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李克強熱字之六:韌

[複製鏈接]

292

主題

292

帖子

1836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3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onkey456 發表於 2016-3-5 09: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有許多字可以作為衡量一個經濟體乃至全球經濟的指標。比如:股市、匯市及大宗商品價格「漲」還是「跌」,進出口「多」還是「少」,預期增速「高」還是「低」,復甦進程「快」還是「慢」。

這些字,國務院在調控宏觀經濟時當然需要時時關注,總理也經常把它們掛在嘴邊,作為研判經濟形勢的重要依據。但還有一個字,涉及經濟的更深遠層面和更厚重的含義,李克強格外看重,並高頻提及――那就是「韌」。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最大發展中國家,經濟擁有巨大的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李克強在國內外眾多場合給出他對中國經濟的核心判斷。

正是這樣的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塑造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如此基本面,加上本屆政府採取的政策既利當前兼顧長遠,即便有少部分中外學者、機構對當前中國經濟仍存有這樣或那樣的疑慮,但對中長期基本面向好看法從未發生動搖。較為普遍的共識是:中國有能力防範經濟出現大的起伏,不會出現硬著陸。

所謂內在韌性,一方面如總理所言,中國地域幅員遼闊且產業類型多樣,東方不亮西方亮,這業不興那業興,經濟的支撐並非獨木一根,而是「四梁八柱」,具有很強的抗衝擊能力和韌性;另一方面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正在深入推進階段,蘊含著擴大內需的強勁需求。通過供需兩端協同發力的結構性改革,可以充分挖掘經濟潛在增長率,同時也使實際增長率盡量貼近即期的潛在增長率,從而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中國經濟正在呈現的一些深刻變化,進一步揭示了這種韌性。國內外的經濟分析都注意到,儘管中國GDP增速在放緩,但就業卻相當堅挺。2015年,中國新增城鎮就業人口超過1300萬,2016年1月的最新調查失業率為4.99%。經濟增速放緩但就業卻逆勢增長,這顛覆了過去只有高增長、高通脹才能帶動高就業的傳統認知。一位國際上頗具影響力的美國經濟學家表示:「不要低估中國實體經濟的韌性和潛力,中國政府正在推進走向長期穩定的發展。」

「韌」不僅是對中國經濟自身的描述,同時是對經濟活動的主體――人的描述。它指向一種品性和意志。這大概也是李克強格外看重這個字的原因之一。

總理曾在重慶長江碼頭邊與幾名「棒棒」交談。他動情地說:「你們很了不起!每一分錢都是流汗掙來的,是中國人民勤勞的象徵。中國發展有潛力,有韌性,最重要的是人民勤勞。推動中國發展需要負重前行、爬坡越坎、敢於擔當、不負重託的『棒棒精神』。」

在溯江而上的航程中,李克強站在船頭甲板上對隨行人員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這需要我們堅定逆水行舟的勇氣和信心。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的航程也是這樣,一路航行要不斷涉險灘,過暗礁,闖激流。」

常懷憂患意識,又要保持必勝信心。這樣的探索前行,靠的正是韌性。「韌」,構成中國經濟乃至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精神層面的一個核心意象。

2016年「兩會」前夕,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后,鏗鏘有力地表示:這幾年每年都有困難,但年年都順利闖過來了,今年面對困難,更要激發韌性和鬥志。「有事了,咱也不怕事,反而把神經綳得更緊、注意力更加集中。這時才最能體現我們的韌性。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挑戰中成長的。每逢困難會更加堅韌,越遇挑戰會越戰越勇!」(鳳凰評論 陳軒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9: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