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chico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最好的辦法

[複製鏈接]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21
zjd713 發表於 2012-5-5 05:43 | 只看該作者
-ND- 發表於 2012-5-4 13:32
阿彌陀佛

我感覺有所 「解、悟」 是不會發生在每一天的。


我個人體會是,聞思修是一個反覆循環深入的過程,有了聞思才有」解「,有了修才有」悟「,某種程度上知與行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一個從理論知識到實際操作的過程,當然不是單向的,實際操作中的困惑有需要通過理論提高,如此循環。在佛學中就是體現在實修階段的不同次第的抉擇。呵呵~~這就好比學習英文,中國的教育方式屬於」漸門「,大家十幾年修英語下來,也許也不怎麼樣。另外有些人有點單詞量后就天天看原版電影,新聞,1年上下就能說能聽了,這應該屬於」頓門「。。。兩者誰對誰錯呢??實際上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利弊,知道了利弊才能有的放矢,如頓悟英語的往往讀寫方面差一點,需要需要補那方面。漸悟英語的往往聽說方面差一點,所以需要補補那些。。。明白自我需要什麼對症下藥了,也就是了,所以修行冷暖自知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1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13
22
kickbird 發表於 2012-5-5 05:46 | 只看該作者
chico 發表於 2012-5-5 05:40
你是瞎浪費力氣。建議你買個打汁機,弄點菜汁清清腸子。該砸不砸也不對。 ...

不浪費,只要咬牙切齒,花點力氣,總能弄出幾橛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1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13
23
kickbird 發表於 2012-5-5 05:48 | 只看該作者
-ND- 發表於 2012-5-5 05:38
阿彌陀佛

今天我在這裡「被老師」了一回。

我都被學生好幾回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7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9
24
-ND- 發表於 2012-5-5 05:54 | 只看該作者
kickbird 發表於 2012-5-5 05:48
我都被學生好幾回了!

阿彌陀佛

還是你的福報大啊。

阿彌陀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1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13
25
kickbird 發表於 2012-5-5 05:59 | 只看該作者
-ND- 發表於 2012-5-5 05:54
阿彌陀佛

還是你的福報大啊。

主要是我比較喜慶,好多人都想給我當老師。不過你是我自己認的老師,這樣我的福報不就是你的福報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7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9
26
-ND- 發表於 2012-5-5 06:06 | 只看該作者
zjd713 發表於 2012-5-5 05:43
我個人體會是,聞思修是一個反覆循環深入的過程,有了聞思才有」解「,有了修才有」悟「,某種程度上知與 ...

阿彌陀佛

有感於你「漸」、「頓」的闡述。
我的認識是,不必執著「漸、頓」;也離不開「漸、頓」。

另外,真的感到說法的法師們和這裡的網友是很慈悲的。
不管他們說得是否都對,那種供養大眾的精神很讓我敬佩。
我深深地體會,他們真不容易。

阿彌陀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27
zjd713 發表於 2012-5-5 06:08 | 只看該作者
-ND- 發表於 2012-5-4 14:06
阿彌陀佛

有感於你「漸」、「頓」的闡述。

師兄說的對啊,學習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7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9
28
-ND- 發表於 2012-5-5 06:11 | 只看該作者
kickbird 發表於 2012-5-5 05:59
主要是我比較喜慶,好多人都想給我當老師。不過你是我自己認的老師,這樣我的福報不就是你的福報嘛。 ...

阿彌陀佛

你這樣說,我就有麻煩了。
今天我惹是非了,我一定要去拜懺。


阿彌陀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1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13
29
kickbird 發表於 2012-5-5 06:26 | 只看該作者
-ND- 發表於 2012-5-5 06:11
阿彌陀佛

你這樣說,我就有麻煩了。

帶上我一起拜唄,大姑娘上轎頭一遭,您可得教教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258

帖子

14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2
30
zhenru 發表於 2012-5-5 15:54 | 只看該作者
佛教導弟子---默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724

帖子

45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9
31
一說 發表於 2012-5-5 22:57 | 只看該作者
隨喜贊同樓上各位師兄的意見。
境由心造——在論壇里比現實世界更加顯著。各人什麼觀點,什麼態度,對他人的話什麼反應,對反應的反應如何執著,認真讀貼的心裡有空間可以接納,到只會說自己話看不懂別人話的妄想執著分別,都是眾生相。其中眾生相的背後就是眾生心。心不同而有相不同。
諸行無常——其實同一個人的心也隨著境轉。今天高興多說幾句,明天就冷眼旁觀,今天非要把這個道理說清楚,一爭明白,明天覺得大家糊塗才好看戲——都明白了論壇里就沒有人啦。所以同人也不同心。一切本來如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258

帖子

14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2
32
zhenru 發表於 2012-5-6 07:23 | 只看該作者
佛說[如來藏境界等無差別].每一位有情眾生的自心真如----法身如來藏,都是相同的清淨性.金剛不壞性.只要眾生找到自己

的真心所在---也就是禪宗的開悟,你就會觀行到此心的運作,就會知道萬法皆有此心而生而現,就會看懂一些經典,知道原來

佛都是站在自心真如的立場來説法.


佛說;眾生都是真心和妄心合和運作,只是凡夫眾生不知自己的真心所在,所以每天[認妄為真],而造作身語意的無量重罪.

而所造這些業種就都會落謝在真心如來藏---阿賴耶識裏,所以佛說[於凡夫位恆被雜染。]

但是 自心如來[真心]是本來就具清淨無染,如如不動,金剛不壞性.種子剎那生住異滅,可此真如心體常住不壞,[乃至成佛常所

寶持。] 祂是持種識----第八識真心如來藏----帶著業種往來三世,流轉六道.

所以;菩薩証悟真心如來藏----第八識阿賴耶識,就會發起[本覺智],不再認妄為真,就會轉依如來藏的清淨體性,[菩薩證已斷諸

習氣。]按照菩薩的五十二個階位修行次第成佛.

《大乘密嚴經》;「阿賴耶識亦復如是。是諸如來清凈種性。於凡夫位恆被雜染。菩薩證已斷諸習氣。乃至成佛常所寶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33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2-5-7 23:31 | 只看該作者
一說 發表於 2012-5-5 22:57
隨喜贊同樓上各位師兄的意見。
境由心造——在論壇里比現實世界更加顯著。各人什麼觀點,什麼態度,對他人 ...

佛法要能「說「清楚該有多好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724

帖子

45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9
34
一說 發表於 2012-5-8 00:01 | 只看該作者
chico 發表於 2012-5-7 23:31
佛法要能「說「清楚該有多好哇

可能不是說不清,而是聽不清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7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9
35
-ND- 發表於 2012-5-8 01:40 | 只看該作者
一說 發表於 2012-5-8 00:01
可能不是說不清,而是聽不清奧。

阿彌陀佛

諸位大德其實是不是說:
佛法,是無所謂說得清說不清的。
只是說話的那個人的嘴,能不能說得清說不清佛法。

在這裡想請教諸位一個問題:
我們能學佛、敬佛、供養佛,最後成佛都靠的是我們的這顆心;
而,謗佛入無間地獄的也是由我們的這個心;

佛說,我們都有一顆妙明真心,是為什麼?

望諸位賜教。

阿彌陀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36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2-5-8 03:22 | 只看該作者
永明壽禪師的《宗鏡錄》

伏以真源湛寂,覺海澄清,絕名相之端,無能所之跡。最初不覺,忽起動心,成業識之由,為覺明之咎。因明起照,見分俄興,隨照立塵,相分安布,如鏡現像,頓起根身。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7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9
37
-ND- 發表於 2012-5-8 03:29 | 只看該作者
chico 發表於 2012-5-8 03:22
永明壽禪師的《宗鏡錄》

伏以真源湛寂,覺海澄清,絕名相之端,無能所之跡。最初不覺,忽起動心,成業識之 ...

阿彌陀佛

此是永明壽禪師言,請問,您又當如何思維呢?

阿彌陀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38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2-5-8 03:37 | 只看該作者
-ND- 發表於 2012-5-8 03:29
阿彌陀佛

此是永明壽禪師言,請問,您又當如何思維呢?


我僅知道永明禪師的話,可以回答你的問題。永明禪師的東西,不是我的,我什麼都不知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96

帖子

11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3
39
太湖散人 發表於 2012-5-8 03:51 | 只看該作者
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40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2-5-8 03:52 | 只看該作者
青蓮法師.地藏經科注:

【原夫一念自性,體元湛寂。自性之心,用本虛靈。無相無名,絕思絕議。作群生之依止,為萬法之根源。究竟號中道正空,褒美稱第一義諦。諸佛悟之,則三身圓顯。眾生迷此,則六道循環,雖迷悟之有殊,而心性之無別。】

這段文字也可以回答 -ND- 提出的問題。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22: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