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說: 亞洲某些儒教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起飛,是自由民主的結果, 例如日本,韓國,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都是短短几十年,就發達了.
對此,我有不同觀點:
1. "香港,澳門" 經濟起飛時恰恰是殖民統治時期,並沒有選舉. 老百姓根本沒資格和港督,澳督談政治,只有埋頭搞經濟的權利. 真正的選舉是回歸后才有的,但根據目前的形勢,暫不搞普選.
2. 台灣經濟起飛時恰恰是國民黨獨黨統治時期,老百姓只有埋頭搞經濟的權利. 2000年後"民主"了,結果怎麼樣,不用我說了吧
3. 新加坡從來是家族政治統治,沒有普選
4. 韓國也是經濟起飛后才有的政治自由度.
5. 日本要"得益"於美國的戰後佔領,老百姓只有埋頭搞經濟的權利. 皇權被保留,社會等級森嚴,呆板,西方的民主只是個外衣,根本與日本人的內心格格不入, 具有嚴重的魚群思維......
其實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騰飛,與民主自由沒有必然的關係.最關鍵的是:
1. 埋頭搞經濟,少談政治
2. 儒家傳統,勤奮耐勞
3. 得益於"冷戰". 它們就是」冷戰」時對付中蘇的前沿,所謂"看家狗要肥一點,才能咬人".
他們直接受到了美國的軍事保護,從而保證了社會的政治穩定.
經濟上受到美國的支持.比如:韓國的汽車業和台灣的晶元業,不但受到了美國的資金支持,而且就是直接輸入了美國的技術,之後才起步的.
新加坡憑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戰略地位,更是受到支持.
日本戰後迅速恢復了戰前強大的製造業,並利用美國的龐大市場起步.
香港有點特殊,但還是得益於對中國的封鎖. 一個若大的中國,什麼物資甚至人員的進出都要經過香港,你說香港會什麼樣?
找點有點可比性的吧:
1. 印度的人口和我們差不多,比我們早一年建國,沒有經歷戰爭的破壞.建國時人均還比中國多一點. 今天,我們的人均是它的2倍還多.
2. 俄羅斯」民主」前GDP是我們的2.5倍,現在我們是它的3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