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滅盡定」不是無漏,與是否無漏成阿羅漢毫無關係。「滅盡定」只是暫時令心心所的功能處於無功用的狀態,並不能真正的斷煩惱得解脫。這種狀態只是與涅槃相似而已,卻並不是佛教所謂的涅槃解脫境界。譬如,在《楞嚴經》中說:「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可見,雖然成了九次第定也不一定能得漏盡成阿羅漢的。
前文普判眾生誤認科雲。一切眾生生死相續。皆由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自判后。即乃備破三迷。破迷已畢。故此仍以結歸前判以原其文也。世間諸修學人。即前一切眾生。非但指於界內。如此經以三賢四加尚名世間。詳下文。正指凡外小乘。而意該於權教菩薩。九次第定。謂四禪。四空。加滅受想。小乘法中。前八凡位所成。第九無漏聖位所成。今雲不得漏盡成羅漢者。當知彼所謂無漏聖位。皆一時權許誘進而已。法華破雲。汝當觀察籌量。所得涅槃。非真實也。既非真涅槃。豈名真漏盡乎。故長水謂十地為漏盡羅漢。無可疑也。極理而言。權教之佛亦非。以尚在圓之二行而已。皆由下二句。正歸判辭。即前用妄想而有輪轉也。由是知前生死必兼變易。輪轉亦帶涅槃也。末歸阿難。意猶可見。蓋小教許四果皆聖。阿難已登初果。而謂非聖。豈破初而獨存於四乎。決定以十地方為分證之聖果矣。此即破第五界外取證心也。斥破所執妄心。以開奢摩他路已竟。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8 16:47
回復 真源湛寂 9樓 的帖子
如要深入無上菩提可看「大日經」但我仍然認為楞嚴經里的無漏阿羅漢並非相對於仁兄所說的「無上菩提,這是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不同.
楞嚴經的緣起是由於阿難受摩登加女所誘惑而佛陀說出這部經,而他的初果也是靠佛陀的神力才得到,更加談不上甚麼二果三果四果,所以邏輯上講佛陀是沒有可能把無上菩提相對於無漏阿羅漢果來教導阿難的,這就好比一個博士生把自己的博士研究資料去教一個中學生一樣,如果仁兄堅持你的看法是對的話而又不是翻譯上問題的話那只有一個可能性-----那就是楞嚴經作者在佛陀對阿難的說話中加上自己不正確的意識----那麼,這是造孽啊!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佛寵弟,心愛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獨供養如來。乃至遍歷恆沙國土,承事諸佛,及善知識,發大勇猛,行諸一切難行法事,皆用此心。縱令謗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發明不是心者,我乃無心同諸土木,離此覺知,更無所有。云何如來說此非心。我實驚怖。兼此大眾,無不疑惑。惟垂大悲,開示未悟。
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
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
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咸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凈妙凈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若汝執吝,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我非敕汝,執為非心。但汝於心,微細揣摩。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
即時阿難,與諸大眾,默然自失。
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
阿難聞已。重複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雖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窮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纏。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願如來,哀愍窮露,發妙明心,開我道眼。
即時如來,從胸卐字,湧出寶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塵,普佛世界,一時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寶剎諸如來頂。旋至阿難,及諸大眾。告阿難言:吾今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眾生,獲妙微密,性凈明心,得清凈眼。
世尊。若人已入聲聞辟支佛位。永失是首楞嚴三昧。世尊。人寧作五逆重罪。得聞說是首楞嚴三昧。不入法位作漏盡阿羅漢。所以者何。五逆罪人聞是首楞嚴三昧。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雖本罪緣墮在地獄。聞是三昧善根因緣還得作佛。世尊。漏盡阿羅漢猶如破器。永不堪任受是三昧。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9 14:13
回復 真源湛寂 14樓 的帖子
世尊。若人已入聲聞辟支佛位。永失是首楞嚴三昧。世尊。人寧作五逆重罪。得聞說
是首楞嚴三昧。不入法位作漏盡阿羅漢。所以者何。五逆罪人聞是首楞嚴三昧。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雖本罪緣墮在地獄。聞是三昧善根因緣還得作佛。世尊。
漏盡阿羅漢猶如破器。永不堪任受是三昧。
請問這段是出自「楞嚴經」那一卷?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9 14:42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佛寵弟,心愛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獨供養如來。乃至遍歷恆沙國土,承事諸佛,及善知識,發大勇猛,行諸一切難行法事,皆用此心。縱令謗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發明不是心者,我乃無心同諸土木,離此覺知,更無所有。云何如來說此非心。我實驚怖。兼此大眾,無不疑惑。惟垂大悲,開示未悟。
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
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
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咸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凈妙凈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若汝執吝,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我非敕汝,執為非心。但汝於心,微細揣摩。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
你引述以上那一段是佛陀反問阿難要他自己找出真心所在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10 06:09
你的原理是對的!但是:-
這是」楞嚴經「里佛陀對阿難這樣說的,佛陀其它大部分大弟子初果全部都不是靠佛
力加持,是靠自己達到標準,阿難是例外。
Read more: 圓宇妙心網友 - 菩提樹下 - 貝殼村 -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