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政壇激辯「中國是否已接替蘇聯成「紅色恐懼」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ztomcat 發表於 2011-6-27 18: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年06月27日 13:46:40  來源: 環球時報




    《洛杉磯時報》日前用這幅漫畫,表達對「中國通過不公平貿易政策擊敗美國」的不滿。

    「假以時日,中國人會在內心深處嫉妒美國的政體,而不是感到被這則廣告冒犯。」由於在上周末說了這樣一番話,美國前駐華大使洪博培攪進了美國政壇近來爭議不斷的「反華廣告風波」。風波源自於內華達州州議員阿莫迪為能選上聯邦眾議院議員,在競選廣告中臆想出「中國進兵華盛頓」的離奇情節。連日來,美國政界不斷出現批評阿莫迪「荒誕低級」的聲音,洪博培的表態讓他看上去和主流立場唱了反調,加劇了美國人對「紅色恐懼」的擔心。而這恰恰被看做是這則競選廣告在美國爭議不斷的原因——它勾起了美國社會對歷史上兩次「紅色恐懼」的回憶。

    中國學者金燦榮說,那些反共歲月是美國人對社會運動最黑暗的記憶。如今,一個新爭議正在華盛頓引發激辯——中國是否已接替蘇聯,成為「第三波紅色恐懼」的載體。

    洪博培被貼「恨中國」標籤

    你如何看待阿莫迪那則描述中國入侵華盛頓的廣告?《拉斯韋加斯太陽報》上周末把這個問題拋給洪博培時,這則「反華廣告」引發的爭議已持續一個星期。多數美國媒體詬病最多的是它過於荒誕的劇情:一名中國「女主播」以播放「帝國新聞」的方式宣告,美國政府債台高築,中華帝國再次崛起。廣告通過人工合成製造了這樣的鏡頭:伴隨著人民解放軍軍歌的旋律,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在華盛頓國會大廈前正步行進。而阿莫迪隨後在哀傷的樂曲中告訴美國人,如果投他一票,他將極力避免美國成為中華帝國的附庸。

    《拉斯韋加斯太陽報》說,洪博培在回答問題時展現了他的外交辭令,他說,「在一個自由市場制度里,任何人都有權做他想做的事情,這正是美國的偉大之處,因為在中國,你絕不可能做到這一點」。洪博培還說,他看到了廣告最後解放軍進駐華盛頓的鏡頭。阿莫迪此前為自己辯解說,這樣做只為凸顯提高債務上限給美國帶來的風險。洪博培對此表示,現在就看這則廣告在阻止美國債台高築方面能有多大效果了。他同時否認內華達州媒體對廣告會傷害與中國貿易關係的擔心,洪博培說,「我相信假以時日,中國人會理解我們政治體制中自由的本質,在內心深處,他們會嫉妒我們」。法國《電信報》說,洪博培藉機敲打中國的體制,同時炫耀了「美國價值觀」和自己對中國的了解。

    在上周末的美國輿論中,洪博培的觀點像是和主流立場唱反調。在他表態前,亞裔美國人行動基金會強烈譴責阿莫迪的廣告是「兜售恐懼的冒犯之舉」,要求他立刻停止廣告在美國媒體上的播放,並對全體內華達公民道歉。聯邦眾議院華裔女議員趙美心也譴責美國政治廣告中日益明顯地利用中文和華人形象,敦促美國政客停止使用恐嚇技巧謀取政治利益。與阿莫迪競爭眾議院席位的民主黨州議員馬紹爾說,阿莫迪漠視內華達州老百姓的利益,只想著迎合華盛頓的邊緣派。

    但阿莫迪競選班子對外界批評表現得很不屑,稱「民主黨人攻擊廣告毫不令人意外」,並擴大了廣告在媒體上的投放。阿莫迪本人態度也很強硬。他說,「仔細聽聽廣告中的話,你會發現說的全是關於赤字和預算,沒有對中國人表示出任何不敬,他們(中國人)恰巧在購買美國債券,難道不是這樣嗎?」

    「共和黨人一直恨中國,」這是新聞網站「美國前途」對洪博培與阿莫迪立場一致做出的解釋。文章說,共和黨人總將經貿往來看做零和博弈,堅信中國經濟變強將導致美國經濟變弱,於是老圍繞中國購買美國債券散布謠言。文章說,阿莫迪此次傳遞的反華信息比以往任何美國類似政治廣告都更明顯,洪博培則決意憑藉其在中國做過大使的經歷沖向白宮,但他能否成功令人深切懷疑。

    就連美國知名記者吉米法羅也在《大西洋月刊》上撰文批評阿莫迪的廣告「不懂中國」,他說,廣告中用的漢字都是中國大陸早已不用的繁體字,「難道廣告製作者就找不到懂的人幫著挑挑錯?」他還說,熟悉華盛頓的人都知道,能在那裡走正步的只有美國首都警察部隊。

    「人人都討厭沃爾瑪里掛滿『中國製造』的標籤,但應該先討厭自己為何非要去沃爾瑪」

    在報道洪博培表態時,《拉斯韋加斯太陽報》將「中國出兵華盛頓」的廣告稱為「紅色恐懼」廣告。俄羅斯「新大陸」網站此前說,對美國人來說,「紅色恐懼」不是陌生辭彙,美國上世紀經歷過兩次「紅色恐懼」,都與俄羅斯(蘇聯有關)。第一次是1919年到1920年俄國革命時期,美國人擔心布爾什維克革命會讓美國失去免疫,美國人從教堂到婚姻的一切生活方式都將被徹底改變。第二次「紅色恐懼」就是著名的麥卡錫主義時期,很多人在那場反共運動中被懷疑是蘇聯間諜。中國學者金燦榮說,這些「紅色恐懼」的歲月構成了美國人對社會運動最黑暗的記憶。他說,美國社會很多人反感阿莫迪的廣告,除了與這種回憶有關,也擔心他荒誕的邏輯會誤導美國人反感美國華裔,製造族群對立。

    「中國:第三場紅色恐懼?」美國政治評論員安德魯·克拉克今年4月發表以此為題的文章,被外界認為提出了一個很有普遍性的問題。克拉克在文中說,「每一次我打開電視或參加政治集會,總聽到有人不斷責罵中國,我想有一個事實確定無疑,美國社會已經出現一場新的以恐懼中國為核心的紅色恐懼。」他認為,這種恐懼表現在一些美國人試圖在任何領域與中國競爭,而這種狂熱已經誤入「為了競爭而競爭」的歧途。克拉克舉例說,在中國斥巨資發展高鐵后,奧巴馬政府也要在高鐵領域和中國競爭,但美國真需要這場競爭嗎?事實上,中國自己已注意到發展高鐵帶來的問題,而美國卻還要「複製別人的壞主意」。他說,過去20年孤獨超級大國的經歷讓美國人習慣了對著世界揮舞「我們是第一」的標語,而事實上,美國真正的挑戰不是與別國競爭,而是如何完善自己,對美國人來說,真正的「紅色恐懼」不應是中國,而是那一堆紅色赤字。

    「新紅色恐懼已出現,但中國真那麼可怕嗎?」這是《華盛頓郵報》此前向美國人提出的問題。文章說,在美國經濟和政治體系同時陷入僵局時,「中國人做得更好」成了華盛頓每一個人都相信的事實。在網路世界,他們有了黑客網軍,在教育領域,他們培育工程師的速度像製造玩具一樣快,在軍事領域,他們飛速追趕,其新型導彈讓美國航母置身險境,而在成為美國債主后,他們發展清潔能源,整個紅色中國都變綠了。文章說,在這種情況下,恐懼被植入了美國人心中。但美國其實不用害怕中國,中國不是敵人,誇大中國的挑戰與低估中國的實力一樣危險。文章還給美國打氣說,雖然中國工程師很多,但在那個國家,修汽車和修冰箱的工人都會被算做「工程師」。

    雖然美國輿論對「紅色恐懼」的激辯存在對立聲音,但「擔憂中國」無疑是近年美國社會主流情緒之一。上周《洛杉磯時報》指責「中國通過不公平的貿易政策擊敗美國」時,還使用了山姆大叔被中國巨龍死死盤住的漫畫(如圖)。對於這種情緒,克拉克認為沒有必要。他說,在美國,人人都討厭沃爾瑪里掛滿『中國製造』的標籤,但應該先討厭自己為何非要去沃爾瑪。

    2012,新「中國遊戲」開場?

    「為什麼5億農民讓美國恐懼?」英國《衛報》2006年就曾提出這一問題,文章說,在英國,我們或許對中國不敢掉以輕心,但中國算不上壓倒一切的大問題,而在美國,中國已成為令全國著魔的東西,每個月中國的統計數字都會讓美國國會的忐忑有增無減,許多妄想和猜疑因此被加劇。美國《商業圈內人》本月的文章預測,在2012年大選前的15個月里,與中國有關的大量議題會成為競選話題。有很多原因讓這種局面成為必然,比如美國經濟變化,政客一定會把中國當做替罪羊,再比如洪博培參選,一定會靠中國製造有意思的話題。

    倫敦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中國問題專家維尼薩·羅斯26日對《環球時報》說,在此背景下,美國人會發現,「紅色恐懼」不過是政客們的競選策略,但現在也到了這些政客對美國公眾說真話的時候了。美國人喜歡玩遊戲,但不喜歡在競選這樣的政治遊戲中一再被戲弄。

    (蕭達 紀雙城 陶短房 劉洋 陳一 汪析 柳玉鵬)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沙發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1-6-27 22:48 | 只看該作者
一篇很值得一讀的文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3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1-6-27 23:27 | 只看該作者
洪博培在由基本是海外民運人士發起的中國茉莉花革命的第一次活動,竟然在現場被人認出,顯然是為他準備回美國參選總統積累資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20: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