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lushao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針濺血: 我們的大學什麼都像,就是不怎麼像大學

[複製鏈接]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21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2-1-28 13:07 | 只看該作者
lushao 發表於 2012-1-27 21:13
哈哈,這叫腳踩兩隻船。 是「二一子」?

不明白你在說什麼?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4797

帖子

356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564
22
 樓主| lushao 發表於 2012-1-28 13:3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ushao 於 2012-1-28 13:37 編輯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2-1-28 13:07
不明白你在說什麼?


黨叫你撈錢,你撈錢,而且還說不聽黨的話。
那不是自相矛盾,
也是開個小玩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

主題

86

帖子

1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8197
23
亦云 發表於 2012-1-28 13:46 | 只看該作者
大學有兩類:1)中國和朝鮮以外的大學;2)中國和朝鮮的大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4797

帖子

356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564
24
 樓主| lushao 發表於 2012-1-28 14:01 | 只看該作者
亦云 發表於 2012-1-28 13:46
大學有兩類:1)中國和朝鮮以外的大學;2)中國和朝鮮的大學。

中朝大學和非中朝大學。兩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842

帖子

1007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7
25
一針濺血 發表於 2012-1-29 04:3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lushao 20樓 的帖子

北大自1949年起培育了多少個殺人犯我沒有見到過統計,但在美國我知道有4人,按學校排名,暫時領先第一(如果這個數據有誤,請網友指正,不勝感激)。如果按照被殺人數算,北大以總數7名領先。在被殺死的21個人中,北大佔三分之一。除了比較集中的北大外,改革開放後來美的其他10位殺人犯來自於國內不同的大學。
(一)四個殺人犯的故事回放:
第一位北大培養的殺人犯是盧剛。下面是關於盧剛殺人的詳細報導:
1991年11月1日下午3點半左右,美國愛荷華大學物理學大樓里正在舉辦一個天文物理專題討論會。北京大學物理系高材生盧剛博士也在現場,他是1985年由國家公派來美留學的。盧剛在愛荷華大學生活了6年,並在這個房間通過了博士論文。盧剛在會議室旁聽了約5分鐘,突然拔出手槍,對準他的博士研究生導師——47歲的戈爾咨教授,教授應聲倒下,盧剛又在他腦後補了一槍,繼爾又朝史密斯教授身上開了兩槍。盧剛卻又冷靜地將槍口瞄準了他的師弟山林華博士,他一連朝山林華的頭部和胸部開了數槍,山林華當場死亡。然後,又來到系主任辦公室,一槍射殺了44歲的系主任尼柯森教授。在確認系主任已經死後,他又跑回三樓第一現場,以確定戈爾咨、史密斯、山林華三人是否真的死了,當時有幾個老師和學生正在搶救奄奄一息的史密斯教授,盧剛在門口揮舞手槍喝令他們出去,然後走到躺在地上的史密斯教授面前,對準他驚恐萬狀、帶著哀求的眼睛,又補發了致命的一槍。之後,盧剛跑出物理系大樓,又衝進大學行政大樓,推開副校長安‧柯萊瑞女士的辦公室,朝她連開數槍,同時又重傷要報警的副校長秘書,然後舉槍自殺。整個兇殺過程只有10分鐘,盧剛打死五人,重傷一人後自殺。
根據盧剛自己的文字所說,他殺人的原因是導師偏向山林華,另一原因是他畢業后找不到工作。
第二位北大培養的殺人犯是劉穎,北大物理系畢業生,在矽谷任電腦工程師。案件發生在1993年,劉穎用手槍殺害了她的丈夫,也是北大畢業的楊斌。二人曾經都有很好的工作,都在矽谷,而且住在高級住宅區Berryessa。1980年左右來美讀書,案件發生在二人正在離婚過程中。此時劉穎丟了工作,家庭矛盾便由此引發。劉穎殺人後飲彈自盡,地地道道的魚死網破。
第三位北大培養的殺人犯是張棟。事件簡單過程是:2004年,肯塔基大學藥學院博士研究生張棟,將其在東肯塔基大學剛剛碩士畢業的女友顧岩掐死在路上,並拋屍高速公路邊的玉米地。張棟報案女友失蹤,並上網哭訴女友失蹤不知如何是好,很快被警察懷疑並拘捕。張棟在開庭前,於看守所內用電話線自縊。此案屬於「情變」殺人。
第四位北大培養的殺人嫌疑犯是李天樂(編者註:李天樂鉈殺丈夫案還在審理中,尚未定案)。李天樂畢業於北大化學系,丈夫畢業於清華,二位在美國都有不錯的工作,有一個二歲的兒子。正在鬧離婚時期,清華男被「鉈殺」警方懷疑是「她殺」(「鉈」讀音同「她」,而非「脫」,但「脫殺」也有道理,他離婚不脫手老婆還住在一起而被殺)。由於網友在一論壇上說,潤濤閻先生,請談談「脫沙」吧,令我冥思苦想了很久才明白他要說的是「鉈殺」事件。猜出這兩個字真的不容易,因為他用的是「沙」。
(二)殺人手段
盧剛按照準軍人的方式殺人。他先買好了槍支,然後到靶場練習射殺本領,自認槍法過關后10分鐘內在兩個大樓里射死五人,射傷一人。尤其是回頭給奄奄一息但仍然想活下來而哀求他的史密斯教授補上一槍,其殘忍程度令人毛骨悚然。不管怎麼說,不說他們是你的恩師,就算他們對你不公平,至少沒有殺父之仇,更別說還給了你臨時工作。
盧剛用手槍殺人的方法很快傳給了劉穎,因為劉穎殺人的目標只是丈夫一人,也就沒必要花大功夫練習射殺本領。沒有了工作,沒有得到丈夫的體貼,而是離婚,便舉槍殺人。
張棟不用先進武器,愣是把女朋友徒手給掐死(有說是勒死)。其兇狠程度令人髮指。不管怎麼說,曾經是你的女朋友,就算她移情別戀,你就能狠下心來把你深愛的女人掐死?你愛她難道不是為了給她帶來幸福?你怎麼就知道人家跟了別人就會生不如死?
劉穎學的是盧剛,雖然沒有練習過射擊技術,但面對面開槍,打不準只能是不淡定而手發了抖,那就對不起名校的聲譽了。在面對敵人的時候,沉著二字很重要。

李天樂用鉈毒殺她的丈夫王曉燁。
李天樂用的是鉈,這個似乎是從清華那裡學來的。清華的朱令案婦孺皆知,李天樂這個清華的妻子當然知曉。親眼看著自己曾經愛得死去活來的丈夫被自己慢慢毒死,其冷酷程度到了陰森的地步,令人脊骨發冷。
不管怎麼說,他陪著你度過了十個春秋。丈夫王曉燁是華爾街電腦工程師,搞0I0二進位的高手。俺估計2008年把房子買到了泡沫的頂點從而引發夫妻吵架,互相埋怨或主張買房子的一方被埋怨,最後夫妻雙方的負距離變成了正距離。俺無法估計的是為何結婚這麼多年才懷孕……。當然,這些都是忽悠,到底真相如何,與本文的宗旨無關。
潤濤閻在前邊的舊作里說過,人來到陽間等同於風風火火來趕集,該買的買了該賣的賣了就回家。在這暫短的幾十年的路程上,凡是有幸能陪伴你走了一段的都是前世的造化,即使沒有陪你走完而溜號了,你縱然不念及對方曾經給過你的愛與恩,也沒必要用殘忍的手段把人整回家吧。就算他對你始亂終棄,哪怕死有餘辜,你這麼整死他,那你在監獄里度過餘生,能否對得起生你養你的父母?就算你逃過法律的制裁,你的父母為你的所為該是何等捶胸頓足?假設沒有那個護士懂得鉈中毒而使你逍遙法外,那你的心裡能忘記給丈夫投毒的那一幕?你兒子問爸爸是怎麼死的,你該如何答覆?
既然是殺人,手段必定殘酷,否則殺不死人。但比較這四位,盧剛給人留下的是恐怖;張棟給人留下的是一時衝動;而李天樂給人留下的是陰森;唯獨劉穎給人留下的多半是哀嘆。
本文選擇北大4人來說事,不是要抹黑北大,而是因為這4個人已經代表了從一時衝動到密謀策劃不同的階層,也代表了從單身漢到婚姻解體的不同階段的人,而被殺的人範圍之廣也極具代表性。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北大代表著名校,一群智商超過平均水平的學者。
(三)這些名校畢業的殺人犯,根本問題出在哪裡?
上面列舉的殺人犯殺人動機不同,所處的境遇不同,殺人的手段也不同,但問題的根本卻是同樣的:那就是自制力太低甚至缺乏。這是他們唯一的共性。離開共性,研究起來就是盲人摸象。找到了共性,也就有了探討問題的出發點。
人生在世十有八九不順心。但有的人能夠坦然面對不公、不平、甚至不幸,因為他們有極強的自制力。而有的人自制力過低,一旦有挫折便來個魚死網破,受了委屈就要報復。盧剛就是因為那點小事,老闆本來特別喜歡他的,只是來了個更讓老闆喜歡的山林華他就受不了了,就要殺掉5人才解氣。想想看,留有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看得稍微遠一點,就能度過難關。
當年被江青整肅的人自殺了。那時我聽到后就百思不得其解,幹嘛不等著看江青自殺?你盧剛既然認為自己比山林華優秀,那以後的路還長著呢,幹嘛現在就自暴自棄?
張棟已經是博士研究生了,難道你還找不到媳婦不成?怎麼就不知道戀愛婚姻三草定律里的天涯何處無芳草?而且你還三草都佔了!馬不吃回頭草,你吃!兔子不吃窩邊草,你吃!你憑什麼就不相信你能找到比她更合適你的老婆呢?
要說李天樂的情況也許複雜些。當年她在北大時是有男朋友的,該北大男被清華的王曉燁在美國虎口奪食了。結婚後一直不能懷孕生孩子,到了38歲生了個兒子。也就是在2008年的此時他們買了房。不知是生孩子年齡太大而得了產後抑鬱症還是房地產的威猛下跌導致倆口子打架不斷,最終導致婚姻解體。難道你李天樂就真的不能跟自己的兒子享受天倫之樂?沒有了這個天天跟你互相打架的丈夫,你損失能有多大?
然而,哪位網友要是真的以為上面四位北大高材生不懂得潤濤閻講的這些道理,那您就大錯特錯了!
自制力低下的人絕不缺乏遠大目光!而是他們不能控制住眼前的行動。不顧後果,連自己的孩子的未來都葬送了也無法制止住。不僅對自己的未來自暴自棄,對自己孩子的未來也不管不顧了。自制力幾乎為零。
自制力低下是從小逐步養成的習慣。
(四)自制力低下的本質是什麼?
自制力低下是從小逐步養成的習慣。越是嬌生慣養的孩子,長大后自制力越低。澳大利亞的一位社會學家看到了中國提供了獨生子女生態環境,便開始了一項很有意義的研究,這個研究是跟中國同事合作。就是在中國和澳大利亞做同樣的兒童試驗:告訴孩子們,你眼前就是你喜歡的巧克力,但如果你能熬到15分鐘,你能得到很多巧克力。你如果熬不到15分鐘,你就只有眼前這一顆巧克力。孩子們都明白熬不到15分鐘的後果很糟糕,但有的人就是熬不到便拿起眼前的巧克力吃了。這項研究結果是:澳大利亞的孩子有80%能熬到15分鐘,而中國的孩子熬不到15分鐘的高達66%,熬到15分鐘的只有34%。這個研究表明:中國目前的小孩子這一代人其自制力低得嚇人。
從小就缺乏自制力的孩子長大后很難有高的自制力。因為他們已經把眼前的舒服當成習慣。也就是說,自制力低的人習慣於「眼前怎麼舒服就怎麼來」,而不顧及遠期目標。眼前玩網舒服就在上班時也玩網,眼前吸毒舒服就吸毒。絕不是這些人不知道上班玩網的壞處和吸毒的後果,而是忍不住。
社會學家們給出了自制力低下的人很多特徵,比如缺乏寬容別人、沒有遠大目標、心胸狹窄、貪玩、自私、喪失自尊,等等等等。
不同於前人給出的啰啰嗦嗦的定義,本人在此提出潤濤閻第十一定律:
自制力低下的人其表現特徵只有一條:怎麼舒服就怎麼來。
這裡的舒服當然是指眼前。
業餘兒童心理學家潤濤閻認為:人的自制力不僅僅是從嬰兒開始的,而且是在兒童階段定型的!北大自1949年起培育了多少個殺人犯我沒有見到過統計,但在美國我知道有4人,按學校排名,暫時領先第一(如果這個數據有誤,請網友指正,不勝感激)。如果按照被殺人數算,北大以總數7名領先。在被殺死的21個人中,北大佔三分之一。除了比較集中的北大外,改革開放後來美的其他10位殺人犯來自於國內不同的大學。
(一)四個殺人犯的故事回放:
第一位北大培養的殺人犯是盧剛。下面是關於盧剛殺人的詳細報導:
1991年11月1日下午3點半左右,美國愛荷華大學物理學大樓里正在舉辦一個天文物理專題討論會。北京大學物理系高材生盧剛博士也在現場,他是1985年由國家公派來美留學的。盧剛在愛荷華大學生活了6年,並在這個房間通過了博士論文。盧剛在會議室旁聽了約5分鐘,突然拔出手槍,對準他的博士研究生導師——47歲的戈爾咨教授,教授應聲倒下,盧剛又在他腦後補了一槍,繼爾又朝史密斯教授身上開了兩槍。盧剛卻又冷靜地將槍口瞄準了他的師弟山林華博士,他一連朝山林華的頭部和胸部開了數槍,山林華當場死亡。然後,又來到系主任辦公室,一槍射殺了44歲的系主任尼柯森教授。在確認系主任已經死後,他又跑回三樓第一現場,以確定戈爾咨、史密斯、山林華三人是否真的死了,當時有幾個老師和學生正在搶救奄奄一息的史密斯教授,盧剛在門口揮舞手槍喝令他們出去,然後走到躺在地上的史密斯教授面前,對準他驚恐萬狀、帶著哀求的眼睛,又補發了致命的一槍。之後,盧剛跑出物理系大樓,又衝進大學行政大樓,推開副校長安‧柯萊瑞女士的辦公室,朝她連開數槍,同時又重傷要報警的副校長秘書,然後舉槍自殺。整個兇殺過程只有10分鐘,盧剛打死五人,重傷一人後自殺。
根據盧剛自己的文字所說,他殺人的原因是導師偏向山林華,另一原因是他畢業后找不到工作。
第二位北大培養的殺人犯是劉穎,北大物理系畢業生,在矽谷任電腦工程師。案件發生在1993年,劉穎用手槍殺害了她的丈夫,也是北大畢業的楊斌。二人曾經都有很好的工作,都在矽谷,而且住在高級住宅區Berryessa。1980年左右來美讀書,案件發生在二人正在離婚過程中。此時劉穎丟了工作,家庭矛盾便由此引發。劉穎殺人後飲彈自盡,地地道道的魚死網破。
第三位北大培養的殺人犯是張棟。事件簡單過程是:2004年,肯塔基大學藥學院博士研究生張棟,將其在東肯塔基大學剛剛碩士畢業的女友顧岩掐死在路上,並拋屍高速公路邊的玉米地。張棟報案女友失蹤,並上網哭訴女友失蹤不知如何是好,很快被警察懷疑並拘捕。張棟在開庭前,於看守所內用電話線自縊。此案屬於「情變」殺人。
第四位北大培養的殺人嫌疑犯是李天樂(編者註:李天樂鉈殺丈夫案還在審理中,尚未定案)。李天樂畢業於北大化學系,丈夫畢業於清華,二位在美國都有不錯的工作,有一個二歲的兒子。正在鬧離婚時期,清華男被「鉈殺」警方懷疑是「她殺」(「鉈」讀音同「她」,而非「脫」,但「脫殺」也有道理,他離婚不脫手老婆還住在一起而被殺)。由於網友在一論壇上說,潤濤閻先生,請談談「脫沙」吧,令我冥思苦想了很久才明白他要說的是「鉈殺」事件。猜出這兩個字真的不容易,因為他用的是「沙」。
(二)殺人手段
盧剛按照準軍人的方式殺人。他先買好了槍支,然後到靶場練習射殺本領,自認槍法過關后10分鐘內在兩個大樓里射死五人,射傷一人。尤其是回頭給奄奄一息但仍然想活下來而哀求他的史密斯教授補上一槍,其殘忍程度令人毛骨悚然。不管怎麼說,不說他們是你的恩師,就算他們對你不公平,至少沒有殺父之仇,更別說還給了你臨時工作。
盧剛用手槍殺人的方法很快傳給了劉穎,因為劉穎殺人的目標只是丈夫一人,也就沒必要花大功夫練習射殺本領。沒有了工作,沒有得到丈夫的體貼,而是離婚,便舉槍殺人。
張棟不用先進武器,愣是把女朋友徒手給掐死(有說是勒死)。其兇狠程度令人髮指。不管怎麼說,曾經是你的女朋友,就算她移情別戀,你就能狠下心來把你深愛的女人掐死?你愛她難道不是為了給她帶來幸福?你怎麼就知道人家跟了別人就會生不如死?
劉穎學的是盧剛,雖然沒有練習過射擊技術,但面對面開槍,打不準只能是不淡定而手發了抖,那就對不起名校的聲譽了。在面對敵人的時候,沉著二字很重要。

李天樂用鉈毒殺她的丈夫王曉燁。圖為:李天樂夫婦合照。(網路圖片)
李天樂用的是鉈,這個似乎是從清華那裡學來的。清華的朱令案婦孺皆知,李天樂這個清華的妻子當然知曉。親眼看著自己曾經愛得死去活來的丈夫被自己慢慢毒死,其冷酷程度到了陰森的地步,令人脊骨發冷。
不管怎麼說,他陪著你度過了十個春秋。丈夫王曉燁是華爾街電腦工程師,搞0I0二進位的高手。俺估計2008年把房子買到了泡沫的頂點從而引發夫妻吵架,互相埋怨或主張買房子的一方被埋怨,最後夫妻雙方的負距離變成了正距離。俺無法估計的是為何結婚這麼多年才懷孕……。當然,這些都是忽悠,到底真相如何,與本文的宗旨無關。
潤濤閻在前邊的舊作里說過,人來到陽間等同於風風火火來趕集,該買的買了該賣的賣了就回家。在這暫短的幾十年的路程上,凡是有幸能陪伴你走了一段的都是前世的造化,即使沒有陪你走完而溜號了,你縱然不念及對方曾經給過你的愛與恩,也沒必要用殘忍的手段把人整回家吧。就算他對你始亂終棄,哪怕死有餘辜,你這麼整死他,那你在監獄里度過餘生,能否對得起生你養你的父母?就算你逃過法律的制裁,你的父母為你的所為該是何等捶胸頓足?假設沒有那個護士懂得鉈中毒而使你逍遙法外,那你的心裡能忘記給丈夫投毒的那一幕?你兒子問爸爸是怎麼死的,你該如何答覆?
既然是殺人,手段必定殘酷,否則殺不死人。但比較這四位,盧剛給人留下的是恐怖;張棟給人留下的是一時衝動;而李天樂給人留下的是陰森;唯獨劉穎給人留下的多半是哀嘆。
本文選擇北大4人來說事,不是要抹黑北大,而是因為這4個人已經代表了從一時衝動到密謀策劃不同的階層,也代表了從單身漢到婚姻解體的不同階段的人,而被殺的人範圍之廣也極具代表性。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北大代表著名校,一群智商超過平均水平的學者。
(三)這些名校畢業的殺人犯,根本問題出在哪裡?
上面列舉的殺人犯殺人動機不同,所處的境遇不同,殺人的手段也不同,但問題的根本卻是同樣的:那就是自制力太低甚至缺乏。這是他們唯一的共性。離開共性,研究起來就是盲人摸象。找到了共性,也就有了探討問題的出發點。
人生在世十有八九不順心。但有的人能夠坦然面對不公、不平、甚至不幸,因為他們有極強的自制力。而有的人自制力過低,一旦有挫折便來個魚死網破,受了委屈就要報復。盧剛就是因為那點小事,老闆本來特別喜歡他的,只是來了個更讓老闆喜歡的山林華他就受不了了,就要殺掉5人才解氣。想想看,留有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看得稍微遠一點,就能度過難關。
當年被江青整肅的人自殺了。那時我聽到后就百思不得其解,幹嘛不等著看江青自殺?你盧剛既然認為自己比山林華優秀,那以後的路還長著呢,幹嘛現在就自暴自棄?
張棟已經是博士研究生了,難道你還找不到媳婦不成?怎麼就不知道戀愛婚姻三草定律里的天涯何處無芳草?而且你還三草都佔了!馬不吃回頭草,你吃!兔子不吃窩邊草,你吃!你憑什麼就不相信你能找到比她更合適你的老婆呢?
要說李天樂的情況也許複雜些。當年她在北大時是有男朋友的,該北大男被清華的王曉燁在美國虎口奪食了。結婚後一直不能懷孕生孩子,到了38歲生了個兒子。也就是在2008年的此時他們買了房。不知是生孩子年齡太大而得了產後抑鬱症還是房地產的威猛下跌導致倆口子打架不斷,最終導致婚姻解體。難道你李天樂就真的不能跟自己的兒子享受天倫之樂?沒有了這個天天跟你互相打架的丈夫,你損失能有多大?
然而,哪位網友要是真的以為上面四位北大高材生不懂得潤濤閻講的這些道理,那您就大錯特錯了!
自制力低下的人絕不缺乏遠大目光!而是他們不能控制住眼前的行動。不顧後果,連自己的孩子的未來都葬送了也無法制止住。不僅對自己的未來自暴自棄,對自己孩子的未來也不管不顧了。自制力幾乎為零。
自制力低下是從小逐步養成的習慣。
(四)自制力低下的本質是什麼?
自制力低下是從小逐步養成的習慣。越是嬌生慣養的孩子,長大后自制力越低。澳大利亞的一位社會學家看到了中國提供了獨生子女生態環境,便開始了一項很有意義的研究,這個研究是跟中國同事合作。就是在中國和澳大利亞做同樣的兒童試驗:告訴孩子們,你眼前就是你喜歡的巧克力,但如果你能熬到15分鐘,你能得到很多巧克力。你如果熬不到15分鐘,你就只有眼前這一顆巧克力。孩子們都明白熬不到15分鐘的後果很糟糕,但有的人就是熬不到便拿起眼前的巧克力吃了。這項研究結果是:澳大利亞的孩子有80%能熬到15分鐘,而中國的孩子熬不到15分鐘的高達66%,熬到15分鐘的只有34%。這個研究表明:中國目前的小孩子這一代人其自制力低得嚇人。
從小就缺乏自制力的孩子長大后很難有高的自制力。因為他們已經把眼前的舒服當成習慣。也就是說,自制力低的人習慣於「眼前怎麼舒服就怎麼來」,而不顧及遠期目標。眼前玩網舒服就在上班時也玩網,眼前吸毒舒服就吸毒。絕不是這些人不知道上班玩網的壞處和吸毒的後果,而是忍不住。
社會學家們給出了自制力低下的人很多特徵,比如缺乏寬容別人、沒有遠大目標、心胸狹窄、貪玩、自私、喪失自尊,等等等等。
不同於前人給出的啰啰嗦嗦的定義,本人在此提出潤濤閻第十一定律:
自制力低下的人其表現特徵只有一條:怎麼舒服就怎麼來。
這裡的舒服當然是指眼前。
業餘兒童心理學家潤濤閻認為:人的自制力不僅僅是從嬰兒開始的,而且是在兒童階段定型的!
沒有人能看到自己高度以上的東西
教育五毛  人人有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4797

帖子

356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564
26
 樓主| lushao 發表於 2012-1-29 16:3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一針濺血 25樓 的帖子

好長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3

主題

217

帖子

18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81
27
伊夏 發表於 2012-1-29 22:09 | 只看該作者
我也在國內上的大學,感覺沒那麼嚴重啊!認為還是看自己追求的是什麼,如果想,還是可以獨善其身,發展自己的個性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4797

帖子

356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564
28
 樓主| lushao 發表於 2012-1-30 01:5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ushao 於 2012-1-30 01:59 編輯
伊夏 發表於 2012-1-29 22:09 [/url]


我也在國內上的大學,感覺沒那麼嚴重啊!認為還是看自己追求的是什麼,如果想,還是可以獨善其身,發展自己的個性的!


  ...



真的嗎?
不要想自己要追求什麼,要想黨需要什麼?
否則的話,會容易走入歧途的。

謝謝你的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29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2-1-30 03:05 | 只看該作者
lushao 發表於 2012-1-28 00:37
黨叫你撈錢,你撈錢,而且還說不聽黨的話。
那不是自相矛盾,
也是開個小玩笑。

沒聽說黨叫你撈錢。喜歡編造謠言的人,往往的偏激的人。他們喜歡把自己用自己偏激的思想去造謠。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4797

帖子

356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564
30
 樓主| lushao 發表於 2012-1-30 03:24 | 只看該作者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2-1-30 03:05
沒聽說黨叫你撈錢。喜歡編造謠言的人,往往的偏激的人。他們喜歡把自己用自己偏激的思想去造謠。

偉大的共產黨領導人鄧小平教導我們:「一切向錢看」。
不撈錢?第一「撈客」是他老人家的兒女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31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2-1-30 06:28 | 只看該作者
lushao 發表於 2012-1-29 14:24
偉大的共產黨領導人鄧小平教導我們:「一切向錢看」。
不撈錢?第一「撈客」是他老人家的兒女們。

又是偏執型栽贓。鄧小平沒說過「一切向錢看」。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842

帖子

1007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7
32
一針濺血 發表於 2012-1-30 11:0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lushao 26樓 的帖子



不怕秀才造反,就怕秀才從賊。


《蝸居》下蟻族的絕望

許多大陸農村子弟大學畢業后,成為繼農民、農民工、下崗職工之後的第四大弱勢群體,前途渺茫。

「我們高智,但懷才不遇;我們努力,卻總得不到賞識;我們上進,總找不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艱難跋涉中的「蟻族」彌散著濃重的失落和被社會邊緣化的恐 慌。散盡家財、寒窗苦讀的平民子弟大學畢業后前途何在?

「蝸居族」尚有狹小但獨立的住房,而年輕學子們還可能處境更慘——「蟻居」。近期也爆紅全國的《蟻族:大學畢業生聚居村實錄》一書,確切地描述了大學畢業 生們的困窘,他們像螞蟻一樣在城市郊區過著群居生活,幾個人租一間狹小房間,每個床位月租約三百元,每天擠幾小時的公交車去上班。月薪一千多元。

為求生存,大學畢業生如螞蟻一樣在城市郊區過著群居生活,幾個人租一間狹小房間,甚至沒水沒電。

他們多出身於農村,沒有父母的社會關係作為後盾:「我們高智,但懷才不遇;我們努力,卻總得不到賞識;我們上進,總找不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艱難跋涉 中的「蟻族」彌散著濃重的失落和被社會邊緣化的恐慌。

他們是繼三大弱勢群體(農民、農民工、下崗職工)之後的第四大弱勢群體,前途渺茫。

身為典型八十后的《蟻族》作者、北京大學博士后及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副教授廉思看到《蝸居》后感慨萬千。在他看來,《蝸居》無疑是對《蟻族》一書 的影像詮釋,也是現在大部份大學畢業生真實的生存狀態。

大學生們的絕望

「看了《蝸居》,大學生們絕望地哭了。」有網友說:「一口氣看完了,無語,無奈,無聲,無息,真實再現了八十后的生存狀態。」

王瑤最近為工作的事苦惱,投簡歷、買正裝、跑宣講會、參加筆試面試……折騰了好幾個月,但還是沒能弄到一個offer(聘書)。

而與此同時,同樣在找工作的室友李琳卻像保研生一樣過上了「豬一樣的生活」。李琳大三暑假時去一家單位實習,業務上遇到問題時常向部門主任請教,而主任也 總是十分熱情地關心指點她。實習結束后,兩人男女朋友關係正式公開,李琳的工作也就順理成章解決了。

說起李琳的戀情,王瑤的語氣有點不忿:「他倆跟《蝸居》里演得一模一樣!」但王瑤又隱隱有點羨慕她:「社會就是這麼現實,名牌大學畢業又怎麼樣?在偌大的 城市中連一粒沙都不如。」

全國「蟻族」至少七百萬

這些由農村考入城市的大學畢業生,在沒有找到工作的情況下留在學校所在城市者,據復旦大學謝百三教授說,大致在九成以上。

《蟻族》作者廉思對這一群體進行過兩年調查,他披露,在北京郊區唐家嶺與小月河等處,住著約十萬之眾的大學畢業生,他們「年齡集中在二十二至二十九歲之 間,月平均收入低於兩千元,主要從事保險推銷、餐飲服務等臨時性工作」。

這些人大多是高頻率地變化工作,有的處於半失業狀態;為了節省住宿開支,不得不數人合租房屋,甚至男女合住。他們這個年齡段正是性需求旺盛期,但是性行為 的環境極差,有時一簾之隔就是兩對情侶各行其事。

「十萬之眾」由於居住擁擠,每天忙碌但收入奇低,被稱為「蟻族」。據中國教育部估計,二零零九年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業率從前一年的70%陡降至35.6%, 但加星號者的數字與實踐情況差別很大。沒有找到工作,但戶口掛靠在人才中心的,也被教育部算成了已就業,網民戲稱:被就業。



據《爭鳴》雜誌日前報導,二零零九年畢業的大學生能夠得到相對穩定工作的只有三百萬人,陷入「蟻族」狀態至少有五百萬人。

較為嚴謹的觀點認為:如果將「北京機會多」這樣的因素擴展,即全國一線城市均納入考慮範圍,「蟻族」人數不少於六百萬;如果再將「群居」因素放鬆,那麼以 低收入、半失業常發生為指標來看,全國「蟻族」至少有七百萬人。

「蟻族」都是平民子弟

據調查,「蟻族」群體中,絕大多數是縣城居民及農村家庭的孩子,其中農村孩子佔60%以上。簡單說:他們都是平民子弟。

一位學生在回答自己為何畢業后不回老家時說,他學的專業是國際金融、電腦編程,如果回到縣城,連做個農民的能力都沒有了。

「蟻族」無城市戶口、無固定單位、無固定工資、無三險一金,基本上城裡人能享有的福利他們都沒有。

網友mqk對於「蟻族」現象評論說:「太可憐了,四年大學生涯,花去了爸媽的一生積蓄,工作前途渺茫,渾渾噩噩過三十而立的年紀,一事無成,再拖下去,一 輩子過去,這就是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軌跡,可憐這一代的孩子們啊!」

「蟻族」們大多有自己的夢想,比如希望在三年內有車,五年內有房等。儘管這些夢想是他們最大的精神支撐,但按目前的情況來看,能夠圓夢並搬離聚居村的人可 謂鳳毛麟角。

這些人也難以找到專業工作,電子資訊專業學生當「店小二」、旅遊服務專業學生「賣保險」。簡單地說:學非所用、用不對口,是「蟻族」最顯著特徵之一。

「就業就是比爹」

雖然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年輕人參加高考,只要能考高分,就能夠被一所好大學錄取。但畢業后,要找到一個好工作,在目前中國這樣的社會裡,沒有門道,沒有后 門,沒有人脈,再有才能,恐怕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中國權威的教育資料諮詢公司麥可思(MyCOS)的一份調查顯示,城裡的學生比農村的學生好就業,在最難就業的大學生中來自邊遠農村與老少邊窮地區者相對 比較多。第一財經頻道《頭腦風暴》節目主持人袁岳坦承:就業就是比爹。

該調查說,無論在哪類高校,農民與農民工的子女的錄取高考均分是最高的,在分數上還不能與社會其他階層公平競爭。這說明農民與農民工子女的雙重弱勢,即教 育資源與高校錄取的弱勢。

「通過親朋好友得到招聘資訊」是國家與社會管理者、私營企業主、企業經理人員、辦事人員家庭的畢業生求職成功的最主要渠道。而農民、農民工、城鄉無業、失 業人員家庭的畢業生都是通過「參加大學組織的招聘會」來找到工作。

平民子弟身份與各層權貴子弟在就業機會方面的天壤之別,讓「蟻族」倍感社會不公帶來的屈辱。比如,國有銀行與郵政、電信、保險等單位的「線上招工」,無一 例外地拒絕非家屬子弟參加考試。

求職難 前所未有

在校方舉辦的招聘會上,競爭都十分激烈。十一月二十八日,天津舉行招聘會,崗位少、要求高,甚至幼稚園和小學明確表示只招碩士研究生。一位應屆畢業生稱: 現場競爭可以用慘烈來形容。

今年,大學生甚至跟民工搶飯碗,工資比民工還低。河南鄭州的一位大學生母親鄭利對美國之音說,她兒子去年畢業。他一個宿舍的八個人中,到現在大部份人都在 打零工。

鄭利在談到一個貧困生現況時既心疼,又無奈。她說:「上學時他貸了三萬多塊錢,現在還沒還上。他工資有一千兩百多塊。這還是最好的呢。因畢業證沒拿到,所 以每個月要還貸七八百塊錢。現在他和幾個朋友在市郊區租一個破房子,月租兩、三百。孩子們都非常、非常地苦。」而南方民工現在的月工資都達一千五百元。





中國大學生就業難已不再是新聞。調查指出,目前全中國共有數百萬受過高等教育的「蟻族」,畢業后平均月薪不足人民幣兩千元。(Getty Images)

最近,中國國家公務員考試報考人數創歷史紀錄:通過資格審查人數一百三十五萬,去年八十萬,而二零零三年只有八點七萬人。更驚人的是,對於最熱門職位,四 千多人爭一個職位。

去年新華網十二月二十七日報導,到十月底,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3%。但這個資料很難為民眾接受。社會普遍反映,大學生現在已淪落到民工都不如的境 地。如果說前幾年,大學生還在挑揀工作是不是對口,工資是不是滿意,現在大多數大學生只要有個能糊口的工作就行。

近來,不少地方還出現大學生「零工資就業」現象。去年五月二十四日,貴陽市一家科技公司負責招聘的曾先生表示:「有個求職者主動表示願意三個月不拿工 資」,生活費「我爸媽會管我的。」

同時,也有一些用人單位打著「零工資」的要求招聘員工。今年三月,在廣州舉行的一場招聘會上,深圳某研究院明確聲稱「零工資」:招一百五十名學士和碩士作 為「儲備幹部」,待遇是提供生活補貼,但沒有工資。

貧窮大學生的凄苦

「蝸居」「蟻族」「啃老族」「被就業」……大學生就業似乎越來越難,「天之驕子」們感到「越來越迷茫」。

廣州某高校女生阿玫(化名),天生麗質,大二上學期當了大款的情婦。阿玫來自單親家庭,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沒有什麼固定職業,長期以來靠給人做臨時工供 她上學,活得很辛苦。上大學后,母親拚死拚活掙來的錢只夠交學費,她只能靠自己做兼職,解決日常開銷。

一次,她在當某產品的形象小姐時,碰到了現在的「老闆」,比她大二十幾歲已婚的曾某。在交往過程中,她深深體會到有錢的好處。雖然不愛曾某,但她嚮往那種 無憂無慮的優裕生活,母親的經歷讓她深深體會到,一個女人要自立是多麼艱難。阿玫說,殘缺的家庭、艱苦的生活讓她活得很現實。

程明(化名)來自山區,家裡很窮,父母四處借錢供她上大學。後來程明認識了一位當「二奶」的同鄉學姐,當即和一個男的簽了三年合同,做「周末情人」,得到 二十萬元,並有了一切日常費用。

程明說,她痛恨貧窮,更害怕貧窮,當時她只想儘快擺脫貧困,拿到錢后,她就按月給家裡寄生活費,騙家裡自己找到一份兼職。但她無法在同學面前坦然處之,搬 出去租房住,過得很孤獨。雖然現在是一家外資公司的白領,但她覺得不能真正抬頭做人,十分後悔。

「知識難改變命運」,這是上海海事大學貧困女研究生楊元元自殺前一天的哀嘆。十一月二十六日,她在宿舍衛生間用毛巾上吊自殺。楊元元是湖北宜昌人,六歲時 父親因病去世,生活貧困而艱難。有網帖指,校方強行攆走借住在女兒宿舍里的楊元元母親,導致楊元元精神崩潰。

大學生前途何在?

中國大學生的生活就業如此艱難,大學生「過剩」嗎?據二零零五年大陸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顯示,大陸專科及以上學歷人口僅佔總人口的5.18%,只及發達 國家平均數的四分之一。發達國家從事製造業的高級技術人才高達40%以上,而大陸大學生的比例只有4%左右,相差十倍。

《華爾街日報》日前也提出令人費解的問題:中國還未進入知識時代,大學生就被經濟浪潮甩在了身後,這個群體的路在哪裡?

美國《當代中國問題研究》雜誌主編程曉農認為,中國如果真的經濟起飛,走正常工業化道路,大學生會供不應求,但事實正相反。中國大部份高科技產業是來件組 合,只需要工人裝配,以及幫外國主管解釋圖紙的技術員,結果無論是高科技企業、技術密集性企業,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工程師都沒有用武之地。

中國大陸流傳的一個順口溜,形象地諷刺了中國社會和官場的現狀。「富了投機倒把的,提了吹牛拍馬的,樹了弄虛作假的,苦了奉公守法的。表揚了指鹿為馬的, 提拔了溜須拍馬的,苦了當牛做馬的,整了單槍匹馬的」。

新畢業的大學生,空懷一腔豪情壯志,到了這樣的社會,過不了多長時間,或者被淘汰,或者同流合污。

而《蝸居》的警示似乎是,如果想要生活好,男的需要當貪官,女的當二奶,老老實實工作可能沒有前途,難以擺脫「蝸居」和「蟻族」。可是,即便當了貪官,還 有更大的貪官拿捏著,一不小心就可能翻船。而當二奶,一旦被大奶發現,好日子也到頭了,「像老鼠一樣東躲西藏」。

究竟茹苦含辛而讀書成材的大學生,前途在哪裡?
沒有人能看到自己高度以上的東西
教育五毛  人人有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4797

帖子

356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564
33
 樓主| lushao 發表於 2012-1-30 14:08 | 只看該作者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2-1-30 06:28
又是偏執型栽贓。鄧小平沒說過「一切向錢看」。

當年「人民日報」大字刊登的。
那時可能你還不認字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4797

帖子

356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564
34
 樓主| lushao 發表於 2012-1-30 14:1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一針濺血 32樓 的帖子

朋友,你的手很麻利呀。
都是好文章。可是有點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4797

帖子

356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564
35
 樓主| lushao 發表於 2012-1-30 14:1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一針濺血 32樓 的帖子
不怕秀才造反,就怕秀才從賊。


《蝸居》下蟻族的絕望

許多大陸農村子弟大學畢業后,成為繼農民、農民工、下崗職工之後的第四大弱勢群體,前途渺茫。

... ...


你的理論可不能讓政府知道了,否則,再也不從農村招生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842

帖子

1007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7
36
一針濺血 發表於 2012-1-30 16:2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lushao 35樓 的帖子

有什麼事是政府不知道的?
沒有人能看到自己高度以上的東西
教育五毛  人人有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842

帖子

1007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7
37
一針濺血 發表於 2012-1-30 16:3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lushao 34樓 的帖子

像王大娘的裹腳布 - 又臭又長嗎?
只要達到目的 沒有廢話就好.
沒有人能看到自己高度以上的東西
教育五毛  人人有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38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2-1-30 19:39 | 只看該作者
lushao 發表於 2012-1-30 01:08
當年「人民日報」大字刊登的。
那時可能你還不認字呢?

我在識字方面非常超前,4歲就識字了。我不認為人民日報要大家向錢看,只是「向前看」而已。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4797

帖子

356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564
39
 樓主| lushao 發表於 2012-1-31 12:00 | 只看該作者
一針濺血 發表於 2012-1-30 16:27
回復 lushao 35樓 的帖子

有什麼事是政府不知道的?

已經知道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4797

帖子

356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564
40
 樓主| lushao 發表於 2012-1-31 12:01 | 只看該作者
一針濺血 發表於 2012-1-30 16:31
回復 lushao 34樓 的帖子

像王大娘的裹腳布 - 又臭又長嗎?

說的過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20: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