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廣南子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世界電影名片鑒賞

[複製鏈接]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21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4-23 18:15 | 只看該作者

10. 外星人 -- 鑒賞

【鑒賞】

80 年代初,斯皮爾伯格在他的著名科幻片《第三類接觸》獲得巨大的成
功之後,又推出了這部新的科幻片《外星人》。成功似乎已是在意料之中了。
如潮的觀眾,影評家們熱情洋溢的贊語,滿街的T 恤衫以及根據影片創作的
遊戲節目,再一次使這位當年的「神童」乃至他的「學院派」的同伴們在美
國影壇上的地位得到了確認。同時,它也表明了科幻電影正在被推向一個新
的開端。

作為一種雜耍和魔術進入現代人類社會的電影從一開始就從科學的幻想
中吸取著靈感。1912 年,法國電影的先驅之一梅里愛拍攝了膾炙人口的經典
之作《登月旅行記》,成為世界科幻電影的鼻祖。但不幸的是,隨著現代文
明的超速發展,梅里愛在影片中所寄予的對於人類科技進步浪漫的幻想並沒
有被人們所繼承。相反,對於科學的幻想被對科學的恐怖所取代了。第一次
世界大戰前後,恐怖性的科幻片成為這一類型里的主流。人們開始努力塑造
一種濫用科技發明的「科學怪人」來滿足觀眾對於現代文明扭曲的感受。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年代,西方影壇開始大量出現關於天外來客的科幻
片。然而在一個被政治家們宣傳為「冷戰」的時代,製片商們更願意把那些
來自天外的不速之客描繪成隨時都可能從天而降的「東方威脅」的化身,以
期從終日被原子武器嚇得惴惴不安的西方公眾手中賺取更多的金錢。到60
年代末,情況才發生了轉變。在庫布里克的《2001 年:太空遨遊》里,人類
宇航員在施特勞斯優美的圓舞曲的伴奏下,重新滿懷信心地飛向太空。影片
以對人類文明的歌頌和驚人的太空飛船模型、特技開創了科幻片新的里程
碑。此後的70 年代,美國影壇上出現了科幻電影的高潮,並形成了兩種不同
類型的關於外星世界的科幻片。一種是以盧卡斯的《星球大戰》為代表。它
以高科技特技的運用,創造出恢宏壯麗的宇宙空間和飛船大戰的場面,成為
「新好萊塢」神話中的一個重要支柱。另一類則始於斯皮爾伯格的《第三類
接觸》。它以更加濃厚的文化色彩描繪了人類第一次與外星人的接觸。而從
這些影片中,每個觀眾都不難感受到這樣一種意味深長的變化:即50 年代以
來人們初次站在宇宙大門前時的那種恐怖感正在轉變為一種對外星世界的敬
畏和好奇之情。

在《外星人》里,斯皮爾伯格進一步操縱著這一轉變。它使一個善良而
又孤立無援的外星人來到人類中間,尋求人類的保護。外星種族的形象在這
里無疑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影片中的小外星人雖然依然相貌醜陋,但它
那矮小的身材和溫和的性格顯然已不再使人產生威脅感。而它那處於尋求被
保護的地位也與50 年代那些成群結陣而來、大肆屠戮地球生靈的外星怪物有
著天壤之別。而另一個更重要的視點是斯皮爾伯格對於面對著外星來客人類
自身態度的描寫。他在影片中實際上把自己的同胞分成了兩類。一種是那些
天真而富於愛心的孩子。他們以一種純潔的天性,立刻就接受了外星人這一
同樣屬於宇宙生命的存在,並小心翼翼地保護它不受成人們的傷害。另一種
則是胸懷城府的成年人。他們或是對自己的異族心懷戒心,或是採取一種更
加實用的態度,企圖把不幸流落到地球上的外星來客當做科學研究的標本。
這種對童心與成人加以區分的模式雖然在以往的電影故事中早已存在,但對
於斯皮爾伯格來說卻別有一番深意。

實際上,斯皮爾伯格在這個感人的故事的包裝下正力圖重新創造出一種
新的關於外星人的神話,而它的「神話」的程度絕不亞於被稱為里程碑的《星
球大戰》。兩者的不同僅在於斯皮爾伯格不是用令人眼花繚亂的特技和輝煌
壯觀的大場景來為外星世界建立起一種視覺上的神秘感,而是通過在一個「小
故事」里注入一種更深邃的文化—宗教的內涵,使外星人的故事構成一種真
正的神話。正如一些影評家所指出的,斯皮爾伯格實際上已把聖經中耶穌的
故事溶入了自己的影像之中。循此我們可以看到,影片開始時,來自宇宙空
間的飛船在黑夜與渾沌中降臨,為人類帶來了一個不速之客——小外星人。
它如同當年的基督,不被人們理解和受到那些「執掌權力者」的追捕。接著,
它也和基督一樣,不斷為人們創造出「奇迹」——使小球離開地面飛舞,使
鮮花生長和枯萎。而後來小外星人在醫院中的「死」正如同耶穌犧牲的儀式,
通過「信仰」(伊利奧特)又使它得到復活。由此就不難引出斯皮爾伯格基
於這一古老的、宗教情感的基點,對於日益走向「成熟」的人類所作的「批
判」。在他看來,似乎那個數典忘祖、日益變得自以為是的成人社會已難於
和宇宙世界相溝通,而只有那些童心未泯的孩子才真正是「有福了」;因為
他們具有著所謂的「聖心」,因而能夠理解那些超自然的奇迹。斯皮爾伯格
在這裡僅僅是玩的一種好萊塢敘事策略的遊戲,還是真的對人類有朝一日能
夠探索宇宙間的奇迹情有獨鍾?我們不得而知。但無論如何,影片最後的畫
面卻足以記入科幻電影的經典場景之列:在著名宗教音樂家約翰·威廉姆斯
的樂曲聲中,小伊利奧特的父母似乎終於領悟到了天外來客所包含的真諦;
他們雙手抱在胸前,跪倒在地,以一種神聖的目光仰望著飛船消失在空中。
據認為,這是對耶穌復活后升入天國情景的一次完美的再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22
NYLASH 發表於 2008-4-24 08:07 | 只看該作者

英國病人



劇情介紹

二戰期間,一架英國飛機在飛越撒哈拉沙漠時被德軍擊落,飛機上的機師面部被全部燒傷,當地的人將他救活後送往了盟軍戰地醫院。由於受傷,這個機師喪失了記憶,不能想起自己是誰,因此只被叫做「英國病人」。

法國和加拿大血統的護士漢娜是戰地醫院的一名護士,戰爭使她失去了男友麥根,在傷員轉移途中由於誤入雷區,又失去了最好的朋友珍,於是善良的漢娜決定獨自留下來照顧這個「英國病人」。

這是義大利托斯卡納的一個廢棄的修道院,遠離戰爭的喧囂,顯得寧靜而閑逸,「英國病人「靜靜的躺在房間的木床上,窗頭的一本舊書漸漸喚起了他的思緒...

匈牙利籍的歷史學者拉茲羅·德·艾馬殊伯爵跟隨探險家馬鐸深入撒哈拉沙漠進行考察,在那裡,他結識了「皇家地理學會」推薦來幫助繪製地圖的「飛機師」傑佛和他美麗的妻子凱瑟琳·嘉芙蓮。嘉芙蓮的風韻和才情深深地吸引了艾馬殊,並對她產生了無法抗拒的愛慕之情。傑佛由於回開羅籌集資金,留下嘉芙蓮和考察隊一同進行考察,在這段時間裡,他們共同發現了沙漠深處的繪有原始繪畫的洞穴,同時,嘉芙蓮對機警、智慧、幽默的艾馬殊也產生了好感。

終於,嘉芙蓮倒入了艾馬殊的懷抱,不盡的溫存使艾馬殊深陷情網而不能自拔。然而,身為有夫之婦的嘉芙蓮深知這是一場沒有結局的愛情,儘管她深愛艾馬殊,但她無法逾越道德的屏障,最終,她決定與艾馬殊分手,這深深地傷害了艾馬殊。

英國對德宣戰,馬鐸也要回國了,留下艾馬殊在沙漠繼續他在原始人山洞的考察。已經察覺的傑佛一直保持著著絕對的沉默,當他駕駛飛機來接艾馬殊時,傷心的傑佛欲駕機撞向艾馬殊……傑佛當場死去,同機的嘉芙蓮也受了重傷,艾馬殊抱起嘉芙蓮將她送往山洞,嘉芙蓮此時向艾馬殊道出了自己一直都在深愛著他。

艾馬殊要挽救嘉芙蓮,必須步行走出沙漠求救。他將嘉芙蓮安置在山洞裡,對他許諾一定會回來救她。

然而,當走出沙漠的艾馬殊焦急地向盟軍駐地的士兵求救時,卻因為他的態度和名字被當作德國人抓了起來,並送上了押往歐洲的戰俘車。

時間在一點點地流逝,心掛嘉芙蓮的艾馬殊焦急萬分。他終於找機會逃了出來,此時,對他來說,沒有比救嘉芙蓮更重要的事了,情急之中,他用馬鐸繪製的非洲地圖換取了德國人的幫助,用德國人給的汽油駕駛著馬鐸離開時留下的英國飛機返回山洞。他沒有違背諾言,可是,時間已過去太多,嘉芙蓮已在寒冷中永遠地離開了他...

在照顧「英國病人」的日子裡,漢娜結識了印度籍的拆彈手基普,併產生了愛情,在戰爭的陰影下,他們的愛情顯得謹慎而剋制。就在此時,戰爭結束了,然而,死亡並沒有結束,身為拆彈手的基普,註定還要無數次地面對死亡。漢娜理智地和奔赴雷場的基普人分手了。

由於艾馬殊將地圖交給了德軍,使德軍長驅直入開羅城,直搗盟軍總部。馬鐸得知后深感愧對祖國,飲彈自殺。為盟軍效力的間諜「會友」被切去了手指,使他對艾馬殊充滿憎恨,他通過打聽找到這座修道院,想復仇殺死艾馬殊,可當他聽了艾馬殊的故事後,卻又無從下手。

艾馬殊決定了結自己的生命,漢娜深深地理解他,協助他離開了這個世界,追隨他的愛人去了。

漢娜也要離開修道院了,她懷抱著艾馬殊留下的那本舊書,回望綠蔭影中的修道院,心中無比的平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23
NYLASH 發表於 2008-4-24 08:0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3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0
24
manpasser 發表於 2008-4-24 11:55 | 只看該作者

Good Movies

Good Movies, Thank you for indtrucatio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6 08: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