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littleflower 於 2007-8-15 23:36 發表
沒事, 反正這個帖子也已經開了, 就繼續說吧. 又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東西.
你先是聲稱早期教父沒有把"Church Tradition"提到與聖經同等的高度,在我給你證據后, 你又改口"羅馬天主教錯誤的理解了早期教父們對"Church tradition"的定義". 難道我們億萬天主教徒對我們世世代代忠心保存的教父們的文章的理解還不如你來得正確? OKAY. 退一億步來說我們都錯了, 為什麼東正教也保存有同樣的傳統? 難道他們也被羅馬天主教給腐化了? OKAY, 再退一億步來說東正教也錯了, 你能給我們指出哪一個Tradition我們錯誤地理解了嗎? 請注意我已在上面定義了什麼是Tradition.
...
那好吧, 俺就不管是版主大還是樓主大了 誰讓俺發言俺就聽誰的
俺沒有仔細看小花妹妹是怎麼定義Tradition的. 但是俺知道宗教改革反對的是什麼樣的Tradition. 俺也不敢聲稱自己比別人理解的都對, 畢竟宗教改革不是俺發起的, 問題也不是俺提出的 幾百年以後, 俺能做的, 是回顧那段令人不快的歷史, 盡量把情緒性的內容過濾掉, 看清楚這場運動中哪些內容是必須的, 哪些帶來新的問題. 所以, 從一開始俺就表明了俺的立場: 不會因為俺是"新教徒", 就認為"新教"處處比"舊教"好, 也不會為"舊教"在歷史上的錯誤找借口掩蓋. 我們信仰的不是"傳統", 而是從神而來的啟示真理.
宗教改革所反對的"羅馬天主教傳統", 是認為在聖經權威之外, 教會另有一套直接來自使徒, 由教皇曆代相傳的權威性rule of faith. 這一權威完全掌握在教皇手裡, 因此, 教皇有和聖經一樣的權威性. 也就是說, 教會不僅僅是"執行法律的最高法院", 而且在"依法辦事"的權威之外, 還有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暗箱操作"的權威. 這是歷史上許多文學作品攻擊教會黑暗的素材之一.
我們不承認教皇有這樣的權威, 因為無論是聖經(新舊兩約),耶穌的教導, 還是使徒的書信中, 都沒有類似的內容. 如果教皇可以代表教會, 可以承傳信仰權威, 請問, 在教會最腐敗的時候, 教皇為爭權奪利, 曾同時出現的"雙皇"甚至"三皇"的情況, 哪一個代表教會? 哪一個承傳著信仰權威?
還有, 當五大教區僅剩下兩個以後, 東西兩的陣營的確在教義上有不同偏重, 但是他們最終交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當天主教和東正教互相開除教籍的時候, 他們還持同樣的傳統嗎? 哪一個是真正的權威呢? 還是兩個彼此視為敵人的"傳統"都是權威?
再提到教會聖禮, 除了水禮和聖餐兩大聖禮是主耶穌親手設立, 還有哪個聖禮是主親自命定的? 天主教自己"發明"很多禮儀, 原則上俺不反對, 但是俺沒有理由一定要象遵守神的命令一樣去遵守.
"教皇"一職的出現, 有沒有聖經的記載? 有沒有主自己親自的教導? 初代教會大部分都是保羅建立的, 聖經記載他和其他使徒到各地建造教會, 按立長老和執事. 哪一處提到他們設立了"教皇"? 初代教會沒有的東西, 是怎麼傳到後來的教會的?
天主教一直宣稱耶穌設立彼得為第一任"教皇", 是因為錯誤的解釋了福音書上的經文 (太16:18-19), 以為"磐石"指的是"彼得"(小石頭的意思). 以為"將天國的鑰匙"給了彼得, 就等於立他當了"教皇". 可是如果用同樣的方式解經, 彼得也可以說是"撒旦"的代言人(16:23). 可以這麼解釋嗎? 當然不可以.
教會是被建立在"耶穌是基督"這一宣告之上, 因此普天之下, 哪裡有人稱"耶穌是主"的人聚集在一起, 哪裡就有神的教會. 所以耶穌說,只要有兩三個人奉他的名聚集, 他就與他們同在. 而沒有說哪裡有人服從教皇, 神就與他們同在.
這並不等於說, 我們反對教會一切的傳統(雖然有個別宗派持這種極端態度, 但他們不代表宗教改革的總原則). 相反, 我們願意繼承一切在聖靈引導下由歷代聖徒發展起來的符合聖經教導的教會傳統. 這是毫無疑問的.
[ 本帖最後由 朽木 於 2007-8-16 02:42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