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問?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信心之旅(9):不知為不知

[複製鏈接]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21
sousuo 發表於 2012-5-2 05:47 | 只看該作者
經上還有一句話,叫因著信,以至於信。

這是問兄的意思了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22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2-5-2 05:51 | 只看該作者
sousuo 發表於 2012-5-2 05:47
經上還有一句話,叫因著信,以至於信。

這是問兄的意思了吧?

我的意思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以信求知可以,但不能以信代知。就算信了,還是應該不知為不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23
sousuo 發表於 2012-5-2 10:16 | 只看該作者
問? 發表於 2012-5-1 16:51
我的意思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以信求知可以,但不能以信代知。就算信了,還是應該不知為不知! ...

這件事我是這麼看的: 沒錯,很多事我們都不知,以至於我們有所謂的活到老,學到老。

問題在於,即使我們學到老,許多該知道的,應該還是不會知道。

怎麼辦?幸好有啟示,從上而下,使我們有可能知道些我們無論怎樣求都得不到的知識。

顯然,所謂關於生死的真理屬於我們怎樣求都不可能知道的那類。

無論佛教的步步心證,還是基督教的諸多見證,距離真正關於生死的真理,都還得靠信去跨越。

修充其量只是在增加我們的信心,幫我們堅立更好的信心。

我們沒去修佛,不知佛弟子信仰如何靠實,你們也不知我們釹信心建立的心路歷程,不知我們也是因著信,一步步以至於信的。

在基督信仰里,關鍵點在於相信聖經是神的話,接下來的信仰生活不是為聖經的話尋求證據,而是以聖經來滋潤屬靈的生命。

而聖經的真切,則由這屬靈的生命一天天的成長印證出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724

帖子

45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9
24
一說 發表於 2012-5-2 10:47 | 只看該作者
sousuo 發表於 2012-5-2 10:16
這件事我是這麼看的: 沒錯,很多事我們都不知,以至於我們有所謂的活到老,學到老。

問題在於,即使我們 ...
這件事我是這麼看的: 沒錯,很多事我們都不知,以至於我們有所謂的活到老,學到老。

問題在於,即使我們學到老,許多該知道的,應該還是不會知道。

怎麼辦?幸好有啟示,從上而下,使我們有可能知道些我們無論怎樣求都得不到的知識。

顯然,所謂關於生死的真理屬於我們怎樣求都不可能知道的那類。



Read more: 信心之旅(9):不知為不知 - 第2頁 - 基督家園 - 貝殼村


Sousuo兄,孔夫子的這句話是有深意的。活到老學到老是指學習知識。就像你說的即時學到老,還是不能知道足夠。可是你不需要學到老也可以有智,那就是老老實實是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那你就真知了!說穿了,也就是大家推崇的學問與做人的態度,對自己的心誠實!

你不介意的話,我舉一個例子,你靜默一下平心而論,是否有很多基督徒當說到上帝的時候認為非基督徒是不可比他們更懂得的?這個態度就是「以不知為知之」——因為基督徒真的懂得上帝了嗎?也許有點懂得但是不完全不深刻,真的知道非基督徒的靈性經歷嗎?在不了解的前提下,怎麼敢於想當然地就認定了?因為是他們根據自己的信仰里的一套認知框架裡面說了非基督徒是不認得神。

我這裡並不是說能夠肯定非基督徒認得上帝,而是說對於不知道的就抱著老師態度對自己的心說「我不知道」。

再說更深一層,如果真正能夠抱著這樣的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就是知也——就是可以認識佛性了!故此,佛教說直心是菩提直心是道場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724

帖子

45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9
25
一說 發表於 2012-5-2 10:59 | 只看該作者
你可以把手伸到自己的口袋裡去,你用不著信心。雖然你現在手還在外面但是你確知你可以做到把手伸進去。
需要信心是其實沒有確知,還是要「賭一把」的味道。
佛教徒不需要基督徒那樣的信心,是因為一旦開悟之後你完全明白了,就像你晚上回到家裡雖然一片漆黑,但是你確知開關在哪裡,摸到了打開開關就會有光明一樣。就像確知自己可以探囊取物一樣。這個時候還需要信心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724

帖子

45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9
26
一說 發表於 2012-5-2 11:07 | 只看該作者
sousuo 發表於 2012-5-2 10:16
這件事我是這麼看的: 沒錯,很多事我們都不知,以至於我們有所謂的活到老,學到老。

問題在於,即使我們 ...
而聖經的真切,則由這屬靈的生命一天天的成長印證出來。



我不就是在討教你如何一天天成長的印證的實例嗎?一天天成長了不起啊!老兄你信基督有多少年了?有多少天了?如果每天都有成長的印證,一顆小樹也要長到一人多高了嗎?信仰的實證可以大概拿出來說說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主題

1萬

帖子

75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25
27
·八戒· 發表於 2012-5-2 20:05 | 只看該作者
sousuo 發表於 2012-5-2 10:16
這件事我是這麼看的: 沒錯,很多事我們都不知,以至於我們有所謂的活到老,學到老。

問題在於,即使我們 ...

不錯,在人類還不能認識之前,如果有「啟示」當然可以,但前提是那個「啟示」經得住事實的檢驗。可惜,聖經越來越被證明是錯誤百出的啊 聖經裡面寫了很多「預言」和「歷史」,這些都可以經過考古、科學、事實去一一檢驗,如果發現有不同,那麼就證明了這個「預言」和「歷史」是不可靠的,是不能稱為「啟示」的東西。

就連「啟示」自己都有那麼多自相矛盾的東西,還談什麼「真理」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0

主題

3364

帖子

966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6
28
同行天路 發表於 2012-5-2 21:14 | 只看該作者
sousuo 發表於 2012-5-2 10:16
這件事我是這麼看的: 沒錯,很多事我們都不知,以至於我們有所謂的活到老,學到老。

問題在於,即使我們 ...

以信求知的過程,知得越多,信心就越足,信心越足,知得就越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0

主題

3364

帖子

966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6
29
同行天路 發表於 2012-5-2 21:16 | 只看該作者
·八戒· 發表於 2012-5-2 20:05
不錯,在人類還不能認識之前,如果有「啟示」當然可以,但前提是那個「啟示」經得住事實的檢驗。可惜,聖 ...

需要先放下你的「執」和內心的妄念,才能明白神的旨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主題

1萬

帖子

75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25
30
·八戒· 發表於 2012-5-2 22:01 | 只看該作者
同行天路 發表於 2012-5-2 21:16
需要先放下你的「執」和內心的妄念,才能明白神的旨意。

可惜,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旨意是啥 那麼多「原文作」已經充分證明,神還需要人來為他「修正」自己的「旨意」,可見,神和人一樣會犯錯誤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31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2-5-3 04:5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問? 於 2012-5-3 04:55 編輯
sousuo 發表於 2012-5-2 10:16
這件事我是這麼看的: 沒錯,很多事我們都不知,以至於我們有所謂的活到老,學到老。

問題在於,即使我們 ...


就算學到老還不知道,還是應該老老實實保持不知道的狀態。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靠信無法跨越這道坎。

真正能夠跨越這道坎的,就是實證!雖然這不容易,但比信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32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2-5-3 04:54 | 只看該作者
同行天路 發表於 2012-5-2 21:14
以信求知的過程,知得越多,信心就越足,信心越足,知得就越多。

這就有問題了,既然你都百分之百的信了,所謂信心越足從何理解?從100%到200%?200%到300%?

既然說信心越足,那相對越足的就是不足。既然不足,相對您前面自己的定義,那就是不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33
sousuo 發表於 2012-5-3 06:17 | 只看該作者
問? 發表於 2012-5-2 15:52
就算學到老還不知道,還是應該老老實實保持不知道的狀態。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靠信無法跨越這道坎。

說到知道不知道,我們不知道,聖經說了如何如何,然後兩種態度,一是接受了神的說法,以神的知道為知道;再有呢,說你雖這麼說了,我還是不知道,我要通過自己的修為去發現。

但,能信某種修為可以使我們明白,為什麼不能信神說的是神說的呢?

這裡,信當然不如實證,如果真能實證的話,但,真的能實證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0

主題

3364

帖子

966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6
34
同行天路 發表於 2012-5-3 06:23 | 只看該作者
sousuo 發表於 2012-5-2 10:16
這件事我是這麼看的: 沒錯,很多事我們都不知,以至於我們有所謂的活到老,學到老。

問題在於,即使我們 ...

說得很好。應該可以作為結論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0

主題

3364

帖子

966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6
35
同行天路 發表於 2012-5-3 06:28 | 只看該作者
問? 發表於 2012-5-3 04:54
這就有問題了,既然你都百分之百的信了,所謂信心越足從何理解?從100%到200%?200%到300%?

既然說信心 ...

信心的延伸,使從不知到知的領域,深度和廣度都在增加。100%是信心對象,也就是信神,而以信求知,使知識和體驗越來越豐富,這是非基督徒難以體會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36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2-5-3 07:0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問? 於 2012-5-3 07:33 編輯
sousuo 發表於 2012-5-3 06:17
說到知道不知道,我們不知道,聖經說了如何如何,然後兩種態度,一是接受了神的說法,以神的知道為知道; ...


以神的知道為知道,說得好!

請問你如何知道聖經是「神的知道」,有根據嗎?憑什麼判斷聖經是「神的知道」而不是「人的編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37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2-5-3 07:0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問? 於 2012-5-3 07:33 編輯
同行天路 發表於 2012-5-3 06:28
信心的延伸,使從不知到知的領域,深度和廣度都在增加。100%是信心對象,也就是信神,而以信求知,使知識 ...


對,我們難以體會!個人心理總是複雜的,誰又能體會誰呢?

那就不談心理了,還是談事實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38
sousuo 發表於 2012-5-3 08:42 | 只看該作者
問? 發表於 2012-5-2 18:04
以神的知道為知道,說得好!

請問你如何知道聖經是「神的知道」,有根據嗎?憑什麼判斷聖經是「神的知道 ...

這個問題適用於所有宗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724

帖子

45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9
39
一說 發表於 2012-5-3 09:02 | 只看該作者
sousuo 發表於 2012-5-3 08:42
這個問題適用於所有宗教。

說得好!但主要還是對於建立在完全憑信心的宗教信仰。對於「解行並舉,信願行證」的佛陀教育就不適用了。為什麼?因為修行后無法證明的就要被質疑了。而質疑之一就是「是否領會錯意思了?」

佛教有一句著名的訓叫做: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佛教徒的信仰的根本就不是建立在「因為某某是什麼什麼」所以我就相信他說的話的基礎上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2

主題

8149

帖子

330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02
40
溫和寶 發表於 2012-5-3 09:58 | 只看該作者
同行天路 發表於 2012-4-30 22:24
因為我要尋求真理,所以要信。

原來你的真理是信出來的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2: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