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paullian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道

[複製鏈接]
21
 樓主| paullian 發表於 2007-3-25 12:34 | 只看該作者
二、平常心是道
   
    《五燈會元》卷四載:趙州從諗問南泉普願:「什麼是道!」南泉說:「平常心是道。」其實平常心之說,蘊含於《六祖壇經》而公開倡導於馬祖道一。禪錄載,馬祖一日示眾云:「道不用修,但莫染污。何為染污?但有生死心,造作趨向,皆是染污。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何為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平凡無聖。」此中所說的平常心,究竟是什麼心?據馬祖所說,它是不染污的,與有造作趨向的生死心相反。從正面講,它是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直了真聖義諦的無分別智。但它不名智而以心為名,因它是恢復了心的本來面目,而直接就是本心了。但它又不名本心,因為本心是術語,為破文字障,避免名相化,故不名本心,而從通常慣語的平常心命名,以便與實際生活水乳無間。其實它就是「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所以說平常心是道。
   
    這裡所說的平常心怎樣學得?既然平常心是道,什麼方法可以入道,就用什麼方法去學。初祖達磨向二祖慧可傳法時說:「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這就是學得平常心的唯一妙法。此中外息諸緣,就是要在根境相接時,心不著境。眼見色時,無心於色,是離色緣;耳聞聲時,無心於聲,是離聲緣;乃至意了法時,無心於法,是離法緣。在一切見聞覺知中,皆不取相,即息諸緣。內心無喘,是說心不起念。若有念起,心即喘動不安,若心住心位,如如不動,當下便得輕安自在,即為無喘。心如牆壁,意謂牆壁當前,擋住去路,寸步難進,諸法離言,畢竟空寂,無少法可取,無少法可分別,如牆壁無路,念從何處起,心向何處行?這是言思道斷,心行處滅的意思。人若能外不緣境,內不起念,則心自清凈,而豁然還得本心,是為入道。這種心傳,即是見性大法,以下諸祖無不嚴格遵循,特別是六祖慧能在解、行兩方面,對此都有徹底而全面的發揮。他根據外息諸緣,而常說:「外離相為禪」;根據內心無喘,而常說:「內不亂為定」。無論自修或教人常都是堅持此法而不少易的。他自行用功上的「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就是內心無喘的功夫;「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就是外息諸緣的功夫。六祖對慧明說:「屏息諸緣,勿生一念,不思善,不思惡,正恁么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向薛簡傳心要時說:「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凈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恆沙。」這些都是本著初祖所傳心法而施教的。至於六祖在《壇經·定慧品》里說:「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這也主要是指初祖所說的入道要法而言的。既然祖祖相傳,燈燈相續,都是以此法為心髓,當然促使生死心轉變為無分別的平常心,在修法上是不能舍此而它求的了。
   
    人是須要生活、須要工作的,而且還要盡一定義務的,如何在這些行動中使身心安定,道業日增呢?當知道由心悟,還須由行而入,初祖達磨對此曾提出報怨、隨緣、無所求和稱法四行。如師其意而行,首應篤信業報,忍苦耐勞,淡泊自甘。次應通達諸法無我,得失隨緣,而不以物累心。再次常宜精神內安,不希名利,不貪享樂,亦不向外求玄。更重要的是,一切行動都要隨順正理,契合中道,即所謂「稱法行」。此行極為重要,它是契道與不契道、有道或無道的主要標誌。一切諸法皆從因緣生,其實體了不可得,故非是有;但其酬前引后的似因果相,分明顯現,故又非無。因之,對於一切法,都應看做非有非無,而在處理上,都應不取不舍。總的要求是要達到於法不增不減,還其本來面目。《說無垢稱經》有云:「諸法不有亦不無,一切皆待因緣力,無我無作無受者,善惡之業亦不亡。」若能如是觀,如是行,即為隨順真實,如理稱法。
   
    息緣無喘,是從靜處用功,勤修四行,是從動處用功。動靜結合,禪功嚴謹,久之,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的平常心,即會脫穎而出。
   
    平常心的形象怎樣呢?平常心的形象可用六祖常說的「平直」二字來說明。平謂心平,直謂行直。公平行宜是禪功的成熟,也就是道,也可說就是佛心。故六祖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又說:「平直即彌陀。」六祖只從平常心的行相來說平直一詞,認為那就是道,而未直言平常心是道。後來禪宗大德於此處有悟,覺察到六祖所說的心平行直,可說就是平常心,因而有平常心是道之說。平常心有體有用,就其體相說,就是心平;就其用相說,就是行直。心平的具體情景,六祖在《壇經·付囑品》里用「一相三昧」來說明,他說「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心平則自有般若現起,通達任何一法,都無大無小,無高無低,無優無劣,無善無惡,無凈無不凈,無有少法可起分別。所分別既無,則分別心與無分別智亦無所得,而一切無分別,平等共—如,心不住一切相,惟有一清凈相,相續而轉,故名一相三昧。至於行直,其具體表現,應知即六祖所說的「一行三昧」相。六祖說:「於一切處,行住坐卧,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凈土,此名一行三昧。」由於心平,不住諸相,如如不動,與境相接,自不起思慮分別,而隨感隨應,直往直來,其心仍然是清凈無相,如如不動,故名一行三昧。此中一相三昧,體現心平,是從平常心的體相上建立;一行三昧,體現行直,是從平常心的用相上建立。有以平常心體相為實質的一相三昧,自會有以平常心用相為內容的一行三昧,因而反過來有一行三昧,也就必須有一相三昧。這就是說:心平行自直,行直心必平。如果用「寂照」義去理解平直義,則一相三昧是寂而常照,慧在定中;一行三昧是照而常寂,定在慧中。把這兩種三昧結合起來,就是平常心的全貌。
   
    學人如已戒行純熟,三業無邪,即應以平常心為道,隨順聖義諦,無為無作,不修而修,修無所修;不證而證,證無所證,如是而行,自會見性,突破凡聖關。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主題

717

帖子

16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1
22
你在哪裡 發表於 2007-3-25 22:0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7-3-25 10:19 發表
說得更直白些吧, 我們是自律,而你要的是他律.

那你們自律是為了什麼。而且就算自律依然沒有過效,那又有何用?
怎麼你們幾個的道的理解都不相同哦。那麼哪個才是對的,而且對比一下難道沒發現完全是屬於兩個概念的道嗎?
父,我什麼都不是。你為什麼還要揀選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819

帖子

53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31
23
夏夜聽雨 發表於 2007-3-26 00:3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baby 於 2007-3-22 09:01 發表
道本自然,聖俗隨緣,強名分別耳。

何謂修道?
道不必修,而心染故修,既言修,則去妄想,因有妄想心,故本然面目、真良心不能實現。

所以我才會說道在心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74

帖子

10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0
24
魯智淺 發表於 2007-3-26 01:46 | 只看該作者
樓上所有的說的都對。

問題是人們往往是認為自己的玫瑰最美。

其實哪一朵玫瑰都芳香。

欣賞自己的玫瑰,同時也不要摧殘別人的玫瑰。

否則留下的,將是一片焦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25
chico 發表於 2007-3-26 02:1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2 你在哪裡 的帖子

和而不同,別而不異。相互尊重。是宗教和諧,族群和諧,世界和諧的基礎。一定要分清什麼個對錯,就會打架。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主題

717

帖子

16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1
26
你在哪裡 發表於 2007-3-26 02:47 | 只看該作者
問題是人和人之間肯定會有利益衝突,那些東西拿不等於廢紙一張。
既然提到宗教和諧了,怎麼還有這麼多人反基呢??

[ 本帖最後由 你在哪裡 於 2007-3-26 02:48 編輯 ]
父,我什麼都不是。你為什麼還要揀選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27
chico 發表於 2007-3-26 04: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6 你在哪裡 的帖子

宗教和諧是指不同宗教信仰的徒徒要相互尊重。別人不尊重你是他的事情,自己要尊重別人。別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怎麼做是他的事情,應該有耐心等他醒悟。
自己知道、明白,但還回擊或攻擊是自己的問題。自己如果這樣做了,要懺悔!我破壞了和諧。

世間的利益看重了,離神會越來越遠。人們為什麼爭,他們不知道神會照顧他,不知道神一定不會讓他缺乏。如果一個信神的人同人家爭利益只能證明他對神沒有信心。
根本沒有信神。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1: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