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paullian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的夢想,與抉擇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21
chico 發表於 2007-3-26 13:0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0 同往錫安 的帖子

應該是: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22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7-3-26 13:31 | 只看該作者
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

為什麼你說這些觀念是自有永有的?
你用了絕對二字,那麼相對的善又是什麼?
另外,你怎麼知道所有人的善觀都是這樣的呢?你說的那幾種,我不是很明白什麼是正覺。但我所知道的善不只於此。

[ 本帖最後由 同往錫安 於 2007-3-26 13:33 編輯 ]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主題

717

帖子

16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1
23
你在哪裡 發表於 2007-3-26 20:54 | 只看該作者
既然這麼喜歡玄學,我直接用玄學回答:
不得不,非我自由;任意妄為,非我自由;會,不做,我之自由。
做該做的,難;想該想的,更難;人靜,心動。
善惡一念間,添世界,而取惡;為善而認神。
父,我什麼都不是。你為什麼還要揀選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24
chico 發表於 2007-3-27 00:2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2 同往錫安 的帖子

這些東西來自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

正覺是佛教名詞,覺--覺悟。和本性相應的覺悟就是正覺。不同本性相應的,不是正覺。

為什麼說本性自由永有,因為是自由永有。不是誰造出來的,法爾如是。誰說的?佛陀。儒家稱之為明德,道家稱之為道,釋家稱之為真心。

人雖然在迷中,他的本性沒有變化。習性是外來的,不是本有的。外來的可以除掉,本有的可以恢復。

其實沒有必要討論下去了。大家的出發點是不同的。你的觀點是神造一切。我們的觀點則不同,這是神教同儒釋道三家不同的地方。求同存異可以討論。大家有差別的地方就不能討論了,因為不會有結果。

儒釋道三家都講因果報應,都提倡孝親尊師。這些東西神教里就講得比較少。

相對的善。舉個例子吧:不打人罵人是善。這個善是怎麼來的?是因為有了打人罵人。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25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7-3-27 01:44 | 只看該作者
寫寫CHICO的耐心解釋. 更多了解一點了. 抱歉, 我對這個研究的不是太多. 不對之處請指教:
1.本性我的理解跟我們說的上帝的形象相同.
2.不同之處是CHRISTIAN認為此本性僅存於三人中: 亞當, 夏娃和JESUS中. 對於人類, 這本性雖然殘留, 但已經被罪玷污.
3.因此, 人無法靠自己消除罪, 因罪已經玷污了人的本性中, 是內在心發出來的.
4.另外, 好象佛教有輪迴, 那麼, 如果一個人在來世變為小鳥, 如果本性是永存的話, 小鳥也有那些善嗎?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26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7-3-27 01:49 | 只看該作者
儒釋道三家都講因果報應,都提倡孝親尊師。這些東西神教里就講得比較少。

我們是說不信的人按行為審判.
我們當然提倡孝敬父母, (摩西十戒第4條, 是與人關係中最大的一條)
我們的老師只有一位, 就是JESUS. 他是真理的本體. 真理源於他.我們不僅要尊重他, 更要愛他, 因為只有愛他, 我們才能更好地愛他人, 因為聖經為他做見證, 他是神, 是眾善之源.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27
chico 發表於 2007-3-27 02:32 | 只看該作者
就再多羅嗦幾句
1。儒釋道首先告訴人要孝親尊師。這點做不到,沒有可能成為聖賢人。在神教稱義不需要這點。
2。「罪」是習性,是外面來得染污,不是本有的。人可以自己除掉。對本性沒影響。
3。地獄,餓鬼,畜牲、人、天人的本性同佛一樣,沒有缺少一絲一毫。差別在於本性的作用不能現前,習性支配他們的身語意行為。你們所說的心裡出來的惡,不是本性是習性。那個心是妄心不是真心。

4。耶穌不是老師,是你們敬拜的主。基督徒都是僕人。中國文化里儒釋兩家是師生關係,道家我不清楚他們怎樣稱呼老子。

孔子---先師
佛陀--本師

5。儒釋道沒有審判的說法,因果報應而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行為,有三種:身語意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7-3-27 02:34 編輯 ]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主題

717

帖子

16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1
28
你在哪裡 發表於 2007-3-27 04:33 | 只看該作者
第一點做得到嗎?
第二點誰做到了?
第三點不過是提到良心而已,那人成佛也是不可能的。只要還有習性,就不能成佛。
第4點,我們要效法基督作他的門徒,他不是我們的老師,榜樣?
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師尊,就是基督。
5,佛的地獄是幹什麼的?而且這報應何時到?若不借著審判,會有報應嗎?
父,我什麼都不是。你為什麼還要揀選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29
chico 發表於 2007-3-27 05:3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8 你在哪裡 的帖子

逗悶子呵,好哇!
你是誰?
你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在儒釋道看來都是可能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30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7-3-27 05:56 | 只看該作者
CHICO, 看看這個, 看有沒道理? 我們也談到本性, 藍字是我們的不同之處, 我想:

作為上帝的受造物,人必須按上帝的律法生活,也就是說,必須按上帝在其創造的世界中所設立的誡命而生活。上帝的律法大部分並沒有以口頭語言的形式傳遞給人,而是造在了他的本性之中。只有當人遵行上帝的律法的時候,他才是按他自己的本性而行動,反之亦然,假如他要按自己的本性生活,他就得遵行上帝的律法。當然,上帝在人的本性之外,明確地賜下了特別的誡命,讓人不要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但是,我們一定要曉得,這隻不過是為人是否按上帝的律法而生活設立了一個直接的最終的檢驗標準。上帝的律法是無所不在的,既顯明在人的心中,也顯明在人周圍的世界中。

因此,當人墮落的時候,人所想的其實就是在各個方面都脫離上帝而行事。人在上帝之外追求他關於真、善、美的理想,或者是直接從自己的內心挖掘,或者是從他周圍的世界尋求。上帝已經為他對世界作出了解釋,或者我們可以說,過去人是在上帝的引導下解釋世界,但是,現在他所尋求的是獨立對這個世界作出解釋,毫不顧及上帝;當然,我們在此所說的是並不顧及我們在上面所界定的那種類型的上帝。

對人而言,所導致的結果就是:人為他自己設定了知識的模式。人在知識方面為他自己設定了關於絕對性認識的模式。假如他仍然承認自己的受造性的話,他是絕對不會這樣作的。人試圖尋求涵蓋一切的知識,這是與人的受造性相衝突的;假如人能夠得到這種涵蓋一切的知識,就會把上帝完全排除了,那時,人就成了上帝了。而且,正如我們在以後所要見到的那樣,正是因為人尋求這種不可能實現的理念,他給自己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愁苦。

關於人錯誤的知識模式,我們在此可以提醒大家注意以下的事實:當人認識到自己無法實現這種虛幻的知識理念的時候,他就歸咎於自己的有限性。人把有限性和罪混在了一起。因此,他把現實生活中形而上的方面與倫理性的方面混為一談。人不願意對罪承擔責任,卻把罪歸咎於他周圍或內心的處境。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31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7-3-27 06:00 | 只看該作者
你不同意人是被造的, 所以你必須用你自己的信心接受本性是自有永有的. 請原諒, 我不知道你這種信心源於哪裡?佛的話嗎?

我們相信人是被造的, 是從聖經中被啟示的,我們的信心是神所賜的. 是神向我們啟示的.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32
chico 發表於 2007-3-27 06:37 | 只看該作者
謝謝錫安MM 的解釋。如果你把本性解釋為神或者上帝,在這點上是講得通的。可以理解為理是一個,神教和儒釋道在使用的名詞有差別。名詞雖然不同,理體上指的是一個東西,或者說不一不異。

儒釋道都教人隨順自己的本性(也稱之為,明德、道、真如、真心。。。。。)從文字上看,神教的十戒同儒釋道勸勉世人的東西也是大同小異。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33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7-3-27 06:48 | 只看該作者
如果你把本性解釋為神或者上帝,

555~~冤枉. 我們說的本性(NATURE)不是神. 本性是神刻在我們心裡的律法. 神是有位格的即他是有意志, 情感, 智慧的存在(BEING).

神教的十戒同儒釋道勸勉世人的東西也是大同小異。

這是神把他的律法刻在人心裡的證據. 不管哪個民族, 道德倫理觀基本上是相同的.

但是MOSES律法前四條是教導人如何與神相處的, 在其它宗教裡面好象沒有這種教導. (猶太教除外)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34
chico 發表於 2007-3-27 09:1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3 同往錫安 的帖子

告訴你了道不同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35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7-3-27 12:02 | 只看該作者
告訴你了道不同嗎。

那你說什麼是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36
baby 發表於 2007-3-27 13:0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同往錫安 於 2007-3-27 12:02 發表

那你說什麼是道?



或許是同樣的信仰吧.... 所以chico 說的... 我明白..

但是... 我可沒象大家這麼有墨水... 所以.. 不太會說..
☆★世上有些緣份是好緣,
有些時候也要放棄,有些緣份根本就不算甚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37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7-3-27 13:14 | 只看該作者
Baby好!你太過謙虛了。

你是不想與我謀吧?

那我說說我們的道吧!我們說的道是指JESUS,他是道路,真理,生命。我們說的道是有智慧,意志,情感的存在,這道就是超越我們的神。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38
baby 發表於 2007-3-27 13:31 | 只看該作者
你是不想與我謀吧?


what you mean?  I dun understand


說真的.... 雖然, 我們都是來自不同的信仰, 但是, 它的宗旨是一樣的.
只不過, 大家都不認同, 而且各有各的說法.
☆★世上有些緣份是好緣,
有些時候也要放棄,有些緣份根本就不算甚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樓主| paullian 發表於 2007-3-27 13:42 | 只看該作者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誠不欺我也~~~~~~~~~~~~
還是CHICO比較了解咱們的道。。。。。。。。。。BABY。是不。。。。。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3

主題

3011

帖子

3920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20
40
ManCreatedGod 發表於 2011-12-6 10:48 | 只看該作者
謝謝!我感到了這種自由,雖然還沒得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 22: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