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話攝影是遺憾的藝術,那PS就是彌補遺憾的藝術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我投NYLASH 一票.
下面轉貼一位作者(guo)在其它網站發表的文章.
新詞匯: PS
多謝壇主開設這個後期製作的欄目.
當攝影技術來到數碼攝影的時代, 後期製作已經是整個數碼攝影不可缺失的一環. 所謂後期製作, 就是在照片拍攝完成並得到了一個以數碼以為表達的影像之後, 用有如Photoshop等軟體對數碼影像進行裁剪、潤色的製作的過程.
其實, 如果將攝影粗分成三個時期: 黑白菲林時期, 彩色菲林時期, 以及數碼時期. 那麼我們可以看到, 在黑白菲林時期的後期製作是廣泛地使用在許多專業攝影的行業, 最明顯的例子是美國攝影巨匠安塞爾·亞當斯 Ansel Adams, 也就是馳名於世的巨作<月出>的作者, 就是一個後期製作的大師. 在散發著紅光的暗房裡, 他手著擋光扳, 將一幅幅傳世的傑作送到世人的眼前. 在那時, 由於對設施的要求不那麼復雜, 花費也不那麼昂貴, 暗房技術不只是專業攝影師專利, 就算是山野小民, 只要對攝影技術有一知半解的, 就可以在一個風高月暗的晚上, 架起一盞紅燈, 手拿一個擋光板, 在放大機的閃爍下製作出自以為偉大的作品. 在兒時, 我曾將用120相機拍出來的菲林底片, 在暗房中東裁西剪, 遮遮擋擋, 也領略到這種現在稱之為後期製作的喜悅. 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 攝影走到了彩色攝影的階段, 由於彩色攝影對放曬的設施要求復雜, 花費昂貴, 很多業余甚至是專業攝影師, 只能拿著他們用心血績累出來的菲林, 走進他們為之恐犋的沖曬店, 任由那台碩大的機器決定菲林的命運. 這個時期, 我可以稱它為後期製作的斷乳期. 當攝影來到了數碼時代, 後期製作就好象是枯木逢春, 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 隨著Adobe公司的Photoshop的問世, 為世人建立了一個電子暗房, 後期製作就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以至現在, 在一些論壇上, 經常見到人們對他人的作品的評價是'PS'夠與不夠(即經Photoshop處理合理與否), 可見現今人們對後期製作的重視.
PS過,這個現代詞匯, 似乎成了傳統攝影同現代攝影沖突的一個焦點.由於在彩色菲林攝影的年代, 拍攝者們知道, 當快門閃爍那一瞬間, 那張畫面的命運己經被確定了, 於是所有的藝術要素在那一剎那, 應該準確地收入鏡頭之內, 凝固在膠片的化學藥劑之上. 這樣長期的磨煉,造就了拍攝者的一對火眼金晴. 他們拍出了一個真實的世界, 拍出了一個你同我都未必相信, 但卻是一個真實的色彩, 真實的影像. 但比較起PS們, 他們就取巧得多了, 他們即使沒有那對火眼金晴, 沒有在一瞬間將所有的藝術元素都塞進鏡頭里的能力, PS們也可以用PS逐步地, 隨意地將元素們擺進畫面里. 寫到這, 我不禁喊出一句英文Why not?! 一件好的攝影藝術, 它應該有一個感人的主題, 有一個完美的構圖, 有一個與之吻合的色調, 有一個....有一個.... 若果所有的元素都齊了, 真的可以用一句'千載難逢'的話來形容. 那麼什麼不可以將能進去的元素都PS進去, 將不希望保留的元素都PS出去呢? 有如西方油畫, 有寫實派與印象派之分, 不論作家們用什麼手法表達他們的意義念, 當你站在那作品前面, 它能夠讓你產生一種藝術的震憾, 那它就一件藝術作品. 基於這種觀點, 我要為PS高歌, 要為後期製作鳴羅開道! 願那些已經練就好一對火眼金晴老先生們, PS一下那些己經完美的作品, 使它更完美. 也願哪些喜歡取巧的小毛頭們將他們的作品PS得更巧、更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