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評論:把質量強省作為一項長期戰略抓好

[複製鏈接]

295

主題

295

帖子

186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we12 發表於 2016-5-25 10: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南方時論5月24日,廣東省質量大會在廣州召開,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中央有關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推進質量強省建設工作。省委書記胡春華主持會議並講話,強調要把質量強省作為一項長期戰略堅定不移地推進實施,全面提升發展質量效益,推動我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質量是發展之基、興國之道、強國之策。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深刻指出,要「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隨著我國經濟步入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為特徵的新常態,尤其在我省面臨發達國家「再工業化」、調整貿易規則和發展中國家與地區利用低成本優勢承接產業轉移、加速工業化的「雙向擠壓」的情況下,只有摒棄對規模速度的依賴,轉向用質量品牌求效益,才能保持經濟在轉型升級中平穩增長,增強競爭力。這不僅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在要求,更是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必須從全局出發抓好、做好。推進質量強省建設,首要的是依照省委、省政府《關於實施質量強省戰略的決定》,將質量強省上升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期戰略,不斷提升質量和效益。「十二五」以來,全省堅持質量引領、創新驅動,把質量要求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取得了可喜成果。但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我省經濟結構調整仍在爬坡越坎階段,反映在質量層面上,相當一部分製造業和服務業還處在產業鏈低端,質量競爭力不強,標準總體水平不高,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等等。只有推動廣東速度向廣東質量轉變、推動廣東製造向廣東創造轉變、推動廣東產品向廣東品牌轉變,才能以質量的提升「對沖」速度的放緩、有效化解「雙向擠壓」、樹立競爭優勢,引領質量創新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推進質量強省建設,關鍵是緊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以質量發展為核心,推動實現「三個轉變」。廣東作為國內製造業大省和全球重要製造業基地,要邁向製造業強省,必須下決心提升改造傳統動能,著力培育壯大新動能。為此,要著力推動質量創新,將其作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作為企業轉型升級的主要路徑;健全先進標準體系,提升廣東製造標準,推進廣東標準國際化;提高計量建設水平,突破一批關鍵計量檢測技術,加強認證認可體系、檢驗檢測服務能力等建設,建立健全技術、標準、專利協同機制;加強品牌培育,推動創建自主品牌、培育提升行業品牌。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企業在質量建設過程的主體作用,鼓勵企業積极參与相關標準制定,加強具有較高質量意識和質量技能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構建質量文化體系,倡導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推進質量強省建設,各級各部門要本著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原則,深入推進質量監管體制改革,轉變監管理念,創新監管方式,不斷健全現代質量監管體系。就內部工作而言,各級黨委、政府要將質量工作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強化考核,落實領導責任;就行政行為而言,要在依法做好質量監管的同時,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實現重心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以市場化手段引導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打破市場壟斷和地方保護,營造良好的質量提升環境。此外,要建立健全大質量工作格局,積極推動社會第三方質量服務發展,引導行業協會、學會、商會等社會中介力量為質量發展提供優質服務,形成「人人重視質量、人人創造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社會氛圍,實現社會共治。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廣東要在「十三五」時期牢牢把握住戰略機遇,適應並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就必須把質量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性位置。全省各地區各部門必須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質量問題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項工作部署,將質量建設作為重要戰略舉措來抓,推動廣東成為全國質量發展的排頭兵、質量創新的先行地、質量探索的實驗區,為確保「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總目標順利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南方日報評論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5: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