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liebling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穿西方議會民主起源於基督教的無恥謊言

[複製鏈接]

229

主題

2031

帖子

123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2
21
Crossing 發表於 2008-2-8 06:05 | 只看該作者

雞與蛋: 直話直說基督教與西方民主/思項羽

http://credove.bokee.com/viewdiary.16234930.html

文章提交者:思項羽 青草地



這是一個長久以來一直使我感興趣的課題. 首先必須說明的是:  第一: 所謂的 「基督教」, 可以有 「狹義」和 「廣義」之分. 狹義上說,基督教可以指 「新教」,也就是所謂的「改革宗」(PROTESTANT). 廣義上基督教也可以包括天主教和東正教.

關於 「民主」, 我們也必須對這個名詞有一定的界定. 它必須特指 「政治制度」而言.再進一步說, 我們這裡所說的 「民主制度」應該是特定於 「西方」的政治民主制度. 「民主」, 可以是一種 「思潮」或 「生活方式」. 甚至也可以是一種 「經濟管理」的模式. 譬如, 公司的 「股東大會」中的投票表決方式, 也可以看成是另一種形式的 「經濟民主」, 但這些都不是我們要討論的對象.

廣義說基督教一定會導致 「政治民主制度」, 可能太牽強. 俄羅斯從9 世紀開始就一種是個 「基督教」國家( 以東正教為國教). 但俄羅斯直到今天,還沒有形成西方, 尤其是西歐和北美那樣成熟的政治民主制.

但如果從狹義的角度理解基督教, 則 「改革宗」和 「近代」西方的民主制度的關係就極其密切.否則, 我們就無法解釋為什麼今天的北毆, 美國, 英國, 加拿大, 和澳大利亞等 「新教疆域」,  會是世界上政治民主制度最成熟的地區. 用 「偶然」,  是絕對無法構成一個科學的答案的.

我曾經在很久以前就發現過這樣一個非常特別 「規律」:  一個國家內部的流血暴力革命的 「次數」和 「慘烈度」, 和這個國家是否是 「新教」國家正好成正比. 美國,北毆, 英國, 加拿大, 澳大利亞等國家, 幾乎從未發生過流血的, 以奪權為目的暴力革命(獨立戰爭, 對外戰爭除外). 天主教國家, 這樣的革命就開始增加,  譬如法國, 義大利, 德國等都有暴力奪權的所謂 「革命」,  東正教國家更多.(俄國的 「十月革命」, 等) . 而無神論國家, 革命流血的風氣最甚(譬如中國).

基督教的 「改革宗」和 西方近代「政治民主制度」間 直接的聯繫, 可能不明顯. 但是 「間接」的關係,卻非常易於觀察到.  一如土壤和樹木的關係一般:  「 好土」, 並不一定會產生 「好樹」. 但 「好樹」必須根植於 「好土」之內.

文化土也, 制度樹也. 基督教信仰, 和相應的基督教文化所提供好的「社會土壤」是什麼?

第一: 自治.   所謂 「新教」, 咋看之下似乎宗派, 教堂林立, 但基本教義與管理體系, 卻沒有什麼根本差別. 最大的特點就是自治.  譬如號稱美國的 「四大」新教系統的衛理公會( Methodist) , 長老會( Presbyterian), 路得會 (Lutheran), 和浸信會  (Baptist),  在內部的管理上, 幾乎無一例外地遵循獨立,  與分權的民主管理的原則. 大教會多則上萬會眾, 小教會小至區區幾十, 上百號人不等, 但全部互不隸屬. 自給自足, 自負盈虧.

而每一間教會的「政治結構」, 幾乎就是一個「民主國家」微縮版:  牧師, 執事會, 會員大會三權分立. 牧師一如國家總統, 執事會( 或長老會) 好似內閣, 而會員大會於議院無二. 牧師和執事會主席, 由會員大會聘任, 有一定的期限. 牧師, 絕大多數情況下, 除了提供 「屬靈」的引導之外, 行政權與財務權則由 「執事會」, 或 「長老會」 掌控. 舉凡財務預算, 牧師的聘用, 或解僱, 或投資辦學等諸多事宜, 皆由會員大會決定.

高度自治和分權管理的能力, 世界上沒有任何的國家可以與美國相比. 這是第一. 美國的整個國家民主政治制度, 都是基於同樣的理念的外延.

第二:  倫理. 任何一種社會制度, 都必須以相應的道德或信仰系統做基礎. 古今中外概無例外. 中國的集權專制的道德基礎, 根植於儒家綱常.   伊斯蘭國家,  基於「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倫理. 而共產制度, 倚靠的是無神論與唯物主義.

西式民主制的倫理基礎是什麼呢? 一曰: 不承認可以有不受制約和監督的權力. 二曰: 不承認可以有任何高於法治和契約的個人意志. 此二者, 又恰恰都來源於基督教的兩個最基本的教義: 一是所有人類皆是 「罪人」, (SINNER) , 犯錯乃天性. 上至國王, 下至乞丐皆無例外. 因此權力不可以不受制衡.  二是「守約」乃是得救的前提. 上帝的全然公義, 體現在他和人類所定的那些永恆不變的契約(Covenant)中. (譬如摩西律法). 不受地上任何人意志的左右.  
                                       
第三:  個體. 集權政治提倡所謂國家或集體利益. 而民主政治則首重"個人權利". 這是我們都知道的常識.問題是: 西方的這種個人主義, 如果背後沒有新教"個人得救"的神學做依託的話, 它非常容易變成無源之水, 無本之木. 或者被其它化妝的國家主義, 種族主義信仰所取代.  有別於所有其它宗教, 甚至於天主教和東正教, 新教將得救與否的選擇, 完成都賦予於了個人. 她強調個人責任, 超過世界上任何其它宗教. 在新教那裡, 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 「祭司」 , 直接和上帝溝通(Priesthood. ), 而無需限藉助於外在的權威, 譬如國王或主教. 而每一個人, 也都能成為上帝的「好管家」「(Stewardship). 財產, 孩子, 自由, 權利, 這一切都是每個信徒, 在上帝面前所必須承擔的責任.上帝將自由完全賦予我們個人的同時, 責任也被一併賦予. 個體神聖意義, 在此被完全確定.

沒有自治,分權的管理體系, 沒有重約守法的倫理體系, 沒有一個基於 「個人」權利的終極價值觀, 就不會有民主制度. 這就是雞與蛋的關係. 或許對一個無神論者來說, 這是一個無解的命題. 但是在基督教, 先有雞, 後有蛋, 是不證自明的 「啟示性真理」.

更進一步: 民主制度的出現和發展, 絕對不可能來自某個偉大領袖, 或偉大政黨的 「賜予」. 在大多數的社會成員, 沒有對上面這三個基本條件此形成某種壓倒性的「共識」, 變成一種普遍的 「生活習慣」 , 和思維方式以前, 民主制度只能是一種空想. 這也回答了近百多年來, 為什麼中國人上下求索西方 「德先生」, 而最終卻渺渺不可得的根本原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
雨中栽花 發表於 2008-2-8 06:57 | 只看該作者
梵蒂岡的教皇恐怕比中國的核心還獨裁吧,還終身制呢。基督教對非洲窮國的民主也沒有什麼幫助。南非擺脫種族歧視也沒有多少年,這個算不算基督教國家呢?

印度挺民主的,恰恰是擺脫了英國的殖民地。日本人的民主和基督教也沒有太多的關係。香港倒是回歸了以後更民主一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95

主題

4748

帖子

153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39
23
 樓主| liebling 發表於 2008-2-8 07:1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1 Crossing 的帖子

你的這篇「大作」絕口不提西方民主的發源地古希臘,是不是故意忘本啊?
世界上最民主最富裕的西歐和北歐國家恰恰是傳統基督教國家中無神論或懷疑論者比例最高的。

[ 本帖最後由 liebling 於 2008-2-8 07:19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24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08-2-8 07:2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liebling 於 2008-2-8 07:18 發表
你的這篇「大作」絕口不提西方民主的發源地古希臘,是不是故意忘本啊?
世界上最民主最富裕的西歐和北歐國家恰恰是傳統基督教國家中無神論或懷疑論者比例最高的。



古希臘人都是基督徒,看你還有什麼話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959

帖子

25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59
25
andrewjag 發表於 2008-2-8 08:52 | 只看該作者
俺也給你們貼一個非基督徒寫的帖子吧

假如耶穌不曾降臨人世——讀《基督教對文明的影響》北京大學出版社
黃敏蘭(本報書評人)
2006-04-11 15:27:00  來源:中華讀書報2006年3月15日

基督教塑造了整個西方文明

我自認為已擺脫了對宗教的偏見,對基督教也不無好感。如果有人向我片面宣揚那種基督教造成了中世紀黑暗的陳詞濫調,我肯定會列舉基督教的一大堆好處去反駁他,例如,教權制約了王權,有益於社會民主;教會倡導的「和平運動」減少了戰爭給民眾帶來的災難;教會為農奴爭取立遺囑的權利有利於農奴解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日前讀到一本美國學者寫的《基督教對文明的影響》。儘管我對基督教的正面作用已有不少知識,這本書揭示的大量而且嶄新的事實仍然大大超出了我的預期。這本書的核心論點是:基督教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實際上大大超出了人們的所知和想象。這本書為我們展現了基督教對於文明方方面面的影響,範圍之廣,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這裡僅舉我們一般不太注意的幾個方面略作說明。

第一點是對人的生命與尊嚴的尊重。基督教關愛生命,給人的生命賦予神聖性,反對殺嬰、棄嬰的陋習,反對角鬥士表演以及人體獻祭,還反對自殺。基督教提高了性道德觀,反對性亂交(這在一開始主要是針對古羅馬人的道德敗壞行為)。基督教主張婚姻神聖,賦予婚姻尊嚴。「基督教對婚姻中性隱私的關切從根本上帶來了隱私權的制度化」。基督教取消一夫多妻制,主張婦女婚姻自由,使婦女獲得自由與尊嚴,寡婦受到保護。基督教重視發展慈善事業,創立孤兒院、養老院制度,建立收容所、盲人之家,形成自願性慈善及救助組織,並由此提高社會道德,促進了《童工法》的制定,以保護兒童。基督教倡導救死扶傷,創立醫院制度和精神病院。

第二點是基督教對西方政治文明進程的影響。它主張給每個人以自由和公正,不允許任何人凌駕於法律之上。英國中世紀的《大憲章》、美國的《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都與基督教精神密不可分。

《基督教對文明的影響》,[美]阿爾文·施密特著,汪曉丹、趙巍譯,蘇欲曉校,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2005年1月第2次印刷,24.00元

第三點是基督教極大地影響了藝術、建築、思想與文化,除了哥特式教堂建築和拜占庭教堂建築外,文藝復興的建築和藝術也是在基督教影響下形成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菲爾、倫勃朗、丟勒等著名藝術家的作品無不如此。基督教影響音樂,例如交響樂就是從聖樂中發展而來的,許多著名音樂家如巴赫、亨德爾、門德爾松、海頓、舒伯特、莫扎特、貝多芬等的音樂作品都深受基督精神的影響。「音樂之父」海頓在創作《創世紀》時,每天都要跪下來向上帝祈禱,祈求上帝賜予他工作的力量。基督教影響了許多文學和思想作品,如《神曲》、《愚人頌》、《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烏托邦》、《失樂園》、《國富論》、《浮士德》等。基督教對日常生活,如節假日、紀元、日常用語等也有多方面的影響。

一股新的學術潮流

由於這本書提供了如此多的新信息和極具顛覆性的觀念,為了證實它的可信度,我盡量搜尋相關資料去檢驗它。經過對比,發現該書的論點基本上是可靠的。例如教育方面,據格萊夫斯著《中世教育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版)所說,中世紀的大學與教會以及教皇制密切相關。「這些大學,是由舊式的大禮拜堂和修道院各種學校發生出來的」。關於宗教與科學的關係問題,伊安·巴伯著《當科學遇到宗教》(三聯書店2004年3月版)說:「科學革命的創始人大多數是虔誠的基督徒,他們認為自己在科學工作中研究的是造物主的手工作品。」戴維·林德伯格寫的《西方科學的起源》(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1年7月版)一書也針對那種認為基督教嚴重阻礙了科學進步的傳統觀點,指出,正是基督教促進了文化和科學進步,因為基督教發展出了一個嚴肅的理智傳統。該書還認為:「基督教後來成為歐洲教育的主要資助者和古典理智傳統的主要借鑒者。」關於婦女問題,劉文明著《上帝與女性——傳統基督教文化視野中的西方女性》(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版)指出,儘管傳統基督教的女性觀存在著二元性,即尊重與歧視並存,但在實際上更多主張男女平等,而且在實踐上做到了這一點。

還有些著作提到這本書中沒有涉及的一些問題,例如政治問題。劉時工著《愛與正義──尼布爾基督教倫理思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4月版)中說,人們往往把基督教與民主制度對立起來。尼布爾認為,民主制度是由基督教文化和近代世俗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例如基督教所倡導的對他人的寬容態度就是民主生活必不可少的因素。一部《聖經》,尤其是先知書,其中不乏對弱者的同情,對強權者的嚴厲譴責和對社會正義的強烈關注。有一種說法甚至認為,永不停息地追求更為正義的社會的實現,是貫穿《聖經》的一種基本精神。看來,對於基督教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的事實已為許多學者所認識,只不過施密特把這些問題集中加以闡述,又加上大量新內容,提出了自己鮮明有力的觀點,所以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不過,現在人們的一些觀念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有所變化。例如對同性戀問題、婦女墮胎問題、有條件的自殺(例如安樂死)問題等,都有所爭議。以前基督教把這些問題的決定權完全歸於上帝,現在則是那些當事人(同性戀者、想中止妊娠的女性以及不堪疾病和精神痛苦折磨的人們)要爭取自己的權利。這當然是合理的,但是應該承認,基督教反對這些行為的主張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只是在具體做法上未免有些極端。這些都需要具體分析。實事求是地肯定基督教的許多正面作用,不等於說我們就忘了基督教給文明帶來的陰暗面。基督教的確在歷史上造成過一些負面影響,例如極端地排斥甚至迫害異端。只見其一不見其二,不是科學的態度,不能幫助我們全面地、正確地認識基督教的本質。

重估「基督教文明」

眾所周知,西方近代文明有兩大淵源,一個是古代文明,一個是中世紀文明。過去人們過高地讚揚古代文明而貶低中世紀文明。貶低中世紀文明的理由主要是認為基督教扼殺人性,而古代文明充滿人文主義的精神。另外,被稱為「蠻族」的日耳曼人摧毀了古羅馬的城市,破壞了古典文化,人們認為是教俗兩方面的力量造成了「黑暗的中世紀」。而文藝復興將古代文明的力量重新喚起,由此而催生了近代社會。這種說法與歷史事實是有相當距離的。具體來看,古代文明中兩大重要成果,一個是古希臘的民主、自由以及羅馬的共和制,另一個是羅馬法。須知近代以後的民主是間接民主,與古希臘的直接民主不同,近現代人的自由與古代人的自由也不同,這一點可看法國人貢斯當所著《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一書。近代的民主儘管可能繼承了古代民主的精神,但是在制度層面上則是中世紀民主的直接產物。已有不少學者認為近代社會是從中世紀的封建社會發展而來,並不是從古代社會發展而來。中世紀文明,其中最重要的是基督教文明,對近代文明有直接的影響。中世紀文化落後於古代文化的觀點也被推翻,這本書和其他的書告訴我們,近代文化的許多方面是從中世紀的基督教文化中產生的。基督教對人的關懷實際上遠遠超過了古代希臘羅馬人,正因為如此,基督教創立了許多有益於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制度和機構,古代人在這方面卻沒有可與之相媲美的成就。而且,早期基督教極力反對一些野蠻行為,例如殺嬰、棄嬰、殘忍地欣賞角鬥士表演等,恰恰是針對古希臘、羅馬人之所為。

該書所在的「基督教文化譯叢」總序說:「兩千年來,基督教一直在塑造著人類的文明,影響著它傳到之處的文化。」實際上,基督教文明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遠遠大於基督教本身對人類的影響,也可以說,基督教通過塑造人類文明而廣泛影響人類社會。我們完全可以在不接觸基督教的情況下享用基督教文明,因為我們生活中許多文明的、先進的制度、觀念、行為規範等等,是在基督教精神的哺育下成長起來的。

來源:中華讀書報2006年3月15日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
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箴言18:12)
歡迎來訪:基督家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94

帖子

23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2
26
ibrma 發表於 2008-2-10 09:4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95

主題

4748

帖子

153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39
27
 樓主| liebling 發表於 2008-2-12 13:0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5 andrewjag 的帖子

請問安德魯,基督教政教合一統治歐洲的中世紀,有民主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

主題

1203

帖子

29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99
28
blackcurtain 發表於 2008-2-12 13:18 | 只看該作者
顛倒黑白, 只為貼金.

臉上功夫硬是要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9: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