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呢!一個歐洲的哲人說了,革命者往往和被他們革掉命的群體擁有相同的情感。
或者說,革命者和被革命者其實是觀點不同的一丘之貉,手段上的殘忍,狠辣,陰險,道德上的敗壞等等都是相同的。用馬克思的觀點就是,這個世界上只有剝削階級的思想,沒有被剝削階級的思想。你處在那個環境中,從小被熏陶,什麼是風光,什麼是出醜,都是在那個環境下熏陶出來的。困難的時候,仇視他人的風光,得勢的時候,抵觸心理沒有了,只想著如何享受這種風光和權力。
這一點來講,樓主的分析似乎很有道理。
六四的學生都是俺的前輩,其中不乏直爽,令人尊敬的人。但是這些人往往沒有掌握領導權,為什麼?因為他們和我們普通人在感情上太接近了,還保有一份羞澀,所以當不了大任。跟著做點實事而已,而振臂一呼者,大多是權力欲非常重的人。這種人,在普通的生活中就十分陰險狡詐,但是在風雲際會的時候,他們會見風使舵,情商比較高,臉皮比較厚,敢讓他人去送死,自己躲在後面,觀察機緣,完全沒有道德上的愧疚。還覺得自己很重要,很偉大。要留下來,「闡明真相」。他們很會鼓動人,讓你我這樣的普通人,熱血沸騰,好像天生就是給他們當槍使的。覺得犧牲了還特別光榮。還特別希望那個躲在後面搖旗吶喊的人今後成為成功人士,好宣揚你的名聲。
可惜,當然你的名字肯定是被時間無情地闖刷掉了。好像the life of brian當中的自殺精英們的名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