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一個中國人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唐山警示錄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21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8-5-16 23:40 | 只看該作者
2008年5月16日

21:「東西之爭」風雲乍起

   
  唐山大地震在科學上的重要性,災害上的嚴重性,以及地震部門圍繞唐山地震所暴露的矛盾的充分性,嚴肅認真地總結唐山地震對造福於全人類是十分重要的。遺憾的是,二十多年了沒有進行這項總結,也許真的是沒有辦法進行總結,如果總結也許會總結出點什麼事情來!地震預報難度大,沒過關,的確是客觀事實。但不容置疑的是,唐山大地震前後我國對7級以上大地震多次預報成功也是客觀事實。

  唐山大地震為什麼漏報呢?

  唐山地震前,國家地震局到底掌握多少異常情況?數量多少,嚴重性如何?地震局領導及分析預報室對此持什麼態度?如果有情況為什麼不報告黨中央和國務院?來自下面的異常情況和預報意見被卡在了哪個環節上,原因是什麼?唐山地震漏報有客觀原因,但從地震局主觀上看,工作、思想、組織以及作風方面有沒有問題?

  我提出的疑問也許有些尖刻,但是目的只有一個:只有調查清楚唐山地震漏報的癥結所在,才能真正地吸取血的教訓。唐山大地震的慘劇不再重演,這是本調查的惟一宗旨。

  汪成民陷入了深深的痛苦的回憶。唐山大地震漏報的種子,大約在1974-1975年就已經播下了……

  1974年,國務院批轉了中國科學院「華北及渤海地區地震形勢的報告」(即國務院1974年69號文件)。國家地震局於1975年1月在國務院第二招待所召開一年一度的全國地震趨勢會商會。會上地震專家們對中國東部1975、1976年地震形勢分析出現了嚴重分歧。

  以分析預報室副主任梅世蓉為代表的專家認為:我國東部自1969年渤海地震后,地震活動已趨減弱,問題不大了。今後一二年主要危險在我國西部,戰略上要轉向川、滇一帶抓8級大震。另外一些青年專家則認為,上述觀點對東部形勢的嚴重性估計太低,既與實際情況不符,也與半年前國務院69號文件提法相矛盾。

  在這種雙方爭執不下的情況下,領導同意臨時再增加一個報告,讓汪成民代表東部有震觀點的同志發言。

  這是歷次全國地震趨勢會商會上惟一的一次,分析預報室將全國一分為二,出現了兩個獨立的報告:

  中國東部與西部地震形勢。

  1975年1月12日,汪成民作了題為「對我國東部1975-1976年地震形勢分析」的報告。出席會議的有科學院、地震局領導周榮鑫、王建中等,還有全國代表百餘人。報告提出:1975-1976年我國東部可能發生強震,可能地點是華北北部與蘇魯皖交界,可能強度達6級左右。

  我凝視著「1975-1976年中國東部地震形勢分析圖」陷入了沉思。在近似橢圓形危險區的長軸兩端,分別標註著令世人震驚的兩個地名:唐山和海城!

  這張圖繪製於1974年12月,出自於汪成民之手。

  1975年2月4日,海城發生7.3級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7.8級地震。

  1975年1月12日,全國會商會上一場爭論,形成了汪成民稱之為學術上的正常的「東西之爭」。這場中國地震界的「東西之爭」,在此後一年半的時間裡愈演愈烈,學術之爭的平台漸漸坍塌,直到24萬人魂斷唐山……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22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8-5-16 23:42 | 只看該作者
2008年5月16日

22:一封鮮為人知的遺書


  我從汪成民手中接過一封信件。不知是年代久遠還是收信人的淚水,有些段落模糊了。筆跡清秀流暢,字裡行間無不滲透著地震工作者一種執著的追求。我翻到信的結尾不禁一驚:賈雲年!

  遼寧海城地震以後,河北省地震局賈雲年給汪成民來信,對發生在一個月前會商會上的一場爭論,明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為了寄託我們的哀思,摘錄如下:

  汪成民同志,春節好!

  遼寧地震發生后,我們都十分關心震情的發展,心情當然也是十分焦急的。

  遼寧地震的發生,對我們專業人員包括領導在內,在認識上的一個很重要的促進是:……繼河間、渤海之後再一次證明了邢台地震的發生是應力場加強——即地震活動急劇增強的突出體現。換言之,邢台地震的發生表明了一個活動期的開始,而並非如某些人所說的(有的已公開發表)是結束或進入調整期……更不是30年內無大於6級地震的問題。我們並不是盲目誇大地震活動,但是對於地震活動總的發展趨勢的戰略分析與估計的正確與否,在我們的地震預報工作中可以說是佔有極為重要的指導地位的。

  戰略估計不對或不清,我們就會在戰役上迷失方向或擺不正位置,以至違背了全局而犯根本性的錯誤。

  根據河北省及鄰區的地震地質分析,1980年左右在河北北部有發生大於7級地震的可能。

  我們的這一預報意見1974年初就發出了,但始終沒能在一定的場合下討論。本想在「應力場」會上詳細研究討論一番也未實現。

  祝工作好!

  賈雲年 1975.2.12

  賈雲年的遺書態度很明確,在重申1974年預報意見的同時,也道出了一個地震工作者的憂慮和不安,「戰略估計不對或不清,我們就會在戰役上迷失方向或擺不正位置,以至違背了全局而犯根本性的錯誤」!

  雲年,您是我永遠也無法採訪到的人。您的遺書寫於1975年2月12日,這一天是農曆乙卯年正月初二!在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盛大節日里,闔家團圓,爆竹聲聲,您為了祖國的地震預報事業,卻在奮筆疾書……

  我原想採訪您的妻子陳非比女士,又一想,25年過去了,不能再撕開不幸的女人心上的傷疤,我最終放棄了採訪計劃。

  在此,我為你的英靈祈禱!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23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8-5-16 23:44 | 只看該作者
2008年5月16日

23:「東西之爭」愈演愈烈
     

  海城地震之後,梅世蓉等依然堅持東部問題不大的錯誤估計,認為海城地震是這次活動期最後的一次強震。

  北京市地震隊的耿慶國幾次呼籲華北還可能發生7級以上地震的意見,無法通過地震局

的關卡,就直接通過新華社「內參清樣」繞過地震局向上反映。

  梅世蓉知道以後非常不滿,說:「胡鬧,給我捅漏子。」

  又說:「69號文已完成歷史任務,到期就撤。」

  汪成民卻反其道而行之,寫了「談海城地震后我國東部地震形勢」一文,支持耿慶國、賈雲年等堅持有大震觀點的同志,利用出席一些重要會議的機會進行宣傳。在國務院小會議廳(華國鋒、吳德等中央負責同志在場)、在國家計委(袁寶華主持會議,余秋里同志在場)等處多次闡明以下觀點:

  1.海城地震是中國東部活動增強的信號,而不是結束的信號。

  2.大震有串發特點,今後1-2年內可能還有震,國務院69號文件不能撤。

  3.海城地震后牽動燕山南麓向東發展可能性大。京津唐渤張是危險區之一。

  汪成民平靜地敘述著歷史。四四方方的茶几上堆著半尺多高的史料。他是很嚴謹的科學家,幾乎每一句話都有出處。他講話很注意把握分寸,但不知為什麼有點「保守」。他寫於1975年7月的「京津唐張渤地震形勢」提綱,明明白白地寫著:

  「串發性特點:今明年還可能發生>7級(地震)。」

  可是他並沒有這樣跟我講。我想,也許當年在公開場合沒有講這個話,但是「7級」在他心裡可能佔了很大的分量。

  1976年初全國地震趨勢會商會,梅世蓉副主任身體欠佳,沒有出席會議,汪成民代表地震局分析預報室向大會作總報告。他放開手腳專門論述了「東西之爭」,反對只重視西部抓8級地震,而忽視東部的戰略估計,並進一步把海城地震後下次地震的危險區縮小到唐山灤縣與遼西一帶。摘錄如下:

  關於一九七六年地震趨勢意見

  地震活動及大地測量等資料表明,京、津、唐、張、渤一帶及其鄰近地區,繼海城地震之後,仍然存在著發生5-6級地震的背景。其主要依據是:小震活動仍有集中成帶並圍成空區的分佈;許多台站的地應力,寶坻、唐山、西集、中興庄等台的地電,香河一帶的地形變,錦州、朝陽、瀋陽等台的地傾斜,以及一些台站的水氡觀測,多發現有半年左右的異常;在遼南西部的老虎山——大廟、河北的薊縣——興隆等地的重力複測發現幾段較明顯的異常變化。總的看來,河北的東部和遼寧的西南部,觀測到較多的中期趨勢異常。因此,在冀東北至冀遼交界地區(包括渤海沿岸)及京津之間,需繼續加強觀測分析工作。

  1976年4月,京津唐地區出現了異常,最突出的有寶坻地電、昌黎地磁、灤縣水氡、香河水準等。汪成民帶隊去唐山——山海關一線調查落實情況,結論是:「異常是真實可信的,並非外界干擾引起,此區震情要密切注視。」

  汪成民帶隊在外調查,梅世蓉籌備召開京津唐地區震情討論會。這個會開成了一個降調會,不僅將全國會商會的結論退了下來,並且公開提出:國務院69號文件的預報期限已到,到6月若不發震,就下通知撤消此文件。

  1976年5月底,雲南龍陵發生7.4級地震,丁國瑜主任帶隊去了四川。這次地震證明了梅世蓉估計的「主要危險區在西部」的正確性。當四川出現一些情況時,主管華北震情的梅世蓉副主任去了四川。而且監視京津地區的一些技術力量、儀器設備,如流動重力隊等也從京津唐地區抽調到了川滇。

  1976年6月的真實情況是:一方面京津唐地區異常逐漸增多,另一方面監測力量不斷削弱。局分析室負責業務的領導沒有一個人在家,全部到了川滇……

  工作重心轉向了西部。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24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8-5-16 23:46 | 只看該作者
2008年5月16日

24:分析組長掌握什麼震情
   

  唐山大地震之前,唐山地震監測網曾出現了大量的異常。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室不知道嗎?唐山大地震過去二十多年了,這段歷史終究要澄清!震情分析組長掌握多少唐山臨震異常?

  汪成民先生陷入沉思,唐山大地震對他來說是刻骨銘心的!但這畢竟無法避免地涉及到「責任問題」。

  我的錄音機無聲地轉動著。這一段錄音帶是難以忍受的空白,間或一兩聲咳嗽聲。

  從6月中旬起,分析預報室陸續觀測到一批異常,並收到愈來愈多的預報,平常每月平均收到了3-5次預報,6月以來收到15次預報。預報時間集中,調子較高,異常現象也較明顯。

  6月21日,根據氣象分析資料,唐山出現類似1969年渤海7.4級地震前的氣象異常。

  7月5日,多項監測手段出現過去少見的異常,為此汪成民在會商會記錄中寫上結論:特彆強調要注意臨震(異常)。

  7月12日,根據地磁資料提出:7月19日與7月29日是近期兩個易發震的危險日期。

  7月14日,北京地震隊張國民來電稱:北京地區觀測到自建隊以來最明顯的異常,累計有7大異常,擔心北京地區要出問題。

  7月16日,先後收到北京隊、天津隊、北京地質大隊等震情報告。

  此時,上報的震情報告越來越多,汪成民十分焦急。梅世蓉副主任從四川回來,他就及時進行了彙報。梅世蓉說,「四川比這還熱鬧也沒發生地震,從測震角度看,華北問題不大。」

  汪成民直接找局領導反映,約了幾次都沒時間聽。

  他們很忙,正忙著按科學院批「兩胡」的精神部署工作,科學院揭批胡耀邦同志,地震局揭批胡克實同志。

  汪成民的思想負擔很重,地震預報本身沒過關,誰都很難說有把握,偏偏又是預報京津唐這個敏感地區……而對京津地區預報已有明文規定,沒取得領導同意之前,他無權也不敢下結論!

  汪成民決定在自己的權力範圍內採取一些「越軌」的方法。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25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8-5-16 23:48 | 只看該作者
2008年5月17日

25:被迫「越軌」
  
  
  我看出了汪成民那份刻骨銘心的無奈。他像是一位出色的獵手,已經發現了吞噬人民生命的惡魔。他手中的獵槍,子彈已經上膛,可是他無權開槍!他只能迂迴,迂迴,再迂迴……

  汪成民這個組14人,在十幾天內他組織了25人次下台站,這樣頻繁的調研在國家地震局的歷史上是第一次。為了配合調研工作,他給司機班開了震情座談會,要求隨時準備出車。

  7月17日,汪成民決定第三次親自去唐山。他有兩個目的。一是向主管業務的副局長查志遠彙報,副局長正在唐山主持一個群測群防經驗交流會。二是利用會議廣泛地向代表們收集情況,了解是否有臨震異常,進行情況通報。他專門印了一張「突變異常調查表」。要求各觀測點對最近本區突出情況發表意見,在7月底以前填表直接報送北京。

  這種不通過省、地、市組織直接一杆子捅到底,由國家局直接發調查表了解臨震異常的辦法,是國家地震局從未用過的應急措施。許多代表反映,這種異於尋常的做法,提高了對地震突然襲擊的思想準備。這些表格在唐山大地震前夕有的報送了北京,但大部分沒有收回,也許填表人已經不在人世了……

  汪成民在資料堆中抽出一張調查表,由於年代已久,有些字跡已經模糊不清。摘錄於下:

  突變異常調查表

  填報單位:天津市漢沽區 填表日期:1976.7.22

  主要內容:

  漢沽一中「磁偏角」和「土地電」:……認為本月底或下月中旬偏東北存在震情。

  東風鹽化廠海潮觀測:7月6-17日,異常11天,幅度達21cm,近期渤海沿岸應有震。總的看來,在長趨勢背景上,海潮是成線性上升的,在上升中出現鼓包,這個鼓包可視為短臨異常。而上升的過程是否視為大震在孕育中?

  漢沽!

  1976年7月28日上午我(作者)途經漢沽,踩著擰成麻花的鋼軌,遙望漢沽人處理死者的方式很氣憤。他們大都是4個人抬著一塊門板,上面的死屍只裹著一條棉被。為什麼不去火葬場?為什麼不打一口棺材?遇難者是自己的親人哪!我到唐山才看見唐山遠不如漢沽。唐山市沒有了街道,大街小巷沒有一條沒有死屍的,天下著雨,所有街道都成暗紅色的了。解放軍的翻斗車晝夜清屍也清不完,那時正是三伏天,三四天以後,屍臭瀰漫了整個唐山。解放軍官兵常常被嗆昏了,不得已戴上了防毒面具……超過二十四萬的遇難者就這樣走了……

  填寫「突變異常調查表」的漢沽地震工作者,您在唐山大地震中倖存了嗎?

  汪成民發了三百多份「突變異常調查表」。

  汪成民要求作大會震情發言,查志遠副局長不同意。

  7月17和18日,利用兩個晚上的時間,汪成民和部分與會者開了兩個座談會,他在這兩次座談會上通報了震情!

  營口市地震辦公室主任曹顯清同志聽了情況通報后,當夜寫了一個緊急情況反映,向市革命委員會等處報告。

  曹顯清,被中國地震界稱為「曹地辦」的小老頭由於海城營口成功地預報了7.3級大地震,身披一層輝煌而載入了史冊。儘管那次地震預報被譽為「世界奇迹」風靡了海內外,但他絲毫不敢忘卻地震的慘烈:死亡1328人,重傷4292人……緊急情況反映摘錄如下:

  緊急情況!

  華北協作區地震形勢比較嚴重

  (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室汪成民講)

  國際國內地震有特殊活動。如果人的體溫37°為正常,現已超過。

  華北可能打破(歷史)最高記錄。

  ……京津唐渤張應嚴肅注意。

  曹顯清  

  1976年7月17日 

  我不禁對曹顯清老人肅然起敬。那天晚上很熱,汪成民講到很晚才散會,老人是懷著一種什麼心情連夜起草報告的?

  青龍縣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更是不敢怠慢,帶著汪成民通報的地震預報意見,風塵僕僕地趕回生養他的故鄉!

  二十多年以後,我在青龍看到了「中共青龍縣委員會辦公會議」記錄。會議內容:……7月22日至8月5日有五級地震。地點:京津唐渤張一帶,下半年至明年有7級至8級地震。

  我想,假如國家地震局這個會不是在唐山開,參加會議的唐山人晚上也許不會回家;假如查副局長點一下頭,允許汪成民在正式會議上通報震情,唐山也許和青龍一樣會創造出人類災害史上的奇迹;假如……那樣的話,唐山就會少一些地震遇難者,少一些截癱,少一些地震孤兒……還會少一些重組家庭……

  然而,歷史不承認假如!

  汪成民在座談會上講的地震預報意見是:7月22日至8月5日有5級地震,可是又說下半年至明年有7-8級地震,7月份已經是下半年了,時間上不矛盾嗎?汪成民沉痛地回憶,我是故意這樣說的。既要把震情講出來,還要不違抗領導的指示。只能先說5級,再說下半年有7級以上大地震。儘管這樣,還怕領導說我捅事!

  就在大地震迫在眉睫的時候,汪成民可能嘗到了「官大一級壓死人」的箇中滋味,就瞞著梅世蓉給遠在雲南的丁國瑜主任掛了電話。汪成民向丁主任彙報:京津唐異常多,情況嚴重,我的工作遇到了困難,希望丁主任儘快回京。另外,汪成民請丁主任把臨時抽到川滇加強工作的北京、天津、河北的同志提前調回來,投入到京津唐地震震情監測工作中去。或許是汪成民的電話起了催促作用,一部分赴川滇的同志於唐山地震前夕返回。如天津市地震局張肇誠同志等。

  汪成民7月22號回京。他呼籲領導聽一次彙報,研究一下震情。領導們這個推那個推,不是開會就是生病!震情分析組長沒轍了,7月22號,就在局長門口糊了大字報!值得記錄在案的是,1966年「文革」以來,這個留蘇的「臭老九」沒貼過這東西。

  這是汪成民平生第一次大字報。

  一頁是地震趨勢預報:北京隊、天津隊和地球所報上來的預報意見。

  另一頁是地震短臨預報:河北隊、地震地質大隊、海洋局情報所和地震測量隊報上來的預報意見。

  這些單位都是專業地震機構。

  大字報在地震局引起了轟動。

  不容置疑的是,唐山地震前反映震情最多的是北京隊。早在7月14日北京隊就要求聽取詳細彙報。汪成民已經買好了去唐山的火車票,就請梅世蓉副主任去聽,但是梅世蓉執意等他從唐山回來以後再去。汪成民從唐山回來已經是7月22日了。這個會一直拖著沒開。

  1976年7月26日早8點,汪成民一行15人乘車去北京隊。出發前他去梅世蓉家裡,梅世蓉說有事,就是不去。組長無可奈何了,只有徵求副主任有什麼指示,要帶到會上去。

  梅世蓉說:「四川已經鬧得不可收拾,京津再亂了怎麼得了?北京是首都,說話要慎重。」

  在與北京隊的震情會商會上,汪成民傳達了梅世蓉的意見。

  北京隊的耿慶國、華祥文、李宣瑚、陳克忠等同志在發言中堅持有震的觀點,充分談了震情的緊迫與危機感。

  震情會商了整整一天。關鍵是,誰來拍板呢?

  會議的唯一結果是,雙方一致認為震情緊迫感是客觀的,也是空前的。雙方分別儘快向領導反映,說明問題的嚴重性,請領導決斷!

  7月26日晚上,汪成民感到問題緊迫,不能再拖,連夜寫了一份彙報題綱,打算口頭彙報不上就打文字報告,再不行就還寫大字報。

  7月27日7點30分,汪成民在局長辦公室堵住了領導,經再三要求,局長終於答應10點聽彙報!但是劉英勇局長本人不能參加了,他還要去醫院看鼻炎。

  1976年7月27日上午10點,國家地震局副局長查志遠、張魁三終於按時聽取了分析預報室的彙報。

  參加彙報的有:分析預報室主管華北震情的梅世蓉副主任,京津震情分析組長汪成民,以及張郢珍、劉德富等人。

  汪成民感到大地震迫在眉睫,就按照7月26日夜間突擊擬好的文字稿嚴肅地宣讀:

  局領導:

  自7月份以來,京津唐渤張地區有些台站在原有的前兆異常中長期趨勢的背景上,又有了新的發展。各有關單位的預報較多,調子較高。據統計,今年以來我們共收到對京津唐渤的預報48次,僅7月份就有10次,其中7次是7月中旬以來收到的。

  異常是真實可信的,情況是嚴重的,要求緊急動員起來,密切注視情況的發展,採取什麼措施,請領導決策。……

  汪成民在彙報時,還離開講稿介紹了剛了解到的廊坊水氡異常情況,說明它在海城地震前也出現過,是臨震信號!

  局長們顯然還要聽聽更高明的意見。

  梅世蓉副主任沒有表態。

  最後,查志遠副局長拍板:「目前事情很忙,下星期開一次會研究一下(請讀者注意:7月27日是星期二,查副局長說的是『下星期』,假設下星期一就開會的話,也已經是8月2日了,延續了6天!),你們明天去廊坊看看。」

  查志遠副局長當然有權利拍板。汪成民苦等了一個月的彙報會草草結束。此時距唐山大地震僅有15個小時。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26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8-5-16 23:49 | 只看該作者
2008年5月17日

26:巨大的災難和無邊的黑暗悄悄地降臨
  
  
    巨大的災難和無邊的黑暗悄悄地降臨了。

  汪成民作為一個地震科學家,1976年上半年竟然去了三次唐山。在海城地震后,他敏感地抓住唐山不放,第一次跑遍了在海城地震后所有發生異常變化的溫泉:秦皇島、撫寧、遵化、興城、青龍、灤縣;第二次深入調查了灤縣安各庄水氡含量的異常;第三次解剖了開灤唐山礦近百年涌水量的異常變化。

  年輕的科學家睡不著,他有那麼多地震前兆異常,那麼多臨震告急預報,他「請領導決策」,而領導卻還讓他「明天去廊坊看看」。他深深地感到,在權力面前,自己是那麼軟弱和無助。

  他想起了周恩來總理是如何對待異常現象的。

  1975年3月5日深夜11點多鐘,葉劍英辦公室來電話詢問震情。值班的同志說一切比較正常,只是北京通縣麥庄一帶發現了一條地裂縫。因為夜裡看不清楚,打算明天去落實。僅僅過了半小時,周恩來辦公室就來了電話,傳達了總理的指示:連夜去調查,弄清楚地裂縫是新出現的還是老的,一定不要等到天亮。總理還說,「這麼緊的事,為什麼非等到天亮?晚上看不清,就不能解決照明問題嗎?」值班人員向汪成民作了彙報,汪成民連忙安排崔德海帶隊去了。汪成民便在值班室電話機旁守候。

  汪成民事後才知道,這是日理萬機的總理在病重住院期間,深夜發出的對地震工作的最後一個指示。而這一天正是總理的生日。

  為了一條地裂縫,僅僅是為了一條地裂縫嗎?

  他特別懷念周恩來總理。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懷念。他曾八次見到周總理,其中四次是面對面地向總理彙報。總理親切地稱他為「小老鄉」……總理的「小老鄉」還在半睡半醒之間,絕後空前的唐山大地震爆發了!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27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8-5-16 23:51 | 只看該作者
2008年5月17日

27:唐山地震漏報剖析


  張慶洲:您做為唐山大地震的歷史見證人,您認為漏報的原因是什麼?

  汪成民:唐山地震未作出預報的原因是複雜的,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要客觀地恢復這一重要歷史事件的本來面目,就必須實事求是地、歷史地、科學地去分析事物的全過程,脫離當時的環境與人物是無法得到正確的結論的。從一系列事實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關於「科學技術」問題。

  地震預報是一道科學難題,世界上尚未解決。到目前為止,還沒找到什麼是地震的「必震信號」。因此,嚴格地講當前對任何地震的預報,包括預報取得成功的海城等大地震,都遠談不上是科學的預報。現在的預報如同中醫治疑難病症一樣,主要依據資料與經驗。海城地震如此,唐山地震也是如此,基本處於同一個水平。從預報的高標準要求(科學準確地提出地震三要素),都達不到。從預報的低標準要求(不很科學,不很準確,大體估計在一定時空範圍,達到事先向群眾打個招呼),海城可以做到,唐山也可以做到。

  第二,關於「四人幫」干擾問題。

  唐山大地震前,廣大技術人員忙於緊張地落實異常,分析震情的時候,也正是「四人幫」活動最猖狂的時期,這是歷史事實。根據科學院運動的安排,1976年6-7月,正是全院「批鄧反右」掀起新高潮的日子,全院「揭批」胡耀邦同志,全局揭批胡克實同志。因此,對涉及有關京津唐地區的震情,有的人視為一個危險的政治敏感問題,採取了壓制或迴避的態度。

  第三,關於「地震局某些環節誤事」的問題。

  唐山地震情況複雜,預報難度大。在震情判斷上一直存在嚴重的分歧。從趨勢分析到臨震判斷,多次引起了激烈辯論。這些爭論本來是正常的學術之爭。地震預報沒有過關,成功也是探索中的成功,失敗也是探索中的失敗。問題是,唐山地震前,持無震觀點的人掌握著關鍵崗位的決策權。他們把無大震的學術思想變成了行動指南,對持不同意見的同志不支持、不理睬,甚至採取專橫壓制的做法,逐步形成了一種成見,以至成為唐山地震預報的一種阻力。震後為了掩蓋事實真相,控制輿論統一口徑,這就超出了「學術之爭」的範圍了。

  張慶洲:根據唐山地震的實際資料看,震前已經出現了大量的異常情況,向黨中央國務院打個報告,向京津唐人民打個招呼可能嗎?

  汪成民:這個問題是肯定的。你設想一下,為什麼不能把青龍縣的做法推廣到京津唐呢?為什麼不能把以我個人透露情況的方式,改變成為以地震局的名義向中央,向京津唐地區直接通告呢?假若能做到這一步,唐山就成為了第二個海城,甚至能比海城取得更明顯的預報效果。

  這決非幻想,當時若能克服人為的阻力,這就可能成為現實!

  張慶洲:教授,我將咱們的談話公佈於世,您有什麼看法?

  汪成民:我意識到可能給我帶來一點麻煩。但是共產黨員的黨性,科學家的良心告訴我,實事求是講真話,才能無愧於黨和祖國,才能對得起唐山人民,才能促進地震工作健康發展,避免唐山悲劇的重演!

  汪成民研究員簡介

  汪成民,1935年12月出生於上海。

  1954年畢業於北京四中,后被選送赴前蘇聯第聶泊爾彼得羅夫斯克礦院。

  1960年回國后從事地震前兆與地震預報研究,先後在中科院、中央地辦、國家地震局負責有關震情分析方面的工作,歷任分析組長、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職。

  1996年應邀在第五十屆聯合國大會上介紹青龍縣七?二八大地震成功預警經驗。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28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8-5-16 23:53 | 只看該作者
2008年5月17日

28:主管華北震情的官員如是說  
   

    採訪梅世蓉女士很難。

  她與我通電話時很誠懇也很坦率:對唐山地震預報問題,不想談,因為很難談,說也說不清楚,麻煩事太多……

  採訪的念頭幾度潮起潮落。我怎麼訪她怎麼談?一個又一個極其敏感的話題,幾乎都涉及一個又一個具體的人。我們中國人的習慣,在說起某件「壞」事的時候,大都是「對事不對人」;說起某件「好」事的時候,可以把牛的某一部分曬乾了,碾成面揚起來吹,沒事兒。

  不順著傳統習慣走,活該碰上麻煩事,連老婆都不疼你。

  麻煩就麻煩吧。唐山死了二十幾萬人,不僅僅是麻煩!為了客觀、公正和真實,我必須採訪她。

  唐山大地震漏報了。梅世蓉作為一個地震科學家,國家地震局負責華北震情的政府官員,她一定有她的看法和理由,也一定有無奈與苦衷。

  將近1小時的長途電話,我的煙灰缸里多了三個煙頭的時候,唐山和北京的距離拉近了。

  我堅信,這個世界上還沒有誰願意看到地震與死亡!

  我按響了梅世蓉家的門鈴。

  小小的會客廳。沙發很老舊。

  我的眼睛真笨,看她也就是60歲左右的樣子。採訪結束后,我索要了一份簡歷:她已經72歲了!我還驚嘆,在長達3個多小時的談話中,這位七旬老人,既有科學家的嚴謹,又有政府官員的口才;記憶力驚人,思維相當敏捷。也許是唐山對她來說太深刻了,也許是她研究唐山太久了。大地震已經過去了24年,她的回憶卻彷彿就在昨天!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29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8-5-16 23:54 | 只看該作者
2008年5月17日

29:她心中的海城輝煌依舊
     

  張慶洲:中國地震預報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是嗎?

  梅世蓉:不管怎樣說,正式發布了7級以上地震預報,採取防震抗震措施,最終取得了很大減災效果的,世界上還是獨此一家啊!

  發布7級以上地震預報,效果比較好的應該是海城,那也是我們國家的第一個。美國還專門來了一個代表團到中國考察。詳細了解海城地震預報的全過程。

  海城地震預報成功是無法否認的,因為它是一個事實,千真萬確的事實。

  張慶洲:有外電報道,這是人類首次成功地預報7級以上大地震。

  梅世蓉:海城地震當天,我和局長去國務院彙報。

  周總理當時在病中,他還非常關心。

  李先念副總理一聽死人不多,高興得不得了,說,在工業如此發達、人口如此密集的地方,取得這樣效果,那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華國鋒主持召開國務院各部委會議,布署到現場啦,慰問啦,這些事情。

  張慶洲:您那時就主管華北震情嗎?

  梅世蓉:主管。海城在華北邊上。

  1974年6月份,召開的華北地區趨勢會商會,就把遼寧南部作為一個未來可能發生強震的危險區。過了半年以後,海城地震發生了。

  海城地震中期是有預報的。最精彩的還是臨震預報啊。

  遼寧省和當地政府出面動員群眾,一定要搬出屋子,在露天放映電影……

  張慶洲:遼寧省跟你們打招呼嗎?

  梅世蓉:當然打。我們上下聯繫。中國任何一個省、市大地震的預報,都要和國家地震局通情報,而且必須得到同意。如果我們上頭不同意,他還是不敢報。雖然發布地震預報的職責是省地震部門提出意見,然後由省政府發布。但是具體操作呢,我們是全國地震分析預報中心哪,所以上下必須通氣。

  海城地震如果沒有預報,那簡直不知要死多少人。我給你講,如果沒有臨震預報,那比唐山,至少不亞於唐山。因為海城震級7.3哪,倒了很多房子,而且它人口密集啊……

  我們到國際上去作報告,誰都承認這是人類第一次嘛。

  海城地震預報成功,國務院通報嘉獎地震部門。當然,那個時候不是物質獎勵,「文革」期間誰還想那個物質的東西?根本就不去想。(笑)

  張慶洲:那年頭和這年頭不一樣。

  梅世蓉:精神上就已經足夠了!獎勵一下來,整個地震系統歡欣鼓舞啊!

  海城地震前,說實話,在那裡搞地震預報,究竟能不能成功心中沒數。就是「邊研究、邊實踐、邊預報」。周總理也沒要求我們一定要把哪個地震報出來。反正你們探索,報出來就給你們獎勵。政府是這樣一個態度。這對地震界是一個強有力的刺激。為什麼呢?我們可以在這個難題上走在世界前列。那陣兒不是動不動就要走在世界前列嗎?那個時代我們雖然落後,什麼都要走在前列呀!

  歡欣鼓舞之餘,我們召開了若干次科學會議。把海城地震短臨前兆的特點,其實是一個地震表現出來的特點進行總結。以為海城地震這樣一種形式的前兆,在別的地區也會重複。後來我們才認識了,別的地震還有別的表現形式。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30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8-5-16 23:56 | 只看該作者
2008年5月17日

30:海城能成功,唐山為什麼不能
  

  梅世蓉:說到唐山地震,外界一直不理解,為什麼海城成功了,唐山就不能成功?海城成功了,其他地震都要成功。

  有這樣一個認識:一個地震表現出來的特點,好像在別的地震前也一定會重複。你參

考別的地震經驗,理應報出唐山地震。實事求是地講,唐山和海城地震之前很不一樣。短期臨震前兆表現出來的特點差別很大。

  比如說,海城地震前最突出的臨震前兆是什麼呢?是前震!「小震鬧,大震到」。這是從邢台地震總結出來的經驗。海城地震之前的小地震比邢台還要厲害,而且隨著時間的延長,小震的次數和強度都在增加。所以,前震在海城地震前起了很關鍵的作用。這是第一。

  第二呢,海城出現了許多宏觀異常。1975年,我們國家地震工作方針里有一個群測群防,把群眾發動起來才行,光靠專業隊伍是不夠的。各方面報上來的情況很多。

  動物異常。那邊家家戶戶都有動物,雞呀,鴿子呀,甚至豬!一些比較遲鈍的動物。

  地下水異常。地下水變色變味啦,井水升降冒泡翻花啦,這些現象很突出。

  第三呢,土儀器一般來說精度不高,地下變化很突出它才會響應,而且響應的還很厲害。儀錶指針大幅度地擺動,不是一個點而是好多個點!

  張慶洲:海城的土儀器包括什麼呢?

  梅世蓉:土地電、土傾斜、土……

  所有這些短臨前兆,邢台地震前都出現過。幾乎是邢台地震的一個翻版。但是比邢台更豐富,邢台沒有土儀器。

  張慶洲:唐山地震之前呢?

  梅世蓉:唐山地震前是以「高度平靜」為特徵。

  唐山地震我研究二十多年了,左看右看前看后看深看淺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嘛?在認識上,我從學術上就有了一些看法一些解釋了。

  「小震鬧,大震到」。它不鬧!從天津的寧河到唐山的灤縣,這麼一個北東向的塊塊裡頭高度平靜。

  1982年,我組織了70多人總結唐山地震。我說,咱們把這個事搞實在,到底是不是我們的數據處理有問題。咱們查原始資料,就是查當時的地震記錄。結果查了三四個月,查出了三個小小的地震,還定不了震中。0.1級以下的,小的不得了。只有1台微震儀記錄到了。唐山地震前相當的平靜。

  一等前震,沒有。

  再等宏觀。海城、邢台地震宏觀異常很多。唐山不多。

  河北省地震局的胡長和,她當時是綜合預報組的負責人。我們在一塊討論那本書(《1976年唐山地震》)時,她說唐山地震前十幾天,幾乎天天跟唐山地辦聯繫,問他們有沒有臨震情況。因為那時候,我們在外圍地區看到個別的突發性異常。就希望等待更多點的臨震異常。

  河北省廊坊水氡異常,叫做「一大二跳」,這是專業台站的觀測手段。這是海城經驗。我們就想找這些異常,因為海城震前是多點異常,而廊坊只是單點。1976年7月中旬,我們才發現廊坊有點突發性異常。但是這樣的單點異常不足以作為憑據來報地震的,是不是?

  1976年7月27日汪成民跟局長彙報的時候,他就說,目前臨震異常還比較少,就說了一個廊坊水氡,這我還記得。還沒有發現太多的臨震異常。這是實際情況。

  張慶洲:1976年7月27日,你們掌握的還只是廊坊水氡突跳?

  梅世蓉:所以就趕緊收集啊,就派了很多人下去收集。當時發現了一些情況,但是不落實。比如說昌黎電阻率,地震后才確定那是地震異常,但地震前並沒有確定。什麼東西干擾了大家的判斷呢?就是漏電問題。漏電是人為的,不是大自然的問題。

  所以找不出干擾的就是廊坊水氡。

  錢鋼寫的也是它。這個肯定要說,因為它是很明顯的異常。但它就一定是地殼運動的異常嗎?這一點還是砸不死啊!

  張慶洲:除了廊防水氡還有別的異常嗎?

  梅世蓉:唐山地震前還有一個異常,但是沒有肯定下來。有些地方我不願意說,但這個事情也不能迴避。馬家溝的馬希融,他所看到的異常很突出。(形變電阻率)下降了16%,他是群測點。

  錢復業和另一個專業人員到他們台上去了。16%的異常,按照當時的認識來講是不可思議的。他是在礦井底下放的儀器,而且又是一個群眾測報點。這樣一個異常量,大大超出了人們想象的程度。

  專業人員當然要考慮量級的限度了。什麼都有一個量的限度,大到超過實驗允許的程度,它就不可信了。

  實際上就懷疑這是不是真的。

  錢復業也到了唐山勝利橋。那裡也有地電觀測,是我們自己的專業台站,觀測的沒有變化。你怎麼判斷?馬家溝變化16%,勝利橋不變化,相信哪一個?一個變化很大,一個不變化,而且不變化的是專業台站。

  誰能把這個事判斷出來?搞監測手段的人作不出一個結論。

  局長做不出來。更高的人也做不出來。

  張慶洲:還有別的什麼異常嗎?

  梅世蓉:還有一些變化。比如安各庄的水氡異常。但是不是地震引起的?人為用水有干擾的話,它仍然可以出現異常。有的同志是這樣的觀點。

  還有一個異常,是不是地震引起的不知道,就是香河水準。大灰廠的變化也很明顯。當時爭論的有兩種觀點:一種是異常,一種是干擾。這兩種意見還挺尖銳。為了弄清這個問題?在香河作了一條跨斷層補充測線。

  7月21日的形變專業會議爭得一塌糊塗,但怎麼也要有一個結論。既有干擾又有異常,這就談不清楚了。

  我們總覺得有變化。假如沒有情況,不會出來這麼多變化。所以1976年7月份的日子很不好過。一會兒這變,一會兒那變,變化還蠻大,意見還蠻分歧。只好給局長彙報,局長們說那怎麼辦?你們又拿不出一個明確意見。

  這種情況下,誰能拿出一個明確的意見嘛?

  地震前兆判斷難,干擾和信息分不清楚。

  唐山地震之前就是這種情況,異常確實有,變化也有。但那些異常是多大地震的異常?不知道。大灰廠在北京西南,昌黎在海邊,這麼大一片京津唐,異常點有,既便說這是地震異常,地震在哪裡?

  在當時認識的情況下,判斷不出來。

  1976年初,在全國地震趨勢會商會上,就把京津唐列為一個重點。國家地震局始終把首都圈的監視工作放在全國之首。

  張慶洲:你指的首都圈包括唐山嗎?

  梅世蓉:包括唐山,一直到渤海灣。無論哪一任局長,都不敢掉以輕心。有的書把查志遠鞭撻的很厲害。當然,他有他的問題,但在抓地震這個問題上,查志遠有查志遠的苦衷。

  張慶洲:他有什麼苦衷?

  梅世蓉:他抓了,他不是沒抓!而且震后還批他,批得好厲害。實事求是地講,地震誰敢不抓啊?而且是首都圈的地震!從造反派的角度來講,他也要抓。海城地震不是造反派抓得嗎?誰敢不抓,因為它要死人,不敢不抓!

  7月27日就是他聽的彙報啊。

  張慶洲:1976年7月27日上午那次彙報會上,汪成民講他收到了多少預報,調子比較高,請領導決策。當時別人的意見呢?

  梅世蓉:汪成民作為京津組組長,他主講。當中有些插話,但我插話很少,也記不清插了什麼話。

  張慶洲:您有結論性的話嗎?

  梅世蓉:沒有。最後是查志遠作的結論。他說,有情況但是不太多,主要是短臨前兆情況不太多。已經發現了廊坊水氡異常,那就趕緊去落實,馬上就派車。確實是派車了,我督促的,趕緊去落實情況。

  汪成民在局長門口貼過大字報,把各家的意見列出來了。當時預報意見比較多,我覺得這是事實。但是沒有一個集中的地區,要加強工作總要有個集中的地點,隊伍往哪裡去?在這種情況下,能採取的措施只能是加強工作,哪裡出現情況就趕緊去落實。當時派隊伍上唐山,你根據什麼?唐山又沒報警。唐山要是報了我們也就去了。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31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8-5-16 23:58 | 只看該作者
2008年5月17日

31:如果尊重歷史,這個會不能不說


  梅世蓉:要說唐山地震預報,有一個會肯定要談的。而這個會錢鋼沒寫,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這是一個專業會,沒有群測群防。

  1976年5月份,好像是23、4日的樣子,在北京友誼賓館,開了一個京津唐張地區震情碰頭會。

  張慶洲:那個會還有資料嗎?

  梅世蓉:「文革」中的文件好像也殘缺不全,不知道有沒有。但那個會是我親自組織召開的。

  我主持,我記得很清楚。

  那個會反映了當時的真實情況。

  張慶洲:在什麼背景下召開的?

  梅世蓉:1976年4月6日內蒙古和林格爾發生了6.3級地震,1976年4月22日河北大城發生了4.4級地震。這兩個地震引起我們很大注意,到底意味著什麼?京津唐張地區到底還有沒有地震?大家的意見很分歧,大致有三種意見。

  第一,西邊的異常對應了和林格爾地震,東邊的異常對應了大城地震。京津唐張地區短期內不會發生5級以上地震。

  第二,和林格爾地震對應京西北的異常太遠了。大城地震對應京津唐張前兆趨勢異常震級太小了。寶坻地電3年的異常是7級以上的地震。

  所以有的同志認為這樣分開對應有問題。還有的同志,很強烈地站出來反對,認為這樣對應太危險。

  當時,承認寶坻地電異常是可靠的;昌黎地電異常是漏電引起的;馬家溝的地電有問題。但是,寶坻地電只是一個點,如果有7級以上地震就不可能是一個點。

  第三,你要承認寶坻地電異常跟地震有關係,就不是一個5級地震的問題。可它又是一個孤家寡人,如果有別的台站跟它配合呢,那就把它撐上去了。昌黎和馬家溝又有問題。

  張慶洲:總的來看,唐山大地震前,有多少異常摸不準看不清,還有和林格爾、大城兩次不大不小不遠不近的地震也模糊了視野。所以,有一些前兆現象就啃不死,是嗎?

  梅世蓉:所以我們在會上就說,抓緊做工作落實,把它敲死。

  大家進行了分析,認為異常情況很多,但目前還作不了結論,定在7月份再開會。

  這個會沒來得及開,七?二八大地震就來了。

  唐山地震漏報了,僅僅是科學水平問題嗎

  張慶洲:唐山大地震漏報,是否跟唐山屬於首都圈有關?

  梅世蓉:應當這麼說吧,首都圈的地震預報不是那麼容易的。作首都圈的地震預報顧慮很大。不是高精度的預報,誰都不敢報。

  一直到現在還是這個問題。

  為什麼那些成功的地震預報都在首都圈以外?所以就奇怪了,首都圈的地震台站最多,研究力量最強,歷史最悠久,資料最豐富,可是……

  張慶洲:1976年也是這個狀況?

  梅世蓉:是這個狀況。咱們打個比方,說北京地區估計有一個5-6級地震,你是報還是不報?你報了,好傢夥,北京城要採取一個措施,這是多大的損失?這當然要中央政府去決定。要是7級以上的地震,那又另當別論。你報一次,不準一次,就失信一次。狼來了狼來了狼來了!你喊了三次它還不來,第四次它來了,前三次的損失加在一起,損失更大。

  所以,首都圈的地震預報不是很輕易的事,思想負擔特別重。

  張慶洲:當時您的思想負擔是不是特別重?

  梅世蓉:當時最主要的問題還是看不準。不是感覺到有一個大地震要來不敢說。當時沒看出是大地震。

  我沒看出是大地震,憑什麼說是個大地震呢?

  我沒看出來,別人也沒看出來呀?

  張慶洲:1976年7月14日,國家地震局在唐山召開了京津唐張渤群測群防經驗交流會。近百名中國地震界的官員、專家和工作者到唐山二中參觀地震科研小組的情況。田金武老師鄭重地發出地震警報:1976年7月底8月初,唐山地區將發生7級以上地震,可能達到8級!像這樣的地震警報,查志遠回來不講不通氣嗎?

  梅世蓉:那次會議我沒參加。咱們這是瞎猜啦,田金武講的時候查志遠在不在也是個問題呀,聽了沒聽也是個問題呀,這我就不知道了。

  至於我,根本就沒資格去參加那個會,因為我不是群測群防處的人。

  那個時候體制就是這樣。

  分析預報室是國家地震局裡一個小得很的機構。

  你也知道「文革」中的知識分子夾著尾巴做人,咱們就規規矩矩做工作就是了。所以與我無關的事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張慶洲:1976年5月,國家地震局在山東濟南召開了華北水化學地震會商會議。唐山市地震辦公室負責人楊友宸向地震界的領導、專家和同行們鄭重提出:唐山在近兩三個月內有可能發生強烈地震!

  梅世蓉:不知道,不知道。

  張慶洲:唐山地區的呂興亞、侯世鈞他們都有書面地震預報意見,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室都沒收到?

  梅世蓉:我沒看到。沒有任何人呈送給我。我如果看到這些,肯定會引起注意的。

  張慶洲:我聽說,5級以上的書面地震預報意見要層層往上轉,是嗎?

  梅世蓉:這個呢你問我,我還真答不上來。我們只跟河北省地震局分析預報室打交道,主要是專業隊伍。也可能跟當時的體制有關,專業隊伍和群測群防兩條線。

  張慶洲:這兩條線不可能是平行線吧,它不在分析預報室相交,總得有個相交的地方。否則,群測群防不就失去意義了嗎?

  梅世蓉:他搞他的群測群防,我們搞我們的分析預報。

  你今天要是不來,我還真不知道唐山地震前還有這麼多的地震預報意見。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32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8-5-16 23:59 | 只看該作者
2008年5月17日

32:從社會學的角度分析唐山地震漏報的原因
     

  我想,梅教授說的都是真話,她畢竟是72歲的老人了。這是讓人尊敬的年齡。國家地震局的決策部門,確切地說,主管華北震情的政府官員,不掌握唐山的震情告急,也不掌握唐山的前兆異常,我們就不得不沉下心來想一想了。

  1.群測群防與專業隊伍兩條線,群測群防處和分析預報室,應該隸屬於國家地震局。這兩條線在地震局的哪個部門或是哪個領導那裡相交?

  兩條莫名其妙的平行線導致了什麼?不僅僅是唐山投入了那麼多的人力和財力搞地震監測網……

  2.我們公正、客觀地分析,1976年5月的濟南會議和1976年7月的唐山會議,都是國家地震局主持召開的。國家地震局的官員,對來自唐山的地震信息應該是知情的。而像呂興亞、侯世鈞他們的書面地震預報意見,則不是直接呈報的國家地震局,那些「有關部門」是否層層往上轉了呢?如果沒轉,是哪一級的官員在關鍵時刻掉鏈子了?

  3.梅教授講,如果唐山地震前,真有多個群測點在差不多的時段里,有突出異常的資料並作出強震預報,如果我們知道的話,我們一定會特別重視的!我想如果這樣的話,唐山也許應該成為第二個海城。起碼向唐山人民打個招呼是可能的。唐山會少一些孤兒,也會少一些截癱……

  4.我不想再聲明什麼了,我只想找出是哪個環節出了毛病,而不是很具體的某一個人。因為第五次地震活躍期已經來臨。一個行政部門犯錯誤不怕,可怕的是視而不見,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一種錯誤,那才是真正的悲哀。而且這是令人不寒而慄的錯誤,它以數十萬鮮活的生命為代價。

  5.唐山大地震以後,國家地震局下了很大氣力,動用了八個省、市的地震局和九個科研機構,以及許許多多從事台站觀測、野外測量的同志們,從自然科學的角度論述了唐山大地震。這部《1976年唐山地震》(梅世蓉主編),無疑給後人留下了一份十分寶貴的震例。

  但是,從社會學的角度分析唐山地震漏報的原因呢?

  我為我自己悲哀。隨著本調查的采寫不斷深入,我越來越感到自己走進了雷區,前後左右都要照著點。幾乎所有的被採訪對象,都提出盡量少涉及具體的人。梅教授說,唐山地震都過去二十多年了,你成書的時候,能迴避的就迴避吧……我答應七旬老人要求的同時,不再年輕的心驟然蒼老了許多。

  唐山大地震猶如一座冷酷的冰山,人們所能看到的只是海平面以上的八分之一,海平面以下的八分之七呢?

  梅世蓉研究員簡歷

  梅世蓉,女,1928年4月27日出生於四川省廣安縣。

  1947-1952 四川重慶大學物理系學習。

  1956-1960 蘇聯科學院大地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地震學專業。

  1974年以來,歷任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室副主任、主任、中國地震學會常務理事、地震前兆專業委員會主任等職。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33
jydeng 發表於 2008-5-19 00:36 | 只看該作者

可恨

諷刺啊! 我們的主流地震專家所否定的東西, 卻能得到聯合國的資助, 在其它國家展開.
為了爭再地震系統里的主導權, 不惜掩蓋真相, 不惜推卸責任. 這些所謂的主流地震專家們的確是應該受到譴責的. 而且令人髮指的是, 在間接地導致了重大的傷亡之後, 竟然大部分人還可以如此心安理得? 理解華國鋒的做法: 不是不願意處置他們, 而是不能啊. 舍此以外, 何以裹腹? 恐怕這才是這些主流專家們真正無恥無畏的支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1: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