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屬北美洲殖民地第一次天主教彌撒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9-7-3 19:16 編輯


這幅油畫(傳統的油彩帆布)由喬治麥克威廉姆斯完成於1999年三月馬里蘭日, 耗時一年. 畫中人物模特兒都是本地人, 有的是當年登陸者的後人, 其餘的為博物館的忠實支持者.
當年為了配合老布希的競選, 新英格蘭的一個保守電台(波士頓附近)編了一個廣播劇, 採訪了一批殖民地初期家族的後裔, 不過故事有些爭議. 第一類人300年沒挪窩兒, 守著祖業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第二類後代離鄉方圓數百邁, 其中大部分為各類專業人員; 最後一批非常不安分, 四海為家全球野跑. 其中包括幾個著名家族, 布希家蘭血甚濃, 與眾多歐洲皇室都是親戚, 但是登陸的第一代雖說心高氣傲, 卻是身無分文(兒科醫生). 到了老布希的父輩, 一位叔叔才發了大財, 位列德克薩斯石油大亨(三大家族, 如雷貫耳, 因為其一-克萊門茨家族娶了一位校友, 所以當時仔細研究了幾大家的血統與買賣. 美中友協區域主席做得大媒, -退休的保險商, 時常請客而且檔次還著實不低, 州內人物頻頻現身. 州長的長公子在斯坦福讀法學院, 對中文感興趣). 休斯頓和達拉斯的黨報寫得就更逗了, 這位大亨給前來投奔的侄子開了一張支票(從緬因南下), 不多不少整整一百萬, 令其作個小買賣, 結果兩年下來一分錢沒掙, 老爺子就發了話: 你小子不是做買賣的料, 不過還算機靈, 乾脆從政吧.
紐約時報的幾位專欄作家也與眾不同, 文筆流暢犀利, 很有特性. 不過其中兩位用詞與筆法相當損, 過去叫做罵人不帶臟子兒, 時下恐怕就是損人尖酸刻薄, 但又不犯法. 中國青年報主編也寫過一篇妙文: "常委會"-北京人說話之損登峰造極, 但又恰到好處. 一位跟地委書記說: 大舅, 再等幾分鐘吧, 我姨父手頭正忙著呢.

正式在新殖民地登陸以後, 安德魯懷特和約翰奧哈姆神父引領天主教乘客舉行了感恩節彌撒, 三月二十五日是聖日和儒略曆的新年.
懷特神父將當時的情景記述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