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看到(14)還真不容易.從歷史上看,雅各書是針對保羅的.因為保羅為突出神的恩賜,將這個恩賜標示成廉價性.這一來,就出現一些牧師和怖道家所說:有信的嗎,不化費你什麼,只要你舉一舉手.就能得著,你的罪就被赦免,就得到永生.有舉手的嗎?好!有一位,哦,二位,我看見了,把手放下,他們成了我們的第兄,祝賀他們.感謝神,讓我們禱告!"這樣的廉價,當然信徒倍增.這是事實,我想也是歷史.在這樣事實上還有談論什麼信和行為的必要嗎?舉一舉手就稱義了,就算為義人了.這帶來的另一面是魚龍混雜,烏合之眾.雅各做為首腦人物不能不說話了,他是針鋒相對,提出因行為稱義.其實雅各對保羅在耶路撒冷會議上的言論就預感會有問題,所以提出不可越的紅線,竟管這是總會通過的決議,然而保羅還是我行我素.他最反對的就是雅各這批人,在教會發展方向上出現分歧,這是無可爭辯的歷史.離開事實去談信和行只是紙上談兵.只要廉價就不尊貴,還要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