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小發糕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漢字的致命缺陷:只能表音節,不能表音符

[複製鏈接]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21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3-7-13 20:57 | 只看該作者
最近將大陸、臺灣、香港的學生中文比試,香港學生的中文水平大幅下降而包尾,古文程度更不濟。原因可能是改革減少了範文學習而形成,故此今年把範文重新列入教育範疇內。

科學與迷信的分別在於實踐,能從實踐證明的是科學,否則是迷信。但是,過去的迷信今天實踐證明了,迷信則成為了科學。中國人說陰陽說了五千年,今天的電腦運算就是利用了陰陽,五千年的迷信一下子成為當世最有價值的科學了。

文字本來就是難學的東西,文字一旦儲存在大腦的記憶內,可以終身受用。但是不能只看文字的表面和構成上,關鍵還是在教與學,一桿子地否定過去的教、學經驗地盲目「改革」,可能得不償失,誤人子弟。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22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3-7-14 13:20 | 只看該作者
以音造字是最簡單而直接,漢字的發展也不能擺脫這種造字的方式,形音字就是這樣產生出來。

但是有一點可能被忽略,漢語有八十五種方言,歷朝官話都不同,當時造出這個形音字時所採用的是那個音? 沒有記錄,無從考究。

推廣普通話時說,只有用普通話才能達到溝通。中國五千年來從沒有統一通語言,但是商賈的往來、官員的外派管治從來沒有出現障礙?是官話制。

早在漢唐時已形成漢字文化圈,漢字已經為各方言、各語系服務,漢字能容天下語!

拼音文字可以統一嗎? 看看南北韓的朝鮮族、朝鮮文,就可知其亂! 朝鮮族有五大方言,各方言拼法有異,南北韓的拼音符號亦有差別,實際上韓文是一種難以統一的文字。

日本明治維新改革文字比韓諺文約遲了二百年,為何不採用諺文式的拼音方式,而是走簡化的模式? 這點值得看一看。

日本長期分關東關西,是日本戰國遺留下來的歷史因素,所以關東關西語成為兩大主要方言,如採用拼音法,日本將會成為分裂的國家,必定長久混亂。所以日文還是保留著漢字能容天下語的功能。

中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過去為多個少數民族新創出廿多種新的民族文字。羌族、苗族、壯族等少數民族早已放棄本身的文字而採用漢字,是說自己的語言而用漢字。中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把這項工和自揚為偉大的工程,而我認為是漢文化奸細所為,是為這些民族日後分裂、獨立創造了文化的基本條件。為何不拓展更多的少數民族語使用漢字?西南邊陲的少數民文很多與東南亞民族有著連帶關係,這些民族能用自己語言而用漢字,必定會影響整個東南亞,長久的發展,很大可能形成新的漢字文化圈。漢字的發展並不是現在的單一化語言的模式,而是開拓更多的語言使用漢字,同時把普通話列為教育的必修專科,是容許矛盾存在的同時定出統一點。

幾十年,大陸的語言文字政策是走極端主義,造成了很不利發展和承傳,可以說是失敗的。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23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3-7-14 22:24 | 只看該作者
拓展更多語言使用漢字,就會產生出漢字的另一新讀音。漢字基本是單音節的文字,但是,不是不可超越的唯一底線,漢字在日文中有雙音節現象,也就是說,漢字不一定只限制在單音節上。

有位老華僑教他孫女認漢字,就是以美語讀漢字,「門」是讀「door」。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24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3-7-15 22:30 | 只看該作者
我國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概況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多、語言多、文字多。除漢族外,已確定民族成分的有55個少數民族,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8%,分佈在佔全國總面積50-60%的土地上。55個少數民族中,除回族、滿族已全部轉用漢語外,其他53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有些民族內部不同支系還使用著不同的語言(不包括轉用或者兼用漢語的情況):瑤族的不同支系分別使用勉語、布努語和拉珈語;高山族的不同支系分別使用泰耶爾語、賽德語、鄒語、沙阿魯阿語、卡那卡那布語、排灣語、阿眉斯語、布農語、魯凱語、卑南語、邵語、薩斯特語、耶眉語共13種語言;景頗族的不同支系分別使用景頗語、載瓦語;怒族的不同支系分別使用怒蘇語、阿儂語、柔若語;裕固族使用東部裕固語、西部裕固語;門巴族使用門巴語、倉拉語。因此,全國55個少數民族,共使用72種語言。這些語言分別屬於五個語系: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南島語系、南亞語系和印歐語系。 
  漢藏語系又可分為漢語和藏緬、苗瑤、壯侗三個語族。屬於藏緬語族的有藏、門巴、倉拉、珞巴、羌、普米、獨龍、景頗、彝、傈僳、哈尼、拉祜、納西、基諾、怒蘇、阿儂、柔若、土家、載瓦、阿昌等語言;屬於苗瑤語族的有苗、布努、勉、畲等語言;屬於壯侗語族的有壯、布依、傣、侗、水、仫佬、毛難、拉珈、黎、仡佬等語言。 
  阿爾泰語系又可分為蒙古、突厥、滿-通古斯三個語族。屬於蒙古語族的有蒙古、達斡爾、東鄉、東部裕固、土和保安等語言;屬於突厥語族的有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烏孜別克、塔塔爾、撒拉、西部裕固等語言;屬於滿-通古斯語族的有滿、錫伯、赫哲、鄂溫克、鄂倫春等語言。  
  屬於南亞語系的有佤、德昂、布朗等語言。
  屬於南島語系的是高山族諸語言。 
  屬於印歐語系的是屬斯拉夫語族的俄語和屬印度-伊朗語族的塔吉克語。
  此外,朝鮮語和京語的系屬尚未確定。
  現有的少數民族語言,都是經歷了歷史上語言功能競爭的考驗而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這些語言發展至今成為本族母語,是客觀實際需要決定的,都有其客觀必然性。各民族都熱愛自己民族的語言文字,把語言文字看成民族特徵的重要方面,當作民族的寶貴財富,並對民族語言文字有著統一的願望和意識;同時對本族文字又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種穩固或守舊的心理。
  現在除少數幾個民族程度不同地轉用了漢語外,多數民族以本族語言作為日常生活的主要交際工具;一些民族有傳統的文字,一些民族使用新創文字。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在少數民族社會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其他民族的語言文字無法完全替代的作用。
  目前少數民族語言的使用情況大致有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如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朝鮮等族,有大片聚居區,人口均在百萬以上,文字歷史也比較悠久,他們的語言除了在家庭內部、鄰里親友間使用外,還在本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各個領域中使用,甚至在一些鄰近的或者雜居在一起的其他民族中使用。
  第二種類型,如彝族和傣族,他們雖然也有成片的聚居區,有傳統的文字,但是文字沒有統一的規範,方言差異也較大,本民族的語言在社會上的應用不如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朝鮮等民族那麼廣泛。壯語和傈僳語、拉祜語、景頗語、載瓦語由於語言內部差別較大,全民族通用的共同語還沒有形成,文字的使用範圍也很小,語言使用情況與彝語、傣語接近。
  第三種類型,民族的語言只在本民族內部日常生活中使用,在政治生活、學校教育中往往使用其他民族的語言(主要是漢語,有些地方也使用其他少數民族語言);沒有與本民族語言相一致的文字,一般使用漢字。屬於這個類型的少數民族語言相當多,大約佔語言總數的四分之三以上,使用人口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一半以上。
  55個少數民族使用語言的情況列表如下(不包括兼用漢語或其他少數民族語言的情況):
  民族名稱  使用語言的名稱
  蒙古族   蒙古語
  回族    漢語
  藏族    藏語
  維吾爾族  維吾爾語
  苗族    苗語
  彝族    彝語
  壯族    壯語
  布依族   布依語
  朝鮮族   朝鮮語
  滿族    漢語
  侗族    侗語
  瑤族    勉語、布努語、拉珈語
  白族    白語
  土家族   土家語
  哈尼族   哈尼語
  哈薩克族  哈薩克語
  傣族    傣語
  黎族    黎語
  傈僳族   傈僳語
  佤族    佤語
  畲族    畲語
  高山族   泰耶爾語、賽德語、鄒語、沙阿魯阿語、卡那卡、那布語、排灣語、阿眉斯語、布農語、魯凱語、卑南語、                    
        邵語、薩斯特語、耶眉語
  拉祜族   拉祜語
  水族    水語
  東鄉族   東鄉語
  納西族   納西語
  景頗族   景頗語、載瓦語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語
  土族    土族語
  達斡爾族  達斡爾語
  仫佬族   仫佬語
  羌族    羌語
  布朗族   布朗語
  撒拉族   撒拉語
  毛難族   毛難語
  仡佬族   仡佬語
  錫伯族   錫伯語
  阿昌族   阿昌語
  普米族   普米語
  塔吉克族  塔吉克語
  怒族    怒蘇語、阿儂語、柔若語
  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語
  俄羅斯族  俄羅斯語
  鄂溫克族  鄂溫克語
  德昂族   德昂語
  保安族   保安語
  裕固族   東部裕固語、西部裕固語
  京族    京語
  塔塔爾族  塔塔爾語
  獨龍族   獨龍語
  鄂倫春族  鄂倫春語
  赫哲族   赫哲語
  門巴族   門巴語、倉拉語
  珞巴族   珞巴語
  基諾族   基諾語
  文字是書寫語言的符號,它產生以後,克服了語言的時空限制,擴大了信息傳播,增加了文化積累,對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我國,漢字不但是漢族的文字,也是全國各個少數民族通用的文字,是在國際活動中代表中國的法定文字。全民族都通用漢語的幾個少數民族,很自然地以漢字作為自己的文字,沒有與自己語言相一致的文字的少數民族,大多也選擇了漢字作為自己的文字。現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除回族、滿族已不使用自己民族的文字而直接使用漢字外,有29個民族有與自己的語言相一致的文字,由於有的民族使用一種以上的文字,如傣語使用4種文字,景頗族使用2種文字,所以29個民族共使用54種文字。列表如下:
  民族名稱   使用文字的名稱
  蒙古族    傳統蒙文、托忒文
  藏族     藏文
  維吾爾族   維吾爾老文字、維吾爾新文字
  苗族     老苗文、黔東苗文、湘西苗文、川黔滇苗文、滇東北苗文(后4種為新創)
  彝族     爨文、規範彝文
  壯族     方塊壯字、壯文(新創)
  布依族    布依文(新創)
  朝鮮族    朝鮮文
  侗族     侗文(新創)
  瑤族     門方言文字、勉方言文字
  白族     老白文、白文(新創)
  土家族    土家文(新創)
  哈尼族    哈雅文、碧卡文(均為新創)
  哈薩克族   哈薩克老文字、哈薩克新文字
  傣族     老傣仂文、新傣仂文、老傣那文、新傣那文、傣綳文、金平、傣文
  黎族     黎文(新創)
  傈僳族    老傈僳文(大寫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格框式拼音文字、表音的音節文字)、新傈僳文
  佤族     撒拉語、佤文(新創)
  拉祜族    拉祜文
  水族     水書
  納西族    東巴文、哥巴文、瑪麗薩文、納西文(新創)
  景頗族    景頗文、載瓦文(新創)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文
  土族     土文(新創)
  羌族     羌文(新創)
  錫伯族    錫伯文
  俄羅斯族   俄文
  獨龍族    獨龍文(新創)
  基諾族    基諾文(新創)

  一些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民族,為了保存並發展民族文化,擴大信息來源,提高科學水平,千方百計地創造文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主要是50年代,政府組織語言學專家、少數民族知識分子經過調查研究,先後為壯、布依、彝、苗、哈尼、傈僳、納西、侗、佤、黎等10個民族制訂了14種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其中,分別為苗語的不同方言制訂了4種文字方案,為哈尼語的不同方言制訂了2種文字方案。後來又為景頗族的載瓦支系制訂了拉丁字母形式的載瓦文方案,為土族制訂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土文方案。80年代根據本民族的要求,又為白、獨龍、土家、羌、基諾等民族設計了拼音文字方案。  
  藏、彝、蒙古、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朝鮮、傣等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字,有的文字如藏文、彝文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其他文字也都有幾百年的歷史。它們大部分已經有比較規範的習慣用法,使用範圍較廣,影響也較大。苗文和壯文雖然創製時間不長,但使用人數也較多。下面重點分析這10個民族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及信息處理情況。

來源:語信司

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 ... _1237432688464.html

註,此文來自「中國語言文字網」,現已自我刪除了,可見不敢再見人了。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25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3-7-18 23:53 | 只看該作者
語言是維繫群體的誘因,而群體的形成,有地域性、亦有血緣性。這就是人性的面,亦是人與人之間存在著矛盾的面。

語言有其一定的自然規律,順其自然地發展,很難人為地刻意地改變,也就是說,語言不可能完全地統一的。

歐洲的版圖與中國相約,大家數一數歐洲有多少個國家、有多少種文字、有多少種語言。整個歐洲本來就是血緣相近的地域,為何會這樣的分裂? 而且直到現在為止還在不斷地分裂。當然,宗教不同是一種原因,而最大的原因是出自群體性的語言方面,,不過這只是誘因,而關鍵是在文字拼音化上,拼音文字成為歐洲分裂的主因,這種文字極度狹隘,語言上稍有不同就產生文字的不同,長期形成了群體對立、歧視的鴻溝,隨著語言的不斷地自然發展,亦產生出很多支流鴻溝,這就是歐洲不斷分裂的原因。

中國自古以來的語言狀況與歐洲大致相約,中國歷史中亦出現分治局面,所謂久分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中國的歷史,但是只要細心地看,都只是政治上的分分合合,從沒有因語言文字不同而產生出來的分裂,這就是漢字能容天下語的兼容功能。

不要把表音的拼音文字看成先進,把漢字看成落後。只有不認識拼音文字和漢字的本質,才會產生出這樣錯誤觀點的,不管用了很多的道理來論證,錯誤始終還是錯誤。

大家要清楚,漢字能容天下語,漢字能為天下用?

自秦以後,漢字二千多年是統一的文字,從民族大義來說,是偉大的。

今天中國,一國兩字(繁、簡),不管如何地吹噓,是難以掩飾漢文化奸細行徑,是恥辱的!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16: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