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廣南子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圖說大清帝國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21
Blue Ivy 發表於 2008-1-21 01:49 | 只看該作者

賣貓的商人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22
Blue Ivy 發表於 2008-1-21 01:53 | 只看該作者
  

吸食鴉片的人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23
Blue Ivy 發表於 2008-1-21 01:57 | 只看該作者

寧波,五口通商的城市,甬海關的所在地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24
Blue Ivy 發表於 2008-1-21 02:03 | 只看該作者

廈門,城門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25
Blue Ivy 發表於 2008-1-21 02:07 | 只看該作者

祭祀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26
Blue Ivy 發表於 2008-1-21 02:08 | 只看該作者

牌局
後記
《大清帝國城市印象:十九世紀英國銅版畫》的編輯初衷,就是想恢復歷史編篡學中的「圖文並茂」傳統,並不是來附和時下的「圖像替換」風氣。歐美學者的作品都努力做到「圖文並茂」。我們讀西文精裝本的學術書,純哲學的除外,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文學書常常是插圖、插畫的。反觀中文著作,多半是純粹的文字和圖表,相關的圖錄很少。原因肯定不是作者、編者和讀者不喜歡圖象,而是中國近代積貧、落後,印刷和製作條件不夠,讀者負擔不起,才因陋就簡,不得已也。以十九世紀「大英帝國」出版界為例,印刷出版繁榮,倫敦書商找人創作了很多精美的版畫,放在書籍、雜誌和報刊上。關於中國的消息,英語世界的讀者,願意讀理雅各《中國經典》的人究竟不多,但是十九世紀西方人關於中國的知識如此豐富,又是怎樣得到的呢?原來,大部分人是在阿羅姆(Thomas Allom, 1804-1872)這套版畫作品中了解中國的。中國的長城、運河、圓明園、景山、午門、虎丘塔、雷峰塔、報恩寺、琉璃塔、金山寺、龍舟、燈籠、閘門、捕魚、宴請、鴉片、辮子……,都是從這本畫冊流布全歐洲的。正是這種事實,構成了文化傳播中的「圖文並茂」的傳統。對於這傳統,我們要尊重,要利用。
  
  阿羅姆的版畫里,蘊藏著明清帝國的歷史。歐洲人眼中的中華盛世,從收在畫冊里的120多幅精美作品中一目了然。阿羅姆沒有到過中國,他是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的創建人,畫得一手好風景。他收集訪華畫家,如荷蘭人尼霍夫、英國人威廉.亞力山大、錢納利、法國人波絮埃等人畫作,把不同風格和題材的原畫,再創作為自己風格的水彩畫。他的畫作,配上了歷史學家賴特的文字說明,1843年由倫敦「費塞爾公司」(Peter Jackson, Late Fisher, Son and Co.London)出版。阿羅姆的畫捲髮行后,迅速成為英國和歐洲最有名的圖畫本中國歷史教科書。
  
  長城和運河,現在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實在不記得在明末尼霍夫、清初亞歷山大到中國訪問之前,是不是有中國的山水畫家畫過「萬里長城」和「大運河」。換句話說:當代中國人引以為自豪的兩大民族象徵,還是外國人幫我們畫了下來,宣傳出去。當他們在歐洲大驚小怪地稱道「世界第八奇迹」的時候,中國人還在一座接一座地拆毀著自己的城牆,一次接一次地扒開運河。最後,還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外國人口口聲聲的「運河」、「長城」,最終讓國人認識到斷壁殘垣乃是「國之瑰寶」。中華文明在今天世界上確立的形象,並不是我們的自畫像。「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今天我們描述自己的文明,還必須借用歐洲人的描繪。我從不認為外來者的這份先見先描就是西方人的霸道,或曰「西方中心主義」的倨傲。這完全是在中國人還沒有走向世界,而世界已經先走向中國的狀況下自然形成的。外來者一定要來看,一定會有發現。他們有獨到的眼光,但無所謂歧視和歪曲。相反,阿羅姆畫作中的中國,是廣角鏡里更加世界化了的中國,
  
  雖然中國剛剛在中英鴉片戰爭中被打敗,但阿羅姆畫冊里的中國並不是一個妖魔化的醜陋國度。戰後,英國人還在繼續十八、十九世紀讚美中國文化的風氣。
  
  早在1793年,馬嘎爾尼使團帶著畫師亞歷山大到訪中國的時候,他們已經看到了一個表面光鮮,內里爬滿虱子的「康乾盛世」的尾巴。但是,花掉國王大量錢財,卻空手而歸的使臣們,在報告和畫作里甚至不敢暴露在長城內外,運河沿線看到的混亂和貧困。因為英國人仍然把中國看作是遍地白銀,人人綢緞,天天看戲的國度。英國商人都在等著和中國通商,說中國的壞話,豈非得罪輿論。
  
  畫冊中還是有一些中國的負面形象,但不是故意的醜化。嘉道時期,鴉片煙霧繚繞全中國,然而沒有見過當時國人的「鴉片吸食圖」。阿羅姆的作品中就有一幅寫實筆調的廣式鴉片煙館圖。現在研究鴉片問題的學者,如獲至寶,放在專著中,仔細考核。中國當代學者嚴重地忽視著圖像中所包涵的豐富文化信息,歷史學家尤其如此。張隆溪教授曾在他香港九龍塘家中,指著他收藏的阿羅姆的原畫說:現在很少有人到楊柳青、桃花塢年畫里查一查當年風俗,把生活細節和人物形象弄仔細些,結果屏幕上的清宮戲慌了腔,走了型。還有,學者研究「中國近代化」,談論西方對東方的「妖魔化」。但很少有人去查一下西方的"東方畫家"到底在中國畫了些什麼?十八、十九世紀西方人是如何看待"大清帝國"的?中國在歐洲人心目中是怎樣的一種形象?無形無像,玄談"歷史",如何可信?怎會有趣?
  
  第一次發現中國的建築也這麼宏偉漂亮,比之西方的毫不遜色!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27
Blue Ivy 發表於 2008-1-21 02:18 | 只看該作者
給你編輯了點文字補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28
NYLASH 發表於 2008-1-21 03:15 | 只看該作者
有了介紹就更形象了, 謝謝藍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9

主題

4210

帖子

124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40
29
jvmpzh 發表於 2008-1-21 13:31 | 只看該作者
圖文並茂~~ 名副其實: 圖說大清帝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15: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