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NYLASH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老子道德經講解

[複製鏈接]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21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7-12-21 17:1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NYLASH 於 2007-12-8 13:06 發表
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見老子,其猶龍邪!"


對老子的認識和評價,我認為以孔子的為最高,也最為客觀正確。如果像孔子這樣的偉大哲人,對老子的感覺都有點丈二和尚,可見其水平該有多高。到底孔子和老子會面時都談了些什麼,我們不可知之,僅從孔子的反映看,就可知其非比尋常。遺憾的是我們不可能知道了,惜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22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7-12-21 17:2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NYLASH 於 2007-12-8 13:07 發表
客觀世界是否存在著能適應萬物萬事的總法則──它應是介於科學(知道的認識)和宗教(相信的認識)之中的某種"可能的認識"範疇──如果有的話,那就是老子《道德經》中把本體論,認識論和邏輯學統一起來的道。


道介於科學和信仰之間,這個提法新穎,有可取之處。

但是道到底是客觀存在還是在存在中的法則,甚或是認識這些法則的方法,就不是一碼事了。我更傾向於老子認識中的道是世界的本源以及出於本源的萬象的概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970

帖子

50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1
23
柳梢青 發表於 2008-2-2 22:33 | 只看該作者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謚曰聃,字伯陽,楚國苦縣(今鹿邑縣)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 間,曾做過周朝的守藏史(管理藏書的史官)。他與孔丘同時而略早。孔子到周,曾向他問禮。老子見周衰,即離去,莫知其所終。一說老子即太史儋,又一說老子即老萊子。是我國古代偉大思想家。
     老子撰述的《道德經》開創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書分上﹑下篇共5000多字。後人稱上篇為《道經》,下篇為《德經》,合稱《道德經》。
    《老子》書中用「道」來說明宇宙萬物的演變,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和「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觀點。強調人們在思想上、行為上應效法「道」的「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他抨擊當時的統治者:「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他提出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所伏」,充滿著辯證唯物思想,是人們經常引用的經典語言。在物質上,他強調「知足」與「寡慾」,進一步在政治上提出「無為而治」的思想,指出人無私心時處理事情就能做到「無為而無不為」,從而使人與人之間各盡其力而不爭名利,和睦相處,共同發展。他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觀點,體現尊重客觀規律、保護自然的思想,這和當今重視環境保護的觀點相當吻合。
     難怪當代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強調,21世紀東方文化將逐漸取代西方文化,即「以東方文化的綜合思維濟西方文化分析思維之窮,把全人類文化提高到發展到一個更高更新的階段。」
    《老子》是一本道家的哲理書,但它具有一定的文學性,對後世文學的影響不小。它主要闡述自然無為思想,其中包含了不少對立轉化的樸素辯證觀點。在形式上,此書是語錄體韻文,,語言精練,多排比對偶之句。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維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修詞凝練,音節鏗鏘,理雖玄遠,文實多姿。其修辭比況,多為後世文士所取法。
    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由於周天子己經沒有能力維持整個國家的和平,於是諸侯常常互相打戰,弄得民不聊生。老子很討厭那些自大的王侯,也很討厭那些替王候出餿主意的讀書人,他非常關心老百姓的生計,因此就寫了一本書叫做《道德經》,裡面告訴我們王侯欺騙老百姓的方法,以及那些出餿主意的讀書人所說的道理,其實是錯的。《道德經》裡面首先記載了「道」,「道」有很多意義,老子認為我們的世界就是「道」變成的,「道」也有「行得通的正路」以及「宇宙間最高真理」的意思。
    老子認為「道」產生我們,供養我們,卻完全沒有要我們回報祂,祂又從來不會傷害我們,因此我們都要像「道」一樣不可以傷害別人;我們要學習「道」犧牲自己去幫助別人,更不可以要求別人回報。甚至別人給我們很高的名位,我們也不可以自大的以為我們的名位是應得的。
    老子思想中,還說如果我們要真的很偉大,就要像大海一樣能夠容納所有的小溪流。他還說我們和別人相處,要像天和地一樣,互相包容,大家才能夠長久快樂的生活,千萬不可以只顧自己,自私自利的獨活。
    老子還認為世界上死掉的東西,都是長得過於巨大和僵硬的;活著的東西都是細小以及柔軟的。因此我們的思想和我們的行為都不可以過於自大,也不可以僵硬,否則我們就會走向死亡之路。
    老子所寫的《道德經中》除了以上所介紹的之外,還有小朋友不容易了解的哲學、美學、兵學、教育學…….等等。
    老子被公認是古代世界的三大聖人之一,與希臘的蘇格拉底和印度的釋迦牟尼齊名。二十多年前中國大陸的考古學家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發現了最新的《帛書老子》甲本和乙本,前幾年又在湖北荊門市郭店一號楚墓發現《簡本老子》引起了學術界很大的討論和研究。根據統計,有關老子《道德經》研究的書,在世界上就有一千七百多種,甚至紐約時報還選老子為世十大作家的第一名。所以慢慢的老子思想就變得越來越受世人重視了。
    當然大家最關心的是老子最後去那裡呢?有人說他騎著青牛到西域塞外隱居去了,卻沒有人知到他住在那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7: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