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chico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請教本版的佛子們,哪個能站出來論證藕益大師錯了?

[複製鏈接]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21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2 08:3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圓宇妙心 19樓 的帖子

真懷疑你是否看過這本經書,我引用典型的一段吧。

卡拉瑪人!汝等所惑是當然,所疑是當然,有惑之處,定會起疑。
  卡拉瑪人!汝等勿信風說;勿信傳說;勿信臆說;勿信於藏經之教相合之說;勿信基於尋思者;勿信基於理趣者;勿信熟慮於因相者;雖說是與審慮忍許之見相合亦勿予信;說者雖堪能亦勿予信;雖說此沙門是我之師亦勿予信之。卡拉瑪人!若汝等只自覺--此法是不善,此法是有罪,此法是智者之所訶毀者。若將此法圓滿、執取之即能引來無益與苦--則卡拉瑪人!汝等於時應斷(彼)!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於人內心之貪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無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有貪心之人是為貪所蔽、心為所捕、殺有命者、與他之妻通、語虛誑,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無益、苦耶?
  大德!唯然!

另外,我看我們不必討論下去了,因為缺乏討論的基礎。我也無意說服你什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7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9
22
-ND- 發表於 2012-1-23 00:3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圓宇妙心 樓 的帖子

您自己說的:「衡量任何知見的正確與否的標準是三法印,而不是哪個明師。佛陀在《卡拉瑪經》中也教導我們即使對於大師所說,也要如實知見,親自去實踐的,」

要實修啊,要實修,不是在這裡廣證博引。

看很多古師大德,在自己實修的基礎上,再引用佛經,只為接引眾生,還真沒看到只為說而說的高僧。

圓宇妙心師兄,如果真有實修,我等也當敬聽您的教誨,但從您在評論凈空法師和南懷瑾老居士上,我沒有看到您的見地,更多的看到你的嗔痴慢。(在這裡我不得不加上申明「我不是說他們兩位都全對。」因為我還沒有資格去評論。省得到時說我是他們的跟班, 我只想中立。(真累啊,寫申明的東西比我想要寫的還多。))不知道我的感覺是因為我的修為不如您呢還是別的什麼原因。

其實,圓宇妙心師兄真想弘法,我倒是建議,如果您能在您所居住的城市,到中心區去入定,過個十日二十日的。那樣,我想這之後再弘法,您的信眾要比在這裡的多得多。您說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23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3 03:5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發菩提心 於 2012-1-23 05:43 編輯

註:1.卡拉瑪經在乾隆大藏經中沒有找到,下面是從網路找到,無法保證準確。
    2. 正如經中說:「卡拉瑪人!若汝等只自覺--此法是不善,此法是有罪,此法是智者之所訶毀者。若將此法圓滿、執取之即能引來無益與苦--則卡拉瑪人!汝等於時應斷」。也就是說和貪嗔痴相應的就是不善,有罪,接受它會帶來苦,不能帶來利益,應該否定,而不要給那十種情況迷惑。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與大比丘眾俱,遊行拘薩儸國,入於名為克薩普塔之卡拉瑪族邑。克薩普塔卡拉瑪人聞:沙門尊喬達摩是釋迦子,從釋迦出家至克薩普塔,又,彼尊喬達摩有美好稱讚之聲揚,謂:彼世尊亦即是阿羅漢,等正覺者,明行具足者,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是能遇阿羅漢是幸其甚。--其時,克薩普塔之卡拉瑪人即詣世尊之處。詣已,一類之人即問訊世尊而坐於一面;一類人即於世尊互相慶慰;致歡迎,感銘之交談已,一類人即向世尊伸手合掌后坐於一面;一類人即白出名姓后坐於一面;一類人即默然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克薩普塔之卡拉瑪人白世尊言:
  大德!有沙門、婆羅門眾來至克薩普塔邑,彼等之述示自說,相反者,對於他說則予駁斥、輕蔑、卑視、拋擲。大德!復有他類沙門、婆羅門來至克薩普塔,彼等即皆只述示自說,相反者,對他說則於駁斥、輕蔑、卑視、拋擲。大德!對彼等,我等有惑,有疑於此等沙門、婆羅門諸氏中,誰語真實?誰語虛妄?
  卡拉瑪人!汝等所惑是當然,所疑是當然,有惑之處,定會起疑。
  卡拉瑪人!汝等勿信風說;勿信傳說;勿信臆說;勿信於藏經之教相合之說;勿信基於尋思者;勿信基於理趣者;勿信熟慮於因相者;雖說是與審慮忍許之見相合亦勿予信;說者雖堪能亦勿予信;雖說此沙門是我之師亦勿予信之。卡拉瑪人!若汝等只自覺--此法是不善,此法是有罪,此法是智者之所訶毀者。若將此法圓滿、執取之即能引來無益與苦--則卡拉瑪人!汝等於時應斷(彼)!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於人內心之貪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無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有貪心之人是為貪所蔽、心為所捕、殺有命者、與他之妻通、語虛誑,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無益、苦耶?
  大德!唯然!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於人內心之嗔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無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有嗔心之人是為嗔所蔽、心為所捕、殺有命者、與他之妻通、語虛誑,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無益、苦耶?
  大德!唯然!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於人內心之愚痴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無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有嗔心之人是為愚痴所蔽、心為所捕、殺有命者、與他之妻通、語虛誑,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無益、苦耶?
  大德!唯然!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此等之法是善耶?或不善?
  大德!是不善。
  有罪耶?或無罪耶?
  大德!是有罪。
  若圓滿執取為能引無益與苦耶?或不耶?
  大德!圓滿之執取,即能引無益與苦,對此我等之所說是如是。
  卡拉瑪人!是故,我語:"卡拉瑪人!汝等勿信風說;勿信傳說;勿信臆說;勿信於藏經之教相合之說;勿信基於尋思者;勿信基於理趣者;勿信熟慮於因相者;雖說是與審慮忍許之見相合亦勿予信,說者雖堪能亦勿予信,雖說此沙門是我之師亦勿予信之。卡拉瑪人!若汝等只自覺--此法是不善,此法是有罪,此法是智者之所訶毀者。若將此法圓滿、執取之即能引來無益與苦--則卡拉瑪人!汝等於時應斷(彼)!"如是語者是緣此而說。
  卡拉瑪人!汝等勿信風說;勿信傳說;勿信臆說;勿信於藏經之教相合之說;勿信基於尋思者;勿信基於理趣者;勿信熟慮於因相者;雖說是與審慮忍許之見相合亦勿予信;說者雖堪能亦勿予信;雖說此沙門是我之師亦勿予信之。卡拉瑪人!若汝等只自覺--此法是善,此法是無罪,此法是智者之所稱讚者。若將此法圓滿、執取之即能引來益與樂--則卡拉瑪人!其時應具足而住之。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於人內心之無貪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無貪人是不為貪所蔽、心不為所捕、不殺有命者、不與他之妻通、不語虛妄,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之益與樂耶?
  大德!唯然!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於人內心之無嗔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無嗔人是不為貪所蔽、心不為所捕、不殺有命者、不與他之妻通、不語虛妄,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之益與樂耶?
  大德!唯然!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於人內心之無痴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無嗔人是不為痴所蔽、心不為所捕、不殺有命者、不與他之妻通、不語虛妄,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之益與樂耶?
  大德!唯然!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此等之法是善耶?或不善?
  大德!是善。
  有罪耶?或無罪耶?
  大德!是無罪。
  是智者之所訶毀者耶?或是智者之所稱讚者耶?
  大德!是智者之所稱讚者。
  若圓滿執取為能引益與樂耶?或不耶?
  大德!圓滿之執取,即能引益與樂,對此我等之所說是如是。
  卡拉瑪人!是故,我語:"卡拉瑪人!汝等勿信風說;勿信傳說;勿信臆說;勿信於藏經之教相合之說;勿信基於尋思者;勿信基於理趣者;勿信熟慮於因相者;雖說是與審慮忍許之見相合亦勿予信;說者雖堪能亦勿予信;雖說此沙門是我之師亦勿予信之。卡拉瑪人!若汝等只自覺--此法是善,此法是無罪,此法是智者之所稱讚者。若將此法圓滿、執取之即能引來益與樂--則卡拉瑪人!其時應具足而住之。"如是語者是緣此而說。
  卡拉瑪人!彼聖弟子即如是離貪、離嗔,不愚痴。以正知、正念、以與慈俱行之心。。。與悲俱行之心。。。與喜俱行之心。。。與舍俱行之心。。。遍滿一方世界,第二、第三、第四方亦同。如是橫遍於上下一切處,於一切世界,與舍俱行之心,廣大、無量、無怨、無惱害之心、遍滿而住。卡拉瑪人!彼勝弟子如是心無怨憎,心無貪慾、如是心無雜染,如是心凈,彼於現法得四慰安。
  若有後世,若有善作惡作業之異熟果,既有是處,我身壞、死後得趣天世,此即彼所得之第一慰安。若又無後世,若無善作惡作業之異熟果,與此現法,以無怨、無貪、無苦、有樂來護自己,此即彼所得之第二慰安。若作(惡)之人有惡報,則我將不對任何人懷惡意,不造惡業之人,何有苦耶?此即彼所得之第三慰安。若作惡之人無有惡報,則現在於二者我已清凈,此即彼所得之第四慰安。
  卡拉瑪人!彼勝弟子如是心無怨憎,如是心無貪慾、如是心無雜染,如是心凈,彼於現法得此四種慰安。
  世尊!此即如是!善逝!此即如是!大德!彼勝弟子如是心無怨憎,如是心無貪慾、如是心無雜染,如是心凈,彼於現法得四慰安。若有後世,若有善作惡作業之異熟果,既有是處,我身壞、死後得趣天世,此即彼所得之第一慰安。若又無後世,若無善作惡作業之異熟果,則我將與此現法,以無怨、無貪、無苦、有樂來護自己,此即彼所得之第二慰安。若作惡之人有惡報,則我將不對任何人懷惡意,不造惡業之人,何有苦之觸?此即彼所得之第三慰安。若作惡之人無有惡報,則現在於二者我已見已知清凈,此即彼所得之第四慰安。大德!彼勝弟子如是心無怨憎,如是心無貪慾、如是心無雜染,如是心凈,彼於現法得此四種慰安。
  奇哉!尊者喬達摩!偉哉!尊者喬達摩!恰如倒者使起,如覆蓋者使露現,如迷者教以道,如闇中持來油燈,使有眼者見諸色,尊者瞿曇以種種法門說示。
  大德!我等今皈依世尊、法、又皈依比丘僧伽,大德!請世尊存念於我等自今日起終生皈依為優婆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24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3 11:3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發菩提心 20樓 的帖子

看來賢友對於佛世界的概念還是不清楚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25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3 11:50 | 只看該作者
呵呵,討論確實需要共同的基礎,建議師兄研習《阿含經》,從《雜阿含經》開始,這樣討論起來更契入佛陀的本懷。討論原始純正的佛陀教法,實際內觀禪修交流,認識、遠離末法流變異說,佛陀正法律追本溯源,這樣才更有意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26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3 11:5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ND- 22樓 的帖子

為何總去揣揣測別人修為如何呢?!那是門外漢的行為。我們在法意辯證,所以一切都要依法不依人,至於末學是否禪修,那是末學的功課,可以這麼說您離見道尚遠,還是努力學習佛陀正法律吧,早日入佛知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7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9
27
-ND- 發表於 2012-1-23 12:3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ND- 於 2012-1-23 13:04 編輯

回復 圓宇妙心 樓 的帖子

我哪裡是「揣測」你的修為,我是直接「質疑」你的修為,你修沒修,我根本沒興趣知道,但你見地不明。

見地不明的修,是盲修瞎練。

你發帖到現在最準確的一句話就是「您離見道尚遠,還是努力學習佛陀正法律吧,早日入佛知見!" , 我根本就是門外漢,每天吃飯睡覺,什麼佛法都不懂。

在這裡,看見幾位在這裡論道,看得我很歡喜,但看到你的帖,一團的嗔痴慢,我只是動了無名,才發的帖,我和你根本就是兩條道。

道不同,不相為謀,請你就不要回我的帖了, 因為我再也懶得回你的帖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28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3 13:0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圓宇妙心 24樓 的帖子

這幾次和你討論佛法有個好處就是知道自己修為還沒到家。其實也談不上討論佛法。到此為止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29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3 18:4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圓宇妙心 於 2012-1-24 15:19 編輯

引用一位聖者的話,共勉吧,希望有緣者明了。

真理與任何宗派、種族、地域、時空都毫無關係,只要討論真理或曰佛法足矣,遠離那些南北傳、顯密宗、大小乘的遮障吧,要進入並維護一個宗派是凡夫關心的事情,聖者不屬於任何宗派。佛教的任何宗派都是對立的產物,都是偏離佛法的,都參雜了種種方便法乃至邪見與邪說,佛教的種種宗派是佛法流變的必然產物,在種種宗派的種種迷霧與訛傳中又都包裹交織著三法印與四聖諦,這才是使人解脫證得聖道乃至成佛的東西,所以本人不反對包含由種種邪說包裹四聖諦的任何宗派。末法時期,數億人都在學或在傳的法一定是包含種種邪說的「末法」,否則就不成為末法時期了。即使現在流傳的東西你全都讀遍了,你一定是還在末法之中。不過,「末法」也是法,總比沒有「法」要強,末法眾生的淺薄因緣決定如此,想要更多的人明白並追尋佛陀的足跡——純正佛法,那根本是奢求,末法時期,根本不可能有更多的貪心眾生能夠超越宗派等種種枷鎖,末法根本無可逆轉,這是歷史的必然,因緣使然,隨緣度眾而矣

索性再多說一點吧,如果理解不了也沒辦法,至少我已經為免那些無知的誹謗者墮地獄而儘力了。  佛法純正一味,沒有大乘佛法與小乘佛法之分,佛法只有一個——四聖諦,如果非要說有大小乘,則只是根據人的發心才分出有大乘與小乘:根據四聖諦,發心成佛(大乘)者可以成佛;根據四聖諦,發心解脫(小乘)者可以自身解脫,大乘行者與小乘行者依據的都是同一個佛法,唯有發心的不同,這在佛經上也講得很清楚,只是在末法時期很少有人懂得真正的佛法了,可悲啊! 

按:末學探討佛法的目的也是為了共同提高,願有緣者深入經藏,研習阿含,勤修四念處,實踐八正道,早日知法,見法,入佛知見!末學也屬修學中的佛子,還有很多地方有待提高,末學只是建議各位朋友重視《阿含經》,重視禪修,如實知見佛法,早日解脫。願大家共同精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4: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