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非常時期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方舟子轉基因造假比唐駿學歷造假更可怕!

[複製鏈接]
221
匿名  發表於 2010-8-23 01:49
回復 215# 非常時期
非常時期,

BT is a bacterial protein. It is  very specific for killing insects. BT is not known to have any harmful effect for mammalian cells.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222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8-23 02:4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非常時期 於 2010-8-23 03:16 編輯
回復  非常時期
非常時期,
BT is a bacterial protein. It is  very specific for killing insects.  ...
Guest from 24.131.31.x 發表於 2010-8-23 01:49


請看北京大學免疫學博士王丹丹的文章.

因為質疑轉基因食品安全的原因,鳳凰網又有了罵我的聲音。我還是那句話,對於人身攻擊,我不怕,不過,我只歡迎科學的討論。那個自稱因為「學雷鋒」而匿名的網友說了很多沒用的話,沒什麼實質內容。我只想說一下,他的錯誤,希望他下一次能夠改正,少一點無知與愚蠢。首先,我希望他能仔細讀一下那片食品科學的文章(我文章後面附了原文,就怕被這些人抹黑),看看BT和蠟樣芽孢桿菌是否是一種。以前,人們認為是同屬的兩種,但是隨著檢測技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支持其為一種,而且證實我們所用的商業化BT菌就是蠟樣芽孢桿菌,可以致病的。第二,他說「而Bt殺蟲蛋白在中腸道鹼性環境下水解成具有殺蟲活性的毒性多肽分子,與腸道受體蛋白結合后形成穿孔。.....,而人類腸道上皮細胞沒有該蛋白質的結合位點,且人的腸道微酸性環境,因此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我只想提醒他一下,人類的腸液也是鹼性的。有文章稱,人體的消化系統如胰液pH值是8.2,膽汁pH值是7.4,小腸液pH值是7.6,大腸液pH值是8.2,所以人體整個消化系統幾乎都是鹼性。完全可以滿足BT 溶解和發揮生物學作用的需要。還有就是,蛋白質與細胞的結合,可以通過吸附作用,而不一定需要結合受體,比如紅細胞對青霉素和磺胺葯等的吸附,等等。而且,現在沒有發現受體並不等於不吸收,例如三聚氰胺可以進入人體,現在是大家公認的,但是它的腸道受體又是什麼呢?誰也不知道。BT蛋白也可能如此。第三,「學雷鋒」又提出「轉基因水稻的食品安全評價試驗由第三方「國家疾病控制中心」完成」,企圖拿這個嚇唬我。可惜,我從來不買所謂權威的帳,我只講科學。別忘了,抗甲流口罩,還是經過「國家流感中心」檢測,經「天津市衛生防病中心」鑒定,經「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抗菌材料檢測中心」檢測的。有三個權威的第三方的結果,可我還是指出這是在忽悠人的,因為它本身就是不講科學的。轉基因食品的安全試驗檢測設計是不科學的,不嚴謹的,不全面的,對於這樣的結果,我不會接受的,也不會「學雷鋒」的。第四,「學雷鋒」還說,「而Bt殺蟲蛋白在人體內完全被代謝成氨基酸,是人體的一種營養成分。」那麼,BT蛋白在體內的代謝途徑是什麼呢?通過什麼系統代謝呢?是在肝臟還是在腎臟,是否有肝腎毒性呢?第三方「國家疾病控制中心」的有關數據為什麼不公布?還有,如果連BT都成為了人體的一種營養成分了,那麼大家乾脆都「學雷鋒」一起吃BT蛋白算了,還種什麼水稻呢?同時,從免疫學的角度講,只要是蛋白質類的毒素,有很多可以在體內代謝成氨基酸,例如,肉毒毒素,白喉外毒素和破傷風外毒素,等等。其中,最強的肉毒毒素1毫克純品能殺死2億隻小鼠,其毒性比化學毒劑氰化鉀還要大1萬倍。這些也可以降解成氨基酸,「學雷鋒」也可以嘗試一下。對於超敏反應研究最著名的,僧帽水母毒素也是多肽,可以降解成氨基酸的,誰要是願意「學雷鋒」嘗試一下,就會知道蛋白質也是致命的。總之,我很不理解,為什麼「學雷鋒」會以劇毒物質作為營養素(因為他的無毒標準就是能降解成氨基酸)呢?   

還有就是,據說,那篇我提到過的《食品科學》的文章的作者撰文稱,其文章不能作為反對轉基因食品的依據。我對此表示支持和理解。我引用那篇文章,只是想證明BT菌是有毒性的,以BT菌製品作為農藥是可以造成污染,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應該與轉基因沒有什麼太多牽連的。所以,作者不必緊張,我理解他作為界內人士,難免會有經費或人情上的糾葛,我完全理解。這也是為什麼多年來,國內的學術界只是齊聲稱讚轉BT好的主要原因吧。這也可能是袁院士也轉而支持轉基因大米的原因吧。畢竟為了共同的利益,觀點和立場是無所謂的。但是,事實就是事實,該文也只不過是篇綜述而已,儘管其作者可以認為我曲解了他的觀點,但是事實的依據是客觀存在的。這樣的文章也不止這一篇了。不過,我也認為文獻只能作為參考,我只相信自己的實驗。我既然做過實驗,發現了可以引起免疫系統的改變和產生過敏性免疫介質,我就希望能夠得到澄清,也希望大家重視和討論,畢竟這是關係到每個人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問題。

最後,我也希望大家都能科學的討論BT問題,無論是否支持轉基因,都不要搞人身攻擊,喊口號,扣帽子,畢竟我現在是在談科學,不是在「學雷鋒」。那些被我引過的文章作者,也不必緊張,不必急於澄清,我理解大家的處境,一切儘管往我身上推好了。我願意承擔這個「罵名」,我不是圈內的人,所以我不怕,我也願意承受。這一切只為了科學和中國人民的食品健康。(但這只是個人行為,不代表其他任何人,也與單位和組織都無關,我只承擔我個人的責任而已)。

    北京大學免疫學系  王月丹  博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223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8-23 03:18 | 只看該作者
從惡咬王月丹看方舟子的無知與無恥

田義

方舟子最近在他的博客發表一篇文章:

《參加「一虎一席談」辯論「轉基因」小記》(2010-04-09 )見http://**/s/blog_474068790100ie9q.html

文中惡咬王月丹:

「北大醫學部「著名」副教授王月丹也去當觀眾,推銷他的一本什麼免疫健康小冊子,在觀眾的熱烈掌聲中以專家身份聲稱他讀到很多科學文獻證明Bt蛋白對人體有害。我沒聽清他的自我介紹,不知道他就是「著名」的王月丹,對他還挺客氣的,把他帶到現場的一篇有關Bt轉基因水稻毒性研究的論文要過來看了一下,當場指出他斷章取義。如果當時知道他是撒謊成性、在眾多科學問題上造謠惑眾的王月丹,不會對他那麼客氣。我以前已多次指出過,此人沒有讀懂專業文獻的能力,能在北大混到副教授,是北大的「光榮」。」

方舟子自己沒有科學常識,卻惡毒地用「斷章取義」、「撒謊成性」、「造謠惑眾」、「此人沒有讀懂專業文獻的能力」、「在北大混到副教授」攻擊王月丹。究竟是誰無知與無恥?究竟誰斷章取義?讀者看過王月丹的文章,自然心中有數。王月丹教授太善良、太有涵養了,還「方先生」「方先生」地給瘋狗做科普,不知道瘋狗是只會咬人的。真想不到《中青報》、《財經》、鳳凰衛視等媒體為何讓方舟子這樣的科盲與騙子做節目?

方舟子在他那篇博客里還引用了署名劉夙的博文《4月8日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錄製實錄》。說來也巧,這個劉夙竟是能夠最後發言的人物,胡一虎-方舟子-劉夙-最後發言機會,還真是巧合啊,瘋狗方舟子決不是一個XX在咬人。而且這個劉夙咬起人來比方舟子更無恥。「一般民眾往往沒有精力或能力去了解轉基因的原理和相關的政策法律,所以他們就像歷史上無數次發生的情況一樣,一定要找人來做他們的意見領袖,即使是反對轉基因的一般民眾,也必然要有可供他們迷信的權威,比如王月丹這樣的社會活動家,所以真正的民意是不存在的,反轉基因的所謂『民意』仍不過是受一小撮人的操縱罷了。……從這次的觀眾反應就可以看出,儘管中國沒有西方那樣的黨爭,但是像西方那樣的『民意領袖』操縱洶湧『民意』的現象在中國早就發生了。支持轉基因一方的人士如果認識不到這個事實,那麼是很容易葬身於『民意』的海洋的。再多的話我也不想說了,有經驗的人聽我這麼一講,自然能猜出後事如何。」

王月丹博士居然會被污作操縱民意的社會活動家,方舟子在他的博客里早就在大罵王月丹,他不可能不知道王月丹的真實身份;而雇傭一個網路打手來裝糊塗,把真正搞科學研究的污衊成社會活動家,把自己打扮成科普鬥士,恐怕已經不是「學霸」可以形容的了。胡一虎一上來就定調把這次節目搞成科普節目,筆者其實也沒什麼意見。只是方舟子卻玩起了雙重標準,研究轉基因生物的說話就是科普,研究轉基因生物對人體是否安全就成了操縱民意?

「民意最大」!明知民意洶湧卻一意孤行,強制推廣轉基因就是強姦民意,就是反人民。方鬥士說別人是操縱民意,有本事你也操縱啊。別人拿的是貨真價實的科學數據,你拿的只是一堆謊言。

倒是方鬥士請的那個打手,一不小心把方鬥士的本來面目暴露了。「儘管中國沒有西方那樣的黨爭,但是像西方那樣的『民意領袖』操縱洶湧『民意』的現象在中國早就發生了。」就算真有所謂「民意領袖」,那也是跟方鬥士的美國主子學的,張口閉口美國怎樣怎樣的方鬥士卻「託人」控訴起「民意」?方鬥士在中國大罵偽科學,順便大罵輪 子 功,跑到美國卻要大罵中共不尊重輪 子 們的信仰自由。瘋狗就是瘋狗,怎麼瘋都不奇怪。

我國的大學生多了,人民的科學知識卻沒有多——參加鳳凰衛視的「轉基因」話題

原文:http://immunohealth.blog.sohu.com/147996899.html

王月丹

    昨天,我應楊曉陸先生的邀請,參加了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作為一個觀眾參與了轉基因大米是否安全的話題。本來,我是不想去的,而且是有課要上的,不過,我還是跟別的老師換了課,最終去參加了這個活動。因為,我也想通過這個平台,使更多的人了解BT基因及其蛋白對人體安全的不確定性。

    其實,除了鳳凰衛視,還有媒體邀請我去直接與張院士來討論這個轉基因大米的問題。然而,通過鳳凰衛視的節目,我真的不想去了。首先,我作為一名科研人員,我是很嚴肅認真地對待這件事的,我們要討論問題,認清真相,而不是展示自己爭論和辯論的能力。所以,我準備了一些資料,這些資料足以說明,目前我們對於BT蛋白安全性的評估還遠遠不夠。其次,我感到我們的轉基因大米的研發人員對於BT蛋白的安全性問題,很不負責任,很漠視這個問題,特別是有位轉基因委員會的羅委員甚至認為,我們對於轉BT蛋白基因大米的安全性評估做了很多他認為根本沒有必要的實驗。我不知道,他認為的不重要的實驗指的是什麼,但是,我知道,有很多重要的有必要的安全試驗還沒有做。我去本來是想去向他們提些建議的,希望他們能夠虛心接受,能夠更加完善評估轉基因大米的安全性的,我本想去幫忙的,但是遺憾的是他們已經不能再聽別人的意見了。例如,我終於忍不住說出,有些實驗報道表明了,BT蛋白及轉BT蛋白大米會導致生理指標改變時,方先生說,我拿的這些文獻都是別有用心的科學家發表的垃圾文章,這不是科學負責的態度。對於文獻應該有分析判斷能力,所以,一虎先生還是把我的文獻給他看了,他還是很客觀的沒有否認這篇雜誌文獻的嚴肅性,只是提出原文是「有些指標有顯著性差異,但其值在正常範圍之內」,我沒有把後面這個「但其值在正常範圍之內」講出來。這本是我專門要和他討論的問題,什麼是正常範圍之內呢?那就是一個大的群體中,表現正常的個體指標的總的範圍,比如說,我們人類的身高,可以從1米到2米都屬於正常範圍內。而什麼叫做差異呢?那就是個體與個體之間數值的不同。很多原因可以導致個體的差異,比如遺傳,環境和飲食,等等。所以,我的身高1.9米,方先生1.7米,而有的人只有1.5米,甚至1.1米,這就是差異,雖然,我們的身高都在正常範圍內。說句笑話,如果說吃BT蛋白后,發育的身高最多也只有1.5米,不吃最多可以到1.9米,二者都在正常範圍內,您會想吃還是不想吃呢?更何況轉基因大米是我國人口每天的主糧,是沒有禁忌症的,男女老少,包括老弱病殘都需要吃,正常人可以承受的指標變化對於病人卻可能導致失代償,甚至危及生命的。那麼,目前都有哪些指標會被BT蛋白和轉基因大米影響呢?以及我們還缺乏哪些關鍵的安全性指標呢?我來幫大家總結一下:

    1)可以導致白細胞的凋亡或者減少,這至少有三篇文獻(包括我昨天給方先生看的那篇英文文獻,我今天查了一下,那篇文章發表的雜誌SCI影響因子是4.9,雖然,我一直認為SCI就是個垃圾指標,但是既然專家們都很迷信,那我也願意庸俗一回),分別在大鼠,小鼠和人類的細胞上,從體內與體外,證實了這個問題;

    2)可以導致腎功能的影響,尤其是導致血液中BUN(尿素氮)的含量升高,這至少有2篇文獻(當然有一篇是方先生昨天認可的雜誌);

    3)可能導致生殖器官的變化,這隻有在昨天經方先生認可的那篇文章中,研究表明,以含15mg/kg的BT蛋白的轉基因大米作為大鼠60%的主糧,餵養90天,其雄性睾丸的重量可以增加10%以上,並且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顯著性,而雌性的卵巢與子宮重量也有增加,但差異無顯著性,應該指出生殖器官的重量增加並不意味著生殖能力的提高;

    4)可能導致內分泌器官的變化,該研究發現,食用轉基因大米的雄性動物腎上腺重量降低了約1/7,且差別有顯著性,此外缺乏其他內分泌器官的指標和激素變化的數據報道;

    5)還可能導致血糖等生化指標的變化,在雄性主要導致血蛋白濃度下降,血糖濃度升高(因此有腎臟疾病和糖尿病的男性似乎應該避免吃轉基因大米),在雌性主要導致血鈉濃度升高,可能與血壓有關(因此高血壓女性或有心腦血管疾病的女士也似乎不宜食用轉基因大米)。

    6)我們還有很多忽視的問題,比如過敏的問題,還有種植水稻的農民的人身安全問題。一些農民種植轉基因水稻,他們以為只要自己不吃就不會被傷害,其實,水稻生長期間會產生花粉等,種植者一樣可以通過呼吸道和肺受到暴露。而目前,我國的安全評估中,對於肺的暴露BT蛋白安全性評估沒有任何的指標。所以,農民兄弟在你種轉基因大米的時候,你們也是要承擔安全風險的。

    總體來說,我昨天基本表達了我的看法,也希望鳳凰衛視能夠真實體現。昨天,我很開心,因為我是一個很虛榮的人,第一次聽到那麼多人支持和贊成我,我很高興,我第一次親身感覺到了人民的力量。而且,節目的最後,有位年輕人說,「不應該把社會活動家王月丹說的話,當做權威,。。。。」大家都很力挺我,一致說,「王月丹是免疫學家!」我真的很愉快!因為,第一這是有人第一次說我是「社會活動家」,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社會活動(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想參加三十五周年的國慶遊行,最後還被老師淘汰了),可能還沒有那位年輕人參加的多,第二,無論社會活動家也好,還是免疫學家也好,這是我第一次聽別人說我是「家」,要知道「家」可不是亂叫的,只有院士或者資深教授才可以擔當的,所以,我很開心。

    節目完畢,我一個人迅速離開了現場,這主要是因為感到很餓。因為我不了解胡先生節目的風格與目的,畢竟是第一次與他打交道,而且因為轉基因大米便宜:),所以,我擔心他們提供的工作餐是轉基因大米的,就沒有吃。研究科學必須慎重,但有時候也會因為慎重而損失一些幸福。所以,對於轉基因大米,我認為,我們更應該慎重,寧可為此多花些錢,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北京大學免疫學系  王月丹  博士

    於學院路38號
格外小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4
匿名  發表於 2010-8-23 07:24
回復 222# 非常時期

Maybe 王月丹  博士 thinks he is a smart ass. Ask yourself, why would any scientist pursue BT transgenic plants if BT is NOT proven non-toxic to mammals?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225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8-23 08:1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非常時期 於 2010-8-23 08:30 編輯
回復  非常時期

Maybe 王月丹  博士 thinks he is a smart ass. Ask yourself, why would any scientis ...
Guest from 24.131.31.x 發表於 2010-8-23 07:24



DDT 在1972年被禁用以前的七十餘年. 幾乎99.9%的科學家都讚揚它,  發明者並獲得諾貝爾獎. 但是由於對環境的巨大破壞. 還是被禁用(不是被淘汰)了. 我認為像汪丹丹那樣拿出論據, 如BT和蠟樣芽孢桿菌是否是同一種? BT蛋白倒底如何降解? 在什麼地方降解? 降解后的氨基酸倒底能不能與人體結合? 這些都有過研究嗎? 資料在那裡? 才是最有說服力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6
匿名  發表於 2010-8-23 09:42
DDT is not BT. Learn some logic please.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227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8-23 21:52 | 只看該作者
DDT is not BT. Learn some logic please.
Guest from 24.131.31.x 發表於 2010-8-23 09:42



請仔細閱讀被你批評的文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8
匿名  發表於 2010-8-24 00:16
In addition to recently emerged GMO crops that carry BT gene,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acterium that produces BT protein crystals has been used in the fields since 1950, a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insecticide. If it is toxic to human or to animals, it would have been banned long tome ago.  

For those of you who trust organic grown foods, you are eating loads of BT, because that is what organic growers used for pest control.

The most concerns you guys raised are B.S.

Peptides dont cross guts readily because these are macromolecules and they are readily digested. Amino acids are nutritional, not toxic to your body. Dr. Wang's argument is fundamentally wrong. His citing of other bacterial toxins is irrelevant to to this debate, because proteins are made differently and behave totally differently.  If he suspects this does occur, he needs to produce some evidence to make a strong case to his argument, otherwise, its just his believe, not fact-based.  So far, we haven't seen any credible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way. Not even any anti-BT IgE can be detected in people who consume GMO Soybeans.

BT kills insect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through specific interactions. On top of that,  BT's killing needs some help from other bacteria species reside in the gut. Vertebrates carry vastly different gut bacteria species from those in insects.  That just adds another layer of security to the safety of BT.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229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8-28 09:23 | 只看該作者
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呼籲,對於可能對健康產生影響的轉基因食品,普通消費者應享有知情權。美國廣播公司做過的一項調查顯示,93%的美國人希望基因食品標識化。此外,52%的美國人認為基因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隱患,57%的美國人表示他們不太願意購買基因食品。去年1月,包括美國消費者聯盟在內的270個民間團體聯合向布希總統遞交請願書,要求政府命令農產品生產商在其基因食品上註明成分。目前,美國參、眾兩院都在考慮通過立法手段實現基因食品標識化。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
匿名  發表於 2010-8-28 09:52
基因食品上必須註明成分!

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呼籲,對於可能對健康產生影響的轉基因食品,普通消費者應享有知情權。美國廣播公司做過的 ...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8-28 09:23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7: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