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廳內展覽-子女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9-8-26 20:12 編輯

李將軍的長子卡蒂斯·李是一個充滿責任感和意志堅定的年青人, 185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西點軍校后加入陸軍, 內戰期間成為邦聯總統的私人助理. 晚年從事教育, 始於弗吉尼亞軍事學院軍事與工程學教授, 后改任華盛頓-李大學校長. 正是他, 就阿靈頓莊園內戰期間損失, 將聯邦政府告上法庭並取得了賠償.

瑪麗·卡蒂斯李是位注重獨立性的婦女, 作為長女以聰明, 善意和培養兒童著稱. 通曉三種語言, 特別喜歡讀法文和拉丁文書籍. 眾姐妹在莊園幫助打理日常生活而她喜歡騎馬, 散步及遠遊, 瑪麗的剪貼簿里充滿各式歐洲和中東貴族的訪問卡.

魯尼·李是男孩兒中的異類, 知子莫若父, 老爹一言以蔽之: 心猿意馬-志向漂移(不少美國家庭支持孩子以這種方式成長, 任憑其在社會闖蕩碰得頭破血流, 刻骨銘心才會成材. 近年來的多次總統競選中都有候選人直接或間接承認曾經用過禁用藥物, 選民大多不以為意, 道理是殊途同歸. 國粹就叫作浪子回頭金不換, 循規蹈矩的孩子很難成氣候. 上個禮拜的'自然神經科學評論'(review-綜述)有一篇文章, 從心理學與精神病學入手詳盡地討論了這種現象的理論基礎和臨床觀察-MRI, 哪位有興趣, 值得一讀). 入哈佛大學后不久即放棄, 改從軍旅生涯-加入陸軍. 1861年內戰爆發時加入南軍騎兵, 官至少將. 曾在戰俘營滯留8個月, 戰火中妻子孩子全部喪生. 戰後再婚, 任弗吉尼亞第八選區國會議員.

安妮·李是個輕聲細語的女孩兒, 脾氣秉性一如乃父. 不象老姐瑪麗, 安妮是家庭事物不可缺少的一員, 卡蒂斯-李家女人視奴隸教育為己任. 作為一個虔誠的女孩兒, 安妮用大部分時間來從事種植園中奴隸子女的教育-宗教信仰與聖經閱讀. 自幼體弱於1862年染上了傷寒, 逝於北卡, 后遷葬於弗吉尼亞列剋星敦家族墓地.

埃莉諾·艾格尼絲·李-1841-1673
艾格尼絲天資聰穎, 常常埋頭讀書, 彈鋼琴或寫日記. 儘管童年快樂但是內戰期間飽受心理創傷, 1862年姐姐安妮早逝, 8個月以後堂兄與情人頓·威廉斯因為南軍刺探軍情而被執行絞刑. 戰後一直鬱鬱寡歡, 早逝於32歲, 她的日記被發表流傳於世至今.
"Growing Up in the 1850s; The Journal of Agnes Lee,"
"The everyday life of a little school girl of twelve years is not startling," -1853. 還沒找到電子版的只好讀了一些片段和書評, 看來這本日記挺有意思. 起於12歲, 一個天真爛漫, 無憂無慮, 野心不大而又對生活充滿憧憬的女孩子. 日記以孩子的視角生動的描述了四處飄泊的軍中子弟日常生活; 和阿靈頓莊園婚禮, 豪華的晚宴, 音樂會, 化裝舞會等十九世紀世家的應酬細節.
http://ehistory.osu.edu/world/articles/ArticleView.cfm?AID=67
這是一篇圍繞李將軍家庭的歷史性文章, 功夫不淺.

小羅伯特·愛德華·李(Jr)-1843-1914
羅伯特是當時典型的男孩兒, 寄宿學校畢業並於1860進入弗吉尼亞大學. 內戰爆發時投筆從戎當了炮兵, 官至上尉-老哥助理. 戰爭結束后回家種地, 農場也是繼承的, 祖上是弗吉尼亞(丹尼爾·派克·卡蒂斯)屈指可數的大農場主. 晚年也寫了一本流行書-李將軍回憶與書信集. 有些史學家認為這部書的一部分是李將軍口述的, 由於政治和健康原因斟酌再三而沒有動筆. 這些信件把將軍的思緒連接在一起, 後面奴隸居所里還有博物館, 暫且打住.
http://www.civilwarhome.com/leerecollections.htm

米爾德里德·柴爾德利·李-1846-1905
家中幼女-李將軍的掌上明珠, 最好的玩兒伴兒是小哥羅伯特. 內戰促其成熟, 戰後列剋星敦家裡成為里裡外外一把手(國內過去也有不少幼女持家的例子, 如鄧公回憶錄里提及: 煙不離手的主兒只好讓學醫出身的女兒控制煙錢). 儘管渴望陪伴與愛情但是終生未嫁, 熱衷於海外旅行, 南軍老兵聚會, 及分身於兩個哥哥的種植園.

瑪莎威廉斯
儘管強烈傾向聯邦理念, 但瑪莎與堂兄-將軍一家走得比較近, 後期常住於莊園以照料侄兒. 他的兄弟們參戰於雙方, 同室操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