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問?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家一起學《金剛經》

[複製鏈接]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21
 樓主| 問? 發表於 2007-7-5 08:54 | 只看該作者
青青久等,這兩天我跑去研究基督教的因信稱義,剛弄完。我對所有信仰問題都挺感興趣的,不好意思讓大家久等了。這回真的玩夠了。不過我得等到明天再寫了!

謝謝大家的支持!

[ 本帖最後由 問? 於 2007-7-5 09:03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22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7-5 11:3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1 問? 的帖子


暈,還沒寫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paullian 發表於 2007-7-5 11:4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和而不同 於 2007-7-3 09:08 AM 發表


對啊,唐僧叫唐三藏,猴子就孫悟空,豬叫豬悟能,沙僧叫沙悟凈,都有佛理的。
只是搞出了一個如來佛,讓後來的人費勁解釋了老半天。西遊記一出,沒人說釋迦牟尼佛了,都說如來佛去了。

嘿嘿..那問問,現實中,唐僧成佛了嗎?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24
 樓主| 問? 發表於 2007-7-5 17:5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3 paullian 的帖子

果位在圓教初住以上,沒成圓教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25
 樓主| 問? 發表於 2007-7-5 23:30 | 只看該作者
-----------------------
大家一起學金剛經
-----------------------


學習經文之前,先大致講一下佛經的格式。

佛經是佛陀與弟子談話的記錄。就好像一般文章有開頭主幹結尾三部分,佛經也大致分為三段:

  第一段:序分。又分兩小段:證信序和發起序。
        證信序:記錄談話的時間地點人物,以證明此經是真實的。
        發起序:記錄談話的起因

  第二段:正宗分記錄談話的內容

  第三段:流通分記錄談話的效果。聽眾依個人資質,或接受或證果或開悟。

=====================================================

知識介紹:根據《法華經》和《大般涅磐經》,佛陀五十年的教育可分成五個時間段。有偈為證:
  華嚴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
  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八載。

  第一華嚴時:佛陀成道最初三個七天,講《華嚴經》
    簡介:佛陀直接辦博士班,試講《華嚴經》。
       台上文殊普賢幾個碩士生聽的如醉如痴,台下同學們一句也不懂。教學質量有待提高。

  第二阿含時:華嚴時后十二年,講四部《阿含經》
    簡介:為了讓同學們聽懂《華嚴經》,慈悲的佛陀從娃娃抓起,開辦小學和中學。
       在小學里,給聲聞講小乘四諦法。在中學里,給緣覺講中乘十二因緣法

  第三方等時:阿含時后八年,講《維摩經》《楞嚴經》等方等部經典。
    簡介:中學畢業典禮后,直接升入大學。
       佛陀正式開講大乘心法。少數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自動退學。

  第四般若時:方等時后二十二年,講《大般若經》等般若部經典。
    簡介:大本畢業,直接保送碩士。
       佛陀開示般若要義,為重講《華嚴經》做準備。

  第五法華涅磐時:般若時后八年,講《法華經》《涅磐經》等經。
    簡介:碩士畢業了,長了四十二年的老麥子們終於熟了。
       佛陀把四十幾年前已經講過的《華嚴經》經義重講一次,順便回顧了自己幾十年光輝的教學生涯,
     然後功德圓滿的退休了。

從以上內容我們發現:
  一、最早講的《華嚴經》是佛陀教學的巔峰。
    最晚講的《法華經》是對《華嚴經》經義的完整複述。
    所以佛陀五十年教學,就如同流行歌曲里唱的:「終點又回到起點」。它的整體的輪廓是一個圓。

  二、五十年中,二十二年是講般若部經典。可見般若部經典是整個佛陀教育的重點,是《華嚴經》的精髓。
    而《金剛經》又是般若部經典的精髓。
    所以《金剛經》堪稱精髓中的精髓。

[ 本帖最後由 問? 於 2007-7-6 04:42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26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7-6 09:40 | 只看該作者
為什麼叫華嚴和法華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27
 樓主| 問? 發表於 2007-7-6 09:5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6 子竹青青 的帖子

我對《華嚴》和《法華》都沒有研究過,所以你問住我了。請和版主幫著答一下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28
chico 發表於 2007-7-7 03:1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7-7-6 09:40 發表
為什麼叫華嚴和法華呢


華嚴:大方廣佛華嚴經
法華:妙法蓮華經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29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7-7 08: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8 chico 的帖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30
 樓主| 問? 發表於 2007-7-8 21:43 | 只看該作者
-----------------------
大家一起學金剛經
-----------------------


  本經的序分里,介紹了六種緣起(證信序),同時記錄了佛陀一天的生活(發起序)。
  這就點明了《金剛經》的主題是生活,是過日子,而不是談玄說妙。

  在接下來的正宗分里,具體介紹了過日子的方法——如何把日子過的悠閑自在。
  按理說這是個大話題,應該長篇累牘。《金剛經》的答案是簡單的,只有兩個字:放下。經文里換了個詞,叫無住

  正宗分一大段包含四個小段。這四個小段緊緊圍繞「無住」,按照信解行證的次序來展開。
    一、的示無住以生
    二、推闡無住以開
    三、深觀無住以進
    四、究極無住以成

=====================================================

一、的示無住以生信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長老須菩提: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印度當時的禮節。右膝著地也稱為胡跪(胡人的跪禮)。

【希有,世尊!】

  希有:須菩提開口讚歎稀有,什麼東西稀有呢?請注意,須菩提這一段話緊接在發起序之後。也就是說,這個稀有是指前面講的「穿衣吃飯」。穿衣吃飯並不稀有,「稀有」的是佛陀在穿衣吃飯中表現的那份悠閑自在。這種生活心態,是稀有難得的。
  設身處地想一下,如果我們成佛了是個什麼樣子呢?大概應該有很多東西跟弟子分享,按捺不住的誨人不倦。象今天網路上不少朋友,很喜歡寫文章,把自己的解悟按捺不住的跟人分析,又迫不急待希望得到大眾的認同。佛陀呢,已經成佛,是當時印度的精神領袖。他每天吃完飯「敷座而坐」,不說話,也不跟弟子討論高深的哲學問題,這個態度真的很稀有。
  大概聖人都是這樣的,話越少越象聖人(啞巴除外)。孔夫子的話就很少。夫子曰:「天何言哉。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如來:佛陀十個名號之一。
  菩薩:大家千萬不要誤會了,以為菩薩是神。簡單的說,菩薩就是佛陀的學生。
  護念、付囑:指老師對學生,大人對孩子的那份關心愛護(護念)、殷勤教導(付囑)。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佛陀跟學生一起生活,一起穿衣一起吃飯一起休息。他身體力行,用自己的心態感染學生。而不是跟學生講很多大道理,或者進行玄而又玄的哲學思辨,不時的。佛陀善於用身教,這就是善護念善付囑的意思了。

====================================================

  從上面這幾句來看,須老先生是個明白人,誇佛陀完全誇在點子上。首先,他讚歎佛陀的生活心態稀有。其次,它讚歎這種不說話的教育方式難得。
  但可惜,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到佛陀這種「不言之教」。對於當時資質不太好的學生,或者後世無緣跟佛陀一起生活的人,那就只能用「言教」。所以,緊接著須菩提尊者要向佛陀提問,請佛陀把過日子的方法講一講。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本帖最後由 問? 於 2007-7-10 21:03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31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7-10 09:4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0 問? 的帖子



喜歡這樣講解的金剛經!

從小事做起
好好過日子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32
 樓主| 問? 發表於 2007-7-10 10:1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1 子竹青青 的帖子

多謝鼓勵!

寫的時候花了些功夫,現在回頭看看覺得寫的太平常。如果不是子竹堅持聽,我就不寫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33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7-10 10:1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2 問? 的帖子

謝謝問號。

這些看似平常的最不平常。
俺喜歡這種生活化的教育
踏實。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34
 樓主| 問? 發表於 2007-7-10 21:06 | 只看該作者
-----------------------
大家一起學金剛經
-----------------------


  本經的序分里,介紹了六種緣起(證信序),同時記錄了佛陀一天的生活(發起序)。
  這就點明了《金剛經》的主題是生活,是過日子,而不是談玄說妙。

  在接下來的正宗分里,具體介紹了過日子的方法——如何把日子過的悠閑自在。
  按理說這是個大話題,應該長篇累牘。而《金剛經》的答案是簡單的,只有兩個字:放下。經文里換個說法,叫無住

  正宗分一大段包含四個小段。這四個小段緊緊圍繞無住,按照信解行證的次序來展開。
    一、的示無住以生
    二、推闡無住以開
    三、深觀無住以進
    四、究極無住以成

=====================================================

一、的示無住以生信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長老須菩提: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印度當時的禮節。右膝著地也稱為胡跪(胡人的跪禮)。

【希有,世尊!】

  希有:須菩提開口讚歎稀有,什麼東西稀有呢?請注意,須菩提這一段話緊接在發起序之後。也就是說,這個稀有是指前面講的「穿衣吃飯」。穿衣吃飯並不稀有,「稀有」的是佛陀在穿衣吃飯中表現的那份悠閑自在。這種生活心態,是稀有難得的。
  設身處地想一下,如果我們成了佛是個什麼樣子呢?大概應該有很多東西跟弟子分享,按捺不住的誨人不倦。象今天網路上不少朋友,很喜歡寫文章,把自己的解悟按捺不住的跟人分析,又迫不急待希望大眾的認同。佛陀呢,已經成佛,得到大眾的認可,成為當時印度的精神領袖。他每天過的日子很平常,吃完飯「敷座而坐」,不多說話,也不跟弟子討論高深的哲學問題。
  大概聖人都是這樣的,話越少越象聖人(啞巴除外)。孔夫子的話就很少。夫子曰:「天何言哉。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如來:佛陀十個名號之一。
  菩薩:大家千萬不要誤會了,以為菩薩是神。簡單的說,菩薩就是佛陀的學生。
  護念、付囑:指老師對學生,大人對孩子的那份關心愛護(護念)、殷勤教導(付囑)。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佛陀跟學生一起生活,一起穿衣一起吃飯一起休息。他身體力行,用自己的心態感染學生。而不是跟學生講很多大道理,研究玄而又玄的哲學命題,不是的。佛陀善於身教,做出個悠閑自在的樣子感染學生,這就是善護念善付囑的意思了。

====================================================

  從上面這幾句來看,須菩提長老是個明白人,誇佛陀完全誇在點子上。首先,他讚歎佛陀的生活心態稀有。其次,它讚歎這種不說話的教育方式難得。
  但可惜,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佛陀這種「不言之教」。對於當時資質不太好的學生,或者後世無緣跟佛陀一起生活的弟子,那就只能用「言教」了。所以,緊接著須菩提尊者要向佛陀提問,請佛陀把過日子的方法講一講。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本帖最後由 問? 於 2007-7-10 21:17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35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7-10 23:42 | 只看該作者
今天心煩意亂,明天再來聽課.

曠課一天,不扣分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36
 樓主| 問? 發表於 2007-7-11 00:3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5 子竹青青 的帖子

呵呵,等於給我放了一天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37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7-11 17:40 | 只看該作者
今天的課補上了。

老師甭想偷懶


「佛陀跟學生一起生活,一起穿衣一起吃飯一起休息。他身體力行,用自己的心態感染學生。而不是跟學生講很多大道理,研究玄而又玄的哲學命題,不是的。佛陀善於身教,做出個悠閑自在的樣子感染學生,這就是善護念善付囑的意思了。」

俺喜歡這個解釋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38
 樓主| 問? 發表於 2007-7-11 19:0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7 子竹青青 的帖子

聲明一點,這可不是我自己發明的。凈空法師就是這麼講的。根據在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試舉一句:

金剛般若之精義,完全托出,此乃以不言之教來付囑。不言之教是大智。

不過講義的文字太多,而且涉及太多佛學術語,不容易把握其中的要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39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7-13 09:42 | 只看該作者
人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
paullian 發表於 2007-7-13 09:4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7-7-13 09:42 AM 發表
人哪

睡覺去了大概.....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07: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