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留在國外就是失敗

[複製鏈接]

1099

主題

2827

帖子

1577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4

積分
157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145 發表於 2006-3-21 12: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喬麥三十歲從哈佛大學讀完MBA,立即回到北京,加入一家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擔任高
級職務,年薪十萬美元。多乎哉?"不多"也,他覺得他還可以拿到更多,尤其是假如
他選擇留在美國工作的話。不過,和他的那些依然在國內國外苦苦奮鬥的同學朋友相
比,以及和他這個年齡的任何人相比,他都是非常成功的。他的成功,主要取決於他
選擇的留學模式。這個模式,可以成為無數期待出國、渴望通過留學改變命運的同學
朋友們參考、學習的藍圖。

  喬麥的成功模式是一個簡單的三部曲:第一曲,大學畢業后在國內工作四五年;第
二曲,出國留學兩三年;第三曲,畢業后回國。

  喬麥告訴我,在國內那五年的工作,決定了他能夠進入世界第一的哈佛大學讀工商
管理,決定了他畢業后能夠在無數競爭者之中,成為惟一被這家公司錄取的應屆MBA。
國內工作五年的經驗,相當於第二個學歷,而且是決定性的學歷。

  外企經驗的價值

  喬麥讀的是理論物理,這個學科,如果不去讀博士、搞學術的話,是沒有出路的。
但屬於新新人類的喬麥,決心投身商業經濟,不走學術之路。他並沒有把沒有直接實
用價值的物理學士學位當作扛在肩膀上的包袱,而是當作攀登更高台階的腳下基石。
畢業后,他有意識選擇進入外企工作。中國高端人才市場,最缺少的不是高學位的
人,而是理解和適應外企文化的人。喬麥屬於這種人。畢業后,他直接進了家著名的
外企工作,從事最基本的助理工作。敬業,是外企文化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為胸懷
遠大目標,喬麥在工作上非常敬業,結果他一路順暢,第五年的時候,已經是一個跨
國公司的部門負責人。一個作為沒有出過國的中國人,能夠在外企成功擔任某個部門
的負責工作,無論從哪個角度,都是喬麥傑出和成功的證明。

  外企在中國,對於有留學大志的奮鬥朋友們而言,有一個特點需要注意:它的企業
文化,管理體系和經驗價值,是世界通用的。外企工作背景的價值和美國總公司或分
公司也基本一樣。經常有外企工作人員,通過內部的"Transfer",從中國轉到美國工
作。這意味著,無論你是在紐約的可口可樂還是在北京的可口可樂工作,對於哈佛大
學或是斯坦福大學錄取官員來說,都是沒有區別的。甚至對於中國學生來說,由於他
們來自世界上發展最迅速、最能喚起投資者激情和幻想的中國市場,這個背景就顯得
更加吸引人、更具競爭力。這就是喬麥第二個學歷--中國工作經驗的價值所在!他的
成功,始於畢業后通過在外企工作的方式,贏得了寶貴的工作經驗,獲得了豐富的物
質收穫,還得到了這個"第二學歷"。

  當然,沒有外企經驗,對於留學申請,未必意味著劣勢。這是一個留學申請的藝術
和觀念問題,容我在另外的地方闡述。

  留學美國的平台

  在外企工作的幾年中,喬麥使用的工作語言是英語,打交道的人士很多是美國人,
身邊還有許多新加坡、香港等地來的不會說普通話只能用英語溝通的華人。這使得喬
麥的語言能力飛速提高。周末,他在新東方上英語課,在第三年的時候,考出了不錯
的托福和GMAT的成績。留學申請是一個非常艱巨和耗時耗錢的過程。尤其對於已經工
作的人來說,在某種意義上,壓力不亞於高考最後兩年。但由於喬麥在外企,接觸的
留學生和高級專業人士較多,使得他對美國著名工商管理學院的錄取程序和選才文化
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這為喬麥進入哈佛、斯坦福這樣的學校,提供了充分的信息和
紮實的自信。由於信心和信息的優勢,使得喬麥在這個過程中的壓力大大緩解。北大-
-可口可樂--哈佛--通用電器,這樣一種精彩之路,就變得順理成章。

  人們以為美國人並不講究穿著,其實這是一個誤解:美國社會對於服飾語言
dressing code,其實有嚴格的規矩。在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見什麼人著什麼裝,反
映了一個人的教養和地位,絕對馬虎不得。所謂"不講究穿著",是指在日常生活中,
美國人著裝的個性化選擇自由化風格。

  與著裝相關的問題是:美國人是否講究名牌大學?答案是非常講究,雖然和中國講
究的角度和程度不一樣,但進入美國名牌大學,對於某些專業某些學位的人來說,是
非常重要的。

  假如你僅僅是想去美國讀一個電腦碩士,哈佛大學的電腦碩士和普通大學的電腦碩
士畢業后的收入不會相距太大。從技術的角度,普通大學傳授的內容肯定不會比名牌
大學的少一個晶元。企業在雇傭你的時候,意義也不是很大。但是,假如你的志向是
要做微軟研究院負責人,研究五年十年後電腦如何改變人類生活,名牌大學的高學
位,就比較重要。越是著名的大學,前瞻性研究、理論性研究就越超前。

  但是,如果去美國讀MBA,像喬麥這樣,最好你能夠立志去一個就你本人的實際能
力和潛在水平而言最好的學校。因為社會聯繫、同學網路、社會地位、學校背景,對
於MBA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比如,我的一個朋友說:能夠得到沃頓的錄取,等於能夠
得到世界任何投資者的青睞。因為沃頓對你進行的篩選和甑別,已經向他們展示了你
的優秀。華爾街的銀行家有百分之六十是沃頓的校友,畢業后你可以以校友身份,尋
求並得到這些校友們的支持。哈佛大學也有類似的傳奇說法。讀MBA,當然是越有名的
學校越好。

  簡單說,喬麥在外企埋頭積累五年,具備了哈佛所需要的經驗,擁有了做一個哈佛
MBA所必須的素質,為他的起飛建造了平台。

  回國工作的決策

  喬麥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和激發了我的興趣,是因為他畢業后立即回國工作的選
擇。前面講過,在中國的外企和西方企業沒有什麼區別。尤其是在工資上,對中國人
越來越按照國際慣例來給。當然,特別是那些先獲得美國MBA和其他學位的人,外企更
是率先對他們採取了國際工資標準。這使得阻止中國留學生回國的一個重要因素日益
失去了作用。

  如果喬麥不回國,他可能在華爾街過得很好。但是,根據我的留學理論:留在國外
就是失敗,而不管你工資多少地位多高。通用電器、通用汽車和微軟這樣的公司,已
經把中國當作他們未來前途的戰略要地重點發展,而中國人自己卻要放棄自己的家
園,只是為了美國那點工資和"清新的空氣",實在有點越來越脫離中國實際。這個思
維,已經落後到了"反動"的程度,成為80年代的"冷戰思維"。誰說"中國威脅論"誰就
是我們的敵人,誰固守"回國不好論"誰就是他自己的冤家。回到中國,對於一個中國
男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選擇。即使楊振寧這樣在美國度過了半個世紀的老人,退休
時也選擇把退休后三分之二的時間各放在香港和清華大學。中華民族的基本特性,永
遠無法躲避。

  我尊重人們選擇自己居住和發展地點的自由。我是一個自由主義者,而絕不是一個
狹隘民族主義者。我並不認為不回國就不能為中國貢獻,也不認為回國就一定能為中
國做更大的貢獻。中國政府在2001年年底提出的留學政策,體現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人才戰略:對於留學生"只求有用,不求擁有",非常前衛地反映了經濟全球化時代的
人才特點。我不會比政府決策者更保守!但就一個人事業發展、理想追求、社會地
位、人生成就感和靈魂歸宿感而言,毫無疑問,中國是我們無可選擇的最佳平台和惟
一根基。

  最重要的是,從人才競爭的角度,回到中國的留學生,真的馬上就凸顯了自己對於
中國社會特別的價值,迅速擁有了無限寬廣的天地和機會。假如把人才比作汽車的
話,華爾街上的寶馬賓士,誰也不會多看一眼,但在中國你哪怕開一輛桑塔納,也是
人們羨慕的汽車階層。我的意思是:留學生回到國內,對於急需現代化和國際化人才
的中國,是稀缺的資源,依然是中國市場上的寵兒。顯然留學生的這個優勢正在越來
越迅速地貶值,因此就更加需要海外的朋友們迅速回歸,抓住個人價值依然強勁的時
候趕快出貨啊!

  這就是喬麥使我激動的原因。他畢業后的每一步都走在人才競爭最優勢的選擇上,
成功地攀上了他的事業平台。喬麥的人生,不會再有什麼戲劇性大跳:因為他已經登
上了他的事業平台。他要做的,只是在這個平台上搭建不同的積木和拼圖。無論是在
這個公司工作一輩子,還是在其他什麼領域創造新奇迹,喬麥已經屬於最優秀人才隊
伍里的成員。喬麥的未來,任何人都已無法阻擋,他將在中國的商業戰場上,寫下一
個時代豪傑攻城掠地、捷報頻傳的歷史篇章。

1

主題

24

帖子

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5
35
釋燈法 發表於 2008-3-25 17:15 | 只看該作者
中國人若歡迎本人作君皇, 本人義不容辭負起責任...

否則,誰當權就當負後果,一切將與本人無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63

帖子

3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5
34
z307h 發表於 2008-2-29 01:50 | 只看該作者

嗯,

我咋覺得楊振寧是成功人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

主題

1317

帖子

29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94
33
愛國有罪嗎? 發表於 2008-2-26 23:40 | 只看該作者
海外華人心態啊。
有人一定要貶低國內才能證明自己選擇的正確,似乎就是國內如果環境越差那麼在海外呆下來也越證明自己選擇的正確。就是現在美國媒體的風氣,根本就容不得有人說中國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4

帖子

10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102
32
madgirl 發表於 2008-2-26 13:06 | 只看該作者

留在國外就不是男人!

楊振寧是男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309

帖子

13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8
31
tangseng 發表於 2008-1-19 00:23 | 只看該作者

這個破帖子為什麼置頂

都快2年了?????

就是因為是斑竹貼的,好象有點過分吧
這種帖子毫無實際意義,嘩眾取寵

如果不取消置頂
建議大家別回
讓它成為廢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63

帖子

1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4
30
殺奴 發表於 2008-1-17 07:1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DU145 的帖子

"我並不認為不回國就不能為中國貢獻,也不認為回國就一定能為中
國做更大的貢獻。"

就別往自己面上貼金了!
什麼貢獻不貢獻的, 就是謀生掙錢嘛.
還有什麼叫成功? 什麼叫失敗? 標準是你定的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
29
gyz_u_mb 發表於 2008-1-8 06:53 | 只看該作者

這也要看你的職業是什麼

我的職業是航空電子工程,如果回國的話我幾乎完全沒有就業能力(因為中國的飛機製造業還不是很完善),但是在加拿大,這是收入非常高的一個行業,所以我認為,回國與否主要業取決於你的領域在哪裡的需求量更大一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1
28
skiff 發表於 2007-12-8 04:5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0 Huawei 的帖子

Agree with the previous comment.

If you think MONEY is the only measurement of success and the goal of your life, please skip what I』m about to say.  However, I believe there are many other things more precious than money.  

Although a small group of Chinese enjoys the luxury life  in this fast growing economy, you cannot have clean water, clean air, political stability, dignity and freedom in China, at least not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The cold and hard fact is that China and U.S. are not in the same civilization leve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46

帖子

5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2

積分
59
27
Hydrocarbon 發表於 2007-11-3 23:57 | 只看該作者
文章的格式非常符合網上一些造神範文. 事情真假不重要, 但是我實在看不出來文章的內容如何引出文章的結論也就是題目.
我個人認為, 這可以當作p放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68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盤古教紅衣主教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680
26
人間的盒子 發表於 2007-9-27 07:10 | 只看該作者
文還不錯,這題目不敢恭維,哪裡都可以成功都可以失敗,還有個時間問題,太早回去的沒戲,現在回去戲也不大,當然都是有機會的,多少而已。太給別人下論斷實在沒必要,都是有得有失的。
我那麼好的簽名什麼時候沒了,氣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32

帖子

29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9
25
wylue 發表於 2007-5-28 12:1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空手 於 2006-3-22 14:43 發表
留在國外不是失敗,是缺乏鬥志,。。。


不一定吧。
我在國內房子車子工資都已經不在話下,更掌握近十個盈利極好的中國企業和兩個德國公司,不算失敗吧?
但我出來了,留下了,指著我的鬥志說:建立新的輝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

主題

923

帖子

35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54
24
hfang2005 發表於 2007-4-8 12:03 | 只看該作者

樓主完全是那種小人得志的洋洋得意相!

人生的成敗豈能以回國與否來化分. 換一個角度來看, 留在國外實現人生價值的成功者的比例也要比回國的大的多. 連中國的官方的統計, 都承認歸國的海龜中,真正國內急需的高層次的人才不足二成; 我認識的幾個回去的也是在國外找不到合適工作的, 因為在國內有根基和靠山, 似乎混得很好. 大多數人只要能在這裡有適合與自己專業的工作, 都是兢兢業業, 踏踏實實地不思回頭. 也有被公司派回國的, 他們都把家留在這裡, 沒有一人把國內當成真正的安家之地.
我的感覺是,真正憑著個人的真才實學回國而獲得成功者是有, 但不多! 其中比例有1~2%就不錯了, 大多數人回去了幾年, 撞了個鼻清臉鍾又回來了. 回國發展要有條件, 國內有根基和關係比你的才學更為重要. 二者皆有的海龜, 就可在國內呼風喚雨, 也不是不是100%, 一不小心上當受騙的大有人在哦!
最為可恨的海龜, 就是象上海交大搞"漢芯"的陳進, 還有那個"基因皇后"陳曉寧之流, (一不小心又出了個二陳") 它們玷污了海龜的名聲, 那裡是海龜? 是海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93

主題

4185

帖子

675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53
23
goodoctor 發表於 2007-3-19 11:0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1 cwjjzhou 的帖子

agre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4

帖子

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5
22
jessicacandy 發表於 2007-3-11 23:34 | 只看該作者
哈哈,我看這帖子的title就是為了想引人注意而已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4

主題

3601

帖子

1617

積分

禁止訪問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七級)

積分
1617
21
cwjjzhou 發表於 2007-2-28 11:40 | 只看該作者
去或留不能作為成功或失敗的標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0

帖子

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
20
8yuans 發表於 2007-2-22 23:32 | 只看該作者
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樓主提供了一個經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

帖子

4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41
19
moonlights 發表於 2007-2-4 06:0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4 jcsun 的帖子

"DU145's point of view is too narrow, subjective. I believe a confident person do not have to attack other people to make a point. Also please do more research before you reach a conclusion!"

我覺得樓主的文字里沒有太多攻擊他人的東西吧, 他也不過是說出自己的觀點.  至於回國不回國, 文章里亦清楚的說明了"我並不認為不回國就不能為中國貢獻,也不認為回國就一定能為中國做更大的貢獻."  由此,我不認為lz的觀點是narrow, subjective.  而從你的文字中我反而感覺得到強烈的attacking.  即使楊猙獰的例子不是最好, 但是也還是說明大部分中國人都由一顆中國心的.  相信也很容易找到其他類似的例子.  著名學者回國也不是只有一個楊猙獰, 對吧?
大家都是中國人. 希望可以盡量去理解別人的觀點,  不要看到一點可以攻擊之處就扣上大帽子.  在美國不是最提倡尊重他人的觀點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2

主題

2384

帖子

263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2636
18
人的思索 發表於 2007-2-4 05:21 | 只看該作者
哪裡沒有成功?又在哪裡沒有失敗?況且成功與失敗又具有一定的階段性,一個人沒有永遠的失敗,也沒有永恆的成功。而成功與失敗的定義又是大不相同,就說蓋棺定論吧,可至今不是還有那麼多的名人無法定論么?所以說,只要你感覺找到適合你生活的地方了就行了。
願你的夢想成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

主題

8321

帖子

518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184
17
青貝殼 發表於 2007-1-28 16:44 | 只看該作者
樓主確實有「憤青」傾向,而且他所舉的例子是極少數成功的海龜,他沒有統計有更多不成功的海龜。

[ 本帖最後由 青貝殼 於 2007-1-28 16:46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4: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