城市。在兜兜轉轉多年之後好象又要回到起點,就開始準備簽證和搬家的事。臨行前幾天又收到了另一份來自卡爾加利的 OFFER,權衡利弊后終於選擇了後者。

感謝神又一次給自己機會來鍛煉信心,讓我學會如何在禱告中領會神的功課的用意,幫助我在恩典中成長。在現今這樣的經濟環境下找工作本不是件容易的事,而這份工作的待遇也比之前的好,況且卡爾加利曾經是妻和我最喜歡的加拿大城市。這一次我深刻領會到牧師常說的:有時侯神把一些寶貴的拿走,是為了要把更好的給你。幾個月來的輕閑要結束了,接下來會是另一趟的搬遷。基督徒講究『世上如客旅』,這一點從過去數年的漂泊生活早已深有體會。出國后平均每兩年就換一個地方,兒子慢慢長大懂事,每到一個新的地方會先問:WHERE IS OUR NEXT STOP?我們也不知道,但深信前面的路會有神的帶領和看顧,神的手所引導的道路,祂的手也必預備。

回首十年來所走過的路,到了今天,雖然沒有一樣可以為人所稱道的東西,但我有神的祝福和見證。沒有這些年來的經歷,一定不會體會到神的恩典。所走過的路,是我的見證,深信這條路是神一路帶著我走過來的。過去的這段路縱使曲折,卻始終活於恩典中。神在我生命中的每一件事,籍著他的恩典來開始,又籍著他的恩典來來完全,唯有神真正了解我的需要。經歷決定了我的信仰,信仰給了我更好的思考的理論基礎,也決定了我今後的道路。感謝神一路的帶領,我知道您的恩手會繼續地帶領,求你幫助我們把自己的計劃和意願都降服在你的旨意下,走在神的旨意中,求神在我的生命中成就您美好的計劃。求您幫助我們每一天都能經歷您的同在,常溫那份每天都在進步的幸福感覺。

我知道前面的路還會有很多挑戰,也求神幫助我有力量去面對那些試煉,並且堅守到底。「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 提摩太後書1:7

感謝神給了我信心,勇氣和智慧去寫完這一段經歷,感謝弟兄姐妹們給我這樣的機會,細想回首這一段路。其實當中除了母親的那一段還是很沉重,其他的就如看著別人的故事,體會似曾相識的感同身受。我相信:生命的見證是別人無法反駁的。我不擅長於辯論,也認為信不是靠爭辯可以爭出來的。正如寫這個見證,沒有神的庇護,憑我自己是不可能有這樣的毅力。從終於下決心下筆開始,過程中有很多次,實在寫不下去的時候,就靜下來禱告。 感謝神的保守,讓我可以戰勝惰性和怯懦。回顧過去的帶領,更能燃起對將來的信心,求你幫助我,記得你在我們生命中施恩的時刻,好叫我們確信你必繼續與我同在。求您幫助我們繼續做好你故事中的角色,做一個好的見證。

見證暫時到此了,希望我的經歷對你會有所幫助。我們之所以得著救恩,並不因為比其它人好,相反正是我們軟弱才需要救恩,任何願意相信耶穌的人都可以得救。有一天再回來的時候,我希望能夠帶來更多的分享。希望到時大家不但可以看到神在平常日子中的看顧和保守,而且能見到我從新的挑戰中所得著的更豐盛的生命。

「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 希伯來書12:1

感謝主,感謝生我養我教育我的父母,感謝 HCCC 兄弟姐妹的關懷和支持。特別感謝一路默默支持的妻子。這次失去工作后,很開心地看到她開始主動地參與禱告。當我終於重新得到一份工作時,從她看似不在乎的表情中,看到了她心底的喜悅和欣慰,而這是我現在僅僅能為她做到的,希望從此我能做到不再讓她擔驚受怕。

「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 約書亞記 1:9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4 22: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