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Norman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抗戰時期美援武器真面目:國軍其實打得很辛苦(組圖)

[複製鏈接]

146

主題

3301

帖子

1516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16
21
司馬遷 發表於 2009-5-18 09:33 | 只看該作者
這篇文章里說過「美國軍事援助只有區區幾百萬」嗎?你讀過文章再發言也來得及。
租借法案援助的都是實物,怎麼貪污啊?你以為那個時代的人都象現在這些貪官污吏啊?"倒賣軍火",倒賣給誰啊?老百姓要美式槍炮 ...
Norman 發表於 2009-5-18 04:17

是真無知還是假無知啊。早期是「租借」,後期就變成「經援」了。
至於武器賣給誰,你該去問問中共啊。
譴責國民黨蔣介石政府極度腐敗的話,可是美國官員說的,要不要我給你找出處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1

主題

2240

帖子

2979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979
22
homepeace 發表於 2009-5-18 11:53 | 只看該作者
蘇聯佔領東北以後,斯大林用繳獲的日本武器以及部分蘇聯、捷克武器,還有德國武器提供給中共,(例如莫文驊將軍 就曾經警告傅作義,他所屬的部隊每個師都配備了兩門世界上最大的大炮。這種炮是德國製造的。還有美 ...
Norman 發表於 2009-5-16 15:30
1    實際情況是,從1945年9月到12月,中共中央東北局和各解放區部隊陸續進入東北的初期階段,不斷受到蘇聯東北佔領軍的限制和排斥。蘇聯方面反覆無常的態度,給東北野戰軍開闢東北根據地的行動造成了嚴重的困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共中央即決定各解放區部隊全面出擊,迅速擴大解放區。冀東軍區16分區曾克林部率先進入瀋陽,開始擴充部隊、搜集武器。短短几天便收編了萬餘人,獲得了大批日軍遺留下來的武器彈藥。蘇聯政府與國民黨當局簽有條約,中共軍隊在東北的行動很快就引起了蘇方的不安。當時,蘇方的態度是嚴守中立,並未給中共方面任何優待。

    9月15日中央決定成立以彭真為書記的中共中央東北局。並派彭真、陳雲、伍修權等隨蘇軍代表一起乘飛機去瀋陽。彭真等走後,劉少奇向在重慶談判的毛澤東彙報了情況,並稱這是「千載一時之機」。隨後,劉少奇還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各解放區,抽調部隊和幹部輕裝前往東北接收武器,開闢根據地,掀起了十萬大軍開赴東北的重大戰略行動。

    彭真等到達瀋陽后,發現蘇軍的態度相當惡劣。絕大部分日軍武器庫的裝備都被蘇軍用火車運往蘇聯。9月21日,彭真電告中央:「現在我看守下較可靠的軍械庫只有七五山炮11門、迫擊炮70門、六五子彈500萬發。綏中飛機已被蘇軍搬走,瀋陽南機場確有27架雙引擎日本爛飛機,及十餘個大零件庫,但修理不可能。瀋陽西機場和有單引擎完整的戰鬥機70架,但無點滴氣油,目前對我全無作用。」

    此時,各解放區進軍東北的部隊已經上路。因上級說到東北可以領到新武器裝備。許多部隊出發前將重武器留給根據地兄弟部隊,只帶了少量槍支彈藥。當1945年底各部隊陸續到達東北時,發現根本沒有什麼武器可資補充。而蘇方為了履行與國民黨的約定,於11月19日強迫中共東北局離開瀋陽,並規定中長鐵路沿線城市全部交給國民黨當局。為此,中共中央被迫改變策略,提出「讓開大路,佔領兩廂」,放棄對大城市的佔領,在農村開闢根據地。

    由於蘇方許諾的援助落空和對中共的排斥,進入東北的中共軍隊處於極為困難的境地。黃克誠率領的新四軍3師是進軍東北中人數最多的一支主力部隊,11月25日到達錦州附近時,黃向中央報告情況說:「部隊50多天行軍,極疲勞。自華中及沿途動員,均說坐火車、汽車,到東北背好武器等樂觀心理。現在處於無黨、無群眾、無政權、無糧、無經費、無醫藥、無衣服鞋襪之困難情況,部隊士氣受極大影響。」黃克誠師實際得到的武器是「僅補充步槍1200支、輕重機槍44挺、山炮10門、野炮4門。

    在武器裝備遠劣於國民黨軍的狀態下,中共中央決定調整戰略。1945年12月28日,毛澤東發出《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重要指示,要求進入東北各部隊作長期打算。依靠蘇方提供援助的話,一個字也沒有提。這表明,中共中央已徹底丟掉幻想,準備依靠自己的力量,與國民黨爭奪東北。

2

    東北野戰軍的發展壯大,只有短短3年。武器裝備是怎樣發展的呢?

    炮兵的發展是最典型的例子。1945年底,東北野戰軍總數為107959人,擁有步槍39641支、輕機槍1139挺、重機槍105挺、擲彈筒59個、迫擊炮64門。能夠用於戰鬥的重武器如榴彈炮、坦克、飛機,一無所有。這個基礎比關內的山東野戰軍要差得多。說明東北野戰軍在東北未得到任何外來援助的重武器,連槍支都補充得極少。炮兵幹部「在撫順收集了20餘門高射炮,在瀋陽搶出幾輛坦克,在撫順、通化等地收集了幾十輛汽車。移師牡丹江后更派人四處搜山,先後在鏡泊湖、阿爾山等地收集了上百門山、野、榴彈炮及各種零件近萬件,在這一基礎上建立了三個榴彈炮團,並由南滿炮兵旅撥來一個炮兵團、一個高射炮大隊、一個戰車大隊。到1947年2月,炮兵共收集到各種火炮700餘門。其中,榴彈炮49門、野炮97門、山炮108門、步兵炮141門、迫擊炮300餘門。可以說,東北野戰軍的炮兵,是靠「拾破爛」建立起來的。

    軍工的創業同炮兵一樣,也是白手起家。1946年4月,在通化建立最初的兵工生產基地。到1947年,東北軍工的年生產能力達到手榴彈300萬個、子彈2000萬發、各種炮彈150萬發,基本滿足了野戰軍作戰需要。上述事實雄辯地說明:東北解放戰爭的勝利,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而不是單純依靠蘇聯的援助取得的。

3

    那麼,蘇聯究竟為東北解放戰爭提供了哪些幫助呢?1962年劉亞樓上將說:「一般人總認為蘇軍留給四野不少武器,這是誤解。」當時不僅不給我們武器,還吃掉了我們不少部隊。也可以寫一下當時斯大林為了照顧與國民黨的關係問題。還有個重要問題:當時我們曾向中央建議,以中央的名義向蘇軍要些武器。毛主席當即電示:中國革命主要靠中國自己的力量,禁止用中央的名義向他們要東西。後來以四野的名義,用糧食和他們換了一些武器。用紅軍票子到大連買黃金,購買了一些武器。朝鮮同志不錯,賣給我們一些武器。

    當時蘇聯因自然災害缺乏糧食,希望從東北進口糧食。野戰軍武器彈藥極度缺乏,急需得到補充。這樣就有了與蘇方的談判,但是蘇方考慮到與國民黨政府有條約,兩次拒絕了中共的要求。劉亞樓親自赴蘇。依靠他在蘇聯多年的經驗和關係,達成了以糧食換武器的協定,在短時期內徵集了100萬噸糧食出口。

    在東北野戰軍最困難的時期,朝鮮方面則伸出了援助之手。據當年在朝鮮辦事處工作的丁雪松等回憶:「兩年多來,朝鮮方面支援了我們2000多車皮日本侵略軍留下的戰略物資,有的是無代價支援我們的,有的是通過物資交換取得的。」中共方面究竟從蘇聯和朝鮮購買了多少武器。至今尚無確切的統計,但絕不會有蘇聯方面的資料說得那樣多。(來源:《黨史信息報》鏡周刊2005年5月25日第674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23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9-5-18 12:55 | 只看該作者
1    實際情況是,從1945年9月到12月,中共中央東北局和各解放區部隊陸續進入東北的初期階段,不斷受到蘇聯東北佔領軍的限制和排斥。蘇聯方面反覆無常的態度,給東北野戰軍開闢東北根據地的行動造成了嚴重的困難。
...
homepeace 發表於 2009-5-18 11:53


這是早期,因為顧忌美國,斯大林還命令毛澤東去和談。但46年以後當斯大林了解美國不會打第三次世界大戰就開始大規模武裝中共了。
為還原歷史真相而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24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9-5-18 13:06 | 只看該作者
你不就是想說中共的武器比老蔣好,何必那麼繞彎子?當時的中共有空軍嗎?有海軍嗎?有美國的「剩餘物資」嗎?說蘇聯武裝中共,請拿出切實的證據,不要瞎猜才好。別人美國卻是有切實的援助中國法案,有租借法,有記 ...如同我上次指出你平型關的問題,不要企圖彎曲歷史事實,用新的偏見代替舊的偏見。...
iamcaibird 發表於 2009-5-17 06:33


<<如同我上次指出你平型關的問題,不要企圖彎曲歷史事實,用新的偏見代替舊的偏見。>>

你對平型關戰役中正面對抗數萬日軍野戰部隊的國軍視而不見, 卻把伏擊一支幾百人運輸車隊的戰鬥吹成「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居然還好意思說別人「企圖彎曲歷史事實」。
為還原歷史真相而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00: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