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月華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紀念倫勃朗

[複製鏈接]

86

主題

3217

帖子

85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52
21
 樓主| 月華 發表於 2008-3-21 00:10 | 只看該作者
呵呵!我疼。

我看到這個帖子就覺得疼。看了你們的回帖就更疼了。當初做這個帖子太難受了,現在轉貼的時候,那種難受的感覺又回來了。我想放棄這個帖子了,我不願意重溫當年的煎熬。既然大家對倫勃朗有了興趣,我就把這個帖子補充完整吧。
呵呵! 不好意思,偶總是干一些虎頭蛇尾的事。
http://hexun.com/liqinguan/default.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6

主題

3217

帖子

85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52
22
 樓主| 月華 發表於 2008-3-21 00:30 | 只看該作者

余秋雨
在西方大畫家中,平生境遇最悲慘的恰恰正是兩個荷蘭人,倫勃朗和梵高。但梵高在阿姆斯特丹的時間不長,境遇中又有較多的時代因素和個人因素,暫且不論;而倫勃朗碰到的實在是一件群體性的審美冤案,而且與這座城市密切相關,在我看來,有點不可原諒。   

這件事,略知西方美術史的人都不陌生。但我站在阿姆斯特丹的倫勃朗故居前,忍不住還想複述幾句。

事情發生在一**二年,倫勃朗三十六歲。這件事給畫家的後半生全然蒙上了陰影,直到他六十三歲去世還沒有平反昭雪。這件事幾乎中斷了他靠藝術創作來維持生計的正常生活,窮困潦倒,去世時只夠花費一個乞丐的喪葬費用。因此,這不是一個階段性的厄運,而是通貫一代藝術大師終身的嚴重事件。今天的阿姆斯特丹不應該輕描淡寫。   

那年有十六個保安射手湊錢請倫勃朗畫群像,倫勃朗覺得要把這麼多人安排在一幅畫中非常困難,只能設計一個情景。按照他們的身份,倫勃朗設計的情景是:似乎接到了報警,他們準備出發去查看,隊長在交代任務,有人在擦槍筒,有人在扛旗幟,周圍又有一些孩子在看熱鬧。   

這幅畫,就是人類藝術史上的無價珍品《夜巡》。任何一本哪怕是最簡單的世界美術史,都不可能把它漏掉;任何一位哪怕是對美術未必摯愛的外國遊客,也要千方百計擠到博物館里看上它一眼。   

但在當時,這幅畫遇上了真正的麻煩。那十六個保安射手認為沒有把他們的地位擺平均,明暗、大小都不同,不僅拒絕接受,而且上訴法庭,鬧得紛紛揚揚。   

整個阿姆斯特丹不知有多少市民來看了這幅作品,看了都咧嘴大笑。這笑聲不是來自藝術判斷,而是來自對他人遭殃的興奮。這笑聲又有傳染性,笑的人越來越多,人們似乎要用笑來劃清自己與這幅作品的界線,來洗清它給全城帶來的恥辱。   

最讓後人驚訝不已的是那些藝術評論家和作家。照理他們不至於全然感受不到這幅作品的藝術光輝,他們也有資格對愚昧無知的保安射手和廣大市民說幾句開導話,稍稍給無端陷於重圍的倫勃朗解點圍,但他們誰也沒有這樣做。他們站在這幅作品前頻頻搖頭,顯得那麼深刻。市民們看到他們搖頭,就笑得更放心了。   

有的作家,則在這場可恥的圍攻中玩起了幽默。"你們說他畫得太暗?他本來就是黑暗王子嘛!"於是市民又哄傳開"黑暗王子"這個綽號,倫勃朗再也無法掙脫。   

只有一個掙脫的辦法,當時親戚朋友也給他提過,那就是再重畫一幅,完全按照世人標準,讓這些保安射手們穿著鮮亮的服裝齊齊地坐在餐桌前,餐桌上食物豐富。倫勃朗理所當然地拒絕了。   

那麼,他就註定要面對無人買畫的絕境。他還在畫畫,而且越畫越好,卻始終貧困。   

直到他去世后的一百年,阿姆斯特丹才驚奇地發現,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波蘭的一些著名畫家,自稱接受了倫勃朗的藝術濡養。   

倫勃朗?不就是那位被保安射手們怒罵、被全城恥笑、像乞丐般下葬的窮畫家嗎?一百年過去,阿姆斯特丹的記憶模糊了。   

那十六名保安射手當然也都已去世。他們,怒氣沖沖、罵罵咧咧地走向了永垂不朽。

他的故居,這些年重新裝修好了,看起來他晚年不太貧困。但我記得在一本傳記中讀到,這房子當年因倫勃朗無力還債,被公證處拍賣掉了,倫勃朗不得不搬到一處極其簡陋的猶太人的房子里去居住。這一點,故居的解釋詞中沒有說明。裡邊反覆放映的一部影片,主要是介紹這些年修復故居的認真和艱難。   
對此我有點不大高興,便把導演劉璐拉過一邊,告訴她,我以前讀到過一本德國人寫的倫勃朗傳記,有一個情節一直無法釋懷。   

好像是在去世前一年吧,大師已經十分貧困,一天磨磨蹭蹭來到早年的一個學生家。學生正在畫畫,需要臨時僱用一個形貌粗野的模特兒,裝扮成劊子手的姿態。大師便說:"我試試吧!"隨手脫掉上衣,露出了多毛的胸膛......  這個姿態他擺了很久,感覺不錯。但誰料不小心一眼走神,看到了學生的畫框。畫框上,全部筆法都是在模仿早年的自己,有些筆法又模仿得不好。大師立即轉過臉去,滿眼黯然。他真後悔這一眼。   

記得我當初讀到這個情節時心頭一震,淚如雨下。不為他的落魄,只為他的自我發現。   

低劣的文化環境可以不斷地糟踐大師,使他忘記是誰,迷迷糊糊地淪落於鬧市、求生於巷陌--這樣的事情雖然悲苦卻也不至於使我下淚,因為世間每時每地都有大量傑出人物因不知自己傑出、或因被別人判定為不傑出而消失於人海;不可忍受的是他居然在某個特定機遇中突然醒悟到了自己的真相,一時如噩夢初醒,天地倒轉,驚恐萬狀。   

此刻的倫勃朗便是如此。他被學生的畫筆猛然點醒,一醒卻看見自己脫衣露胸像傻瓜一樣站立著。更驚人的是,那個點醒自己的學生本人卻沒有醒,正在得意洋洋地遠覷近瞄、塗色抹彩,全然忘了眼前的模特兒是誰。   

作為學生,不理解老師是稀世天才尚可原諒,而忘記了自己與老師之間的基本關係卻無法饒恕。從《夜巡》事件開始,那些無知者的誹謗攻擊,那些評論家的落井下石,固然顛倒了歷史,但連自己親手教出來的學生也毫無惡意地漠然於老師之為老師了,才讓人泫然。   

學生畫完了,照市場價格付給他報酬。他收下,步履蹣跚地回家。   

這個情節,今天稍稍複述還是心裡難受,便轉身離開劉璐,來到故居底層,買了一條印有大師簽名的紅領帶,找一個無人的角落戴上。   

今天,他的名字用各種不同的字體裝潢在大大小小的門面上,好像整個城市幾百年來都為這個名字而存在,為這個名字在歡呼。但我只相信這個印在領帶上的簽名,那是大師用最輕微又最強韌的筆觸在塵污中爭辯:我是誰。

[ 本帖最後由 月華 於 2008-3-21 00:33 編輯 ]
http://hexun.com/liqinguan/default.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6

主題

3217

帖子

85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52
23
 樓主| 月華 發表於 2008-3-21 00:36 | 只看該作者
《夜巡》是倫勃朗藝術和生活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比金錢更重要的是名譽,比名譽更重要的是自由」,這是倫勃朗的人生信條,也是左右他一生創作路線的根本思想。當三百年前的公眾用讚賞的眼光接納他,又用嫌隙的眼光對他的創作橫加指責的時候,他用這約束著自己、約束著自己心中的繆司的形象。

倫勃朗在創作《夜巡》的時候不願意迎合資產階級小市民哪種平庸的藝術趣味而降低自己作品的藝術性,不願意放棄自己的美學觀點和表現手法,得罪了那些沒有絲毫藝術欣賞力的頂畫者,在生活上迅速淪為貧民。

如果在浩若煙海的世界藝術史中排列出五位頂級美術大師,倫勃朗當之無愧地便是他們中的一位。他獨特的繪畫方式代表了北歐民族的最高藝術天分,當我們提到「光和影」時,首先浮現在腦海中的也許並不是印象派的畫家們斑珊的作品,而是這位17世紀的繪畫巨匠的一系列畫作。他那包裹在神秘光感中的作品引起了人們對畫面蘊涵的氣氛的遐想。
http://hexun.com/liqinguan/default.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6

主題

3217

帖子

85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52
24
 樓主| 月華 發表於 2008-3-21 00:46 | 只看該作者

黃昏時,一個老邁的父親與久別的兒子重逢,我們聽不到激動的大呼小叫,只有無聲的淚水,在黃昏時流淌。
《浪子回頭》是17世紀荷蘭畫家倫勃朗的代表作之一,完成於1668—1669年,262X205.

浪子的比喻是《聖經》中出現的一段文字,十七世紀荷蘭畫家倫勃朗以這段文字為藍本創作了一幅題為《浪子回家》的油畫作品。畫面表現的是老人的小兒子,索求家產,遠走他鄉,放浪形骸,迷途知返,最終回到家中,父子相遇的一刻。倫勃朗以世俗的場景演繹了神述的比喻。

以世俗生活體現聖經文本¾這是倫勃朗獨特的藝術情懷,出於他筆下的聖經題材作品往往是一幅世俗化的生活觀照,而出於他筆下的世俗畫面往往又是一幅聖事化的隱秘事件。個體的認信之道與集體的教化之理保持雙向的維度,翻開西方藝術史,這是一條清晰的脈絡,藝術家在此錯綜複雜的脈絡之中留下了自己認證的指紋。

倫勃朗的這幅〖浪子回家】以一個大家門戶的前廳為背景,畫中的老人已是風燭殘年,疲弱的視力已不能幫助他更好地辨認面前的情景,他伸出雙手接受失而復得的兒子,那雙顫動的手在兒子的背上撫摸著,生命的源流在那兒奔涌著。

衣衫襤褸的浪子身上留下了流浪的印記:他揮霍盡了向父親索要的資材,時逢歉年,受雇為人放豬,食不果腹,飼料充饑尚求之不得,遂念及家中無盡的好處,回家跪在老人的面前,說道:「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作你的兒子。」(路加福音15:21)源遠流長的微波細水匯入生命的活體,一脈相承的最初時日又回到身邊。

傷感的焦點勝過選擇喜出望外的瞬間,雖然接下來似乎可以耳聞目睹老人的吩咐和高興的場面:「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的指頭上,把鞋子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路加福音15:22-23)但是,眼前我們只能從背景中辨認出四位坐立不一冷漠旁觀的其他人物,根據聖經上的文字,人們認定前面的一位肯定是老人的大兒子,雙手交叉胸前,面色猶疑,態度曖昧不明。其他三位人物的身份,人們各有猜測,定論不一。坐下的一位應該是一位管家,後面的兩位是雇傭的僕人,近乎無動於衷的神情寓意複雜的心情難以揣度,但那木訥的表情影射困惑的心理卻暗示我們事情還沒有結束,大兒子對老人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
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路加福音15:29-30)

藝術家創作時雖然不受文字的限制,但是明確的主題和寬泛的意象都不違背創作的原理,事實上也是,並沒有不蒙生意象的主題,也沒有不關心主題的意象。

此岸沒有可以取悅每一個人的事情,人所思考的只能是人的事情,彼岸的親臨才能讓人們一同思考神所喜悅的是什麼。



倫勃朗處於宗教改革之後的尼德蘭,即現在的荷蘭。荷蘭受到宗教改革的影響,接受新教自在自為領悟聖經啟示的核心教義,以個人的日常生活感受上帝的恩典。荷蘭成為當時較周邊國家更為自由開放的國家,她因此而吸引了很多學者在此完成了他們的寫作和出版計劃。

倫勃朗適時造勢,配合聖事世俗化的宗教儀式完成了視覺理念的一次變體,日常化的觀察比卡拉瓦喬(1573-1610)的藝術形式更為直接,承前啟後,影響了維米爾(1632-1675)和後世的畫家。依循當時的觀念,題材宏偉的「歷史」畫是繪畫藝術最高的表現形式,對於倫勃朗來說,聖經是過去、現在和永遠存在的啟示,作為一位新教徒,道德教化的主題耗盡了他的一生精力。雖然卡拉瓦喬的一些靜物畫,倫勃朗的一些肖像畫,維米爾的一些風俗畫,都已經開始在表明任何一種藝術類型都可以完成「歷史」畫史詩意義的宏偉使命,這是西方藝術神人兩維互滲互透的「歷史」。然而,處於整體進程的一個階段,倫勃朗的畫面依然保持著構築宏偉史詩的戲劇性特色,藉助構圖安排,光線道具,人物表情,心理活動,展開一幕幕「故事」情節,透析一層層「主題」意象。

藝術從而敞開生活的觀點,不作為生活的道理,而是作為生活的啟示,走過形式、主題、生命的空洞進入另一維空間。


倫勃朗依據聖經文本創作的這幅作品,與他一系列這類的創作沒有根本的不同,既有主題文本,也不完全是被動地攝取,既有藝術家的心情寫照,但也不完全是藝術家人生的告白或是經歷的覺悟。畫面本身包含遊走的艱辛,回家的安慰,接納的胸懷,利益相關的言論,麻木冷漠的旁觀。

如果是說理論道,我們作為哪一方都不恰當,如果不是說理論道,似乎與人類的處境又有著不可拆解的聯繫。我們不知道我們算不算是輕浮在外?不知道我們算不算是持重在家?不知道我們有沒有足以寬闊的胸懷?也不知道我們算不算是受雇的仆佣?況且,許多人既不知道家在何方,也不認識回家的路。

倫勃朗似乎從聖經文本中抓住了懺悔的意象,並以他獨特的藝術形式表現了出來。耶穌在講述這段經文之前有言在先:上帝的使者為之歡喜的是一個罪人的悔改。這也正是經上以老人之口回答大兒子的責問:「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路加福音15:31-32)。



倫勃朗少年時期畫風初成,造物的光體透射心靈,構成的因素在光的意識之內才不會淪為空泛的概念,構圖、形式、色彩、透視、比例、主題……雖然也成為今天談論的話題,眼花繚亂的彩色紛呈並不清澈見底。

倫勃朗與1631年前後從故鄉萊頓移居到繁華的都市阿姆斯特丹,適逢得意,隨後時運多舛,家道中衰,晚年凄涼。倫勃朗一生留下了一百多幅自畫像,畫家以自己的面像和內心揣摩人類按上帝的形象塑身造體。《浪子回家》作於1669年,原作由凱瑟琳大帝1766年購得,現存於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這是畫家最後的創作,在此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倫勃朗已經沒有了定件委託人,就在創作這幅作品的前一年,1668年,他唯一的兒子在成年之際過早的離開了人世,凝聚的光源終於被黑暗徹底吞噬,拖長的陰影作為曾經被照耀過的記錄繼續蔓延。

拱型門柱托起沉重窒息的後壁讓出金色襯紅的亮麗前景,不知從哪條路上迴轉身來的泥土帶著生命原始的印記,不知以怎樣無顏以對的心情安慰黃昏垂暮的時辰,恪遵守望的人兒組成身後隱匿的視線,同根同體的兄弟結成前台的路人,或許溫暖的色調可以舒緩卑微崩潰的神經,陽光織體的射線可以修補千瘡百孔的傷痕。懂得懺悔的人才會知道這不是藝術家的此岸感慨,這是藝術家的生命祈求;懂得祈求的人才會知道這不是藝術家的彼岸企盼,這只是藝術家的最後禱詞。


浪子的比喻

耶穌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資材。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飢荒,就窮苦起來。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饑,也沒有人給他。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僱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么?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僱工吧。於是就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父親卻吩咐仆
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子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那時,大兒子正在田裡,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便叫過一個僕人來,問是什麼事。僕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他無災無病的回來,把肥牛犢宰了。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他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父親對他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的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http://hexun.com/liqinguan/default.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6

主題

3217

帖子

85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52
25
 樓主| 月華 發表於 2008-3-21 00:50 | 只看該作者

The sacrifice of Abraham (亞伯拉罕的祭獻)1635

這是《聖經》中最動人心魄的故事。上帝為了考驗亞伯拉罕對自己的信仰,命令亞伯拉罕將兒子以撒作為祭品獻給他。亞伯拉罕遵照上帝的旨意,在手刃以撒的時候,上帝制止了他。
這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而《聖經》對這個故事的敘述是世界文學史上的著名篇章。亞伯拉罕在將兒子祭獻給上帝的整個過程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這種心理狀態除了《聖經》那冷酷的簡潔,很難用其他方式表現:
「這些事以後,上帝要試驗亞伯拉罕,就呼他說:亞伯拉罕。他說:我在這裡。上帝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備上驢,帶著兩個僕人和他兒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上帝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到了第三日,亞伯拉罕舉目遠遠的看見那地方。亞伯拉罕對他的僕人說:你們和驢在此等候我,我與童子往那裡去拜一拜,就回到你們這裡來。亞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兒子以撒身上,自己拿著火與刀。於是二人同行。以撒對他父親亞伯拉罕說:父親哪。亞伯拉罕說:我兒,我在這裡。以撒說:請看,火與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裡呢。亞伯拉罕說:我兒,上帝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於是二人同行。他們到了上帝所指示的地方,亞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殺他的兒子。耶和華的使者從天上呼叫他說:亞伯拉罕!亞伯拉罕!他說:我在這裡。天使說: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亞伯拉罕舉目觀看,不料,有一隻公羊,兩角扣在稠密的小樹中,亞伯拉罕就取了那隻公羊來,獻為燔祭,代替他的兒子。」(《聖經-創世紀》第二十二章)
http://hexun.com/liqinguan/default.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主題

268

帖子

16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7
26
piao11 發表於 2008-3-21 01:00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分享~~~

看了這麼字畫相映的介紹,真的很享受。。。哪怕作品和主人翁都是悲劇的角色。

再次感謝分享
隨意書寫身邊人事情。。。不亦樂乎皆原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6

主題

3217

帖子

85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52
27
 樓主| 月華 發表於 2008-3-21 01:04 | 只看該作者

畫中參孫由於輕信女人而被縛,當他被非利士人捆翻在地時,他感到極大的羞辱,表現出強烈的悔恨,那由於掙扎而被扭曲了的臉痛苦地仰著,體現出其複雜的內心矛盾;他那緊握的憤怒的雙拳,則表現了他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他的對立面幾乎都被處理在暗處,雖是得勝者,卻戰戰兢兢,緊張膽怯,他們像魔鬼一樣陰森可怖,又像小丑般愚笨可憐,真與偽、善與惡的衝突達到高潮;在這幾個小丑的惶恐忙亂、舉手投足之中傳達出藝術家的憤怒的咒罵、嘲弄的嘩笑和無情的鞭笞之聲,他們自己暴露著自己,自己否定著自己。作為藝術形象,他們刻畫得越丑就越成功,因為他們使美醜的界限更加分明,也使人們從對醜惡事物的否定中獲得了滿足。因此,丑和美滲透時,有助於產生美和滋養美,因而,英國文藝評論家考德威爾說:美與丑,高貴與纖小,崇高與滑稽,這些對立的概念,就它們的關係意義來說,都是相互依存的。在審美意義上,丑的確不是孤立的。
http://hexun.com/liqinguan/default.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6

主題

3217

帖子

85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52
28
 樓主| 月華 發表於 2008-3-21 01:09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分享~~~


看了這麼字畫相映的介紹,真的很享受。。。哪怕作品和主人翁都是悲劇的角色。

再次感謝分享


他的畫很多,最精彩的就是自畫像。下次再貼吧,謝謝欣賞
http://hexun.com/liqinguan/default.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68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盤古教紅衣主教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680
29
人間的盒子 發表於 2008-3-21 01:20 | 只看該作者
說不盡的感謝,辛苦了,月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7

主題

3685

帖子

1046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4

積分
1046
30
綠袖子 發表於 2008-3-21 09:38 | 只看該作者
不知說什麼感謝的話啦....抱抱月華...

隨著月華的介紹,對倫勃朗了解的不斷加深.也越來越覺得自己的膚淺.
有時看怪了那些重色彩的油畫,常常流於表面.卻沒有深入了解畫背後的故事.

再謝月華~
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31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8-3-21 09:55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分享這麼多畫,特別是聖經裡面提到的那些動人的故事。藝術是有強大的感染力的。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69

主題

846

帖子

620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20
32
booji 發表於 2008-3-22 04:5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5 月華 的帖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68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盤古教紅衣主教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680
33
人間的盒子 發表於 2008-3-22 05:0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2 booji 的帖子

你有沒有白髮啊?飄在談該拔不該拔呢,我認為堅決要拔,你說呢?

復活節快樂!
我那麼好的簽名什麼時候沒了,氣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69

主題

846

帖子

620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20
34
booji 發表於 2008-3-22 06:1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3 人間的盒子 的帖子

哦,我說呢,等到你拔了長不出來的時候就該停了吧

哎喲,我能沒有嗎,以前還染,現在頭髮剪得短,染不及也。上級指示啦,不染可以,每天得揉些發劑,讓它個怒發衝天,跟兒子學,人家一開心我也省得聽訓

直接由機場回家來了,反正計算機開著就是上著班咯,順便給柚子寫點兒什麼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6

主題

3217

帖子

85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52
35
 樓主| 月華 發表於 2008-3-25 20:48 | 只看該作者
我看到這個帖子就不舒服,疼。
http://club2.cat898.com/newbbs/d ... ID=2&ID=1182837
我把原址留下吧,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去看一看。伊娃就是偶,zzy6511就是臨風而立,本想請他來這裡支持一下這個帖子的,可惜他最近電腦壞了。
很抱歉,真的很抱歉
http://hexun.com/liqinguan/default.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7

主題

3226

帖子

810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10
36
區分大小寫 發表於 2008-3-26 07:2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5 月華 的帖子

去看了也 可是看不太懂 嘿

不用抱歉呀 等臨風的電腦好了 貼過來就成了呀

歡迎之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9

主題

2106

帖子

5597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597
37
芳草 發表於 2008-3-26 12:47 | 只看該作者
一個好的藝術家其作品之所以打動人是因為他們畫出了骨髓,畫出骨髓的人要用自己的全部的時間和生命去體驗生活,而體驗生活註定是悲劇。忘了是誰說得了,譯文大致如此。

面對大海,春暖花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2499

帖子

54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1
38
木工 發表於 2008-3-27 08:28 | 只看該作者
不是我說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6

主題

3217

帖子

85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52
39
 樓主| 月華 發表於 2008-3-27 12:01 | 只看該作者
文章提交者:伊娃 加帖在 文化散論 【凱迪網路】 http://www.

一個真正的藝術家,要麼來自大自然,要麼來自女人。
大自然讓飽受磨難的倫勃朗慢慢平復下來,他的作品開始成熟,平和委婉。社會重新接納了他,他的事業和生活有了較大的改觀。為了專心繪畫,他請來了一個叫做亨德里克的女僕。這位女子跟貴族出身的莎士基亞迥然不同,她帶著農村少女特有的羞澀溫柔走進了倫勃朗的生活和作品。
社會不肯接受倫勃朗以女僕為妻的事實,嚇跑了倫勃朗所有的顧客,論勃朗重新陷入生活的絕境。雖然生活已經告訴倫勃朗獻媚顧客能帶來怎樣的好處,倫勃朗始終沒有違背自己。他堅持了自己的藝術良知和藝術方向,對生活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領悟。
以這樣倔強的精神面對殘酷的現實,再度破產不可避免,比上一次更猛烈的是,他的妻子和孩子也死了,他窮的連顏料也賣不起了。他更加不屑迎合世俗了,完全沉迷於自己的藝術夢幻之中,他完全沉迷於癲狂與夢想的奇幻世界。
為了得到一塊麵包果腹,他不得不做巡夜人,當步履蹣跚的老人走過清冷的小巷時,沒有人知道這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畫家。倫勃朗在無人問津的日子裡,悄然咽下最後一口氣,任憑孤零的馬車帶他駛往不為人知的去處,他被這個社會拋棄了,好像這個社會從來沒有愛過他。而他為人類,留下了那麼偉大的作品。
倫勃朗以異常慘烈的代價換取藝術創作的自由,我們今天看到的觸及靈魂的深刻作品讓他當年付出過何等高昂的代價。倫勃朗拒絕了貴族得趣味,他的超邁獨立,不是為了他自己,他為了全人類,做出了最偉大的選擇。
一個忠於自己的人,該是多麼的偉大。
我想倫勃朗精神是值得如此付出的。我希望所有讀這個這個帖子的人會和我一樣落淚或者狂喜。
http://hexun.com/liqinguan/default.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6

主題

3217

帖子

85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52
40
 樓主| 月華 發表於 2008-3-27 12:04 | 只看該作者


最後貼一幅畫。以這幅倫勃朗的自畫像作為此帖的結尾。此畫屬於倫勃朗的最後作品中的一幅。畫面筆觸厚重,光線昏暗,沒有任何倫勃朗的自畫像能夠如此畫那樣讓我們嗅到死亡的氣息。倫勃朗走到了他偉大生命的最後時刻。

有人說,如果要列舉世界上最偉大的五位畫家,這個名單中無論如何也不能少了倫勃朗。沒有任何畫家有如倫勃朗那樣深入人類的靈魂。我想在文學家中尋找一位在他們領域和倫勃朗的地位和特點相近的作家,而這個作家是有的,我認為是有的,他就是俄羅斯十九世紀偉大的作家托斯妥耶夫斯基。他們太相象了!在他們營造的藝術氣氛、色彩,以及觸及的人類靈魂的深度上,他們都有相近的地方。只可惜托斯妥耶夫斯基沒有和自己在美術領域的相似者相遇,打動他的是拉斐爾的《西斯庭聖母》。他曾在這幅畫的面前佇立良久。我真希望他面對的是倫勃朗。我想,那樣的相對,會是一場相近靈魂的有意思的照面。

是哪些因素構成了倫勃朗的世界?倫勃朗的用光方式當然不是他的獨創,人們分析這個方式來自於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但是倫勃朗的光線處理得更集中,畫面色彩布局更昏暗。這個方式恰巧地被一個洞悉人類苦難的畫家掌握。可以說,沒有任何方式能有倫勃朗那樣更適合表達基督教悲憫的精神。由於生活的中途災變,倫勃朗從養尊處優的上層社會墮入下層階級。他把下層階級的形象引入了神聖的主題,這又使他的畫面在內容上比任何人都更加切近基督教的本質。構成一個畫家的各種因素不僅需要分明的特點,更需要這些因素形成和諧,並與掌握者的創造力形成統一。這樣的統一才是一個真正的靈魂的世界。倫勃朗就是這樣的世界。這樣的世界很少很少,所以倫勃朗是偉大中的偉大者。

這個帖子終於結束了。我的合作者伊娃說,這個帖子製作過程令她激動,卻又異常的痛苦。倫勃朗的世界使她痛苦。我同樣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了這個痛苦。在製作的某些環節中,我竟然眼含淚水。現在我們終於可以結束這個話題了。感謝我的合作者伊娃!感謝各位的支持!謝謝你們!

----臨風而立
http://hexun.com/liqinguan/default.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9: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