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研究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生命的奧秘

[複製鏈接]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21
拎不清 發表於 2012-2-26 10:4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研究 10樓 的帖子

爆炸是在宇宙中爆炸。這你不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9

主題

9078

帖子

501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17
22
hellman 發表於 2012-2-26 11:04 | 只看該作者
神導演化論,或稱「演化創造論」,不是一個科學意義上的理論學說,而是關於演化論學說的宗教解讀觀點。更確切地說,是關於經典宗教教義如何與生物演化的理解部分或完全相融的總體觀點。這些觀點被許多基督教會所接納,包括羅馬天主教和大多數更正教主流宗派,部分猶太教宗派,以及其他不拘泥字句理解聖經的基督教組織。福音派基督徒,包括傳道家葛培理,對神導演化論也持開放態度[1]。

用這種方式研討演化,《聖經》經文中的《創世記》故事便可以寓於自然的方法解讀。許多人強調《創世記》不是嚴謹的科學論文,而相信上帝主導了人類產生的演化過程。

在達爾文的演化論出現前很久,猶太教徒和基督徒就已經把《創世記》看作是寓言,而不是歷史書。公元一世紀,猶太學者斐洛寫道:世界是六天或者任意一段時間內創造出來的想法是錯誤的[1]。聖奧古斯丁在公元四世紀採用的神學觀點是,宇宙萬物是神在同一時刻創造出來的,《創世記》中的一天甚至不可以從字面上理解為24小時[2]。

「演化創造論」一詞用來特指一種信仰:上帝超越正常的時間和空間,自然界不能獨立於其旨意。這種思想與《創世記》的描述和客觀科學均不衝突,因為創造世界的事件發生於我們所知道的時間之外。

聖經:代下15:13 凡不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無論大小,男女,必被治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23
 樓主| 研究 發表於 2012-2-26 11:24 | 只看該作者
拎不清 發表於 2012-2-26 10:41
回復 研究 10樓 的帖子

爆炸是在宇宙中爆炸。這你不懂

大爆炸之後才有宇宙(物質)、才有時空。
藍天, 白雲, 海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24
 樓主| 研究 發表於 2012-2-26 11:3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hellman 22樓 的帖子

科學與神學越來越接近,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如果沒有現代分子生物學,人們仍然會陷在達爾文主義的迷惑之中。這種不可簡約的複雜性原則,突破了進化論的桎捁,使人們認識到進化論的不可彌補的缺欠。達爾文是一個誠實的人在此方面,他是比較有遠見的。達爾文已經自己背書了進化論的滅亡。
藍天, 白雲, 海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25
 樓主| 研究 發表於 2012-2-26 11:39 | 只看該作者
hellman 發表於 2012-2-26 10:37
看來研究所屬地教會堅決不承認進化論了。現代孩子們都知道曾經有恐龍存在過,你們教會是如何向孩子們解釋恐 ...

我們在談進化論這個理論是否正確,並不涉及恐龍的問題。如果談恐龍,我們可以找時間詳談。其中有一種解釋,叫做「復造論」。你可以先放狗查一查。
藍天, 白雲, 海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9

主題

9078

帖子

501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17
26
hellman 發表於 2012-2-27 10:06 | 只看該作者
對「間隔論」的質疑

字體小 中 大 2011-07-14 14:23:38  |  來源:約拿單的博客 | 作者:約拿單牧師

核心提示:「間隔論」被認為是符合聖經及科學的真理,這種觀點起初由十九世紀初蘇格蘭神學家托馬斯提出,後來廣為傳播,並逐漸被中國福音派教會所廣泛接受。


有些牧師在講解創世記第一章第一節與第二節的經文的時候,認為在「起初上帝創造天地」與「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這兩節經文之間有一段漫長的「地質年代」,這樣的觀點被稱為「間隔論」或是「復造論」。

這個觀點起初是由十九世紀蘇格蘭著名的神學家托馬斯·查默斯(Thomas Chalmers,1780-1847)所提出,後來隨著《司可福註釋聖經》的流傳,而廣為傳播,並且也逐漸被中國福音派教會所廣泛接受。如,中國著名神學家賈玉銘牧師就在其著作《神道學》中就提出了間隔論的觀點,認為這是符合聖經及科學的真理。

這種理論認為,在幾十億年甚至上百億年之前,上帝曾創造過一個完美的天地。撒但就是那個天地的治理者,後來,撒但因犯罪而墮落,於是上帝就毀滅了那個起初創造的世界。當時,生存在那個世界上的生物都被滅絕,後來,上帝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創造了新的世界,就是現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我們現在發現的化石都出於那個原來被造世界的遺物。

有位基督徒作者是這樣解釋的:

這一節(指創世紀一章二節,筆者注。)與第一節相隔的年代,大概就是科學家所說的漫長的地質年代,即史前的歷史時期。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中的「是」,意為「變化」、「改變」。全句的意思為:但地變為荒蕪混沌,也就是說原造世界本是美好的,後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麼地為什麼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呢?有些解經家認為這與撒但的墜落有關(參賽14:12-17 結28:12-15)。撒但原是個天使長,它有一定的權柄,它所造成的慘重破壞,是人類無法達到的。


現代地質學家認為,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發生過一次強烈的震動,直到現在,地球表面還可以看到震動過的痕迹。由此可見,聖經的記載與科學是不矛盾的。雖然有時聖經記載的內容似乎與科學發生矛盾,但這是時間的問題,因為科學還未發現聖經記載的事物。(摘自《創世記註釋》,顧約瑟著,江西省基督教兩會出版。)

持間隔論的基督徒認為,間隔論可以避免科學與聖經的「衝突」,並且也符合聖經的「原意」,他們宣稱,「地是空虛混沌」中的「是」,按原文應該翻譯為「轉動」或「改變」。其實,這樣的觀念恰恰是陷入了一個錯誤的預設中,而這個錯誤的預設則帶來了釋經的錯誤。

一、聖經從來沒有暗示過,在現在這個世界之前,還曾經存在過一個舊的、消失的世界。以賽亞書十四章與以西結書二十八章的記載並不能被證明,是發生在所謂史前時代的事件。其實,間隔論甚至連一節支持它的經文都沒有,完全是基於一種假設。

二、間隔論者預設現代「科學研究」——地球有上億年的歷史,是正確無誤的結論,忽略了所謂科學結論的不確定性。其實,諸多的證據,如,地球磁場的衰退、海洋的鹽量、化石的證明都顯示,地球的年齡是非常年輕的,不會超過一至二萬年,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地質年代。

三、間隔論明顯違反聖經的教導。若是現在的世界被造之前,有一個漫長的地質年代,那我們就無法解釋上帝對摩西說的話,「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出20:11)上帝很明確的指出,天地的受造和其中的萬物的受造,都是他六日的創造之工,而在這之前,並無一物被造。

四、間隔論者也無法解釋創世記三章二十二至二十三節,「耶和華上帝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耶和華上帝便打發他出伊甸園去,耕種他所自出之土。」羅馬書六章二十三節,「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二十一節,「死既是因一人而來。」等諸多的經文,因為這些經文很明確地指出,是因為亞當犯罪,才給世界帶來了死亡,也就是說,在亞當墮落之前,無死亡的存在。

五、間隙論者把「地是(was)空虛混沌」翻譯為「地成了(became)空虛混沌」。這是對希伯來原文hayetah的錯誤運用,要理解一個字的意義,必須聯繫上下文,而不是基於一個可能的翻譯。丁道爾聖經註釋指出:「這節(創世紀一章二節)按一般用法來看,是前一句的延伸,其本身的上下兩半隻有一個交點。」

六、按聖使徒彼得的描述,上帝對罪人第一次審判是洪水,第二次則是烈火(彼前2:5,3:5-6),根本不存在,在挪亞洪水之前有另外一次大審判。

由此可見,間隔論的錯誤是非常明顯的,釋經者若是為了迎合所謂的科學結論,而忽略了聖經本身的教導,這隻會引起更多的質疑和麻煩。因為科學結論是會改變的,而聖經真理是上帝的聖言,是永恆不變的,人妄圖用不確定的東西來證明永不改變的聖經是不可能的,相反,人更不能為了迎合不確定的科學結論,而「修正」聖經的真理。

當然我並不是說,那些持間隔論的基督徒都是異端邪說,相反,其中有很多都是信仰虔誠,堅持聖經無誤的基督徒。提出對間隔論的質疑,並不是為了引起爭論,而是盼望我們深入地研究聖經,不要受到任何錯誤思潮的影響。
聖經:代下15:13 凡不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無論大小,男女,必被治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9

主題

9078

帖子

501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17
27
hellman 發表於 2012-2-27 10:09 | 只看該作者
研究 發表於 2012-2-26 11:39
我們在談進化論這個理論是否正確,並不涉及恐龍的問題。如果談恐龍,我們可以找時間詳談。其中有一種解釋 ...

因為進化論的廣受歡迎,許多基督徒試圖在創世記第一章的最初兩節經文之間放上一段不定的期間。創世記一章1至2節陳述道: 「起初神創造天地, 地是空虛混沌, 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關於這段間隙期間發生的事情(假定),有許多不同的說法,但大多數版本的間隙論把幾百萬年的地質時間放在聖經最初兩節經文之間。這一版本的間隙論有時被稱為復造論(ruin-reconstruction theory) 。

大多數復造論者容讓世俗科學家的錯誤理論來 解釋經文的意義,因此他們接受化石記錄是對地球幾百萬年歷史的解釋。

有些人也把撒旦的墮落放在這段假定的時期。但是,在這段間隙期間,撒旦悖逆是和所造的一切都 「甚好」(創世記一:31)的描述是相矛盾的。

所有版本的間隙論都把外界的概念強加在聖經之上,從而為進一步妥協大開了方便之門。

間隙論從何而來?

多年來,基督徒已經作了許多嘗試,要把創世記的創造記錄,與大家公認的地質學和它對地球年齡幾十億年的教導相調合。這種嘗試的例子包括神導進化論﹑漸進創造論和間隙論的觀點。

這種間隙論的概念可以追溯到荷蘭人Episcopius不是很出名的著作,但它最初來自Thomas Chalmers演講的記錄。 Chalmers是蘇格蘭著名的神學家和蘇格蘭自由教會的首位主席。他也可能要對間隙論的產生負有主要責任。巴克蘭德牧師(Rev.William Buckland) 是一位地質學家。他也極力宣揚此概念。

雖然Chalmers的著作提供了很少關於間隙論的資料,但是許多細節還是從其它作者獲得的,如十九世紀的地質學家休﹒米勒(Hugh Miller) 。休﹒米勒(Hugh Miller)曾經引用了Chalmers關於這一主題的演講。

十九世紀宣場間隙論最具影響力的作者是G. H. Pember。他在<<地球最早的年代>> (Earth』s Earliest Ages) 一書中闡述了這一觀點。該書在1884年首次出版。這部著作有許多修訂版出版,第十五版在1942年發行。

二十世紀辯護間隙論最具學術性的作者是Arthur C. Custance。他出版了<<空虛混沌>> (Without Form and Void) 一書。

研經工具書,如司可福串珠聖經(Scofield Reference Bible)﹑戴克註釋串珠聖經(Dake』s Annotated Reference Bible)和紐伯瑞串珠聖經(Newberry Reference Bible),也包含間隙論。它們影響許多人去接受這種教導。產生和提倡這種觀點的基本原因可以從以下這段非常有影響力的引述看到:

司可福聖經: 「把化石歸入原始的創造,科學和宇宙起源之間的衝突將不復存在」。

戴克註釋串珠聖經: 「當人們最後在地球年齡這一點上達成一致后,他們把一個漫長的年代(超過歷史的六千年)放進創世記一章1至2節之間,這樣創世記和科學之間就不存在衝突了」。

這些引述代表了許多妥協的立場—接受所謂的 「科學」和地球年齡億萬年的觀點,並把此觀點混合到聖經中。

掙扎的見證

G. H. Pember在<<地球最早的年代>>一書中敘述了自己面對漫長地質年代的掙扎。自從化石記錄有幾百萬年的概念在十九世記初受人歡迎以來, Pember的掙扎也成了許多基督徒的掙扎。今日許多受尊重的基督徒領袖掙扎著同樣的問題。

閱讀Pember的著作會幫助我們理解間隙的含意。像今日許多保守的基督徒一樣, Pember也為聖經的權威辯護。他堅決主張:人只能從經文開始,不能把先入為主的概念帶到經文之中。他大膽地斥責那些誤解聖經的人。這些人認為聖經 是寫滿神話,帶著他們的哲學和偏見,和神的真理混合在一起。(第5頁)。當人的哲學被用來解釋神的話語時,將會削弱教會。Pember對此描述道: 「他們藉著有技巧地把自己的系統與聖經真理結合在一起,使人們感到迷惑,以致很少的人能區別什麼是神的啟示什麼是人詭詐的教導」(第7節)。他也說道: 「結果, 矛盾和謬誤的解釋一代代傳下來,被當作神話語本身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那些似乎難解的經文被寓意化﹑靈意化,或偏解。直到它們不再造成困擾。」(第8節)。

接著他對基督徒警告道: 「如果我們感覺敏銳且誠實的話,我們一定會很難做到毫無偏見地解釋這部神聖的著作—聖經,因為我們會把陳腔濫調的概念當作絕對真理接受,並且從未想到測試這些概念,卻只是尋求證實它們」(第8)。

發生在Pember身上的事應該警告我們:無論我們是多麼偉大的神學家,或受人尊重且學識淵博的基督徒領袖,作為有限的罪人, 我們無法輕易倒空自己先入為主的概念。 Pember實際做了自己極力反對的事情,而完全沒有意識到這點。這就是人根深蒂固的本性,如對待長期年代的論題方面。他不想懷疑經文(他接受六個真實的創造日),但他卻不懷疑長期的年代。所以Pember很掙扎該怎麼做。今日許多受人尊重的基督徒領袖,在他們的聖經註釋書顯露了同樣的掙扎,接著對漸進創造論或甚至神導進化論投降。

Pember 說道: 「因為化石遺體不僅清楚地顯示疾病和死亡(罪形影不離的夥伴) 臨到所有的創造物,也伴隨著暴力和殘殺。」 因此,他承認,在罪進入世界之前死亡﹑敗壞和疾病的化石記錄是與聖經的教導完全矛盾的。他認為在罪進入世界之前沒有食肉動物: 「在第六日,神宣告他所造的一切都甚好。這個宣告似乎與動物和植物王國目前的狀況是完全不一致的。再則:他只將青草賜給』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並各樣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作食物」(第35節)。

Pember根據以賽亞書教導說,地球會恢復到起初的樣子—不再有死亡﹑疾病和殘暴行為。可是,因為他已經接受化石記錄作為長時期的解釋,所以他要如何解決這一記錄中的死亡﹑疾病和毀滅呢?他回答道:」 既然化石遺體是亞當以前生物的遺體,並且顯示了疾病﹑死亡和相互毀滅的表徵,那麼它們一定是屬於另一世界的,一個有著受罪污染的歷史的世界」(第35節)。

因此,在試圖把億萬年的概念與經文調和一起的過程中, Pember論證了間隙論是合理的。他說道: 「 我們有理由相信聖經第1節和第2節之間有一個漫長的時間段。再者:既然我們沒有關於地質形成的默示記錄,我們就有自由相信它們是按我們發現它們的次序逐漸形成的。整個過程發生在亞當以前的時代,可能與另一類生命群體密切相關,因此它現在與我們沒有什麼關係」(第28頁)。

帶著這個背景,讓我們詳細探討一下間隙論。基本上,這種理論是由以下三種思想結合而成的。
1. 按字義解釋創世記的觀點。
2. 相信地球有一段極長但未經確認的年代。
3. 把大多數地質層的起源與其它地質學證據插入創世記一章1至2節之間的義務(間隙論反對進化論,卻相信宇宙有古老的起源)。

間隙論有許多不同的變化形式。根據作者菲爾德茲(Weston Fields)所說的,該理論可以被摘要如下: 「在遙遠的過去,神創造了一個完美的天地。撒但是全地的統治者。地上住滿了沒有靈魂的 『人類』。撒但住在 有各式寶石的伊甸園中(以西結書第二十八章) 。最後,撒但因渴望成為神而反叛(以賽亞書第十四章)。因著撒但的墮落,罪進入世界,並以洪水的形式(創世記一章第2節所顯示的)來審判全地,接著全球冰河時代到來,從太陽而來的光和熱被除去。今日地球上所有植物﹑動物和人類的化石都可回溯到路西弗洪水(Lucifer』s food)』時期,與今日地上的植物﹑動物和化石沒有任何的遺傳關係。」

有些版本的間隙論認為,化石記錄(地質記錄)的形成經歷了幾百萬年,接著神用大天災(也就是『路西弗洪水』)毀滅了地球,留下 「空虛混沌」的狀態。

十八世紀以前(相信地球有億萬年的信仰流行以前),西方的聖經註釋書對創世記一章1至2節之間的間隙一無所知。的確,有些聖經註釋學者提出各種不同的時間間隔來解釋撒但墮落的原因,但沒有一個人提出復造論或亞當以前的世界。十九世紀,相信地質的改變發生很緩慢(大約以現在的速度)非常流行(均變論)。隨著均變論廣泛地被人接受,許多神學家極力主張重新解釋創世記(產生了一日千年說﹑漸進創造論﹑神導進化論和啟示日等概念)。
聖經:代下15:13 凡不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無論大小,男女,必被治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9

主題

9078

帖子

501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17
28
hellman 發表於 2012-2-27 10:17 | 只看該作者
間隙論的問題

相信間隙論帶來了許多的問題和矛盾,尤其是對基督徒。
1. 間隙論是與神在六日之內創造萬物(正如經文所陳述的)是不相符的,
出埃及記二十章第11節說: 「 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因此,天地﹑海和其上的萬物(其它的受造物)是在六日之內完成的。 怎會有間隙存在呢?
2. 間隙論把死亡﹑疾病和苦楚放在墮落之前,這是與經文清楚的教導相反的。
羅馬書五章第12節說道: 「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 因此,我們明白在亞當以前不可能有人的罪和死亡。聖經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教導說,亞當是第一個人;因著他的悖逆(罪),死亡和敗壞進入世界。在亞當犯罪以前,不可能有動物(nephesh)或人的死亡。也不可能有人類在亞當之前死在路西弗的洪水中,因為哥林多前書十五章第45節告訴我們亞當是首先的人。
創世記一章29-30節教導,動物和人起初受造時是吃植物的,這與神對受造物」甚好」的描述是一致的。但是,這些證明疾病﹑死亡和敗壞的化石記錄(化石顯示出爭鬥和殘食的現象)怎麼能被描述為 「甚好」呢?如果這樣的話,在化石中所看到的幾十億動物(和許多人)的死亡一定是發生在亞當犯罪以後。全球性洪水的歷史事件記錄在創世記中。它對埋藏在岩層中大量死亡的動物提供了解釋。這些動物遺體是創世洪水的結果。
羅馬書八章第22節教導說: 「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嘆息﹑勞苦」。顯然, 整個受造界在過去和現在都因著罪服在虛空和敗壞之下。間隙論者相信疾病﹑敗壞和死亡存在於亞當犯罪以前,即他們忽視了這是與聖經清楚的教導矛盾的。
有一種版本的間隙論把撒但的墮落放在地質年代之後,剛好在假定的路西弗洪水毀滅那些生命之前,那些假定在亞當以前存在的生命。如此,它就有另外的問題出現—記錄在化石中的死亡和苦難一定是神的錯。因為它發生在撒但墮落以前, 所以不能歸咎撒但和罪。
3. 間隙論在邏輯上是不一致的,因為它偏解本可以解決的經文—假設證據去解釋地球是古老的。
間隙論者接受地球是非常古老的—此信仰是基於地質學證據。認為今日是打開過去的鑰匙。這種假設意味著,含有化石的沉積岩在過去和現在是以相同的速度形成的。這個過程也被許多地質學家和生物學家用來證明以下的信仰:地質記錄說明地球歷史有幾十億年。這種地質記錄成為進化論最突出的東西,因為有人聲稱化石說明了生命形式是從簡單到複雜的。
這使間隙論者左右為難。既然他們要忠於照字面解釋的創造(因為他們已經接受照字義解釋創世記),就不能接受基於地質記錄的進化結論。他們也不能接受創世記中的日是與地質時期相符的。因此,他們主張, 神在路西弗洪水(產生化石)后六個真實的日之內,重新組織了地球,並重造了所有的生命。故取名 「廢墟重建」。撒但的罪 [假定地] 引起了這場洪水,接著對罪的審判 把先前的世界變成 「空虛混沌」的狀態。
雖然間隙論者可能認為路西弗洪水解決了神創造(記錄在創世記一章第二節及其後的經文)以前的生命問題,這實際上首先除去了該理論的支持理由。如果所有(或大部分)的沉積物和化石都是在全球性路西弗洪水之內快速形成的,那麼支持地球極其古老的主要證據將不復存在,因為地球的年齡建立在慢慢形成的沉積物這一基礎上的。
再則,如果世界被變成混亂的狀況(如間隙論所主張的),那麼如此有條不紊的排列在一起的化石和沉積物怎能仍然作為間隙論的論據呢?的確因著這種混亂的狀況,化石記錄即使不完全被損壞也會受到嚴重破壞。這個論據也可針對那些人:認為化石是在路西弗洪水后經過幾百萬年才形成,這場[假定的]洪水使萬物重新被排列在一起。
4. 間隙論無法消除全球性洪水這一歷史事件的證據。
假如化石記錄是由路西弗洪水形成的,那麼挪亞時代的全球大洪水怎麼解釋?在這點上,間隙論者被迫下結論說:全球大洪水一定沒有留下任何痕迹。為了前後一致,間隙論者也得為全球大洪水是局部性事件辯護。間隙論的主要提倡者Custance就是這樣做的,並且他甚至出版一篇文章為局部性洪水辯護。
不過,創世記描述全球大洪水是對人罪惡的審判(創世記第六章)。水淹沒地球超過一年(創世記六:17;7:19-24),只有八個人,連同地上各樣(每樣一對,有些每樣七對)有氣息的動物(創世記七:23)。
它是與聖經的整個框架更相符的。聖經把大多數化石的形成歸因於挪亞時代的全球大洪水,而不是靠對撒但墮落和完全臆測的災變進行牽強的解釋, 這種牽強的解釋不會使我們更好理解聖經和科學。
可悲的是,間隙論者把化石記錄設為假定的間隙,從而挪去了神藉洪水審判的證據。這場洪水是警告神將來的審判(彼得后書三:2-14)。
5. 間隙論者忽視了支持地球年輕的證據。
真正的間隙論者也忽視了支持地球年齡少於1萬年的證據。有許多證據如地球磁場的衰退和快速逆轉﹑海洋鹽量和螺旋星雲的形狀的改變等等。
6. 間隙論者不能把標準均變論的地質學與它漫長的年代調和。
今日的均變論地質學家不能解釋任何一種全球性洪水包括虛構的路西弗洪水或挪亞時代的歷史性洪水。他們也承認先前受造的世界[假想的] 與當前受造的世界之間沒有間隙。
7. 更重要的是,間隙論者削弱了福音的根基。
間隙論者接受古老的地球年齡(基於標準均變論對地質記錄的解釋),使進化論系統完好無損(藉著他們所提出的假設)。
更糟糕的是,他們也必須提出理論說:羅馬書五章第12節和創世記三章第3節只是提到屬靈的死亡。但是,這是與其它經文相抵觸的,如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和創世記三章22至23節。這些經文告訴我們,亞當的罪帶來肉身的死亡和屬靈的死亡。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末后亞當(主耶穌基督)是與首先亞當的死亡成對比的。耶穌為人的罪經受肉身的死亡,因為首先的人亞當因著罪在肉身上死了。
在用肉身死亡咒詛人的同時,神也提供了一個救贖方式:通過他兒子耶穌基督。他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受了死亡的咒詛。希伯來書二章第9節,他 「為人人嘗了死味」。他在公義的審判官面前,用自己的身體在十字架上擔負了我們的刑罰。耶穌基督為所有的人嘗了死味,並在第三日從墳墓里復出擊敗了死亡。如果人相信耶穌基督為救主,他就能脫離地獄中永恆的死亡。他將會被接到神那裡去與神永遠同在。這就是基督信仰的信息。
相信亞當犯罪之前有死亡,會毀掉基督教信息的基礎。聖經說,人悖逆的行為導致萬物的死亡和敗壞,但是間隙論削弱了人需要救主的原因。
聖經:代下15:13 凡不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無論大小,男女,必被治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9

主題

9078

帖子

501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17
29
hellman 發表於 2012-2-27 10:19 | 只看該作者
基督教,基督徒們也沒有絕對真理,也是瞎猜亂蒙人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9

主題

9078

帖子

501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17
30
hellman 發表於 2012-2-27 10:2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hellman 於 2012-2-27 10:29 編輯

查考創世記一章1至2節

創世記一章1至2節現存最早的原稿,可以在七十士譯本(LXX)的舊約希臘文翻譯中發現。該譯本在主前250至200年期間完成。七十士譯本並沒有允許把復造論讀進這些經節中,甚至Custance也承認這點。對這些經節的觀察顯示,間隙論強解了創世記一章1至2節。它的解釋是不自然且不合乎文法的。像許多要把聖經與均變論地質學調和的嘗試一樣,間隙論是出自善意,卻誤導地扭曲了經文。

以下是間隙論在解釋聖經時所面對的五個挑戰。為了獲得更詳盡的分析,我們推薦菲爾德茲所寫的Unformed and Unfilled一書。伯格勒公司(Burgener nterprises)1997年出版該書。

創造(Creating)和製造(Making)(希伯來文: Bara and Asah)

希伯來文Bara與作主語的」神」一起使用時,意為 「創造」—在這個意義上是指產生以前不存在的事物。這是得到普遍認可的。

然而,根據出埃及二十章11節,神在六日之內」造(asah)」了天地和其中的萬物。如果在六日之內造了萬物,那麼顯然間隙論是沒有理由的。為避免這種反對間隙論的經文見證,間隙論者宣稱asah的意思不是」創造(creat)」,而是」組成(form)」或甚至是」再組成(re-form)」。他們認為,出埃及記二十章11節不是指六日創造,而是指六日重組已荒廢的世界。

bara and asah這兩個詞在聖經中的用法有什麼區別?許多經文顯示,雖然asah的意思可能是」做(do)」或」造 (make)」,但也可能和bara一樣都是」創造」的意思。例如,尼希米記九章第6節寫到:神造 (asah) 了 「天和天上的天,並天上的萬象,地和地上的萬物,海和海中所有的」。這裡顯然是指起初從無到有(ex nihilo)的創造,但卻使用了asah一詞。(我們可以穩妥地假設,間隙論不願意說尼希米記九章第6節是指[假定的]重建,因為如果這節經文這樣做的話,間隙論者就得把地質層包括在重建中,這將會使整個理論喪失把化石記錄作為解釋過去的說服力。)

事實上, bara and asah這兩個詞在舊約經常是互換使用的;的確,它們在某些地方用來指同義平行關係(例如,創世記一:26-27,二:4;出埃及記三十四:10;以賽亞書四十一:20,四十三:7)。

我們把這個結論應用到出埃及記二十章第11節﹑三十一章第17節和尼希米記九章第6節,就會明白聖經教導說神在六日之內創造了宇宙(萬物),正如創世記第一章所略述的。

創世記一章1至2節的文法

許多間隙論的忠實跟隨者宣稱,創世記一章1-2節的文法允許一個時間段放在這兩節之間,甚至要求間隙在1節和2節之間所發生的事件中。許多人相信是幾十億年——他們想要把所有地球已形成的地質現象放進這個間隙內。

這是一個不自然的解釋,並不是經文清楚的意義所暗示的。這兩節經文是主語-動詞子句,第2節包含三個與環境有關的子句(也就是,這三個陳述是對第一節主要子句所引入環境的進一步描述)。

這一結論得到文法學家Gesenius的進一步肯定。他說,希伯來文的連接詞waw在第2節開始的意思是」並且(and)」。它是一個」並列連詞」,相當於英語的表達 「就是」(to wit)。1節和2節之間的文法聯繫排除間隙論的可能性。第二節實際上是對地球起初受造狀況的描述: 「[並且]地是空虛混沌」(創世記一:2上)。

「是」或」成了」

間隙論者把」地是(was)空虛混沌」譯為」地成了(became)[或已經成了]空虛混沌」。對希伯來文hayetah(它是希伯來動詞hayah的一種形式,意思是 「是」)一詞的翻譯是攸關得失的。

Custance是間隙論的支持者。他宣稱,動詞hayetah在舊約出現了1320次,只有24次確實帶有 「是」的意思。他下結論道,在創世記一章第2節中,hayetah一定不是」是」的意思 而是」成了」。

可是,我們必須注意,詞語的意義是受它的上下文控制的。第2節的是第1節的詳盡的描述。因此, 「是」是hayetah最自然和適當的翻譯。它在大多數的英文譯本中都是這樣翻譯的(在七十士譯本中亦是如此)。此外,在創世記一章第2節, hayetah後面不是跟著介詞le,這個詞雖能除去這段經文的含義模糊之處,但卻要求把hayetah譯為」成了」。

Tohu and Bohu

tohu 和 bohu這兩詞通常被譯為」空虛混沌」。它們被使用在創世記一章第2節中,是說明,最初的宇宙受造之時是沒有一定形狀且也沒有東西在其中。接著在六日之內,神藉使之成形且充滿所有的受造之物。

間隙論者認為,這些詞暗示有一個審判性的毀滅過程。它們表明現今充滿罪惡的宇宙並不是它最初的狀況。不過,這種解釋是把其它不同上下文背景經文的意思(即,以賽亞書三十四:11和耶利米書四:23)帶到了創世記第一章中。

tohu 和 bohu這兩個詞只在上述的三處經文中一起出現過。不過, tohu也曾單獨出現在其它處經文中,意為 「無定形的(formless)」。該詞本身並沒有告訴我們無定形的原因;這需要從其上下文去獲知。以賽亞書四十五章第18節(常被間隙論者引用)在英王欽定本聖經(KJV)中被譯為 「 tohu」。從上下文來看,以賽亞書所談到的是神的子民以色列,以及神在復興他們時所彰顯的恩典。他揀選自己的子民不是為要毀滅他們,而是要作他們的神,並使他們作自己的子民。以賽亞在這裡與神創造的目的作了對比:他創造世界,並非使之荒涼,而是使之成形充滿,適合所有他所創造的居住。間隙論沒有看到這點。他們誤解了這段經文的含義。他們辯稱,因為以賽亞說神所創造世界最初是無定形的 (tohu),所以它一定是在後來成形的。以賽亞書四十五章第18節是關於神創造的目的,而不是它受造的最初狀態。

雖然 tohu 和 bohu在以賽亞書三十四章11節和耶利米書四章第23節談到大地的荒涼是神審判的結果,但他們本身並沒有表達此含義,而是從特定的上下文得知的。因此,推論創世記一章第2節也是同樣的意思是不合理的。這節經文沒有暗示任何審判。我們可以拿電腦屏幕上的 「空白(blank)」作比較。 屏幕空白的原因可能是沒有通過鍵盤輸入字體,也可能是它上面的字被刪除了。 「空白」一詞本身並不能表明屏幕空白的原因。同樣,地球開始的」空虛混沌」,可能因為它還沒有成形,沒有在它裡面造任何東西,或是審判導致的結果。

神學家把tohu 和/或 bohu在以賽亞書三十四章第11節和四章第23節的用法稱為 「話語暗示(verbal allusion)」。這些關於審判的經文,間接地提到創造開始時地球空虛混沌的狀態,是暗示神的審判要來。神的審判是如此徹底,以致地球像起初一樣荒涼。這表明,創世記一章第2節中受造物所處的狀況不是審判或毀壞的結果。 這與間隙論者的想象是不同的。他們認為耶利米所談到的審判也可應用於創世記一章第2節。耶利米並沒有解釋創世記一章第2節的意義。

「遍滿(replenish)」

許多間隙論者用創世記一章第28節(KJV)中「遍滿(replenish)」一詞證明間隙論是合理的。這是基於該詞有 「重新充滿(refill)」的意思。因此,他們宣稱神告訴亞當和夏娃遍滿全地,這暗示地球上曾充滿著人 (在亞當以前的人類)。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被譯為」遍滿(replenish)「的希伯來文male只有 「充滿(fill)」 (或「被充滿」) 的意思。

英語中」遍滿(replenish)」在十三至十七世紀的意思是」充滿(fill)」;後來它變成」重新充滿(refill)」的意思。英王欽定本聖經(KJV)在1611年出版。翻譯者所用的」遍滿(replenish)」一詞當時的意思是」充滿(fill)」,而不是」重新充滿(refill)」。

創世記一章1至2節的字面意思

間隙(或復造)論基礎是不足信的。

創世記一章1到2節的字面意思是,當神開始創造地球的時候,它是無形﹑空虛和黑暗的,並有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在神的創造下,地球在六日之內成形並充滿受造之物。

與陶匠製作花瓶的過程做個比較。他第一件事是拿來一團粘土。這團粘土是好的,但它沒有被做成任何東西。接下來,他用自己的陶輪把粘土模成花瓶的形狀,然後他把它變干﹑塗上釉料並用火燒。現在可以把水倒進去,把花插在裡面了。這一過程中的任何階段都不能被認為是敗壞或不好的。它只是未被完成的,沒有成形,沒有東西在裡面。當花瓶做好后,插上花,它就可以被描述為」甚好」。

警告

為了避免與受歡迎的科學觀念發生理性衝突,許多基督徒發明重解聖經的方法,間隙論就是這種新發明的解釋。它的目的是要和十八世紀早期興起的科學概念調和。 這些概念至今仍然受人歡迎。

事實上,間隙論是一種有效的麻醉劑,使教會沉睡了一百多年。孩子們接受了這種妥協的立場,但在他們繼續接受高等教育過程中,會震驚地發現這種理論不能解釋什麼。他們有許多人就接受了人被尊重的理論:進化論—是與幾百萬年結合一起的。這通常給他們的信仰帶來災難性後果。

今日有許多其它的妥協立場,如漸進創造論或神導創造論,已經大部分取代了間隙論。間隙論者試圖主張按字義解釋創世記,卻堅持漫長的地質時代(幾百萬年),這為下一代的妥協大開了方便之門—用進化論重新解釋 「日子」等。

在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時代,教會妥協聖經清楚的教導。於是他把<<九五條論綱>>(Ninety-Five Theses)釘在教會的門上,以號召人們回歸神話語的權威。今日的教會同樣忽視了聖經在創世記一至十一章所教導的。現在該是呼召教會回歸神話語權威的時候了,從創世記開始。


http://www.answersingenesis.org/ ... nstruction-theories
聖經:代下15:13 凡不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無論大小,男女,必被治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9

主題

9078

帖子

501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17
31
hellman 發表於 2012-2-27 11:33 | 只看該作者
去教會的孩子們在知識上要吃大虧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9

主題

9078

帖子

501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17
32
hellman 發表於 2012-2-28 05:22 | 只看該作者
研究是如何從這些觀點中辨別真假,辨別真理的?你認為真理是哪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11

帖子

850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50
33
arkone 發表於 2012-3-1 00:18 | 只看該作者
科學雖然進步巨大,能回答一些問題,但是同時也帶來更多的需要回答的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9

主題

9078

帖子

501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17
34
hellman 發表於 2012-3-1 00:31 | 只看該作者
arkone 發表於 2012-3-1 00:18
科學雖然進步巨大,能回答一些問題,但是同時也帶來更多的需要回答的問題。

科學就是這樣帶來進步的,宗教永遠停留在2000前。
聖經:代下15:13 凡不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無論大小,男女,必被治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11

帖子

850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50
35
arkone 發表於 2012-3-1 00:4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hellman 34樓 的帖子

雖然可能進步不巨大,但宗教的確存在有進步啊?例如,連教皇都給科學家伽利略正式平反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9

主題

9078

帖子

501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17
36
hellman 發表於 2012-3-1 01:02 | 只看該作者
arkone 發表於 2012-3-1 00:43
回復 hellman 34樓 的帖子

雖然可能進步不巨大,但宗教的確存在有進步啊?例如,連教皇都給科學家伽利略正 ...

宗教不能進步,宗教進步是違反教義的,是錯誤的。宗教越老越好。聖經就不許變動,一變就被罵為邪教了。
聖經:代下15:13 凡不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無論大小,男女,必被治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11

帖子

850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50
37
arkone 發表於 2012-3-1 01:0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rkone 於 2012-3-1 01:11 編輯
hellman 發表於 2012-3-1 01:02
宗教不能進步,宗教進步是違反教義的,是錯誤的。宗教越老越好。聖經就不許變動,一變就被罵為邪教了。



可以簡要介紹一下你對於宗教和科學以及它門之間的關係持有的主要觀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9

主題

9078

帖子

501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17
38
hellman 發表於 2012-3-1 01:35 | 只看該作者
arkone 發表於 2012-3-1 01:05
可以簡要介紹一下你對於宗教和科學以及它門之間的關係持有的主要觀點?

我一老老實實發表我自己的看法,班主就馬上珊貼了,不信試試:

宗教都是騙人騙錢的,控制人們思想,騙人去奉獻供牧師享樂的。特別是基督教,本質是中東落後宗教,應該早日拋除。反對宗教毒害孩子們,。。。。。。宣傳仇恨不同信仰的人,反對科學,。。。。。。

科學還不完全,也不可能完全,但是科學勇於接受批評,勇於改正任何錯誤,所以科學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不騙人,也騙不了人。
聖經:代下15:13 凡不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無論大小,男女,必被治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39
 樓主| 研究 發表於 2012-3-1 01:39 | 只看該作者
arkone 發表於 2012-3-1 00:18
科學雖然進步巨大,能回答一些問題,但是同時也帶來更多的需要回答的問題。

你說得對。
藍天, 白雲, 海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11

帖子

850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50
40
arkone 發表於 2012-3-1 01:4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rkone 於 2012-3-1 01:47 編輯
hellman 發表於 2012-3-1 01:35
我一老老實實發表我自己的看法,班主就馬上珊貼了,不信試試:

宗教都是騙人騙錢的,控制人們思想,騙 ...


雖然我保留我的不同觀點,但我能看到帖子。你帖子還沒有被刪除。
是不是你只介紹對於宗教和科學的主要觀點?而還沒有簡要介紹你對於宗教和科學之間的關係的主要觀點? 或是你認為它們無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04: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