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低端被蠶食高端上不去 中國海外訂單加速流失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1-7-16 09: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小康人家 於 2011-7-16 09:11 編輯

2011-07-15 07:20 中國青年報 


資料圖


  上半年,中國外貿製造業企業面臨著低端「被蠶食」、高端「上不去」的尷尬局面,尤其是低端加工製造業訂單正在加速向外流失。

  隨著下半年美國經濟可能陷入「階段性疲軟」以及歐洲債務危機升級,中國出口將會受到更大衝擊。中國企業如何轉型才能走好價值提升之路?

  低端製造業訂單加速流失

  海關總署公布的上半年進出口數據顯示,1~6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17036.7億美元,其中出口8743億美元,同比增長24%。6月單月出口增速為17.9%,連續3個月下滑,顯示出口增長在外需放緩的形勢下繼續減速。

  從主要發達經濟體看,6月份美國失業率達9.2%,連續3個月上升,失業率的居高不下限制了美國民眾的購買力。歐盟方面,債務危機仍未緩解,下半年情況不容樂觀。這都會對中國的出口造成影響。

  目前,受人民幣升值和國內成本上升影響,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優勢已經被削弱,不容忽視的「被替代」現象開始蔓延,低端加工製造業訂單正在加速向外流失。

  做滑雪服內膽及塑料製品的山東新世紀包裝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范廣新向記者表示:「我們企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做這行的工人越來越少,接單量也逐漸減少,很多歐美訂單都轉移到越南、巴基斯坦、印度等其他國家去了。」

  從事箱包、服裝加工出口貿易的上海朋武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鵬也說:「預計將來服裝、箱包類這種低端加工產品將加快向東南亞、非洲轉移的步伐。」

  劉鵬舉例說:「比如孟加拉國,人工成本只有600~700元人民幣一個月,我國至少需要2000元,只是當地現在受制於化工行業不夠發達,原材料種類比較單一,如果沒有這個限制,孟加拉國在這個行業的競爭力超過我國。至少有20%的訂單是這樣流失的,因為我們接了也不賺錢。」

  中國製造業訂單流失的現象被視為中國人口結構變化所帶來的中長期改變。深圳海納因特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挺青就對記者表示:「現在出來打工的都是85后、90后,這些年輕人寧願去大城市端盤子也不願在廠里幹活兒。去年一個熟練工人的成本大概是每月2500元,今年已經增至3500元,還很難招到人。」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呂博認為,未來中國製造業訂單流失現象將越來越突出。

  外貿轉內銷做起來不簡單

  議價能力下降,訂單利潤下滑令不少外貿企業轉做內銷。然而轉內銷並非那麼簡單,大部分內銷企業都面臨回款慢、要賬難的問題。「做內銷資金回款非常慢,至少要3個月才能回收資金。沒有實力的公司拖不起,資金周轉不過來。」范廣新說。

  上海歐際冶金機械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興康說:「國內企業的信譽不如國外好,欠款是常事,我的企業年產值2億元人民幣,現在已經有欠款1億元,財務成本又這麼高,拖欠一年我就損失5%。」

  不僅回款慢,如何銷售也是外貿企業轉做內銷摸索的方向。在業界看來,做外貿只要將服務做好就行,而做內銷則更強調市場,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呂博指出,一般做外貿的企業,只要有訂單就組織生產,從事簡單加工,並不考慮銷售情況如何、市場需求好壞,因此整體風險不大;而內銷企業必須把握採購、生產、加工、銷售一系列環節,同時要關注國內外市場需求。在本就競爭激烈的內銷市場中,這些毫無經驗的外貿企業想要佔據一席之地,困難非常大。

  品牌和渠道,無疑是企業在出口轉內銷過程中的兩大攔路虎。記者採訪發現,目前多數企業的做法僅局限於在淘寶網上售賣。儘管走電子商務B2C的渠道比傳統渠道省了很多成本,但幾乎沒有什麼品牌和消費者忠誠度可言。

  唯有提升才有出路

  如今中國製造業企業面臨著外貿、內銷「左右為難」的尷尬局面。站在十字路口,中國企業必須走價值提升之路,唯有加快結構轉型才能衝破瓶頸。

  相比於在中國開設旗艦店的國外產品芭比娃娃、Apple等可以發現,中國產品附加值不高,位於國際產業鏈的邊緣。中國是世界工廠,但並不是世界級工廠。中國的產品形象和產品質量有待提高。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分析,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前,中國中小企業並非依靠技術創新,而主要依靠低勞動力成本、低價格和數量競爭,缺少全球式的品牌競爭力,這就要求企業具備國際視野,推出製造資本的國際化路線圖,同時亟待推進鑽、精、深、細的發展,提升企業品牌。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郁義鴻也認為,低成本、價格戰、惡性競爭是中國製造業這些年走過來的主要路徑,但是長遠來看,壓縮成本不是中國製造業未來發展的最具潛力、最具前景的一條路,相反價值創新——考慮投入更多的成本獲得更高的附加值才是明智之道。

  新華社記者 桑彤 何欣榮 賈遠琨

537

主題

4157

帖子

2270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2270
沙發
mimidustie 發表於 2011-7-16 13:56 | 只看該作者
感覺這篇報導採訪的對象都是低端產品廠商,當然是一片悲觀。個人觀察美國市場上的中國產品,自1990開始出現大量非常粗糙的產品開始,到現在的中國產品已經普遍為消費者接受,甚至在同類產品中價位並不低(譬如海爾某些產品比韓國同類產品高價,聯想的 Lenovo 也不見得便宜),中國產品的質量不斷迅速提升,而且不斷往高端快速發展。

我不替中國產業擔心,只要人民幣升值速度/工資上漲速度和產業升級速度匹配,就不會有問題。如果上了西方國家的當,迅速升值人民幣,才會發生標題所說的狀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

主題

2217

帖子

982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82
3
summit30c 發表於 2011-7-17 19:16 | 只看該作者
中共的獨裁體制本身就是與發展市場經濟相互矛盾的!一個私有財產不受保護,權大
於法,腐敗橫行,導致資產產權不明確的國度里談何創新和發展?聯想和海爾不過是
極少數有特權的國企而已,不具代表性!
愛國不等於愛中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13: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