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Unknown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紐約周末游(2)

[複製鏈接]

80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18
21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4-11-28 01:4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4-11-29 17:32 編輯










第十七天
王羲之(中國, 303-361)
13世紀制第4世紀拓片
中國
30葉專輯, 紙墨
中國古代關鍵書法複製技術是拓片. 王羲之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書法家.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ang+xizhi&pos=4



顏家廟碑
顏真卿(中國, 709-785)
20世紀拓片, 78碑
一些中國最受尊敬的書法作品存在於巨大的石碑, 顏真卿為宋書法家楷模. 由於很少有人能夠前往查看原始拓片, 大拓片經常減小結集, 專輯便攜收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18
22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4-11-28 21:2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4-11-28 22:18 編輯




竹腕托
清乾隆(1736-95)
中國傳統上垂直書寫, 由右至左, 從上至下. 扶手常被放置在文件最後一行, 同時寫新行, 從而使墨不會通過手腕或套筒塗污. 扶手通常長方形, 具有凹部, 像瓦. 竹的黃綠色皮部分保留以突出對比度-暗, 多纖維內層.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rist+rest&pos=1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g+xihuang&pos=1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18
2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4-11-29 01:2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4-11-30 17:13 編輯


大家風格景觀
郜參(中國, 活躍1643-1682)
1667
專輯十葉, 水墨和色絹本
推帆格式, 抬起並遠離觀察者. 這種格式的專輯都大, 觀眾可能需要坐起來, 甚至微站翻開新的一頁. 南京畫家郜參, 變幻莫測, 薄霧瀰漫, 系列大家景觀風格研究.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t=gao+cen&pos=1    特別精美-立意, 構圖, 筆觸, 舉重若輕



景觀鳳尾瓶
青花釉下彩
康熙景德鎮




畫冊
黃山, 揚州, 天台山, 避署山莊










木刻式康熙避暑山莊32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18
2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4-11-29 17:3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4-11-30 17:50 編輯


























董其昌畫冊正本清源, 循規蹈矩, 揚南抑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18
25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4-11-30 19:3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4-12-2 19:20 編輯


http://baike.baidu.com/view/88731.htm
文人化職業畫家, 經歷豐富多彩, 百度的名家段子面面俱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18
26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4-12-1 02:4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4-12-2 19:27 編輯




花瓶, 都市麗人
日本江戶時代
約1700
瓷, 琺琅和鍍金(肥前瓷, 伊萬型)
十七世紀, 隨著城市如東京和京都的蓬勃發展, 新女性美理想興起, 特色浮世floating world, 美麗優雅著裝女性-委婉的風月場, 影院和木偶.




杯碟,  司馬光故事
中國康熙, 1700-1730
硬瓷, 琺琅(景德鎮)






盤, 司馬光故事
約1700-1720
日本外銷瓷
硬瓷, 琺琅(肥前瓷, 伊萬型)




盤, 滾刀在井(司馬光砸缸)
英國切爾西瓷廠
約1755
軟瓷, 琺琅
場景基於日語版中國司馬光故事.

-碾轉傳播, 啼笑皆非. 近日在家休假看了一批法英俄17-19世紀經典電影(YouTube), 大多有數個不同時代和語種板本. 近期的大手筆聲光電製作意思跟這司馬光滾刀在井差不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18
27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4-12-2 20:0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4-12-4 17:40 編輯




人物罐
簡安托萬弗雷斯仿印刷品(法, 活躍1680-1739)
1735-40
法國, 尚蒂伊
軟瓷錫釉琺琅
尚蒂伊優先仿日本瓷, 1730年孔德王子建立陶瓷廠, 其亞洲陶瓷藏品可能用作模式. 複製於日本形式, 其書"中國設計"的圖案為畫工模仿來源.





盤, 種茶場景
1740-1745
中國外銷瓷
硬瓷青花釉下彩(景德鎮)
描繪中國種茶/外銷的各個階段, 藤蓋金屬茶罐.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t=79.2.11&pos=1
騎獅歐洲人
中國清朝康熙年間
瓷, 色釉料和鎘顏料唇紅(景德鎮)

http://www.cornelissen.com/pigme ... illion-pigment.html
合成無機顏料-鎘硒磺Cadmium Sulphoselenide, 不透明, 著色良好, 耐光性優異, 低吸油緩慢乾燥.



日本歌舞伎演員
約1700
硬瓷琺琅(肥前瓷, 伊萬型)
東京和京都精緻生活方式所支持的繁榮劇院區, 劇院舞蹈劇被稱為歌舞伎, 始於十七世紀初.



騎水牛男孩
中國清朝康熙年間
瓷, 無釉琺琅(景德鎮)
流行於很多媒體, 騎水牛男孩經常有佛教色彩.




人與地球儀
約1735
法國, 尚蒂伊
軟瓷, 過錫釉琺琅, 鍍金青銅
17-18世紀, 亞洲國家對歐洲人具有相當魅力和誘惑力. 亞洲人物經常被選作裝飾主題, 但這些描寫很少基於一手資料, 因而通常是幻想. 這個中國男子坐在地球儀旁意在裝飾, 亦可能暗示中國人對天文學(星相)的深刻理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18
28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4-12-5 21:59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清代龍袍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4-12-7 19:11 編輯






女龍袍
18世紀
絲和金屬絲, 綢緞緞紋圖案刺繡, 額外連續緯紗.

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 ... 00804051329886.html


皇威浩蕩: 中國龍袍, 18-21世紀
東北半游牧滿清值民亂乘虛而入征服中原, 採納適應明制, 龍袍彰顯皇威. 官服族旗分明; 制式色澤等級森嚴, 質的精良考究, 高仿更上一層摟.







圓紋龍補
18世紀初
做工考究, 綉金線龍細絲線底. 周邊雲中七個佛教吉祥符號: 花瓶, 蓮花, 魚, 輪, 傘和無盡的結(僅海螺缺失), 絲和金屬線緞綉.

-皇帝, 皇子, 親王, 郡王, 貝勒, 貝子, 固倫額附及其皇太後下至七品命婦為圓補. 鎮國公以下文武百官為方補.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62.97.36&pos=4





朝服
19世紀
綢緞和金屬線綉
朝服是清帝國最正規的長袍, 皇帝和高級官員用於重要的年度儀式. 纖細合身的袖子和馬蹄狀袖口, 較短, 寒冷天氣騎馬狩獵痕迹, 說明滿族適應傳統中國漢族朝服. 1759年正式調整朝服規範(大清會典), 龍袍樣式, 顏色和設計. 這件深藍色和四爪龍, 表明屬於第三-第四官方排名(親王-郡王之間: 皇帝, 皇子, 親王, 郡王, 貝勒, 貝子, 固倫額附-公主/格格的丈夫).




吉服袍-龍褂
18世紀下半葉






龍褂
18世紀
滿族上台, 註冊圓補與龍成其官方朝服. 這件長袍可以追溯到18世紀初, 通過比較王子胤禮墓出土龍褂(康熙帝第17子, 1697-1738). 十八世紀中葉標準化后, 像這樣的八龍圓補龍褂罕見, 為皇太后, 皇后, 1-3品后妃, 皇太子和駙馬保留.

http://baike.baidu.com/view/1027354.htm   龍褂
皇后, 皇太后, 皇貴妃, 貴妃, 妃, 嬪.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ft=43.137&pos=1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18
29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4-12-6 21:58 | 只看該作者

清龍袍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4-12-8 17:31 編輯


西藏貴族長袍(曲巴)
18世紀
絲, 纏金霜絲, 纏孔雀羽毛細絲
18-19世紀, 除了布匹, 宮庭長袍往往送往西藏, 被改成貴族衣服風格. 仔細檢查發現上部小龍匹配不精確, 表明是改小或從不同長袍拼湊. 說明當時中國紡織品在西藏的價值.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bName=gallery-label



吉服袍
18世紀
綢緞, 金屬線和孔雀羽毛長絲繡花
不尋常綠色調源於孔雀羽毛細絲, 單獨手捻綉線. 費力方式與異國情調, 孔雀不是原產於中國, 使用孔雀羽毛細絲始自第五世紀. 現存最早的例子是定陵萬曆皇帝(1572-1620)龍袍碎片.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類似龍袍.




女吉服袍
19世紀末
緙絲綉(本色經, 彩絲緯)
5爪金龍表示用於皇后嬪妃(五爪之龍用於皇族, 皇帝恩賜宗室之外大臣去一爪). 18世紀中葉宮庭規定, 19世紀末改變設計, 龍頭腫脹, 與身體不成比例, 爪無力. 標準岩石和海浪圖案下擺處也發生變化, 斜波長直失實. 這些變革平行於同時其他藝術.




龍柄景泰藍花瓶
19世紀
掐絲-鎏金青銅和鑲嵌琺琅
鏤空漩渦裝飾龍與龍袍的驚人相似, 清朝中國藝術共享特徵圖案. 花瓶可能是一組的一部分, 包含香爐和燭台. 用於廟堂祭壇. 這個花瓶設計在其基礎上轉動, 技術點綴亦發現在瓷器但沒有真正功能.






吉服袍
18世紀末-19世紀初



中國夢
王進(中國, 1962年出生)
2008
中國
聚氯乙烯與乙烯長絲, 鐵鏈, 鉤
使用工業原料PVC和尼龍漁線製作中國傳統清代宮廷風格龍袍. 綉波, 雲龍著色半透明袍, 綠色色調. 鐵索懸掛牢固, 支撐袖子, 長袍出現讓人流連忘返的空靈. 複雜的生產過程, 通常涉及幾個熟練綉工. 如標題所暗示, 藝術家針對中國自1990年代初流傳的消費和產業化, 灌輸標誌性形象與新意.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2012.145&pos=1







吉服袍
18世紀下半葉
節日長袍又叫吉服, 用於節日期間, 宴會, 祭祀. 皇帝, 后妃和王儲袍稱為龍袍, 飾有五爪龍和一些吉祥象徵-日月, 星座, 山, 龍, 華麗的鳥, 祭祀杯, 水草, 粟, 火, 斧, 福. 這個長袍專屬於帝王龍袍, 明黃色, 代表皇帝控制環宇萬物. 綉強大, 充滿活力和兇猛的龍, 追溯到十八世紀下半葉, 可能屬於乾隆皇帝(在位1736-95).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18
30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4-12-8 01:1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4-12-8 16:54 編輯




致方士琯(鹿村先生)札
八大山人(朱耷, 1626-1705)
中國, 清
1688-1705
專輯十葉, 圖案與普通紙, 墨
中國傳統收集個人信件可以追溯到近兩千年, 信的私密空間鼓勵書法家的自由和開放感, 往往為精神真正體現. 專輯是偉大畫家和書法家朱耷與密友方士琯(1650-1711)信集. 保存朋友和天賦藝術家珍惜的痕迹. 這些信件涉及四個領域: 健康, 交友, 互助和小禮品, 繪畫-包括觀看/銷售自己和其他藝術家的作品(方士琯經銷藝術品).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r+to+Fang&pos=1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18
31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4-12-8 16:57 | 只看該作者

京劇人物/一品世家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4-12-10 15:48 編輯






花瓶, 西廂記場景
中國清朝康熙年間
17世紀後期
青花釉下彩(景德鎮)
王實甫西廂記(1260-1336), 中國最流行的愛情傳奇. 唐代(618-906)命運多舛的故事, 張珙是一介寒生, 崔鶯鶯是前相國千金.

-唐元稹所寫傳奇"會真記"/鶯鶯傳, 元王實甫改編為雜劇.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79.2.412&pos=1



戲劇場面鼻煙壺
19世紀末
中國青花釉里紅, 玻璃塞

-有點兒糊, 博物館的清楚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93.386.31&pos=1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93.386.30&pos=1   珊瑚塞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rch?ft=+1993.386.10       翡翠塞



京劇人物百畫像
不明藝術家
中國清
19世紀末-20世紀初
50葉專輯, 絲綢-墨, 顏色和金
十九世紀後期的戲熱潮, 專輯被轉向了新的目的: 記錄五彩輝煌的京劇品種和文化活力. 這張專輯詳細記錄了九劇百角妝容和服裝. 角色識別與題詞, 以及劇名-九葉稍大腳本右上角.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30.76.299&pos=1






一個滿族家庭成員畫像
不明身份藝術家
中國清代
19世紀中葉
19葉專輯, 墨色絹本
肖像專輯是罕見的, 似乎描繪一個完整的家庭, 特別不尋常. 服裝表明滿族統治者家族. 幾個男人佩方補或圓補, 表示在朝為官. 在每個圖像, 細化書籍, 精美傢具物品, 學者的岩石被小心地放在周圍. 專輯是家庭記錄其理想自我形象感人文檔.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e2%80%93s&pos=1   3代一品官, 與袁士凱世族差不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18
32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4-12-10 01:1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4-12-10 17:44 編輯







盛丹, 活躍於17世紀





錢旃, 1647













南京四季(魏之克山水長卷)
魏之克(中國, 活躍1600-1636)
中國明, 1635
手卷, 墨設色紙本
作品傳世不多, 明末(1368-1644)南京重要畫家. 大師筆法四季名勝. 製作長卷不同於畫冊, 場景轉變非常微妙.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ft=68.195&pos=1



17世紀南京風景
章峰(中國, 活躍1628-1662)
中國明朝
1644
專輯12葉, 墨設色紙本
繼北京1644年4月秋季李自成匪叛, 南京遭遇戰亂一年. 1644年8月明代搖搖欲墜, 創建隱士世界的這些田園詩般畫面, 章峰設想了一個地方, 混亂之外平靜和寂靜. 淡墨, 柔和藍綠赭, 遊絲.

藝術家題字簽名
水口略類桃源而非也. 大風
仿倪瓚
「紅塵不向門前惹, 綠樹偏宜屋角遮, 青山正補牆頭缺.」元人填詞也. 似宜作水樹法為得, 而大概亦夯工處處, 媿張句曲"擊鼓邊"一語. 甲申七夕
雲磬風帆.
畫無命題, 題在處移, 似聽澗響耳, 若以為"明月松間炤,清泉石上流"亦可. 北覲兄必以為大風於此道亦用時文法也, 一笑. 六月晦日. 余苦不能淡至此, 其亟力摹擬, 然終是筆繁. 七月十日雨中. 大風
北覲兄以冊子見投, 偶讀袁中郎集, 因喜"澗底有人穿洞出, 山間投礫隔村聞"之句, 輒為圖, 似恍恍疑得八九. 小弟張風漫識於乳鴉軒.
大風堂供養上元老人《山水冊》十二頁. 無上神品, 人間孤本. 爰,杜多 印:戊申、張爰私印、大千、八德園
安致遠
余以乙未春赴燕京, 夜宿單橋, 挑燈讀壁上詩, 見有所書"菩薩蠻"詞一首, 字大於升, 醉旭顛芾筆意如在. 余依其韻而和之, 今勿勿十年矣. 壁上雖題姓字, 然余以僻處海上, 竟不知大風為何如人. 今於櫟老夫子署中得悉大風生平, 且以大風手蹟見示, 老氣披紛, 颯颯紙上, 覺尺幅間如見張鎬鬚眉也. 後學安致遠題. 印:靜子

尤蔭 (1732–1812)
國初上元張大飌先生作畫, 落筆澹遠, 惜墨如金, 不可多覯, 真逸品也. 余曩昔游學白下, 過從蘧園、隨園之間, 時向藏賞家寓目一二, 煙雲過眼, 不能去諸懷抱. 然如此冊之繭絲,  毛, 細筋入骨, 澹若秋雲, 靜如止水, 更上一層矣. 令人躁心頓盡, 師化工者耶, 莫能名其狀矣. 時在乾隆辛丑五月廿日, 為予五十生日. 數日前, 向蠡塘舅岳假歸石銚山房, 細細展閱臥遊將十晨夕, 可為不虛度矣. 廿七日時雨新霽, 好風清暑, 因棹一舟, 從江上送還東薌草堂, 如行畫中也, 舅岳其善寶之. 水邨樵人尤蔭跋. 印:貢父

收藏家印章
張善子 (1882–1940)
善子審定 (Leaf E)
張大千 (1899–1983)
大風堂 (Leaf A)
昵燕 (Leaf B)
大風堂 (Leaf C)
大千眼底 (Leaf D)
大千居士 (Leaf F)
大千 (Leaf G) (Leaf H)
大千 (Leaf H)
藏之大千 (Leaf I)
張爰之印 (Leaf J)
大千 (Leaf J)
大風堂 (Leaf K)
爰印 (Leaf L)
戊申 (Leaf N)
張爰私印 (Leaf N)
大千 (Leaf N)
八德園 (Leaf N)
何冠五 (20th c.)
冠五珍藏 (Leaf E)
田溪書屋鑑藏 (Leaf G)
田溪書屋 (Leaf I)
Shi-yee Liu翻譯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1987.408.&pos=2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18
3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4-12-10 19:1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4-12-11 02:47 編輯













盤, 陽傘女士
科內利斯設計,
荷蘭, 阿姆斯特丹
1734-1737
中國, 荷蘭市場
硬瓷青花釉下彩(景德鎮)
17-18世紀初, 荷蘭東印度公司主導中國瓷器歐洲出口. 委託荷蘭藝術家科內利斯普(1691-1759)設計. 用陽傘女士的這種設計是普龍克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亦受日本青睞.




喬木人物盤
科內利斯普設計
荷蘭, 阿姆斯特丹1691-1759
1740
中國, 荷蘭市場
硬瓷琺琅(景德鎮)




盤, 夫人與遮陽傘
科內利斯普設計
江戶時代
1734-1737
日本
鬥彩(肥前潔具, 伊萬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18
3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4-12-12 20:33 | 只看該作者

畫廊202: 亞洲陶瓷和全球傳統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4-12-14 16:07 編輯


無限迴響: 亞洲陶瓷和全球傳統, 19世紀末-21世紀
中日陶瓷對西方影響深遠, 1860-1910的"藝術和手工藝運動"強化個體手工藝, 人們遵崇中國古陶瓷. 國際博覽與著作推波助瀾, 1890-1910"新藝術風格傳統"強化回歸自然, 工藝體裁花樣翻新.




盤, 三個圓形
北大路魯山人(日本, 1883-1959)
20世紀前半葉
陶器鐵釉
還是一個書法家, 餐館東主. 1923年地震摧毀了收藏品, 開始自製陶器. 仿造備前陶, 硬紅陶體, 缺釉, 燃木窯燒制中意外表面效果啟發. 鐵紅斑點裝飾, 與12-16世紀備前陶相似.

http://www.e-yakimono.net/html/rosanjin-kitaoji-jt.html



儲存罐
室町時代(1392-1573)
14-15世紀
日本
炻器草木灰釉(丹波陶)
手工堅陶, 燒制中刷釉. 即時性區別於當時歐洲工廠的打磨罐, 為二十世紀早期陶藝工作室素質之一.




彼得 voulkos(美國, 1924-)
盤, 1997
多件粘土製坯, 熟悉陶史與行動繪畫action painting.

-行動繪畫有時也被稱為手勢抽象, 即興將塗料潑濺或塗抹到畫布上. 有的聚會東道弄個考究硬木框與畫布任眾人塗鴉, 照像留念.





兔毫瓷茶碗
日本江戶時代
18世紀
炻鐵氧化物釉(瀨戶瓷)
瀨戶窯始於12世紀日本陶瓷產業擴張期, 最早使用釉料的日本陶瓷之一, 生產茶道碗. 類似於兔毫瓷, 佛教僧侶從中國引入, 被稱為temmoku-天目山, 中國重要佛教中心.



盤, 幾何設計
日本江戶時代
17世紀後期
炻鐵和稻草灰釉(初代瓷)
以後山初代命名, 鐵和稻草灰釉, 熊本縣17末-二十世紀初, 主要供本地使用. 作為民藝一部分或民間藝術運動. 這種風格的陶器復興於1973年, 8個作坊繼續這一傳統工作.




條紋碗
亞歷山大·比戈(法國, 1862-1927)
1895年
炻與釉料





設計師: 露西惠(英國, 1902-1995)
1982年
瓷器
造型精緻優雅, 表面裝飾精妙, 釉料多樣豐富.  COPER的工作, 在另一方面, 強大有力. 雖然完全雕塑但總是陶瓷器皿. 他的抽象基克拉迪風格喚起古代. 微小但大膽而有力的存在. 薊形態微妙複雜形狀對比, 粗糙但微妙細緻入微的表面紋理.




抽象方形瓶
川井寬次郎(日本, 1890-1966)
日本
昭和時代
20世紀
炻, 彩釉和拖滑
日本有影響力的民間藝術民藝運動一員, 1936年-1937與川井濱田正治走遍韓國, 收集陶瓷在日本民間藝術博物館展覽.




伯納德·利奇(英)
1958年
炻與陰刻, 滑和釉




瓶抽象蘭花
濱田正治(日, 1894-1978)
昭和時代(1926-89)
1960年
炻與氧化鐵釉彩繪裝飾
1955年指定"人間國寶", 濱田是最有影響力的傳統陶瓷民間藝術家之一, 像工藝美術運動在西方.



瓶, 潑濺設計
日本江戶時代
19世紀
炻, 釉和潑濺裝飾(瀨戶瓷)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1994.289&pos=1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18
35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4-12-16 22:1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4-12-17 16:08 編輯






#5羽毛圖案
設計師:簡Reumert(丹麥, 1942-)
1989年
炻瓷鹽釉



聽浪
崎山孝之(日本, 1958年出生, 積極靜岡縣)
2004年
日本
炻瓷砂釉




"油點"釉瓶
中國元朝
14世紀
炻鐵釉(冀州瓷/油點瓷/天目釉)




兔毫釉碗
設計師: 查爾斯·弗格斯賓斯(美, 1857-1934)
1920-30年代初
炻鐵釉






無題
設計師: 魯思·達克沃斯(美, 1919-2009)
1998年
瓷透明釉
1968年, 開始做牆雕, 巨大壁畫強調藝術家的介質掌握. 結合幾何和有機形式, 減少細分面到最基本元素抽象. 憑藉圓和曲線巧妙形式, 暗示女性身體. 內在性感來自大自然, 生物學和宇宙更普遍的連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18
36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4-12-17 16:4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4-12-18 16:46 編輯


花瓶(前排左一)
中國北宋(960-1127)
10-11世紀
象牙白(釉), 定瓷
河北定州命名. 8-13/14世紀, 很受歡迎, 北宋宮庭御用. 可能為銀器器型, 瓶頸長而纖細, 不易成型.

明治時期全盤西化, 將借的都, 道, 府, 縣和古羅馬行政區化揉為一體, "NHK華盛頓"每天都用prefecture/urban prefecture.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91.253+14&pos=1


長頸瓶(前排左二)
設計師: 露西惠(英國, 1902-1995)
約1975
炻器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1994.201&pos=1


日本三嵌套碗
福元福島(日本, 1973-)
2007
瓷, 白藍釉




套杯
廖春(英國, 1969-)
2009年
多色瓷, 單色釉和黃金碎片(小杯邊緣金鑲嵌).




花瓶
宮下善治(日本, 1939-2012)
日本平成時期(1989-)
2001年
炻與淺藍色粘土帶
水波蕩漾, 花瓶成形於細緻日本技術(saidei), 有色粘土層應用於容器表面以產生條紋外觀.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2001.732&pos=1





對刺瓜
克里夫李(美國, 1951-)
約2008
瓷陰刻和應用裝飾, 豐富黃釉覆蓋, 曆數年研習中華帝國瓷黃釉. 原本神經外科醫生, 細密粘土創建瓜莖.



球形花瓶
德田八十吉三世(日本, 小松, 金澤, 1933-2009)
日本平成(1989年至今)
2001年
瓷, 深紫釉
德田, 最初名正彥, 18歲開始習藝, 1997年被任命為國寶. 其祖父八十吉一世(1873-1957)重新發現了許多17-18世紀初九穀製品傳統釉料. 豐富多彩的紅, 藍, 黃, 綠, 紫釉.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online/search/64111
http://www.artareacyprus.com/en/27/yasokichi-tokuda-iii   國寶-重要無形文化財產保護者
歐美日主要博物館收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18
37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4-12-19 20:2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4-12-20 18:47 編輯


花瓶
K.P.M.陶瓷廠(德國)
約1900
瓷器




瓶形花瓶
中國清代
19世紀前半
瓷, 紫藍色釉(景德鎮)




美國博物館中最貴的食品, 奉命找桌子跟兩位法國人聊了10分鐘. 說紐約和特區為觀光首選, 幫著糾正了幾句套話發音, 回敬了北京游必備: 同志勞駕.



遊客大多到門外吃飯, 中日韓歐美風味兒應有盡有, 10塊錢管飽. 近日看了"19世紀美國工商巨子"和"對沖基金人物". 故事千奇百怪, 其中兩個商業欺詐最有意思: 麥道(MIT損失慘重); 泰坦尼克偷粱換柱廢船騙保"-說是一等倉乘客幾乎全部退票, 包括東主和一群朋友, 都是大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XFKsjjPs7E


國家歷史地標, 成立於1870



歐內斯特Chaplet(法, 1835–1909)
塞夫爾
法國, 舒瓦西勒魯瓦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t+chaplet%2c+french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2c+french&pos=1
泥滑裝飾專家, 先後從藝於巴黎奧特爾作坊, 塞夫爾, 皇后鎮勞林工廠(1857-1874). 1870年代初, 主導開發barbotine瓷, 釉下彩繪. 從1875年,在奧特爾工作室專註於生產滑裝飾炻瓷. 與印象派名家保羅·高更一起生產了約55件畫和部分釉面炻瓷花盆.
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52983/Barbotine-ware    barbotine瓷-大英百科
陶器裝飾技術手段, 公元前3世紀萊茵陶器應用粘土滑. 管道施加(蛋糕擠出方式), 裝飾平底盤小花朵. 3世紀開始取代模成型裝飾, 1870年代歐內斯特開始嘗試這種技術, 但因燒制滑剝落放棄.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chaplet&pos=20
婦女和山羊
保羅·高更(法, 1848-1903)
1887-1889
法國巴黎
炻瓷
高更製作近百器皿(約60存世), 探討陶瓷表現力. 1886開始與歐內斯特合作, 很快發展了自己的技術, 手工粘土成形不使用轆轤. 高更褐色炻瓷特徵: 非常規形狀和粗糙原始外觀-這個花瓶的傾斜, 不對稱曲線. 在布列塔尼和馬提尼克島逗留開發女人和山羊形象.




方花瓶
約1889
瓷器
以中國風格器型和釉料著稱. 1880年代掌握牛血紅釉, 1889年巴黎世界博覽會奪得金牌.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 ... iw=1093&bih=587    牛血紅



花瓶
約1891
瓷器,黃銅




花瓶
中國清代
19世紀前半葉
瓷, 大理石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18
38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4-12-19 20:4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4-12-21 18:00 編輯




藥師佛
中國元朝
山西
約1319
粘土秸稈, 水基顏料
身心合一, 亞洲佛教重要作用. 極樂世界, 藥師佛身著紅色長袍, 眾神齊集-坐姿菩薩持太陽和月亮符號, 各邊六勇士, 象徵佛惠及四方. 生動人物像出自朱蒿菰, 活躍於14世紀初, 繪佛道像.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t=65.29.2&pos=1







交叉腳踝菩薩
中國北魏時期(386-534)
約480-90
砂岩顏料痕迹




交叉腳踝觀世音菩薩
北魏(386-534)
約470-80
中國
砂岩顏料痕迹
山西雲崗石窟洞穴中普遍的圖像, 大小遍布許多洞穴側壁及大型中央支柱. 冠前面的小坐佛耐人尋味, 五世紀末印度藝術被用來識別觀世音菩薩, 延續幾千年.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ft=22.134&pos=1



中國佛教雕塑, 5-7世紀
主要來自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 當時為靜修之所. 大型石窟雕塑沿襲印度佛教, 多見於絲綢之路.





靈修會成員委託
中國北魏
528年
石灰石顏料痕迹
6世紀初常見碑石, 基座上的碑文記錄528年六月, 並表明它是一組70人委託-代表皇帝, 國家以及列祖列宗. 按照慣例, 石碑正面, 側面和背面象徵性人物肖像分層排列. 頂部小亭子裡面描述最重要的兩個人. 中央佛有兩個菩薩和兩個和尚, 是典型的時期分組, 及兩隻獅子和兩個監護人.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t=65.29.1&pos=1



燃燈佛
中國北魏
489-95年
砂岩顏料痕迹
被認為早於釋迦牟尼佛(釋迦佛的老師-過去佛), 一組著鮮卑服裝細小人物伴隨(鮮卑人為北魏統治者). 右側較小站立者為Sumedha.

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910405/Sumedha
Sumedha: 婆羅門, 意識到生活的特點是痛苦, 然後開始尋找超越死亡的狀態. 退隱山中, 練習冥想...



從佛頭
中國北齊(550-577)
約550-60
石灰石色素
北響堂中窟入口處菩薩. 三個偏辟石窟寺, 都安置巨大人物形象雕塑. 北響堂山地理位置優越, 避暑勝地眾所周知. 洞穴在施工前可能是冥想或其他佛事活動的地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18
39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4-12-23 17:07 | 只看該作者

207展室: 中國青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4-12-24 17:59 編輯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3.100.155&pos=1
儀式穀物容器(簋GUI)
商(公元前1600-1046)
公元前12th-11世紀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5.1a%2c+b&pos=1
盉(禾-酒水器皿)



卣(you有-祭祀盛酒器, 器型命名以北京故宮為準)
中國西周(公元前1046-771)
公元前晚9-8世紀初
青銅
周最初採用商禮儀習俗和相應青銅器. 從公元前第九世紀青銅器樣式已經演變, 主要是食品容器並趨向簡潔抽象形式. 引人注目的尺寸和優雅比例, 扁平梨形與模壓腳和蓋. 形式已經失去了商卣的拉緊和張力, 普通平面裝飾厚重, 浮雕圓潤. 水平和垂直方向運行平面浮雕帶形成面板設置. 八鑲板充滿裝飾圖案, 饕餮紋無處不在, 商圖案俏皮改造(獸面紋, 夔紋和雲雷紋/鳥紋和弦紋).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t=1988.20&pos=1





西周
公元前10世紀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object-information




西周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49.135.&pos=14


觚?

http://www.metmuseum.org/collect ... ft=45.124&pos=2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18
40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4-12-24 18:21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新石器時代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4-12-25 17:52 編輯



http://www.metmuseum.org/toah/hd/cneo/hd_cneo.htm   中國新石器時代
始於公元前10,000,  約8,000年後引進冶金, 社區主要依靠農業和蓄牧而不是打獵和採集. 定居點沿主要河流系統, 黃河(中部和北部)和長江(南部和東部). 獨特的中國藝術傳統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期中期-約公元前4000年, 兩組文物提供現存最早證據. 這些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獨立, 但也有一些溝通, 創造與眾不同的各式建築和喪葬習俗. 第一組彩陶文物發現於黃河流域, 甘肅至河南: 半山, 馬家窯, 馬場和仰韶文化. 仰韶彩陶是通過泥條盤築成型和器表打磨(片狀物刮削, 拍打器壁, L.1996.55.6) ). 在墓地發現的陶器容器而不是那些從住宅的遺跡出土, 往往畫著紅色和黑色顏料. 第二組新石器時代文物來自東海岸的陶器和玉雕(2009.176)和長江下遊河姆渡(杭州附近), 大汶口後來龍山(山東)和良渚(1986.112-杭州和上海地區). 中國東部灰色和黑色陶器形狀獨特, 其中包括三足, 這是隨後青銅時代容器突出形式. 一些陶器被繪(可能來自中部), 沿海陶工也用拋光和切割技術, 歸功於轆轤的發展.







http://www.metmuseum.org/toah/works-of-art/L.1996.55.6
淺盆, 馬家窯文化, 約公元前3200-2700
中國甘肅
彩繪陶器
仰韶文化分為兩個支: 核心仰韶文化位於河南, 陝西等省, 以及隨後的馬家窯(或甘肅仰韶文化), 位於甘肅和青海部分地區. 兩個分支均被細分為六個階段, 具體遺址, 共享建築形式, 石器和高燒制陶器命名. 然而陶瓷的形狀和裝飾有所變化, 西北陶器不同於較早期, 彩繪複雜緻密. 這個淺盆流動曲線的形式是所謂的馬家窯階段陶瓷. 外壁手的圖案自然流暢; 內壁人物和背景之間的模糊由未上彩區在整體的突出作用營造.




南陶: 黑, 灰
北陶: 黑, 紅(淺黃色), 漩渦和螺旋裝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0: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