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Adelyn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重慶版《時代思想詞典》(毛喻原)

[複製鏈接]

681

主題

4563

帖子

159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90
21
 樓主| Adelyn 發表於 2005-7-30 07:14 | 只看該作者
  弱善(Weak Good):社會心理學術語。尤指專制社會中人們所獨有的一種心態和行為表現。顧名思義,「弱善」就是指虛弱的善、軟弱的善,有時也指單薄的善、貧困的善。強惡是它的對立詞,大善是它的對比詞。

  像書法、蠟染、工筆、烹調、編織、手繪及其它技藝一樣,「弱善」也是一個專制強權社會中必然要相應產生的一種配套產物。它是強權壓力下,人們自然衍生的一種緩衝緩減措施。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一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還馬虎過得去的人性品質,幾乎是專制社會中人們唯一可以去表達的一種善狀善舉。同時也是官方唯一一種願意去認同的善良形態。

  「弱善」的內涵肯定排除了高智商、大明大義、大善大德的心性因素,它是一種純屬個我形式的自我補救和平衡的安身手段。也許對於那些智商低下、情感愚鈍之輩,對於那些缺乏教育、受限諸多的人來說,弱善就是他們唯一的立命基礎。也許只有通過弱善,他們的存在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同;只有通過弱善,他們的內心才能消除那種與生俱來的自卑。弱善之人,一般說來都是通過簡單的重複動作來表達他們所謂的弱善之舉的。在他們的身上,我們經常會發現一種被稱為「愚蠢美」的東西。他們的所作所為幾乎從來就不涉及到任何智力、聰慧、大德的因素,倒是不乏一種一根筋式的憨勁。比如鋒哥,據說就讀過一本書,叫做什麼什麼選;比如思德,就會背三篇。弱善之人肯定不是博學深思之人,也許他們為了誇大「德性」上的優勢而放任了智力上的疏懶。說不定弱善本來就是一切智力低下者的一種低智力的德性計謀。他們想通過所謂的德性來彌補自身智力的不足。

  嚴格說來,「弱善」在一個正常的社會中,既不值得指責,也不值得提倡,更不值得表揚,因為它是一種影響極小,涉及範圍非常有限的個人行為,多少帶有一種獨善其身的意味。它既不能給社會帶來多大的傷害,也不能給社會帶來多大的裨益,最好讓其自存自在,自生自滅,與其它東西同時共處,相安無牽。

  但在一個權威體制的社會中,人們卻有意無意地在誇大、強化、抬舉著弱善這種本來是被動、無奈的產物。彷彿這是權威社會中唯一一種優異的人性品格。相比之下,人們對世界的大是大非,對人心的大智大德避而不談,對存在之罪因惡果從不去思考,從不去追究,而一味地渲染著這種小打小鬧、細枝末葉式的情感表現。他們抓「典型」,創「品牌」,什麼虎叔、鋒哥、迪姐、麗嫂,什麼進喜、思德、文學、繁森,一個個樣板,一個個楷模為人們打造出來,要全國學習之,全民效仿之。大有要把神州故土變為弱善之天堂與善弱之王國的架勢。前面說過,在一個正常的社會中,弱善之舉本來是無可指責的。但在專制權統社會,弱善已無法保持它的所謂價值中立,它顯然已被肢解,被歪曲,被利用,被統治階級當作了一把強姦民意的「黑槍」。就彷彿它成了政治權勢的一種陰謀。他們試圖用弱善去消解大善,用小情愫去祛除大感情。

  像書法之於國民對於文化幻覺的滿足一樣,弱善也彷彿同樣滿足了專制社會中人們對於善的表達和需求。像書法一樣,弱善也是一種兩全其美之事。一方面,官方通過弱善迴避了人們對於他們自身強惡的關注;另一方面,民間通過弱善滿足了那種要想去做「大好人」的愚忠心態。所以在專制社會中,弱善再也不是某種可有可無、不痛不癢的小民心態,再也不是某種對社會既無傷害又無福樂的個我行為,它儼然已成為一種奸民的工具和強暴的手段。鑒於此,我們認為,在一個大善闕如的國度,弱善不僅不應該成為一種被呵護、被褒揚的對象,而且應該成為一種被否定、被遺棄的什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1

主題

4563

帖子

159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90
22
 樓主| Adelyn 發表於 2005-7-30 07:18 | 只看該作者
  文盲(Illiteracy):在過去的時代,「文盲」主要是指那些不識字的人,那些對文字世界懵然無知的人。「文盲」實際上僅僅是指文字盲。顯然,這隻不過是過去時代對「文盲」的定義,是一個十分陳舊和過時的「文盲」定義。

  我們認為,這一定義已非常不適應我們這個時代。因為時代已經變了,「文盲」的概念已與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切不可用過去的「文盲」概念來理解今天的「文盲」現象。在我們看來,今天的「文盲「,它已不僅僅是指「文字盲」,而且更是指「文化盲」、「價值盲」和「意覺盲」。此處的「意覺」主要是指人的意識及其對意識的一種覺悟。顯然,這是一個其內涵更為豐富,同時也更符合我們這個信息時代特徵,更貼進我們這個反義時代本質的「文盲」概念。我們認為,新的「文盲」概念並非是一種故歧其義,因為在當代社會極具假象的生存背景下,指出「文盲」的全新概念,其意義是非同小可的。

  按照我們的理解,「文盲」的概念直接與「掃盲」及「掃盲」的效果相關。如果「掃盲」僅僅是指掃「文字盲」,那對一個國家的精神文化建設是無濟於事的。這樣的「掃盲」即使很深入、很仔細、很紮實,它對一個民族的輝煌未來也無所助益。即使有什麼好處的話,這種好處也非常有限。因為一個民族的文明與否,不僅僅在於識字與否,而且更在於某種識字之後和之外的思想意識的覺悟和文化水準的提高。儘管識字是最基本和最起碼的,但這種覺悟和提高肯定更取決於一種精神趣味和思想境界,取決於一種去蔽、去偽、去懵的人性化過程。我們認為,即使一個人能識幾萬個字,他也仍可能是個文盲。當然是指文化盲,而不是文字盲。我們切不可以認為識字者就是文化者,有文字能力的人就一定是一個有文化修養的人。因為在文字和文化之間還存在著一個非常大的距離。從文字到文化,還需要人好多次,也許是無數次思想的投入和精神的升華。

  識字,也許僅僅是一種人的智能和記憶力的顯示,它和人的智慧和心性並無直接的聯繫。只是在一個專制一統的社會中,人們往往會把文字和文化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混為一談。他們有意抹殺這兩者的差別,給人製造假象,誤以為識字者就是文化者。推而廣知,識字分子也就是知識分子。殊不知,它們之間有雲泥的不同。只有在專制一統的社會中,文字本身才有可能成為一種人們可以去玩弄的對象。因為在沒有文化,不能文化的地方,文字就完全有可能充當文化的角色。所以在這些地方,許多人便玩起了書法,因為書法家不僅能識字,而且還能寫字,寫一手好字,寫出一些有意歪歪曲曲、誇張變形,但同時又可美譽為「藝術」的字。

  從某種意義上說,當今某些國家的所有學校,小到小學,大到大學,無一例外都是些標準的掃盲機構。更準確地說,是掃文字盲機構。尤其是文科學校,它的作用僅僅是掃盲,僅僅是為了教會人識字,學會一些漢字和西洋字,僅此而已。這樣的學校從不去關心文字的文化功能,從不不去考慮文字之思的性質。當然,更不去考慮怎樣用文字表達思,文字應該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思。在專制一統的社會中,也許教育的最高目標就是識字。這對於它來說,也許就足夠了。因為它除了讓人們能夠識字,能夠讀懂國家法令、文件和社論外,恐怕就再無它求。所以,直到今天,一些學校除了開設了一些所謂的「德育」課外,你就再找不到任何思想課、文化課、精神課、宗教課和神學課的痕迹。

  老斯曾經尖銳地說過:「如果文盲主要指的是文化盲,那麼按照這一全新的定義,我們就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今日有些國家大學畢業的大多數學生,大抵都可以被划入文盲的範疇。」這話雖然有一些偏頗,但卻有它的深刻精妙之處。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今日的大學確實只培養了許多不同類型的識字分子,而不是知識分子。畢業者確實也是受教育者,但卻受的是一種不良教育。似乎他們都患有一種通病,即「教育不良症」。此症的表現主要有三:1.所受教育的方向是顛倒的;2.所受教育的知識結構是不合理的;3.所受教育的知識量是嚴重匱乏的。這樣的教育也許能培養出所謂的學者、專家、教授,但絕對培養不出真正具有人性光彩和人格魅力的知識分子和文化人。這樣的學者、專家也許具有某一方面的知識,但卻不具有文化。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充當的是一種被使役的工具,而不是一個具有獨立精神位格的人。我們認為,知識和文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知識主要是指人在某一領域的業務水平和技術專長,是指他在這一領域知得多還是知得少。而文化更多是指一種世界觀和覺悟,指一個人對整個世界、整個人類,以及對他自己的一種正確的態度和看法。它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精神啟蒙和具有某種高度的思想境界。是與最健康的人性和最善良的意志相吻合的某種東西。這裡應該說明的是,此種態度和看法採取的絕對不是一種狹隘的地方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標準,而必然應引入一種具有世界主義背景的因素和參照。

  所以,關於「文盲」這個概念,我們不應僅僅停留在過去那種字面意思的定義上,而應該著重強調它在今天的某種文化學上的含義。只有這樣,掃盲的事業才能取得某種成就,完成它本真的宗旨。否則,在一個專制一統的社會,即使再掃一千年的盲,但對其文化方面的建樹也是無濟於事的。即使有人研讀過三十所大學,他也仍可能是一個十足的文盲。所以,當我們在今日的社會,看見有許多文盲式的教授,文盲式的工程師,文盲式的律師,甚至文盲式的總經理和文盲領袖的存在,也就不足為怪了。因為這本是一個產生各種文盲的時代,是一個催生各種文盲大量誕生的時代。因此,我們完全可以給這個時代冠一個諢名:文盲時代。有人說這是一個文明時代,我們則認為,它頂多只能算一個文盲的文明時代,或一個披有「文明」外衣的文盲時代。

[01.思;        02.串;        03.在;        04.不在;        05.呼喚;        06.呼應;        07.赴約;        08.返還;        09.背反;        10.信距;        11.空白;        12.傻話;        13.鬧劇;        14.明天;        15.穩定;        16.閹割;        17.解構;        18.華表;        19.標準;        20.弱善;        21.文盲]

(待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22: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