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Blue Ivy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00種人生》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21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7 22:43 | 只看該作者
忍耐人生



忍耐,大概是中國人的天性之一。如果我們生於苦難,而且人口又是那麼稠密,自然就明白忍耐的重要性、忍耐人生之可貴。沒有忍耐,何有中國人之今日,我們的祖先早就跳河上吊自殺了。

還是林語堂先生說得好:「中國人民曾忍受暴君、虐政、無政府種種慘痛,遠過於西方人所能忍受者,且頗有視此等痛苦為自然法則之意,即中國人所謂天意也。四川省一部分,賦稅預征已達30年之久,人民除了暗中咀罵,未見有任何有力之反抗。若以基督徒的忍耐與中國人作一比較,不啻唐突了中國人,中國人之忍耐,蓋世無雙,恰如中國的景泰蘭瓷器之獨步全球,週遊世界之遊歷家,不妨帶一些中國的『忍耐』回去,恰如他們帶景泰蘭一般,因為真正的個性是不可摹擬的。吾們的順從暴君之苟斂橫征,有如小魚之游入大魚之口,或許吾們的忍苦量假使小一些,吾們的災苦倒會少一些,也未可知。可是此等容忍磨折的度量今被以『忍耐』的美名,而孔氏倫理學又諄諄以容忍為基本美德而教誨之,奈何奈何。」

其實,忍耐人生應有二種,一種是奴隸的忍耐,窮人的忍耐。他們終生勞苦,忍辱負重,為了養活家庭,撫養後代,什麼樣的苦都吞在自己肚子里。這種人生我們在勞動人民中間經常看到,也許我們的父輩和兄弟姐妹中就有。他們屬於默默犧牲自己的人,獨立承擔著生活的重擔,而希望自己的家人和後代能有一個好的將來。這樣的忍耐人生,雖然不值得提倡,但仍然有感動人心的地方。

還有一種忍耐,是「小不忍則亂大謀」的忍耐。忍耐已經被計謀化了,成了一些人謀求私利、實現野心、向上爬的經驗之總結。這種忍耐其中包含著陽奉陰違,察顏觀色,等待時機,陰謀詭計,兩面三刀等種種貨色,由是觀之,「忍」字成了很多中國人掛在牆上的警句名言,是頗有深意的。

當然,人生不能不忍耐。但是一個人一生什麼都得忍耐,生命也就無所謂歡樂愉快了。況且,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會忍耐的,忍耐是一種痛苦訓練的過程。應該說,最殘忍的就是這個過程。一個活潑的小生命,經過長期的壓抑和磨鍊,最後變成了會忍耐的成人,不知道人性本身承受了多麼大的扭曲和侮辱。

忍耐的人生啊,有時候你要學會說「不」。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22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7 22:43 | 只看該作者
紳士人生



一個人一輩子能保持有教養、有禮貌、有品味的風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這是一種文明的結晶。紳士一詞大概來自gentleman一詞,一般是指高尚、有教養、能體諒別人感情的男人;所謂紳士風度,是指一種合乎禮儀風範的行為態度。不過,中國人對於紳士有另外一種解釋,即「指舊時地方上有勢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方或退職官僚」(見《現代漢語辭典》1991年版)。這在意義上顯然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很多人把紳士看成是貶意詞,看成是壞男人或虛偽卑劣者的代名詞,實在是一個大誤解。

其實,在我們的社會中,紳士人生實在不多:任何時候出現在公共場合都衣冠楚楚,談吐舉止優雅而又風趣幽默;對待任何人都彬彬有禮,禮讓在先,不卑不亢;既不會出言不遜,粗暴無禮,也不會強詞奪理,咄咄逼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謙虛寬容的風度。

我們見得多的是另一種人:說話粗聲大氣,走路橫衝直撞,上車一窩蜂,爭搶座位,不讓婦幼;在公共場合隨便亂吐、亂丟,亂塗,沒有一點公德。這種人雖然其中不乏腰纏萬貫、手提「大哥大」者,但給人的感覺仍是「闊佬加流氓」,俗不可耐。

但是,中國並不缺乏紳士傳統。在古代,君子風度可能和紳士風度是同義語,都是指有教養、有身份人的氣度。中國的君子要求具有溫(和)、良(善良)、恭(恭敬)、儉(儉樸)、讓(謙)的品質,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所以修身養德,修心養性,是中國人的一種文化教養——不僅要內正其心,具有內在的道德品質美,而且要外正其容,使自己的儀態容貌合乎禮儀和規範,大方得體。可惜,這種舊時代的君子風度到了近代幾近絕跡了。因為舊知識分子繼續維持體面,已經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了。例如我們在魯迅小說中看到的那位孔乙己,是在鄉下小酒店裡唯一穿長衫的人,也許是最後維持「紳士風度」的文人之一,但是他終究還是失敗了。

好在紳士人生並沒有完全滅絕。如果孔乙己不至於到乞討的地步,我想他也不會不穿長衫的。而人們一旦在物質生活上有所滿足的時候,就必然要追求文化教養了。這時候,新的紳士就又會出現了。當然,他們不再會去穿長衫了,他們現在是西裝革履、談吐幽默、懂得現代禮儀的新式紳士。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23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7 22:44 | 只看該作者
禮儀人生



為禮儀而活著,大概是古代人的活法,但是講究禮儀,卻是中國人的傳統。照古人的說法,人之所以異之於禽獸,關鍵就在於人有禮儀,所以人活著就得有禮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首先是禮儀關係。

所以,禮儀人生在中國古代是一種高尚的人生,有的人寧肯掉腦袋也不願意失掉禮儀。在中國古代聖賢的言談中,禮是不能不談的,比如孔子所說的:「不學禮,無以立」,「爾愛其羊,我愛其禮」;《禮記》中講「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蘇軾也有名言:「凡人情之所安而有節者,皆舉禮也」,等等,而在最早的古詩集《詩經》之中就有一個極好的比喻:「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在中國來說,禮儀也是一個「面子」問題,面子和禮儀實際上是分不開的。有了禮儀,才顯得有面子。地位愈高的人,也就愈講究禮儀。皇公貴族、達官貴人,姑且不談,就連普通鄉里受尊敬的人,也很講究禮儀。有人說北京人是最講究禮儀的,主要也與首都地區有關。禮儀成了人與人關係 的一般準則,老幼尊卑都有自己的規範。所以,有人說中國人最講究面子,不用說最講究禮儀,因為面子是藏在禮儀裡面。一般講究面子的人,也特別講究禮儀。而講究禮儀的人,往往也受到人們的尊敬。

禮儀人生視禮儀為生活的中心,事事處處都以禮為先,由此來顯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和自尊性。就此說來,禮儀人生有其迂腐的一面,也有其世俗的一面。所謂迂腐,就是什麼事都循規蹈矩,把禮儀看得比人本身還重要,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非要面子,死要面子,結果禮儀成了束縛人性、壓抑人慾望的東西。人被鎖在裡面活得不自由,不自在,所以有位名人說得好:禮儀是微妙的東西,它既是人類間交際所不可缺少的,卻又是不可過於計較的。如果把禮儀看得比月亮還高,結果就會失去人與人真誠的信任。」

所謂世俗的一面,是說禮儀是人與人關係中的潤滑油,既可以用來顯示自己的品格和面子,也可以用來實現自己的其它目的。所以,禮儀之道有時也可能是賺錢之道,陞官之道。

事事禮在先,保證少吃虧,這又是一般人處事的一個秘訣。少提意見多送禮,不僅能贏得好名聲,而且也是打通各種社會關係的最好的敲門磚。也許正因為如此,古往今來一些品德高尚的人,反而特別討厭禮儀,他們不拘小節,自由粗放,別有一種氣度。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24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7 22:44 | 只看該作者
戲劇人生



有人說,人生就像一幕戲劇,人人都是演員;活著就像在台上,高興不高興都得表演一番,死了就等於下了台,想賴也不行。這話聽起來似乎有點滑稽,但細細想來也不無道 理。把人生看作一場戲劇,自己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人生觀。

其實,人世間又何嘗不是一個大舞台呢?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每個人都在扮演角色,而且不僅扮演一個角色,有的角色是為別人扮演的,有的則是為了自己而扮演的;有的人一輩子扮演的是生活安排好了的角色,而有的人卻偏偏喜歡自己創造角色,正是因為這個舞台上角色不同,每個人表演得不同,人生才顯得如此豐富,如此生動。

但是,每個人充當戲劇角色是一回事,能不能演好這個角色則是另一回事。比如,任何一個人在未成年之前,都將擔任「兒子」或「女兒」這個角色,但是有的人則扮演得很成功,有的人則扮演得很失敗。有的孩子善解父母之心,處處表現出勤勉、天真、浪漫、懂事的品質,使家庭這幕戲劇生動有趣,充滿歡樂氣氛。有的孩子則不是這樣,父母得天天為他(她)收拾殘局,擔驚受怕。

人生中有許多角色是約定俗成的,充當角色者不能太死板、循規蹈矩,也不能太違背規則,這樣才能演得好,使戲劇生輝。例如,拿戀人來說,就顯然不同於一般朋友。戀人有戀人的要求。你要使對方感到你對他的愛,你是一個絕對可信賴的人;你們倆之間沒有必要遮遮掩掩,彼此可以無話不談,對方可以向你述說內心的秘密,你也可以向對方述說自己的問題,你們彼此都會很認真地傾聽,很認真地討論,最後達到互相理解。可見,人生是否美妙精彩,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角色扮演得如何。

當然,戲劇人生有時也是很累的,因為一個人一生不得不扮演多重角色。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你有時是子女、學生、被領導者、戀人,有時是父母、領導者、朋友、教師,等等,要把這些角色全部演好,演得精彩,很不容易。況且在:社會生活中,很多角色並非是你願意充當的,而是給你規定好的,甚至強迫你去演的,那就顯得更累、更痛苦了。

因此,在我們生活中出現了許多特殊的角色,比如在婚姻之外出現的「情人」,就是有些人不願意充當而生活給他安排好了的角色。此外,還有更多的人喜歡自創角色,不願意被動地接受成命,使人生這場戲劇更充滿了出其不意的片斷。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25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7 22:44 | 只看該作者
過客人生



你讀過香港詩人吳正的一首題為《人生》的小詩嗎?

我們生命的世界只是一座驛站,一座在茫茫無際的曠野上閃著光亮的驛站,一座每一刻都有人抵埠,每一刻也有人離去,向著未知的前程再繼續進發的驛站。

這首詩不難懂,很明顯是從「過客」意象中演繹出來的。人生就是從一個驛站到另一個驛站的過程,無論你貧窮富貴,何來何往,最終都會消失在茫茫無際的曠野上。

顯然,人生如過客的思想古就有之。莊子曰,「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已經把人生看得非常開。到了漢代古詩十九首中,「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已經表達得更為明確了。後來李白在《擬古十二首》中詠嘆,「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情感就更深沉了。由此可見,過客人生不但表達了一種生命過程的象徵,而且也表現了一種人生觀:人生是短暫的,不可追悔的,一切意義都不在乎其結局,而在於過程。

這種人生觀為人們在絕望狀態中活著,提供了一種精神支柱。

例如魯迅,當他在最痛苦彷徨的時候,就曾以「過客」自居,堅持走自己的人生之途,不管結局到底如何。他寫過一個小短劇《過客》,其中那個困頓倔強、眼光陰沉、黑須亂髮的過客就是魯迅自己的寫照。他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從一開始記事就在路上走著;他也不知道要走到什麼地方去,只是知道前面有聲音催促著他,使他繼續走下去。

看來過客並不排除理想,並不是沒有追求,只是無法預知前面到底是什麼,而過客人生的意義就在於不斷地向前走。過客的難點不過是選擇道路和開闢道路。前者是在遇到歧路的時候如何選擇,後者則是行到沒有路的地方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當然,過客人生多少含著一種悲劇氣質,因為在拚命向前走的時候已意味到了死亡——任何人都無法擺脫的結局。但是,這也許意味著一種解脫,把死亡看成是像回家一樣輕鬆自在,而生命過程中的千里奔波之苦,自然更不在話下了。過客人生活得無牽無掛,只管叫生命大膽地往前走。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26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7 22:44 | 只看該作者
豪放人生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就是中國人對豪放人生的一種描抒。當然,一般人並不會這般咬文嚼字,把古代詩人蘇軾也搬出來。他們會說:「這個人活得真爽」或著「這個人爽得很」。爽當然不等於豪放,但是有那麼點氣魄也就足夠了。

其實,活得豪放不豪放,首先就表現在氣魄上。有氣魄的人,敢做敢為,凡事決不吞吞吐吐,左躲右閃,給人一種堅定、痛快和有信心的感覺。有氣魄的人,也決不是那種喜歡雕蟲小計的人,他追求的是壯闊的場景、奔騰的氣勢、激越的感情和氣概不凡的東西。所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指揮萬馬乾軍,炮製宏偉計劃,都非得有豪邁氣魄才行。

豪放也是一種美,是人生的一種壯美,一種陽剛之美。它往往來自於人的一種英雄慾望,一生想建功立業,奮發有為,追求不平凡的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這種人喜歡大山、大江,喜歡境界開闊、雄偉奔放之勢。他們迷醉於人的力量和雄姿英發,能夠統駕全局,克敵制勝。由於這種英雄欲,豪邁的人總是希望在生活中當主角,或者自己幻想自己是主角,他們敢說敢幹,敢於拍板,但是也喜歡自己說了算,獨斷專行。

豪放人生多出豪傑英雄,在人類生活的樂章中是不可缺少的進行曲。在過去很長一段時代,豪放人生最精彩的戲劇,往往上演在亂世之秋。因為這時候,人們無信心,社會最混亂,豪放的人能夠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最能給人以信心,也最具有時代的感召力。但是,豪放的人並不一定都有好的結局。英雄豪士是英雄時代的產物。一旦時代風平浪靜,社會進入平庸或享受的階段,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人們忙忙碌碌蓋新房、炒股票、做生意,也就不怎麼需要什麼英雄豪傑了,而英雄豪邁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

這就是豪放人生的痛苦。其實豪放人生一直是痛苦的,一是能夠建功立業,當了英雄豪傑的痛苦;二是想建功立業而不可得的痛苦。第一種痛苦是生命本身的痛苦,它來源於「當了英雄又怎麼樣」的疑問。這是得到之後的痛苦,因為人生是有限的,歷史是無限的,千古風流人物,都不過是夢幻一般短促。第二種痛苦更慘,自己的理想根本實現不了。這時候,其實沒有真正的豪放人生,只不過「活得爽一點」罷了。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27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7 22:45 | 只看該作者
俠義人生



俗話說,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人世間確實有許多豪爽俠義之士,為中國老百姓所特別推崇和喜愛。所以中國自古以來,產生了許多描寫和歌頌俠客的傳說和小說。俠客也早就進入了史書,成為歷史生活和人們記憶中獨特的一族,從古到今,絡繹不絕。

作為一種人生形式,俠義人生的核心是有正義感。講義氣,肯舍己助人,它代表了一種慷慨的善舉和精神信仰,是人生的一種奉獻而不計回報。當然,具有以上的心愿還不成,還得真有點本事,有一定能力為別人伸張正義,排憂解難,所以過去的俠義之士,皆有一些武功或法術,能走闖江湖。

俠義人生的最高形式就是俠客(在外國也許騎士可以與此比美)。中國的俠客約有二種,即武俠和遊俠。俠客是以俠為生者,或者混跡江湖,或者陷居草莽,或者寄人門下,專門為人打抱不平,鋤奸鏟暴,慷慨助人,申張正義,為一般老百姓所喜愛。因為中國社會長期以來實在黑暗的時候多,有太多的不公正,而法律又不為民所設,再加上官官相護,罪大惡極者得不到懲罰,冤枉而死者得不到昭雪,軟弱無力者盡受欺侮,所以才有俠客出現。俠客往往代表一種正義的審判者,是民間的復仇者,一般老百姓叫天無門、喊地無應之時,就會想到俠客出現,替自己出一口氣。

當然,俠客也有各種各樣,雖然能夠捨命取義,為民除害的義士不少,但也有很多不好的俠客。俠客有時會成為一些富豪和達官貴人的職業看門人,雖不是直接魚肉百姓,但已決不會替天行道,為民請命了。此種俠客,已不再有義,更不會為義捨命,顯然已經是食利之徒了。

其實,真正的俠客是獨立的,他們的魅力也正是表現在這裡。他們總是以獨立的正義者形象出現,不依附權貴,不依附群體,而是獨往獨來。一個人和強大的社會或群體對抗,這對一向只能唯唯諾諾、在個性上倍受壓抑的人來說,更是一種英雄幻想的體現。

如今,在現代社會裡,那種獨來獨往的俠客已差不多絕跡了,但是俠義人生卻仍然到處可見。不過,他們已無需再刀槍棍棒為人復仇,而是用法律的方式為人們伸張正義。為此,他們也會千里奔波,到處呼號,不怕冒險,不怕惹上殺身之禍,而且勇於向貪官污吏宣戰,寫下新時代的俠義之歌。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28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7 22:45 | 只看該作者
流浪人生



流浪,從字面上講,是無家可歸、隨地謀生、到處飄泊之意。流浪人生也就是一種無家可歸、到處飄泊的人生。這種人生古今中外都有,亦留下了無數流浪者的歌、流浪者的詩、流浪者的傳奇。

流浪者不是沒有家,而是以這個世界為家,所以往往能夠引起人的尊敬和幻想。比起世界上大部分一生關在自己「小鳥籠」里的人來說,流浪者的生活確實瀟灑得多,自由得多。他們雖然經常餓一頓飽一頓,經常風餐露宿,但是生活的天地畢竟闊大得多。他們人生的體驗和所見到的世面也自然比一般人要深要廣,所謂見多識廣,實在名不虛傳。

所以流浪者之中有許多奇人能人,出了很多了不起的人。就拿(荷馬史詩》的作者是來說,便是一個流浪藝人,他走到哪裡,就把自己的靈感帶到哪裡,創造了流傳百世的史詩。中國古代的很多名臣俠士,也都是流浪者出身。他們曾一時成為豪門收羅的熱門對象,平時作為食客,而到了戰時,則是勇將猛士或者謀士。至於一些古代的大詩人,也多是遊子生涯,到處飄蕩,四海為家,說他們是流浪者,也許一點都不過分。對此,李白有:「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的名句,杜甫有:「萬里悲歌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可憐處處巢君室,何異飄飄托此身」的絕詩。

到了現代社會,似乎流浪人生更多了。人們雖然大多不愁自己有好房子住,也不至於流落街頭,無家可歸,但是流浪的感覺卻更加強烈了。原因是社會迅速變化,人口迅速流動,人們遠離故鄉,四處奔波,更有了一種「沒有家」的體驗。人們找不到自己的家鄉,甚至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人生的過程也就如同流浪一樣,到處都是臨時的家,隨時準備搬到新的地方去。

這就產生了現代流浪人生。它的特徵就在於失掉了「根」,人在流浪,心也在流浪,一生沒有安定感和歸宿感。也許正因為如此,很多流浪者的歌能夠風靡世界,在千百萬人心中引起共鳴。這裡的一首歌你也許很熟悉: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29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7 22:45 | 只看該作者
傳奇人生



有的人一生是一個平平淡淡的故事,有的人卻是一種傳奇。有人說,傳奇是經人加工傳頌才形成的,世界上本來沒有傳奇。其實,這話是錯了點,傳奇本來就是一種人生、一種體驗,然後才有了傳奇的傳說。當然,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傳奇人生,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奇故事。傳奇必定有一般人所沒有的體驗,所沒有的遭遇,所沒有的坎坷,所沒有的驚奇。傳奇人生往往不過是把人們對生活的一種期待化成了現實,在一般人常規之外走出了一條新路。

傳奇人生有時是人漫不經心創造的。有人只是在生活中不安分守己,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於是他開始嘗試,開始闖蕩,開始大膽地叩響命運的大門。結果大門敞開了,他走了進去,看到了別人從未看到的東西,經歷了別人從未經歷過的生活,一系列偶然的機會和發現魚貫而來,他從一個奇境跳到另一個奇境,最後他自己也成了奇人。奇人奇事成全了—。傳奇,從此世界又多了一種人生。

傳奇很難強求。事在人為,在這裡只有一半對。傳奇人生不僅取決於人的獨特素質,而且要靠上帝的恩賜。有時候,上帝讓你碰見什麼人,遇到什麼事,也許完全是偶然的,其他人是求不到的。但是,就是在這偶然之中,包含著人生的傳奇。傳奇離不開偶然,而只有偶然才有傳奇可言,否則就不令人驚奇了。

所以,抓住偶然應該是傳奇人生的決竅。不要忽略你偶然碰到的一個人,偶然聽到的一句話,偶然到達的一個地方。生活的機遇往往就在你的計劃之外,你的設想之外。千萬不要墨守成規,千萬不要老是按部就班,失掉眼前的機會。抓住偶然,可以使你茅塞頓開,也可以使你絕處逢生;可以使你的人生之路峰迴路轉,也可以使你的事業「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偶然而抓不住,那只有自甘平淡,去讀別人優美的傳奇故事了。

話又說回來,讀傳奇也許比實實在在的傳奇人生更有趣,因為傳奇人生並不一定個個都幸福透頂,倒是欣賞傳奇的人經常拍手叫絕。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30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7 22:46 | 只看該作者
冒險人生



世界上大多數人需要一種安全感,希望生活安定,有保障,因此也極容易產生一種滿足感,生活停留在所謂的知足常樂狀況。儘管這意味著平庸、單調和乏味,但是他們也不願打破它,常常任其他生活機會從身邊溜過,也不去試試它。比如我認識的一位朋友很有商業才能,但是一直在公司里擔任一個不起眼的角色。有好幾次有人請他出來組辦公司,他都謝絕了,他說:「我現在的生活很好,上司對我不壞,生活總有保障,沒必要再出去闖蕩,冒那個風險。」

我這位朋友,也許像許多知足常樂的人一樣,並不是沒能力,也不是膽小鬼,只是不願意去干那種沒有十拿九穩的事情,不願意放棄安逸,也不願意設想失敗之後的情況。但是,世界上偏偏有一種和他們相反的人生,他們喜歡冒險,敢於冒險,而且能夠從冒險中得到做人的快樂。

冒險人生不是走投無路,鋌而走險,也不是求勝心切,孤注一擲。前者是一種被動的選擇,後者是一種人生的盲動。而真正的冒險人生是一種積極和主動的人生選擇,它出之於人生對於新奇、對於激情、對於極致、對於動態之美的渴望和追求,也是在人生中證明自己的力量、極盡生活樂趣的一種嘗試。冒險的人往往是很自信的人,他經常的想法是:「我要完成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或者:「我要把人生的各種奇異感覺都經歷和體驗。」

如果說冒險是一種自覺的人生,那麼沒有一個喜歡和敢於冒險的人不考慮可能發生的失敗的。冒險決不是不怕死或者不計後果,而是向極限挑戰,突破人生的種種限制,達到一種新的境界。所以冒險的人並不盲動,他是預先想好失敗后的各種情景才採取行動的,有的人甚至已設想好了各種「善後」的事情。所以,一旦冒險不成,他決不會後悔不迭,也不會放棄再一次冒險的機會。 冒險人生是勇敢的,智慧的,新奇的,令人驚嘆不已的。它不但給人們樹立了一種「不怕失敗」的榜樣,而且顯示了人無所不能的可能性。因為有了人生的冒險,人生才有了幻想的實現,冒險實在是幻想的實踐。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31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7 22:46 | 只看該作者
獨居人生



在現代社會中,獨居人生已越來越引人注目,因為由於種種原因而致獨身生活的人越來越多了。獨居人生不僅意味著一個人生活,而且意味著一個人面對整個世界,更自由也孤獨地走向未來。應該說,獨居人生的增多和普遍化是現代生活獨特的產物,它與兩個因素緊密相關:一是社會生活的進步,變得更開放,更自由了,這不僅給獨居人生創造了一定的物質條件,使他們減少了後顧之憂,而且減輕了他們偽轄神壓力,獨居也不再意味著禁慾生活,而只是一種自我選擇,二是現代人自我選擇餘地增大了,變得更加自我,更加註重自我的獨立性了。

獨居人生給自我更多的自由和表現的機會,有種種好處,比如:沒有家庭的拖累,幹什麼事都不必考慮得那麼多,思前想後,面面俱到。

可以獨立地思考問題,作出決定,承擔風險,用不著婆婆媽媽,受家人的牽制。

活得很自在,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釋自己到哪裡去了。在生活中,既可以盡情享受自己的嗜好,又不必忍受別人的監督。活得很瀟灑,可以和很多異**往,而不必擔心愛侶妒忌或者別人議論紛紛,比單調的婚姻生活有更多嘗試新經驗的機會。活得很輕鬆,有更多的私人空間和時間,去培養自己的個人興趣和愛好,可以隨意花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有更多的機會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

活得很隨便,反正一個人,怎麼方便舒服就怎麼來。

活得較寧靜,沒有那種必難避免的家庭摩擦,當你疲倦或情緒不好時,也沒有人來騷擾你。

當然,獨居生活也有種種不舒服的地方。第一恐怕是吃飯。一個人吃飯很容易,但是也頗難對付。自己做吧,挺煩,做多了,會經常吃剩飯;做少了,也得動油鹽醬醋,樣樣不可少,而且做完了吃完了,還得洗碗,真有點得不償失。而到酒店去吃吧,就算錢花得起,那干篇一律的大鍋菜吃久了也膩;還有一招是到朋友家去吃,但是這怎麼是長久之計呢?

第二恐怕是生病了。如果有一天早晨突然起不來了,那可就糟了,冰箱里沒食品,暖瓶里沒開水,你就睜大兩眼盯著天花板。可見任何人生都有利有弊,關鍵在於你的選擇。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32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7 22:47 | 只看該作者
變奏人生



人生經常面臨的問題是單調、乏味和干遍一律的。這種生活不僅會消磨人的活力,有時候簡直使人發瘋,覺得生命實在太沉悶、太無意義了。所謂變奏人生也許就是為了對抗這種單調;乏味和干遍一律的生活而產生的。

人生的變奏是人自己創造的。如果說生命是一把小提琴,有的火一生反覆演奏一個調,有的人卻不願重複,不斷進行新的變奏,自然不會使人感到沉悶和厭煩。

比如,一個人一輩子從事一種工作或者住在一個地方,自然免不了產生厭煩的情緒,而另謀新職或移居他處就可以使生活充滿新鮮感,使人煥發生機,重新煥起對生活的熱情。這就如同對枝葉過盛的樹進行修剪一樣,結果新枝勃發,再結碩果。比如我認識一個朋友,本來有一個很好的工作,而且很暈上司的重視,但是有一天他突然辭掉工作,到南方的一個城市和別人合夥開公司。很多認識他的人都為他可惜,他卻毫不在乎,決心在新世界里闖蕩一番。我見到他的時候,他的公詢正面臨破產,但是他卻嘻嘻哈哈地告訴我:「值得,值得。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活著總得要見識一番,否則就悶死了。」我相信,這位朋友活得很愉快,因為他對生活永遠也不感到厭煩。

變奏人生關鍵就是進取、圖新和求變。從事新活動,開闢新天地,使你對生命永遠保持新鮮的感受,對你來說,太陽每天都是新的,生命每天都是充實的。比如你結交一位新朋友,學習一門新技術,開闢一個新領域,擴充一種新知識,都會使你發現一個新世界,都會使你有新的陶醉。所以,變 奏人生得有節奏,得有追求,並不像猴子掰苞米似的,掰—個丟一個,更不是趕時髦,跟潮流,隨波遂流,跟著別人瞎』起鬨。

但是,變奏人生不但有獲得,而且也得捨棄。幾乎人人都不喜歡單調乏味的生活,也都渴望著變化,但是大多數人之所以仍然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生活下去,就是因為不能捨棄一些東西,過分留戀老屋子裡的罈罈罐罐,捨不得老關係、舊基礎,所以也走不出生活的老圈圈、舊套套。

當然,人生有失也就有所得,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變奏人生有其迷人的一面,但不變的人生也有其實惠的一面,關鍵在於個人的生活理想和選擇。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33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7 22:47 | 只看該作者
叛逆人生



每當舊時代將要滅亡、新時代就要來臨的時候,叛逆人生總要發出耀眼的光芒。叛逆者,被人們稱之為手擎火炬的人,傳播光明的人,驅散黑暗的人,頂著黑暗閘門的人。

毫無疑問,在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家族、自己的文化之中,叛逆者最先也是最不受同類歡迎的人,因為他的言行藐視常規,駭世驚俗,令一切固守傳統、因循守舊的人感到世界的末日即將來臨,也使一切小心翼翼、知足苟存的人膽顫心驚。於是,叛逆者成了萬惡之首,眾矢之的。幾代繼承的食利者,正在得勢的權力者和將要得勢的權力者,各種各樣衣食無憂的衛道士,說教者,都會魚貫而出,向他勸解,向他陳述利害,向他封官許願,然後向他漫罵,向他誣陷,向他開槍……還有那些尚未覺醒的芸芸眾生,有的驚奇,有的茫然,有的當看客,有的說他不知天高地厚。

所以,叛逆人生很可能是短暫的;叛逆者很容易被審判,被中傷,被火燒,被槍殺,或者被驅逐到異地、異國,然後含恨不得歸,客死他鄉。

然而,叛逆者總是很難改變自己性格,他們是天生有「反骨」的人。他們雖然曾經吸吮過自己所在的那個社會、那種文化、那個階級的「奶」,但是一旦醒悟,就會「恩」將仇報,不顧一切。也許魯迅最理解叛逆人生的真義,因為他自己就是現代中國的一個叛逆者。他所寫的。「這樣的戰士」也許就是真正的叛逆人生:他走進無物之陣,面對各式各樣的點頭,各式各樣殺人不見血的武器,竟不動搖;他還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和各種各樣的花樣,慈善家,學者,文士,長者,青年,雅人,君子,還有學問,道德,民意,國粹,邏輯,公義,東方文明…—·但是他仍然一如既往,舉起銳利的投槍……這就是叛逆者的人生。先知先覺,身負重任,孤獨倔強,戰鬥不止。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時代都需要叛逆人生。尤其是一個安樂平庸的時代,人們都在為自己所得到的一點恩惠沾沾自喜,他們不喜歡聽到天空的雷鳴、海燕的呼叫,而願意沉浸在纏綿悠揚的小夜曲之中,享受那狹小空間里的安靜和溫情脈脈。這時候,叛逆者的出現等於靜夜的警車聲。

當然,也許我想錯了。這時候,更需要叛逆者降臨振臂一呼。歷史,誰能預測呢?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34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7 22:47 | 只看該作者
追求人生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活著,我都回答他們:「為了追求。」人活著就是為了追求,這對我來說是天經地義的事,追求並不在乎於能得到或者得不到,追求本身就是一種價值、一種意義。一個畢生追求的人,他不會感到生命太長或者太短,他只感到生命的路在腳下延伸,伸向很遠、很美好的地方。

追求是一種激情,而且是一種單純而又強烈的激情,它來自生命本原的需求。當生命剛剛開始的時候,就開始了追求和渴望。你看那初生嬰兒的眼睛,總是忽閃忽閃向四周張望著,像在尋找著什麼,有時他還會張開小手,在空中搖晃著,像是在抓什麼東西。稍微大一點,他就會對新奇的東西感興趣,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慾望和追求。因此,人有著追求的天性,』只不過追求的道路不同而已。可悲的是,這種天性從一開始就會受到社會的壓抑,有的人自然失去了追求的熱情和勇氣。

但是,我的人生不能不有所追求。在我的生活中,追求愛情,追求知識和追求自由,是我永遠不會放棄的。我追求愛情,是因為愛讓我銷魂,讓我絕望,愛的激情會使我享受生命的高峰體驗,愛的風景會把我拋向苦海無邊的深淵。我從來沒有抱怨過,因為這就是真正的人生。為了愛情那銷魂的魅力,我可以為了一時的美妙而犧牲生活中的一切;因為那愛的絕望,我會長久在苦海里飄泊。

是的,我在飄泊,我還是在追求,因為這種追求在減輕著我內心的孤獨,我就像一顆顫抖的星,飄浮在宇宙的邊緣,我期望愛情的陽光碟機散我的冰冷和孤獨。是的,我在孤獨地追求,但是我永遠不會認為愛情是千篇一律的,在那神秘的愛的結合中,永遠包含著難以想象的奧妙——天堂也不能跟它比擬。

同時,我追求知識的激情也從未減低過,知識同樣使我著迷。我相信知識是我打開世界的鑰匙,打開人心的鑰匙。世界和人生都太豐富了,它們有無數寬闊的大廳和精緻的小房間,如果你想進去;就得要有鑰匙。每一把鑰匙開一個房間,每一門知識都是一種新的境界。我知道人生是有限的,我不可能得到所有的鑰匙,去欣賞和遊覽每一個房間,但是我總是期望能多一些知識,多進幾個房間。

最後,我追求自由。愛情和知識都會幫助我。愛,給了我一種衝破禁忌和清規戒律的勇氣,知識使我戰勝障礙、克服困難的技巧。我相信追求本身就象徵著一種自由,而自由是追求的歸宿。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35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7 22:48 | 只看該作者
未完待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196

帖子

5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50
36
恐怖大王 發表於 2006-9-7 22:57 | 只看該作者
哇!!!!精品美文,透徹的說理,飄逸的文筆,另人叫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37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8 22:11 | 只看該作者
嘗試人生



人們常說生活是豐富的,但是這句話並不一定對每個人都適宜。確切地說,生活的豐富性只有在不斷嘗試中才能真正體驗,否則只能說是一種口頭的「紙上談兵」。所以,不斷嘗試是一種最豐富的人生。每一種嘗試,都意味著一個美好的開始;也意味著一種新的經驗。人生就是在不斷嘗試過程中擁有世界的。

下面我想講一個美國青年的故事。

多年前,當利奧變賣了所有的東西,準備到亞洲去旅行時,幾乎所有的親友都認為他這是不慎重的。他們說:「你會失業,你會窮得身無分文,你會餓死的屍等利奧回到美國時,身上只剩下了1元錢。但是利奧沒有餓死,也沒有失業。他在飛機上,在博物館里,在市場上,在運河邊,學到了生活的技巧。泰國人有句口頭禪叫做「沒關係」,給了利奧很大的啟發。難怪泰國人那麼平和、快樂,而我們總愛為憂慮而憂慮,然後用憂慮把自己憋死、悶死。其實我們該想開點,「沒關係』——事情總會過去的,憂慮什麼呢?

嘗試給了這位美國青年新的風貌。每次向人問好,利奧都嘗試不問「你好嗎?」而是伸開雙手去擁抱他們。而且,利奧還嘗試主動擁抱他的院長。他不像慣常一樣隔著長桌說:「是的,是的,院長,你說得對。」他開始跨過距離,站起來,伸開長臂,說:「院長,那太好了屍這種新的嘗試更顯得真情流露,使利奧感到信心十足。

利奧的同事看到這種情景很吃驚,他們說:「這個利奧,比我們想象的還要狂屍但是利奧還是我行我素,他認為這世上沒有人是高不可攀的,也沒有人討厭人家親近。每個人都需要溫情的擁抱,我們為什麼不試一試呢?

當然,萬事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毫無挫折。但是利奧的觀點是,希望就有失望的危險,嘗試也必然有失敗的可能。但是不嘗試如何能有收穫?不嘗試怎麼能有進步?不嘗試也許能夠免於挫折,但也就失去了學習和體驗生活的機會。一個把自己限於牢籠中的人,是生活的奴隸,無異於喪失了生存的自由。只有勇於嘗試的人,才真正擁有生活,才能享有生活的自由。你的看法如何呢?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38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8 22:12 | 只看該作者
自信人生



很多事實證明,自信是大多數有所建樹的人所共同具備的品質,也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人們常說,一個人在生活中不怕被別人擊倒,他會再次爬起來,最可怕的是自己把自己擊倒,他也就再也沒有希望了。怎樣才能避免「自己把自己擊倒」呢?那就需要自尊自信。

自信的人生是永遠不會被社會擊敗的,除了他自己最後精疲力盡,無力拚搏。

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人的成功之路必須踏著自信的石階步步登高。有了自信,人才能達到自己所期望達到的境界,才能成為自己所希望成為的人,堅持自己所追求的信仰。無論在什麼情況下,自信者的格言都是:「我想我能夠的,現在不能夠,以後一定會能夠的!」

自信不僅能改變生活,改變周圍的環境,還能改變自信者自己。

比如,有這麼一個典型的例子:一位心理學家從一班大學生中挑出一個最愚笨、最不招人喜愛的姑娘,並要求她的同學們改變以往對她的看法。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裡,大家都爭先恐後地照顧這位姑娘,向她獻殷勤,陪送她回家,大家以假作真地打心裡認定她是位漂亮聰慧的姑娘。結果怎麼樣呢?不到一年,這位姑娘出落得很好,連她的舉止也同前判若兩人。她聰明地對人們說:她獲得了新生。確實,她並沒有變成另一個人——然而在她的身上卻展現出每一個人都蘊藏的潛質,這種美只有在我們自己相信自己,周圍的所有人也都相信我們、愛護我們的時候才會展現出來。

可見,自信能夠創造奇迹。

但是,自信並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任何人都具備的。很多人自信心是很低的,特別經過一番生活的折騰,嘗到了一些生活的苦辣酸甜,有人就自慚形穢起來。還有的人竟然學會如何自己貶低自己,以此來預防生活的失敗,他們認為,自信是一種危險的品質,人越自信,就越容易碰釘子,越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所以最好是夾著尾巴過日子。

還有的人,從小就失去了自信,因為大人們總是這樣訓斥他們:「瞧,你這個笨蛋,傻瓜,窩囊廢,將來頂多是個掃大街的!」久而久之,他也就真的認同了這些話,以後稍微碰上個小失敗,他就會這樣寬慰自己:「反正我從小就是一個笨蛋和窩囊廢,怎麼能異想天開呢?」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39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8 22:13 | 只看該作者
砥礪人生



沒有人生來就願意經受苦難的,但是,任何人生都會告訴我們,困難和逆境是不能避免的,尤其對一個有志向的人來說,更是如此。所以,很多人很早就做好一種心理準備,與其在困難面前束手無措,或者在逆境中悲觀失望,不如乾脆把人生就看作是一種磨鍊,一種考驗,一種戰勝困難和逆境的過程。

也許正因為如此,生活中有很多格言都是為砥礪人生鋪設道路的。例如:困難——生活的磨刀石。

逆境將勇氣的力刃磨得更鋒利。哪裡的生命最受尊重,哪裡的人們就最能承受苦難。苦難出人才,逆境造英雄。

因此,當我們遇到困難或挫折的時候,很多人都來告訴我們,逆境不僅可以砥礪人們的勇氣,喚醒人們潛在的高尚品質,而且會使一個人變得更加偉大。確實,這種提醒是非常有利的。一個人如果一帆風順,生活中沒有經受任何磨鍊,就很容易變得自滿自足,無憂無慮,甚至飄飄然起來。這樣的人往往經不住任何生活的打擊,而且極容易在小的、暫時的挫折面前亂了手腳,墮入絕望的深淵。

而且,經過苦難考驗的人,往往對人才更具有愛心,對於人生才有更深的體會。苦難和困境會使我們容易接近他人的心靈,並從內心中理解和接受他們。如果沒有苦難的磨鍊和困境的掙扎,我們也許永遠不會體驗到人會是多麼軟弱,多麼容易犯錯誤,多麼孤獨和絕望,又是多麼渴望愛和被愛。所以,很多人選擇了砥礪人生,他們自始至終把生活看成是一種磨鍊和考驗,由此,他們在任何困難前面都不會退縮和畏懼,而是調動起自己所有的勇氣和智慧去迎接挑戰。他們也不會因為陷入逆境或遭受失敗而絕望悲觀,而總是勉勵自己不斷抗爭,從抗爭中得到一種快感。   

當然,砥礪人生的前提是,承認人生是充滿苦難、憂傷和挫折的,它的價值在於承認它們而勇往直前。但是,一個人如果過分追求磨礪和考驗,沒有輕鬆的機會,也會產生一種錯覺,似乎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對抗困難,甚至滑向一個可怕的極端,把人生的價值依附在苦難和困境上面,好像人生本來就是為了受苦的。用這種思想來律己,生活就無快樂可言;如果用來要求他人,就顯得太苛刻了。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0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8 22:13 | 只看該作者
挑戰人生



一個人很小就立下了自己的生活志向,然後一步一步地去實現它們,這不是對生活的挑戰,也是對自己的挑戰。挑戰者創造了挑戰人生。

生活中最著名的挑戰者,或許是美國的約翰·戈達德,他的人生故事幾乎人人皆知。

約翰·戈達德是美國洛杉磯郊區一個沒見過世面的孩子,他15歲時就把自己一生想乾的大事列了一個表,題名為《一生的志願》。表上列著:「到尼羅河、亞馬孫河和剛果河探險;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扎羅山和麥特荷恩山;駕馭大象、駱駝、駝鳥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和亞歷山大一世走過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駕駛飛行器起飛降落;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譜一部樂曲;寫一本書;遊覽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結婚生孩十;參觀月球……」他還給每一項都編了號,一共有127個目標。

當戈達德定下了自己的生活規劃后,就開始抓緊一切時間來實現它們。到現在為止,戈達德已經完成了127個目標中的106個。在實現自己目標過程中,他歷經艱辛,多次冒險,有過18次死裡逃生的經歷。他曾對別人說:「這些經歷 教我學會了百倍地珍惜生活,凡是我能做的我都想嘗試。人們往往活了一輩子卻從未表現出巨大的勇氣、力量和耐力。但是我發現當你想到自己反正要完了的時候,你會突然產生驚人的力量和控制力,而過去你作夢也沒想到過自己體內竟蘊藏著這樣巨大的能力。當你這樣經歷過之後,你會覺得自己的靈魂都升到另一個境界之中了。」

如今59歲的挑戰者依然顯得很年輕漂亮,他不僅是一個經歷過無數次探險和遠征的的老手,還是電影製片人、作家和演說家。他結了婚並生了5個孩子。他堅信自己有一天能實現他的第125號目標——參觀月球。

也許任何人小時候對生活都是充滿幻想的,想將來做出一番事業,對什麼事情都充滿好奇心,——旅行、醫學、音樂、文學、宇航等等,但是很多人只是想想而已,他們在生活中沒有確切的目標,往往墨守成規,從不冒險,也談不上向自己挑戰。所以夢想只是夢想而已,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們最後成了過眼煙雲。

挑戰人生決不是這樣。他會制定奮鬥目標,而且會去努力實現它們。人生本來就是一種挑戰,只有接受挑戰,不斷追求,才能有充實的生命,才能體驗到生活的美妙絕倫。所謂有志者事竟成,正是這種人生的寫照。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4: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