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前,他們充分考慮了投資的風險,所以買進的股價可以在美林出問題時仍可賺錢,難道他們不高明嗎?從電視台和報紙的報道,難道他們不比我們透明嗎?
你仔細看上文了嗎?我已經解釋了為什麼現在你無法說淡馬錫在投資美林的案子上掙錢了。實際上,多半公司都簽了Price Reset in Select Investment Terms。中投,招行和建行都有。如果沒有這個,淡馬錫注資價位可是在48刀。先聲明,本人反對這種單獨評估。但如果你一定要說,淡馬錫的二次融資只不過是一般意義下的拉低成本,算不上高明。更何況BofA現在也是一身麻煩。其自身的壞賬能否沖銷掉還是個疑問。業界多半估計其將尋找新注資,不然write down 是必然。實際上,兩種情況,淡馬錫都會有損失。在此期間,淡馬錫並沒有機會出手上的股份。這一切並不是說淡馬錫投資美林會虧,只是說現在評價為時尚早。所以說,「在美林出問題時仍可賺錢」不知從何談起。更何況以投資來說,多一層管理就已經很痛苦了,還全民討論,hard to believe. Either you are dreaming, or they are god. 而且,從淡馬錫的業績來說,(當然,其業績是很好的)做的好的主動投資多在亞洲。在歐美多為被動投資。(這是由於歐美的高壁壘造成的。例子是寧願讓雷曼破產由貪婪的私募基金接手,讓廣大股民手裡的股票變壁紙,也不賣給南韓。)
至於外匯儲備是否能用於或應用於改善老百姓生活的問題,相信能上這罈子的抖動鳥語。象cnbc等地方多得是相關文章,可以自己去查。中國政府是做錯了很多事。但是,提出educated問題要遠勝於拍腦筋的抱怨。我很喜歡郎咸平。他的抨擊有數據,有想法,有對比。儘管他多與中央經濟政策對著來,但是追隨者還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