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Norman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平型關戰役--平型關戰鬥真相

[複製鏈接]

1

主題

111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21
waterboy 發表於 2009-4-14 03:20 | 只看該作者
這種因為兩軍軍制引發的理解錯誤,並不僅僅限於「參謀」,在緬甸戰役中,被孫立人逼得剖腹自殺的日軍將領水上源藏,其職務,是「56師團步兵團長 」 – 一個團長,在中國軍隊看來實在不是什麼高級軍官,怎麼是少將?實際上,日軍中的「步兵團長」,指揮的部隊至少一個旅團。。。

也正因為日軍將橋本順正視為有前途的軍官,所以此戰之後,對橋本的死多有惋惜之詞,橋本最後的風頭,比同時戰死的新莊淳中佐高多了。

其實,新莊,也是個很值得注意的人物,至少,在被包圍以後,新莊所部的抵抗遠遠超過橋本的部隊,八路軍的損失,推算起來大半是這支日軍造成的 – 這不奇怪,橋本手下多為輜重兵,訓練不足,新莊的部下則堪稱精銳,數量也遠遠超過橋本的部隊。

新莊淳的軍銜比他的職務似乎要高。新莊淳的職務是新莊自動車隊指揮官。這個自動車隊(即第六兵站汽車隊)包括兩個機械化中隊,按照建制來說,是一個簡編的大隊級單位,按說,其指揮官應該是少佐級別。然而,新莊卻是中佐,原因何在呢?這是因為新莊部隊並不是普通的後勤部隊。

從軍事角度,一支部隊的戰鬥力,如果不計補給和士氣(前者部隊本身不能決定,後者涉及因素太多不好計算)是三個因素相乘構成的,即火力,機動能力和防禦。日軍在侵華作戰中一度橫行,是因為對中國軍隊而言,它的火力和機動能力都有極強的優勢。其中,機動能力角度,日軍在七七事變時,已經是一支半機械化部隊。所以,在中國軍隊普遍採用的線性防禦陣地上,日軍經常可以利用機械化的優勢,快速移動到中國軍隊薄弱的一翼實現作戰的勝利,防禦時亦然。而中國軍隊僅僅靠步兵機動,在平原地區是很難發揮人數優勢的,往往是總兵力佔優,具體戰場上卻體現不出來。這種機械化還使日軍的重武器能夠快速跟上一線部隊,從火力上壓倒對方。

不過,日本也不是富有的國家,象第五師團這樣的部隊,也無法實現完全的機械化,只能稱為半機械化。半機械化的含義,就是部隊本身還是傳統的步兵,但機動作戰時,由專門的汽車部隊進行運輸,實現快速行進的目的。「新莊自動車隊」,就是為平型關日軍提供這種機動能力的部隊。事實上,在平型關作戰的日軍主力三個大隊(第十一聯隊尾家大隊,第二十一聯隊平岩大隊和第四十二聯隊折田大隊),正是新莊部隊從靈丘,於22日送到平型關前線的。實際上,新莊部隊在現代軍事角度有一個更貼切的名字,應該是 – 摩托化部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11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22
waterboy 發表於 2009-4-14 03:20 | 只看該作者
不過,抗日戰爭開始前後,正是這一兵種處於幼年時期的時代,因此,日軍將其歸於輜重兵也無不可。但真正的輜重運輸,日軍還是捨不得使用這樣寶貴的部隊,所以,日軍向前線運送彈藥被服之類,還是採用大車運輸的方式。巧得很,平型關之戰,115師包圍的,恰恰是日軍一個汽車隊,加上一個大車隊。儘管兵種地位未定,但日軍深知摩托化機動這種戰術的價值和汽車部隊的寶貴,所以,「自動車部隊」在日軍中的地位高於普通步兵部隊,有兵種優勢。所以,才會任命新莊淳這樣的中佐指揮此部隊。

如果回頭來看,林彪這一戰,第一打掉了日軍的輜重隊,也就是說端掉了平型關日軍的飯鍋,第二打掉了日軍的摩托化部隊,也就是說打斷了平型關日軍的腿,這一擊,實實在在地打在了日軍的軟肋上。

那麼,這兩支部隊的日軍,到底有多少兵力呢?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第二十一聯隊的輜重部隊,我在最初研究平型關之戰的時候,認為這支日軍輜重部隊包括擔任警衛的高橋義夫騎兵小隊共計二百五十- 二百六十人,其中,因為日方文獻記載橋本中佐乘坐一輛運兵「巴士」隨同前往,我這樣推測他的隨員 – 「擔任指揮的指揮官第五師團情報參謀橋本順正中佐,他率一輛運兵汽車(特別點名是運兵車)擔任指揮,他不但是這支隊伍的指揮,還有到前線執行聯絡的使命。從點名他帶的是運兵車看,估計車裡有他的衛士,司機,副官等,總共約十人。」

然而,無意間發現的一張照片,改變了我的看法,這支日軍的兵力,要重新計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11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23
waterboy 發表於 2009-4-14 03:20 | 只看該作者
這張圖本身並無特別,但,書中對於此照片的一段說明引起了我的注意 – 「昭和十二年九月,粟飯原部隊大行李從靈邱出發,滿目滄桑的北支大行山脈(應為太行 – 譯者注),艱難的行軍,同期小倉中尉也在其中,於是留影紀念,不料卻成永別。」

最初吸引我注意的,不過是「大行李」這幾個字,因為平型關之戰中,關於日軍「大行李」是怎樣一個作戰單位,始終有所爭議。等我仔細看這張照片的說明,心中忽然一動 – 靈丘?橋本順正所部不正是從靈丘出發的么?!
我以最快的速度查找日軍在靈丘的作戰情況,發現,日軍佔領靈丘的日期是九月二十一日,攻佔靈丘的部隊,則是日軍步兵第二十一聯隊的第一,第三大隊,戰鬥中,第一機關槍中隊中隊長福島勛負傷,傷亡數十人。所以,日軍不可能在九月二十一日之前從靈丘出動任何部隊。而按照日軍的紀錄,所謂「粟飯原部隊 」,正是日軍步兵第二十一聯隊的別稱!

按照日軍紀錄,二十五日清晨,日軍第二十一聯隊的大行李隊從靈丘出發,攜帶糧秣,彈藥,被服等前往平型關方向,並在這一天上午遭到八路軍一一五師的伏擊殲滅。此後,日軍步兵第二十一聯隊主力(除已在平型關前線的第三大隊)則全力向平型關下集結,補充三浦旅團的一線兵力,二十八日到達前線,開始對內長城一線的繼續進攻。因此,在這種狀態下,很難想象日軍可以在九月底前的三五天時間裡重建一支「大行李隊」,並從容自靈丘再次出發。

而且,照片上有一點特別的地方令人矚目,那就是在日軍的大車輜重隊中,居然有一輛汽車!這也恰好和橋本順正中佐乘汽車與二十一聯隊輜重隊同行前往平型關相符。

所以,這張照片上的日軍輜重隊,我判斷,極為可能就是日軍這支被八路軍包圍殲滅於關溝的橋本部隊!

這支橋本所在的輜重部隊,根據日軍的紀錄推論,應該包括以下單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11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24
waterboy 發表於 2009-4-14 03:20 | 只看該作者
第一部分是大行李,這個需要解釋一下,有人認為這是對於輜重隊的統稱,詢問現存的日軍老兵,大行李是一個獨立單位,相當於兵站(旅團才有正式兵站,聯隊只有大行李),編製約百人。這次估計就是因為這個大行李部隊要到前方建立兵站,才攜帶了大量物資,以至於八路軍繳獲的軍大衣都夠整個115師每人一件。由於日軍進展順利,而九月底正是換季季節,估計三浦旅團此時考慮的已經不是怎樣拿下平型關,而是冬季作戰的物資儲備問題了。如果不是出於建立兵站的需要,攜帶這樣多的大衣顯然難以理解;第二,小行李即普通輜重隊,攜帶日軍第二十一聯隊作戰需要的日常補給,如彈藥,糧秣等,共計輜重兵七十餘,擔任掩護的輕重機槍兵十五,運輸兵沒有經過全面的戰鬥訓練,因此自衛能力較弱。兩路共計有輜重車七十七輛,上面第十一聯隊戰史也提到日軍進入包圍圈的包括「大,小行李」隊,不過,由於大小行李編製並非固定,如果這路日軍中大小行李的輜重兵人數少於此處的計算,也不奇怪;第三,為了加強自衛能力,派遣護送的高橋騎兵小隊(高橋義夫第三騎兵小隊),編製六十人。第四,擔任指揮的指揮官第五師團情報參謀橋本順正中佐及隨員,這裡,根據照片上汽車的類型,我認為其隨員不應超過五人,否則車中無法坐下。實際上,照片上可以看到汽車共有四人,加上司機,橋本及其隨員很可能正好是五個人。按照這個計算,這支部隊的日軍總兵力為二百餘人。

有日文資料稱這路日軍不過是「「馬五十匹大車七十輛 。。。有緇重兵十五人,特務兵七十人護衛」,這裡面毛病可就大了。馬五十車七十,不知道這個車如何拉法,難道用皇軍來拉?有的車「皇軍」拉,有的車畜牲拉???估計是皇軍會法術,一指,車就走了。再說了,只有十五個輜重兵,這七十輛大車怎麼趕法???看來鬼子會木牛流馬。你說那護衛的也可以趕車。問題是護衛的是高橋義夫騎兵小隊,騎兵啊,難道鬼子用戰馬拉車?那打仗的時候怎麼辦?這叫護衛么?要是騎著戰馬在旁邊趕著無人的大車行進。。。劇寒,好像幽靈片阿!

看來鬼子會某種特殊的高科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11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25
waterboy 發表於 2009-4-14 03:21 | 只看該作者
至於汽車一共八十輛,這很可能是中西汽車中隊的汽車數量(每車正副司機一共一百六十人,加上一個修理班,與該中隊176人的紀錄基本符合),而不是日軍全部汽車的數量。原因是這支汽車隊是日軍派出運送三個大隊部隊到平型關前線的,且預定返回接運一個聯隊的援軍。三個大隊攜帶全套裝備的日軍,共計三千餘人,如果僅僅八十輛汽車,每車要裝攜帶全副武裝以及被服,攜行近距離支援武器(迫擊炮,擲彈筒等)的四十名士兵,顯然是不可能的。如果翻一番,每車二十人,還比較合理。而中西的報告,實際也沒有提被攔在包圍圈外的日軍車輛。

二十五日上午,兩路日軍同時進入八路軍伏擊圈,十一點,東路日軍在雨後濕滑的小道上行動不便,大車行動艱難。這時,八路軍猛烈的襲擊開始了。

說到這裡,有一點應該回顧一下,那就是大家都將平型關之戰稱為八路軍與日軍的第一戰。從日軍的記載來看,這是一個錯誤。在平型關大捷之前三天,八路軍已經和日軍打了一仗,不分勝負。這一戰鬥,也在八路軍老戰士的回憶中得到了證實。只是,雙方對待這一戰的態度,卻是迥然不同。我認為,正是這種不同,導致了平型關伏擊戰雙方不同的命運。 – 別忘了,八路軍這一邊的指揮官,可是後來稱為「黑土地之狐」的 -- 林彪。
按照第十一聯隊戰史的記載,橋本順正這一路日軍,並非坐以待斃。

在八路軍部隊的第一次打擊中,橋本並沒有當場斃命,他的座車恰好被山崖擋住,八路軍的手榴彈和子彈都無法擊中這輛汽車(否則以這一路日軍僅有一輛汽車的情況,他的座車一定是八路軍的主要打擊目標)。戰鬥打響后,橋本跳出汽車,立即在附近的一處台地建立了指揮位置,組織倖存日軍進行抵抗。

這裡面有兩點耐人尋味。第一,日軍為何未派尖兵搜索前進。第二,橋本所部中,除了日軍以外,是否確如推測的那樣有一批朝鮮夫役隨同,他們是否沒有武器。

日軍未派尖兵,一方面是他們前一階段作戰順利,確實驕橫。還有一個原因,卻是因為,八路軍設伏的關溝,是在實實在在的敵後。日軍稱,八路軍一一五師是從三角山(中國名稱不明,與1930高地為日軍所稱的平型關前兩大制高點)42聯隊平岩大隊的側翼陣地上穿越過來,進入伏擊陣地的。而橋本所部認為如果有敵軍滲透過來,必然會和42聯隊發生戰鬥,既然前線一切平靜,當然也就沒有必要派出尖兵嘍。

其實,山西的山地丘陵地形極為複雜,所謂「控制」,對於日軍這樣的客軍來說,只能是相對而言,而本地的軍隊完全可以從敵軍的縫隙中實現穿插。應該說,一一五師的戰術動作果斷堅決,人員戰鬥經驗豐富是能夠悄無聲息進入敵後設立埋伏的重要原因。同時,24日夜間的大雨,更使日軍無法行動,平岩大隊能夠發現八路軍的行蹤,反而是奇迹了。換句話說,日軍這種粗糙的戰鬥作風,也可以說是前一階段國民黨軍節節固守,絕不向敵後出擊「慣」出來的。

說起國民黨軍的單純固守,祖父認識的一個舊晉綏軍軍官說單講國民黨軍士氣不振也是不對的。當時晉綏軍和中央軍抗戰的士氣都比較高。尤其是晉綏軍,屬於保家守土之戰,戰鬥力強弱不說,作戰還是勇敢的。其青睞於固守,有武器方面的原因。當時晉軍防守陣地有一件奇門兵刃,就是太原兵工廠造的「滾山雷」。這種大號的防守兵器重達幾十斤,外觀酷似水雷,象手榴彈一樣扔是不可能的,使用方法是居高臨下,拉了導火索後用腳踹下陣地,滾落到敵軍中爆炸。由於這種兵器爆炸起來大有淮海戰役「沒良心炮」的風格,山地作戰中曾經給日軍造成巨大損失。有把整整一卡車日軍士兵連人帶車炸進深溝的恐怖戰果。這是晉軍防守的主要兵器。但是,這種兵器也有致命的弱點 -- 敵軍不靠近陣地無法使用,敵軍位置比自己的陣地高也無法使用,而且,無法攜帶行軍。晉軍將領多為舊軍官,對武器的迷信比較重,所以對離開陣地,不帶這個東西去和日軍交戰,認為很難取勝,這是晉軍在平型關大捷前很少主動出擊的一個奇特理由。

而橋本所部隨行人員的情況,我再次仔細研究《太行山中的大行李隊》那張照片,也就是橋本所部的絕影,發現推拉第一輛大車的輜重兵服裝不統一,其中在後方推車的士兵肩挎步槍,頭戴三塊瓦的皮帽,與日軍的服裝顯然不同,仔細看來,我覺得,它和當時在山西與我軍交戰的一支偽軍的服裝頗為相似,那就是蒙古分裂勢力德王所屬的偽蒙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11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26
waterboy 發表於 2009-4-14 03:21 | 只看該作者
難道跟隨橋本進入伏擊圈的還有偽蒙軍?無論朝鮮夫役還是偽蒙軍,從運輸隊情況看人數都不會少,為何會和日軍一同全軍覆沒而沒有人投降?是聽不懂勸降還是八路軍火力太猛?或是受到日軍的脅迫?

這恐怕只能是一個謎了。

橋本順正指揮日軍的抵抗頗為頑強,據稱他曾準確判斷一個中國軍隊的指揮所,並指揮輕機槍進行攻擊 – 「可能是八路軍指揮官被打死,一度攻勢得以減緩」。然而,他的兵力畢竟有限,裝備也不充足,更要命的是由於八路軍伏擊陣地選擇得好,日軍處於「很難看到敵人只能挨打」的境地。當八路軍第二次發動猛攻的時候,這支日軍終於未能逃脫「全滅」的命運。有消息說當時日軍輜重中,槍支與彈藥是分裝的,以至於一些沒有槍的輜重隊員找到了槍沒有子彈,找到了子彈沒有槍,抵抗能力大減,不過這種說法沒有得到日方資料的證實。115師衝下山來,和日軍發生了白刃戰,日軍全被殺死,連手錶和鋼筆都被八路軍繳走作了戰利品。部分當時未死日軍拚命抵抗,遭到八路軍的殺戮,有的被和車輛一起燒成黑炭。(當然,這時候又少不了皇軍責備八路軍「野蠻」的話題)

大家看到這裡可能會覺得奇怪 – 既然這支日軍已經「全滅」,如何還能夠提供如此詳細的戰鬥經過呢?

其實,這一路日軍還有幾個倖存者。三天以後日軍二十一聯隊的官兵趕來救援,在死屍堆里發現了兩名奄奄一息的日軍重傷員,隨後又在附近山坳中發現隱藏於此處的三名日軍傷員,這就是此戰這路日軍的全部倖存者了。但是,沒有一個日軍能夠說出橋本順正中佐的死亡經過,他們對橋本最後的記憶就是他指揮輕機槍射擊的時刻。

如前面對這一路敵軍人數的分析,橋本所部被消滅的當在三百五十人左右。應包括日軍橋本順正中佐以下隨員數人,大小行李輜重兵一百多人,高橋義夫騎兵小隊六十人,以及約同等數量的朝鮮夫役或偽蒙軍,損失馬匹一百多匹。七十七輛大車和一輛汽車全被摧毀,物資被繳獲。

另一路日軍新莊汽車隊的情況,要凌亂得多。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情況是,戰鬥打響以後,日軍的首車即被摧毀,日軍人員紛紛下車,由於沒有統一指揮(新莊中佐在第一次攻擊中即斃命),這段時間的日軍作戰情況沒人能夠掌握。其實,此時這一路日軍進入伏擊圈的已有七十多輛汽車,單縱隊的長度約1.5公里,另一方面橋本部隊的日軍七十餘輛大車也綿延一公里左右,兩軍之間的間隔不過兩公里多一點,如果新莊所部日軍向前沖,與橋本所部合而為一,則戰鬥無疑會複雜得多。不過可能是因為失去指揮,這路日軍並沒有做這樣的努力。這一路日軍的損失,日本記者益川《大陸舞台上的中日死戰》的記載 --- 「在八路軍伏擊圈的西端,遭到預設的伏擊,指揮官新莊中佐以下約二百人戰死,車輛焚毀」。由於日軍未能全部進入伏擊圈,所以一部分日軍撤出了戰鬥,向後退卻,隨後立即投入反擊,試圖打開缺口,救出被圍的戰友(按照某些說法,是戰鬥開始后立即突圍成功的三浦少將親自指揮反撲)。經過「奮戰」,終於一度打開了包圍圈,掩護部分日軍未死人員撤離,這就是日軍兩個汽車中隊的中隊長都能夠生還的原因。但是由於日軍得以打開包圍圈的時間極短(此後足有三天日軍沒敢,也沒兵力進入關溝伏擊區),估計在被擊毀汽車上的日軍傷兵很少有人能夠生存。

從八路軍方面的描述看,這路日軍未能突圍的部隊由於是摩托化部隊的精兵,武器也比較好,曾經依託汽車進行頑強的抵抗,甚至向八路軍發動反衝鋒,日軍傷兵也並非任人宰割,二十六日,國民黨軍反擊鵠子溝日軍野戰醫院的時候,日軍傷兵就曾頑強抵抗。但是由於一一五師兵力超過日軍數倍,終於將日軍全部殲滅,以至於三天後進入此地的日軍只見被摧毀的汽車和車上車下層疊的屍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11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27
waterboy 發表於 2009-4-14 03:21 | 只看該作者
根據這一戰情況分析,新莊汽車隊方面日方自己承認戰死者約二百人,當時戰爭死亡率與戰傷率為1:3,考慮到日軍遭到突襲,而且部分人員最終被包圍全殲,死亡人數應該比較高,這個比率可能改為1:2 更趨合理。因此,即便這戰死的二百人日軍包括了解圍部隊的陣亡人員,這一路日軍的傷亡也將達到六百人以上。

如此計算,僅這兩路日軍的傷亡,就已經達到了九百人以上。

同期,日軍第十一聯隊,第二十一聯隊,第四十二聯隊等部隊曾全力突擊,試圖挽救兩支日軍,但是由於遭到八路軍各部隊的頑強阻擊,未能前進,反而不得不作出後退姿態。日軍直到三天後才進入關溝伏擊區。他們的作用除了收屍已經沒有作用。按照當時日軍援救戰友的作戰士氣和未能成功的結果,日軍在這三路援助中每路遭到數十人的傷亡應該不會離譜。這樣說法還有一個佐證就是日軍第二十一聯隊戰史記載當天在鎮邊城損失二十名士兵,其時間正在橋本和新莊兩部覆沒之間,推測當為試圖突入解圍時遭到的傷亡。

因此,平型關大捷中日軍傷亡千人應該不是一個很離譜的數字。

關於平型關大捷的日軍傷亡數字的推測,實際上與我當年寫這篇文章時的情況出入不大,並不能算太新的資料。然而,另有一些,則是值得寫出的。

那就是平型關大捷的影響。

我們曾經說,平型關大捷的意義在於它是抗日戰爭中第一次大勝。事實上此戰之前,在抗戰中我國軍隊也不是全無勝績,但打成讓日軍「全滅」的殲滅戰,的確是第一次。

其意義在哪裡呢?

從戰術上說,這一戰的確達到了一一五師戰前所講切斷平型關後方日軍補給線路的目的。平型關日軍三浦旅團四個大隊從二十五日到二十八日,與後方的聯絡中斷,由於補給不足和缺乏援軍攻勢停頓,這三天中未能向前進一步。日軍原計劃從靈丘方面支援一個聯隊的日軍增援平型關,由於交通中斷,不得不改用已迂迴到大營方向閻錫山軍後方,已經攻佔渾源的二十一聯隊主力兩個大隊又兩個中隊變更方向,趕到平型關下支援三浦旅團本陣。閻軍無意中逃過一劫。而即便得到了增援,由於補給不濟,三浦旅團在平型關下也僅僅是維持而已,攻擊效果不佳。此後的三天,日軍一直在平型關下徘徊,毫無進展。

造成平型關線失守的原因是日軍關東軍支隊從西側更遠的茹越口突破閻錫山軍防線的薄弱之處,國軍梁鑒堂旅長戰死,平型關守軍退路被切斷,十月一日被迫放棄陣地撤離。當時在關前苦鬥的三浦旅團官兵發現閻軍如「雪崩」般突然撤退,紛紛高呼萬歲。可見林彪這一刀插入日軍軟肋造成的傷害,使氣勢洶洶的三浦旅團成了病貓。

從戰略上,則是給了中國軍民,特別是國民黨軍極大的鼓勵。這並不是口頭的說法,實際上參看第十一聯隊戰史,就可以看出,戰役進行到二十五日,國民黨軍雖然防守頑強,卻幾乎沒有主動出擊。日軍取得的最後一個大戰果是在一一五師打響同時,攻佔了平型關前極為重要的一九三零高地。

然而,此後,受到八路軍大捷鼓舞的國民黨軍紛紛主動出擊,從二十五日到二十八日,一線日軍到處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其中戰鬥包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11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28
waterboy 發表於 2009-4-14 03:22 | 只看該作者
二十五日上午十一時,國民黨軍反攻一九三零高地,以迫擊炮轟擊並試圖迂迴日軍後方。日軍的部隊是炮兵和車兵,近戰能力不足,只好且戰且退。雙方間隔三百米的距離進行對射,日軍退到二線陣地勉強擋住了中國軍隊的進攻。

二十六日晨,國民黨軍突襲鵠子溝日軍野戰醫院,日軍衛生兵和傷員進行頑強抵抗后,醫院終於被攻佔。第一機關槍中隊中隊長宣野等傷員被俘或被殺。

二十八日,國民黨軍對日軍十一聯隊第三大隊發動總攻。日軍被包圍在一個馬蹄形的防禦陣地中,傷亡慘重,全軍從滿編的一千零七十一人劇減到三百餘人,彈藥用盡,援軍無望,日軍大隊長尾家劍囑咐護兵燒毀隊旗並準備自殺,幸為援軍所救。

這都是此前日軍記錄中未見的靈活主動戰術。

此後的忻口戰役中,迂迴敵後也成為國民黨軍的重要戰術之一。

可見,一一五師的平型關之戰,的確讓當時士氣受創的國民黨軍也為之眼睛一亮 – 和日本人原來還可以這樣打阿!稱平型關大捷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絕對是一個並不誇張的說法。

[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

主題

2804

帖子

130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02
29
snortbsd 發表於 2009-4-14 03:2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nortbsd 於 2009-4-14 03:24 編輯
輪子不要臉是共識,不過可貴的就在輪子掩飾自己的不要臉的時候表現出來的那種不要臉是世所罕見的....什麼玩意?


"Norman" is typical liar!!!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11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30
waterboy 發表於 2009-4-14 03:23 | 只看該作者
看看人家薩蘇是怎麼作研究的。樓主還是接著轉著輪子算命去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11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31
waterboy 發表於 2009-4-14 03:31 | 只看該作者
另外樓主還故意混淆,將新莊淳手底下的摩托化步兵一下變成了運輸兵,真是抄的高超啊。本來打主力部隊,現在變成了打後勤。再看看他自己說得,一句謊話要用十句謊話來掩飾,果然是身有體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32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9-4-14 07:3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Norman 於 2009-4-14 09:19 編輯
.....這篇文章幾乎是照抄薩蘇在《國破山何在》中那篇《從日文史料中還原平型關大捷》的結果——另外麻煩輪子不要臉的時候還是守一下法,轉載人家知識產權的時候知會一聲...
waterboy 發表於 2009-4-14 03:17


<< 這篇文章幾乎是照抄薩蘇....另外....還是守一下法,轉載人家知識產權的時候知會一聲。....自己仿造一個山寨的薩沙....>>

看了這種評論,實在讓人發笑。說實話我可沒有薩沙先生的水平寫出這樣的好文章。

你,還有樓上那個叫snoreBS的假洋鬼子,知道吧?薩蘇和薩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你轉的薩蘇文章談來談去還是平型關戰鬥而已,和薩沙的文章沒有可比性。連文章主題都不一樣,談什麼「幾乎是照抄」,閉眼說瞎話。

順便問一聲:你轉的文章並不長,一個貼就可以發完。為何要分12個貼來發呢?是否真因為是五毛一貼啊?
為還原歷史真相而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33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9-4-14 07:4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Norman 於 2009-4-16 07:33 編輯
>

看了這種評論,實在讓人發笑。說實話我可沒有薩沙先生的水平寫出這樣的好文章。

你,還有樓上那個叫snoreBS的假洋鬼子,知道吧?薩蘇和薩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你轉的薩蘇文章談來談去還是平型 ...
Norman 發表於 2009-4-14 07:37


順便向諸位網友介紹一下薩沙。他是和訊網博客主人,年輕有為,所寫歷史文章全是引經據典寫成的考證力作。類似本文這樣的文章在他的網站上也許有上百篇,實在讓我敬佩。

我相信薩沙的文章得益於他家鄉的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裡面藏有中華民國1912-1949年的所有檔案資料。

至於薩蘇,只讀過他兩篇文章,基本上全是為共產黨說辭,也就明白他是什麼人物了。


google search : 涅瓦河邊 和訊博客 薩沙 (注意: 是薩沙,不是薩蘇)
http://sidalin.blog.hexun.com/
為還原歷史真相而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80

帖子

19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9
34
swiftsoul30 發表於 2009-4-14 10:56 | 只看該作者
dog eats dog. don't need japs to kill you all. you will kill urselves first.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4

主題

4481

帖子

3108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08
35
zhousx18 發表於 2009-4-14 12:33 | 只看該作者
顛倒歷史真相;林彪當時打平型關,受到國民黨蔣總裁的通電褒獎,中央日報專門報道的「民族英雄」,那些國民黨部隊都是讓日軍趕鴨子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11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36
waterboy 發表於 2009-4-14 14:13 | 只看該作者
可憐的孩子,所謂薩沙這種狗屁Ctrl C+V的文章也來談什麼主題?當然看不懂不怪你,你的文化水平可以理解。隨便看看兩人文章就知道那個薩沙基本上都是借來薩蘇考證完畢的事實,按照輪子的愛好把日本人的傷亡人數縮一縮水,把國軍逃跑的距離剪斷一截而已。在薩蘇之前從未人提起過平型關之戰是一個口袋進來兩路敵人,更沒有人考證新莊淳的大行李部隊,這個事實是薩蘇第一個提出的,分析過程和邏輯從文章里脈絡看的清清楚楚。倒是薩沙這位仁兄年輕有為,上來就說這是三路敵人——你站平型關頂上看見的?各個數據毫無來歷,這個大概是輪子的一貫作風吧。

本來懶得跟你解釋,只是因為引用的連接是薩蘇自己的分段,我就原樣轉貼過來,表示對作者的尊重——當然輪子是沒有法制觀念的,肯定會掰著指頭算這多少錢。怎麼?李大師給你們是按帖子數發工資?兄弟,什麼年代了,外面都按周薪發工資了你們還按帖子呢?看來李大師對你們不放心,知道你們干這種破事都偷懶,於是成了記件的工種,倒是比讓你們搬磚輕鬆點。Enjoy!

>

看了這種評論,實在讓人發笑。說實話我可沒有薩沙先生的水平寫出這樣的好文章。

你,還有樓上那個叫snoreBS的假洋鬼子,知道吧?薩蘇和薩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你轉的薩蘇文章談來談去還是平型 ...
Norman 發表於 2009-4-14 07:37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11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37
waterboy 發表於 2009-4-14 15:1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aterboy 於 2009-4-14 16:09 編輯

今天還就該著你倒霉。就這麼個狗屁薩沙還年輕有為。你真不幸,我今天還就有空去他博客上溜達一趟。你真不幸,就這麼隨便摟了一眼我就從他那堆狗屁文章中找到了這麼一篇,
老薩說--擊沉超級戰列艦大和號,
http://sidalin.blog.hexun.com/10995581_d.html

看看這位引經據典都引出些什麼玩意。
「為了對付大和號,美軍特別製造了專門用於擊破大和號超強防禦裝甲的1000公斤重磅炸彈和MK46改進型強力魚雷」——MK46魚雷是美國於1965年開始生產的輕型魚雷。提前了20年被這位用上打大和號了
後面還不罷休,加這麼句:「-----在復仇者魚雷機的密集打擊下,大和號很快不止。魚雷機上的超重魚雷是大艦的剋星」——的確是超重,背負著20年的時差呢。

真的,麻煩你不要用什麼引經據典來形容這位,充其量就是個到處google+copy的貨色。而且文章就是個評書性質,哄孩子的。想看看什麼叫引經據典,看看同樣說大和,牛鼻的人是怎麼寫的。
轉載自:
[心閱]菊紋艦隊之大和篇--大和級戰列艦
http://ww2bbs.net/read.php?tid=153900

當然,不是給你看的。你回家看童話大王去吧




順便向諸位網友介紹一下薩沙。他是和訊網博客主人,年輕有為,所寫歷史文章全是引經據典寫成的考證力作。類似本文這樣的文章在他的網站上也許有上百篇,實在讓我敬佩。

至於薩蘇,只讀過他兩篇文章,基本上是 ...
Norman 發表於 2009-4-14 07:43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11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38
waterboy 發表於 2009-4-14 16:19 | 只看該作者
忍不住多說一句,
你這句話說得真是大實話——「所寫歷史文章全是引經據典寫成的考證力作。類似本文這樣的文章在他的網站上也許有上百篇,實在讓我敬佩」——輪子啥都不懂,自然是熱愛反共的Google+Paste人士(簡稱GP人士,也可以簡化為狗屁人士),至於跟在GP人士之後能吃上這麼幾百個GP,不知道能不能圓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6722

帖子

3664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664
39
iamcaibird 發表於 2009-4-14 17:0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amcaibird 於 2009-4-14 17:18 編輯

呵呵,果然是個外行的GP人士。美國海軍當時的攻擊機能攜帶的最大的炸彈是1100磅,約500公斤,不是1000公斤。這個漏洞,也說明問題啊。

樓主文章中的數據太令人生疑,抄襲薩蘇的還不承認,更進一步還歪曲。別人薩蘇是直接在日本查歷史檔案資料,樓主文章作者不知道懂日文否?能接觸日方資料否?當我讀到「大行李」這個典型日文表達時,就懷疑LZ文章抄襲薩蘇。因為在以前讀到的平型關戰役的描述多用的是「輜重」,「補給」。而在薩蘇的文章中,為保持日文的原有風貌,常使用日文風格的翻譯。連數據來源都不能尊重的人的,毫無信譽可言。還「引經據典寫成的考證力作」,哈哈,哈哈。

樓主的所謂的還原歷史的幌子似乎也有問題。你從薩蘇的文章讀到別人讚揚共黨就不舒服,就貶低,就不看。可是薩蘇有大量的歷史資料佐證自己的觀點。如果你真的是尊重歷史事實,應該對薩蘇的資料非常重視吧?應該深入了解吧?應該在了解事實后再評價吧?LZ卻什麼都沒有!這個只能說明一個事實:LZ是先有觀點,然後根據觀點來裁剪歷史,歪曲歷史為自己的觀點服務。
結論:LZ不是在還原歷史,不過是用另外一個偏見來代替舊的偏見而已。
鳥也玩科學,順便關心一下人類的神精生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40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9-4-14 20:0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Norman 於 2009-4-15 09:55 編輯
今天還就該著你倒霉。就這麼個狗屁薩沙還年輕有為。你真不幸,我今天還就有空去他博客上溜達一趟。
http://s ...
waterboy 發表於 2009-4-14 15:15


到現在才知道薩蘇和薩沙的區別,有點晚了。   扯什麼「魚雷」之流,更是黔驢技窮的表現。

告訴你們這類人:其實說「平型關大捷只是平型關戰役中的一次戰鬥」的,也不是薩沙一人。薩沙還算是客氣的,還有對中共更不利的文章,比如批露八路軍擅自撤出防區等等,我都沒敢轉,怕讓這裡有些人氣成神經病。

這裡再列出一篇觀點基本和本文類似的,有興趣的人可去查看。

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 徐臨江《平型關戰役與平型關大捷》
為還原歷史真相而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7: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