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嘁哩喀喳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何謂「一念不生」?

[複製鏈接]

81

主題

594

帖子

17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3
21
迷子 發表於 2009-2-18 09:0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1樓 沏了個茶 的帖子

我以為你是老七的馬甲呢,原來不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0

主題

1965

帖子

681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1
22
大熊貓 發表於 2009-2-19 11:33 | 只看該作者

黃念祖居士

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是本經的心中心。蕅益大師說:『金剛般若大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語,足以蔽之。』也就是說,這一句話可以包括本經的全部金剛般若的玄義,大師又說:生心無住非二,『唯無住故生心』。經云:『應生無所住心。』『應如是生清凈心。』故知所生的心,即是清凈無住的心。本文開頭便引世尊成道時所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這就直指眾生的本心與十方如來的妙明真心無二無別。既然是這樣,那為什麼眾生又在昏昧顛倒之中,那就是世尊當時緊接著說的『 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只因眾生執人(人我執)、執法(法我執)著一切相。妄念相續從無間斷,所以雖有真心,但不能顯現。也就是不能證得。所以金剛般若首勸大家離相無住,若能生無所住心,便離一切垢染纏縛,便是清凈心,即是妙明真心。《心賦注》曰:『無住心體,靈知不昧。』又『心常寂是自性體,心常知是自性用。』『故云寂知,亦云寂照,亦云無相之知,亦云無知之知。』『不知之知,乃曰一切知。』『一切知者,此心即是一耳。』百丈禪師說:『靈光獨耀,迥脫根塵。』(也即是說,頓然脫出六根六塵,純真不二的心光,炳然現前。)臨濟禪師所說的『歷歷孤明』。(此處的『孤』字、『獨』字,可與一真法界的『一』字同參。)都是指示所生的心。蕅益大師又說:『唯生心故無住。』所生心既是清凈心,無所住心,所以生心自然無住。一燈之光可頓破千年陳暗。大師又云:『生心二字,尤為下手工夫。以凡夫不生出世心,故恆住生死。二乘不生上宏下化深心,故恆住涅槃(有餘涅槃)。唯菩薩不住六塵而行六度,故能如所教住,名第一義住,亦名住於佛住。』又說:『言無住者,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住二邊,不住中道,故名無住。言生心者,生上求心,生下化心,生折伏心,生攝受心,遍於法界,窮於三際,故名生心。』上之無住生心,功德殊勝,不可思議。生心與不住不二,故可終日生心終日無住,終日無住終日生心,此實深契不二的大乘菩薩境界。不是凡夫與阿羅漢緣覺等所能了知。後世學人通病,常把本人的體會當作大乘深旨。而不知無相生心,實非凡夫與別教的地前三賢所能行。幽溪大師在《般若融心論》中指示很詳盡,現在擇要介紹:自有生心而不能無住者,事度菩薩是也。自有無住而不能生心者,藏通二乘(緣覺與阿羅漢)是也。……自有無住非生心,生心非無住者,別教(天台宗判唯大乘之教為別教)地前(指登地以前十住十行十向,地前三賢之位)是也。自有即無住而生心,即生心而無住者,別教地上是也。可見這不是具縛凡夫所能辦到的。凡夫舉體在妄想執著之中,曾無一念清凈,怎能生起清凈心。(唯有靠持名念佛法門暗合道妙。)世尊因須菩提問,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降伏?云何應住?如來的答覆:『應如是生清凈心。』要生一個清凈的心,不是斷滅。要生離相的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是約在經文的三分之一處。六祖當時到客店送柴,聽客人誦經到此處,他就猛醒,直奔黃梅,見到五祖。五祖叫他作務。他說:『阿那自家日生智慧,不知更作何務?』后五祖專給他講此經,又到此處,六祖當下大悟,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便付衣缽。可見般若玄妙不可思議。六祖初聽便超神秀(他當時是五祖會中的上首,后是武則天時代的國師,不是凡流)。第二次再聽到無住生心便徹悟本心,頓登祖位。五祖開始用《金剛經》教導大家,到了六祖以後,《金剛經》就成了家喻戶曉的經典了。



蕅益大師《金剛經破空論》跋曰:『金剛般若大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語,足以蔽之。』大師指示無住生心這一句,可以包括全經緊要殊勝的涵義。又說:『而生心二字尤為下手工夫。』由於無住生心不是凡夫與二乘境界,初機修習,則應從生心下手,從生心修六度下手。大師又說:『若不生心修六度,則住斷滅相矣。故余嘗謂此實相為體,觀照為宗,文字為用。舊雲無相為體,無住為宗者非也。』故經雲,寧可有見如須彌山,不可空見如芥子許。與此同旨。《金剛經》的極端殊勝與重要,可是大家常常誤會,以為《金剛經》中迎請了四位金剛,所以有威力。這是很大的誤解。世俗有很多東西把佛教庸俗化了。我們要淘汰這些庸俗化的內容,還它本來面目。所以我們印《金剛經》,請金剛的部份全不印。重要的是你的自心。你的自心如何?先從生心下手,要如是生清凈心。若單純無相,是空的一邊,故鬚生心。自心、清凈心朗然啊。所以就不落二邊,不落俗諦,也不落空諦,合於中道。

回想當我第一次讀《金剛經》還不滿二十歲。讀到這句『無住生心』時,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無法形容的輕安。當時就感覺這句無住生心極殊勝,但是自己怎麼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呢?想了一下,會心一笑,就體會到念佛是最好的辦法。你一心的念,什麼都不想,就是無所住,而你念佛這個心相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是念念相續,凈念相續,這不是斷滅。念來念去,真正念到清凈的時候,是誰在念也就忘了。念的是什麼你也忘了,可是這一句朗朗現前。自自然然,沒有我,自自然然的這一句就出來了。如果相續,那就是極殊勝的境界。所以我們只要念得綿綿密密,老老實實,就這樣念,我們就達到了地上菩薩才能達到的境界。只要誠誠懇懇,綿綿密密,老老實實,清清楚楚,一句接一句,無牽無掛,這就暗合無住生心的道妙。(後來我又一想,可能念咒還要近一點,因為佛號還有一個佛字。咒很像禪宗的無義味話頭,離開一切思想。)所以古德說:以凡夫生滅心入諸法實相,以持名念佛最為容易。就是這個道理。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23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20 04:56 | 只看該作者
一念不生:
只有一人之念不能起紛爭,不能延續。只有不同的人生出不同的念頭,而且生生不息才能有「世俗之事」,而凡世就此誕生最俗之解

[ 本帖最後由 bearbee82 於 2009-2-19 16:41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17: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