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旅遊呵護貼~~

[複製鏈接]

2845

主題

1萬

帖子

616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1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魔女 發表於 2004-9-16 06: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患病應急處理[/c]

  ∷暈到昏厥:千萬不可隨意搬動,應先觀察其心跳和呼吸是否異常。如發現心跳、呼吸正常者,可輕拍患者並大聲呼喚使其清醒。如無反應則說明情況比較複雜,應使患者頭部偏向一側並稍放低,取後仰頭姿勢,然後採取人工呼吸和心臟按摩的方法進行急救。
  ∷關節扭傷:關節不慎扭傷后,切忌立即搓揉按摩,應立即用冷水或冰塊冷敷15分鐘,然後,用手帕或繃帶紮緊扭傷部位,也可就地取材用活血、散淤、消腫的中藥外敷包紮,爭取及早康復。
  ∷心源性哮喘:奔波勞累,常會誘發或加重心源性哮喘的急性發作。病人首先應採取半卧位,並用布帶輪流紮緊患者四肢中的三肢,每隔五分鐘一次,可減少進入心臟的血流量,減輕心臟的負擔。
  ∷心絞痛:有心絞痛病史的患者,出外遊玩應隨帶急救藥品。如發生心絞痛后,首先應讓其坐起來,不可搬動,並迅速給予硝酸甘油含於舌下,同時服用麝香保心丸或蘇冰滴丸等藥物,以緩解病情。
  ∷膽絞痛:旅遊途中若攝入過多的高脂肪和高蛋白飲食,容易誘發急性膽絞痛疾病。發病時首先應讓患者靜卧於床,迅速用熱水袋在患者的右上腹熱敷,也可用拇指壓迫刺激足三里穴位,以緩解疼痛。
  ∷胰腺炎:有些人在旅遊時喜歡走到哪裡就吃到哪裡,暴飲暴食而誘發胰腺炎。發病後,應嚴格禁止飲水和飲食。然後,用拇指或食指壓迫足三里、合谷等穴位以緩解疼痛減輕病情並及時送醫院救治。
∷急性腸胃炎:由於旅途中食物或飲水不潔,極易引起各種腸道疾病。如出現嘔吐、腹瀉和劇烈腹痛等癥狀。同伴們應立即將病人送附近醫院診治,並將其吐、瀉物按防疫要求進行清毒處理,以防傳播擴散。


[c]腿腳腫怎麼辦?[/c]

  春天是旅遊觀光的大好時節,不管是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坐著、站著和行走,時間一長,腿腳便會腫起來。醫學上把這種由於旅遊引起而查無其他原因的腿腳腫稱為"旅遊性腿腳腫"。
  旅遊途中腿腳的位置較低,加上地球的引力作用,下肢靜脈的血液迴流不暢,血液長時間在靜脈中淤積,使腿腳血管的壓力增加,於是毛細血管擴張,血液中的水分通過血管壁滲透到血管外的皮下,皮下水分積聚多了,便形成腿腳腫脹等。另外,人體長時間保持直立狀態,還可使身體大量分泌醛固酮,這種激素能調解水分和鹽分的代謝,使腎臟排出水鹽的作用減弱,造成大量水鹽在身體里瀦留,使腿腳的水腫加重。
  為了防止旅遊性腿腳腫,須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妥善安排旅遊的時間和路線,不要趕得太緊,游完一個景點后要休息一會,注意勞逸結合。
  第二、途中要注意體位的變化,站立和行走一段時間后,要坐一會或平躺一會,並把兩腿翹起來。長時間坐車船時,要把兩腿抬高,便於腿腳的靜脈血液迴流。
  第三、外出旅遊需要長時間逛街或登山時,最好打上鬆緊合適的綁腿,或用寬布帶在小腿上纏幾圈,用別針固定住。
  第四、每天旅遊完以後,用熱水燙腳,使腳部的血管擴張,便於血液迴流。
第五、萬一發生了旅遊性腿腳腫,要平卧休息一兩天,抬高腿腳,使其高於心髒的位置,便於血液迴流,一兩天即可好轉。若腿腳腫仍不減輕,就要請醫生進一步治療。


[c]腳泡處理[/c]

  外出旅遊,腳泡的發生比較常見,它會影響旅遊的順利進程,而且處理不當還會引起感染。
  腳泡的產生是由於腳底汗濕,表皮軟化,足掌長時間著力和摩擦,促使局部組織液滲出而形成;常與鞋襪、行走的道路不平和速度不勻,以及旅遊者缺乏鍛煉等因素有關。
  預防腳泡的發生必須注意:一是鞋襪要合適,鞋子不宜過高或過小,最好穿半新的膠鞋或布鞋,女同志不要穿高跟硬底皮鞋,鞋墊要平整,襪子無破損、無皺褶,鞋內進砂應及時清除,要保持鞋襪乾燥;二是徒步遊覽應循序漸進,先近后遠,腳步要均勻,落地要穩,不可時快時慢;三是臨睡前要用熱水燙腳,以促進局部備液循環,對足掌部位應用手按摩或用煤油在足底突出部位塗搽。此外,亦可用藥物預防,川芎、細辛、防風,白芷各4兩,加水5斤煎至3斤,徒步旅遊前塗腳底,每日一次。
  若發生腳泡,目前治療尚無良法,主要是將泡穿刺與引流。首先用熱水燙腳5-10分鐘搽干,然後用碘酒或酒精將腳泡局部進行消毒,再用消毒的針(針可用煮沸的水或酒精浸泡)刺破腳泡,使泡內液體沿道流出,排干。也可用消毒的馬尾穿過腳泡引流。但處理腳泡時,切忌剪去泡皮,以防感染。

[c]哪些人不宜乘飛機[/c]

  飛機是當今較理想的交通工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差、旅遊、探親、訪友等乘飛機的人越來越多。但醫學研究認為,以下人不宜乘飛機。
  一、傳染性疾病患者。如傳染性肝炎、活動期肺結核、傷寒等傳染病患者,在國家規定的隔離期內,不能乘坐飛機。其中水痘病人在損害部位未痊癒,不能乘飛機。
  二、精神病患者。如癲癇及各種精神病人,因航空氣氛容易誘發疾病急性發作,故不宜乘飛機。
  三、心血管疾病患者。因空中輕度缺氧,可能使心血管病人舊病複發或加重病情,特別是心功能不全、心肌缺氧、心肌梗塞及嚴重高血壓病人,通常認為不宜乘飛機。
  四、腦血管病人。如腦栓塞、腦出血、腦腫瘤這類病人,由於飛機起降的轟鳴、震動及缺氧等,可使病情加重,禁止乘飛機。
  五、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如肺氣腫、肺心病等患者,因不適應環境,如果有氣胸、肺大炮等,飛行途中可能因氣體膨脹而加重病情。
  六、做過胃腸手術的病人,一般在手術十天內不能乘坐飛機。消化道出血病人要在出血停止三周后才能乘飛機。
  七、嚴重貧血的病人。血紅蛋白量水平在50克/升以下者,不宜乘飛機。
  八、耳鼻疾病患者。耳鼻有急性滲出性炎症,及近期做過中耳手術的病人,不宜空中旅行。
  九、臨近產期的孕婦。由於空中氣壓的變化,可能致胎兒提早分娩,尤其是妊娠35周后的孕婦,更不宜乘飛機。


[c]如何預防暈機[/c]

  暈機和暈車、暈船等一樣,醫學上統稱為運動病。暈機癥狀因人而異,有輕重之分。輕者表現為頭錯,全身稍有不適、胸悶、臉色緋紅。重者則臉色蒼白髮青、頭痛心慌、表情淡漠、微汗。更嚴重的會出現渾身盜汗、眩暈噁心、嘔吐不止等難以忍受的痛苦。造成暈機病 的因素很多,飛機顛簸、起飛、爬高、下降、著陸、轉彎、心情緊張、身體不適、過度疲勞等。
  一般正常健康者和有輕微暈機病的人,重坐MD-82以上的現代化大型客機,都不會發生暈機。有嚴重暈機病人,若能採取以下預防措施可以避免和減輕暈機癥狀。 乘機前的頭一天晚上,保證充足的睡眠休息,第二天乘機有充沛的精力。應在飛機起飛前1小時,至少也要提前半小時口服暈機寧。
  盡量挑選距發動機較遠又靠近窗的座位,能減少噪音和擴大視野。
  在空中應晝做一些精力集中的事和活動。如看書、聊天、聽音樂等。 保持空間定向是十分重要的。視線要盡放遠,看遠處的雲和山脈、河,不要看近處的雲。 一旦發生暈機,在較輕的情況下,仍然不要中斷集中精力的事和定向遠眺,如果較重,應該安靜、坐穩,最好是你仰卧、固定頭部。 防止條件反射。發現左鄰右舍的旅客,有跡象要嘔吐應立即離開現場,避開視線。


[c]熱昏厥[/c]

  體質較弱的登山者,在夏季登山的活動中,由於活動劇烈、體力消耗過大,尤其是未能及時補充體內損失的水分和鹽份時,容易發生熱昏厥。
  熱昏厥的主要癥狀表現為:感覺精疲力盡,卻煩躁不安,頭痛、暈眩或噁心。臉色蒼白,皮膚感覺濕冷。呼吸快而淺,脈搏快而弱。可能伴有下肢和腹部的肌肉抽搐。體溫保持正常或下降。
  為避免發生熱昏厥,一些體質較弱的登山者,在參加夏季登山的活動中應特別注意避免體力消耗過大的活動,注意休息節奏、保持體力。應多喝一些含有鹽份的水或飲料,即使對體內的電解質損失給予補充。
  一旦發生熱昏厥,應儘快將患者移至陰涼處躺下。若患者意識清醒,應讓其慢慢喝一些涼開水。若患者大量出汗,或抽筋、腹瀉、嘔吐,應在水中加鹽飲用(每公升一茶匙)。若患者已失去意識,應讓其卧姿躺下,充分休息直至癥狀減緩,送醫院進行進一步救治。


[c]如何防治中暑[/c]

  夏季濕熱無風的山區中開展登山活動時,由於身體無法靠汗液蒸發來控制體溫,人就會中暑。
  中暑的主要癥狀為:頭痛、暈眩、煩躁不安、脈搏強而有力,呼吸有雜音,體溫可能上升至40°C以上,皮膚乾燥泛紅。如果不及時救治,中暑的人可能很快會失去意識,且程度很深,有可能導致意外的發生。
  因此在夏季登山前一定要準備好預防和治療中暑的藥物,如:十滴水、清涼油、仁丹等。另外,還應該準備一些清涼飲料和太陽鏡、遮陽帽等防暑裝備。
一旦有人中暑,應儘快將其移至陰涼通風處,將其衣服用冷水浸濕,裹住身體,並保持潮濕。或不停扇風散熱並用冷毛巾擦拭患者,直到其體溫降到38°C以下。
  中暑者意識清醒,應讓其一半坐姿休息,頭與肩部給予支撐。
  若中暑者已失去意識,則應讓其平躺。
通過以上救治措施,中暑者的體溫如已下降,則改以趕衣物覆蓋,並充分休息否則重複以上措施,並儘快送醫院救治。


[c]如何應付蜂蟄[/c]
     
  首先要注意預防,離草叢和灌木叢遠些,因為那裡往往是蜂類的家園。
發現蜂巢應繞行,一定不要做出過與'親近'的表現。
最好穿戴淺色光滑的衣物,因為蜂類的視覺系統對深色物體在淺色背景下的移動非常敏感。
  如果有人誤惹了蜂群,而招至攻擊,唯一的辦法是用衣物保護好自己的頭頸,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萬不要試圖反擊,否則只會招致更多的攻擊。
  如果不幸已被蜂蟄,可用針或鑷子挑出蜂刺,但不要擠壓,以免剩餘的毒素進入體內。然後用氨水、蘇打水甚至尿液塗抹被蟄傷處,中和毒性。可用冷水浸透毛巾敷在傷處,減輕腫痛。最後,直奔醫院吧!


[c]如何應付蛇咬[/c]

  參加戶外活動、休息或經過蛇類棲息的草叢、石縫、枯木、竹林、溪畔或其他比較陰暗潮濕處時,如果不慎被蛇咬傷,不要嚇得不知所措。首先應判斷是否為毒蛇咬傷。
  通常觀察傷口上有兩個較大和較深的牙痕,才可判斷為毒蛇咬傷。若無牙痕,並在20分鐘內沒有局部疼痛、腫脹、麻木和無力等癥狀,則為無毒蛇咬傷。只需要對傷口清洗、止血、包紮。若有條件再送醫院注射破傷風針即可。
  被毒蛇咬傷的主要癥狀為:如是出血性蛇毒:傷口灼痛、局部腫脹並擴散,傷口周圍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漿狀血由傷口滲出,皮膚或者、皮下組織壞死、發燒、噁心、嘔吐、七竅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壓降低,瞳孔縮小、抽筋等。被咬后6-48小時內可能導致傷者死亡。如是神經性蛇毒:傷口疼痛、局部腫脹,嗜睡,運動失調,眼瞼下垂、瞳孔散大,局部無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噁心、嘔吐、昏迷、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傷者可能在8-72小時內死亡。
  一般而言,被毒蛇咬傷后10-20分鐘后,其癥狀才回逐漸呈現。被咬傷后,爭取時間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帶或長鞋帶在傷口靠近心臟上端5-10分鐘紮緊,緩解毒素擴散。
  但為防止肢體壞死,每隔10分鐘左右,放鬆2-3分鐘。應用冷水反覆沖洗傷口表面的蛇毒。
  然後以牙痕為中心,用消過毒的小刀將傷口的皮膚切成十字形。再用兩手用力擠壓,拔火罐,或在傷口上覆蓋4-5層紗布,用嘴隔紗布用力吸允(口內不能有傷口),盡量將傷口內的毒液吸出。
  立即服用解蛇毒藥片,並將解蛇毒藥粉塗抹在傷口周圍。盡量減緩傷者的行動,並迅速送附近的醫院救治。(如不能確定是那種蛇毒應將蛇打死,一併帶到醫院。


[c]怎樣消除身心疲勞[/c]

  快步走路也是消除疲勞的妙方。通過快步走路方式來消除疲勞時須注意:慢步是毫無效果的,正確的方式一定要快步走,而且要持續15~20分鐘,這樣才能平衡全身肌肉、幫助大腦運動,進而達到消除疲勞的目的。
  旅途操對於消除疲勞頗有效果,做法如下:
  ∷頸部伸展坐姿,雙手抱頭,兩肘內頰夾,稍用力下壓使頸部前屈,然後頸部用力盡量後仰,做8次,每次靜止1~2秒。
  ∷肩部伸展坐姿,十指交叉上舉,掌心朝上,然後由慢到快用力 后振10次。
  ∷胸背伸展坐姿,兩臂屈肘前平舉含胸低頭,然後兩臂向側后平行伸展,抬頭挺胸,做10次。
  ∷體側伸展坐姿,一手插腰,另一手臂伸直上舉,上體稍側屈,手臂用力向側上方伸展5次,然後換另側做,每次靜止1~2 秒。
  ∷腰腹伸展坐姿,兩手抱頭,體前屈,然後上體後仰,肘關節外展,盡量把身體伸直,保持3~4秒,慢速做5次。
  ∷腿部伸展坐姿,雙腿屈膝置於胸前,然後兩腿同時伸直,腳尖前伸,做10次,每次靜止1~2秒。


[c]身體保健[/c]

  旅行中身體消耗很大,用中醫的話來說旅遊易傷津耗氣,身體極需補充氣血津液。其次,旅行中生活規律性差,容易水土不服。此外,旅遊中心情舒暢、神經高度興奮。而中醫認為"血者,神氣也",即精神過用會損傷氣血。旅遊中出汗增多,而"汗為陰津所化",汗多即傷人體當液。尤其是許多新婚夫妻把旅遊當作必不可少的內容,性生活的增加,中醫認為易傷"精"。
  綜上所述,緊張勞累的旅遊活動會損傷人體的精、血、津液、氣,而這些都是營養人體最寶貴的物質,因此,要保證旅遊活動的順利進行,保證身體健康,人們在旅遊中應吃點補藥。那麼,怎樣吃才好呢?
  ◆分旅遊項目:若旅遊活動純屬身體鍛煉,身體消耗很大,最好吃點人蔘或西洋參,因為二者均能補氣生津。
  ◆分季節:若是寒冷的冬天去旅遊,當溫補,可選用人蔘、肉蓯蓉等;若是炎熱的夏天去旅遊,當清補,如西洋參、百合等。
  ◆分人:老年人,體虛者,宜多補;年輕人,體強者,宜少補或不補,或只需吃的好點。
  ◆ 分清氣血陰陽:即氣虛者補氣;血虛者補血;陽虛者補陽;陰虛者補陰。總之要依症而補,不能盲目亂補。補氣葯常用有參、黃芪、党參,成藥可用四群子丸,癥狀主要是懶言、倦怠;補血者常用當歸、龍眼肉、成藥可用歸脾丸,癥狀主要是頭暈、心悸、失眠、脈細;補陽者宜用杜仲、哈蚧,成藥選用左歸丸,主要癥狀是形寒肢冷、乏力自汗、脈遲無力;陰虛者常用黃精、枸札子,成藥可用左歸丸。 外出旅遊慎防"上火"
  很多人在旅遊途中,容易出現心跳加快,顏面潮紅,全身燥熱,心緒不寧,食慾下降,小便發黃,大便秘結等癥狀;還有些人的嘴唇,口角甚至臉起瘡疹。這些癥狀通俗說來,就是"上火"。"上火"雖非什麼重病,但它會給本來愉快的旅途生活帶來煩惱和不安,給旅遊的歡樂打了折扣。
  引起"上火"是人體各器官不協調造成的,醫學上稱之為激性疾病。因為旅遊途中,由於頻繁地更換地點和改變生活環境,加上爬山涉水,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體力,全身各系統常常處在緊張和變化之中,即處於"應激狀態"。機體一旦進入應激狀態,就會破壞體內環境的協調、平衡和穩定,導致疾病的發生。
  因此,出門旅遊要慎防"上火",以保持旅途歡快。一般來說,只要做到以下幾點,就不會再出現"上火"的現象了。
  1.做好充分準備。
  2.出門旅遊前對於旅行的路線,乘車坐船的時間,攜帶的衣物等要有充分準備。這樣,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從容自如,心境平和。
  3.生活要有規律。
  4.日程安排最好按事前準備好的作息制度進行,不要隨便打亂行程計劃。   5.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免過度疲勞,抵抗力下降而致病。
  6.多吃"清火"食物,如新鮮的綠葉蔬菜,水果和綠茶等,都有良好的"清火"功能。
  7.口服清涼沖劑,如夏桑菊沖劑、金菊沖劑等。


[c]常見瓜果蔬菜的保健功能[/c]

 ◆杏子:使人精力充沛,可改善皮膚、頭髮和指甲。
 ◆柑橘:它的汁可以防傷風、流感、心臟病和中風。
 ◆胡蘿蔔汁:能提供抵抗心臟病、中風、高血壓及動脈粥樣硬化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它對你的眼睛很有好處,並有助於肝臟排泄酒精。
 ◆甜菜:可增強消化系統功能,特別是肝臟。也能通過幫助細胞吸收更多氧來達到增強免疫系統的目的。
 ◆芹菜:可起到緩解關節炎、消除疲勞、減輕胃潰瘍和幫助消化的作用。
 ◆蘋果:是奇妙的解毒劑,可清除體內垃圾,緩解便秘及其他的消化障礙,也能減輕風濕病、關節炎和中風,還有助於抵抗高膽固醇,增強腎臟功能。
 ◆黃瓜:具有抗衰老作用。
 ◆ 梨:對心血管系統有益,是高能量水果,能解除便秘和消化困難。


[c]飲食衛生[/c]

  旅途中保持身體健康的首要問題就是時刻注意飲食衛生,防止 "病從口入"。 旅行中的飲食衛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注意飲水衛生。
  一般來說,生水是不能飲用的,旅途飲水以開水和消毒凈化過的自來水為最理想,其次是山泉和深井水,江、河、塘、湖水千萬不能生飲。無合格水可飲時,可用瓜果代水。
  ◆瓜果一定要洗凈或去皮吃。
  吃瓜果一定要去皮。瓜果除了受農藥污染處,在採摘與銷售過程中也會受到病菌或寄生蟲的污染。
  ◆慎重對待每一餐,飢不擇食要不得。
  高中檔的飲食店一般可放心去吃,大排檔的可有選擇地吃,攤位或沿街擺賣(推車賣)的不要去吃。旅行中雖然飢腸轆轆的情況不少,但小攤小販的食物不能去碰。如果飢不擇食,則等於拿生命開玩笑。
  ◆學會鑒別飲食店衛生是否合格。
  合格的一般標準應是:有衛生許可證,有清潔的水源,有消毒設備,食品原料新鮮,無蚊蠅,有防塵設備,周圍環境乾淨,收款人員不接觸食品且錢票與食品保持相當距離。
  ◆在車船或飛機上要節制飲食。
乘行時,由於沒有運動條件,食物的消化過程延長、速度減慢,如果不節制飲食,必然增加胃腸的負擔,引起腸胃不適。


[c]怎樣選購旅遊食品[/c]

外出旅遊的人在選購旅遊食品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要選購有營養的食品。因為旅行者的熱能消耗大,相當於一個輕體力勞動者的熱能消耗。因此,旅遊時應選用高營養價值的食品。
  ◆要選購多汁的食品。汽水和含維生素較多的軟飲料等,可以減輕旅途的勞累。
  ◆要選購柔軟的食品。旅遊中人們容易口乾身乏,食欲不振,而柔軟食品既適合旅遊者的口味,又易於消化。
  ◆要選購有風味的食品。風味各異的食品,可促進旅遊者的食慾。因此,旅遊者可根據自己的喜愛選擇各種不同風味的食品,但切忌太咸、太辣。
◆ 外出旅遊的一般衛生條件不如在家方便,天熱時應具備些蒜、醋類具有殺菌作用的食品,以防腸道疾病的發生。


[c]旅行時選食水果[/c]

水果營養豐富,美味可口,有的能生津止渴,清暑解煩,有的能健胃消食,還有的能治療某些疾病。因此水果是在旅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怎樣才能吃的衛生,吃的合乎科學呢?
  ◆要清洗乾淨。
  吃水果前,最好將水果消毒好,在0.1%的高錳酸鉀或0.2%的漂白粉溶液中浸泡5-10分鐘,再用清水沖凈即可。若在開水中燙半分鐘左右也有殺茵作用。有的水果可先在冷水中沖洗一下再剝去皮吃,不僅能將皮上附著的細菌去掉,而且還能避免將果皮上殘存的農藥吃下去。
  ◆要"四不吃":
  1)不吃不成熟的水果,因這樣的水果含鞣質多,味澀可口性差。
  2)不要摘不認識的野果吃,因為有些野果對人體有害。
  3)不要吃腐敗變質的水果,因為這樣的水果中有大量細菌繁殖,食后容易引起疾病。
  4)不要隨便剝食果仁,因有些果仁中含有毒物質(如苦杏核仁,枇杷核仁等),食後會引起中毒。
  ◆注意水果的性質和治療作用。
  有些酸味水果有助消化作用,如山楂、木瓜、枇杷及酸味的蘋果、梨、葡萄等,宜飯後吃。還有的水果,如果白果會引起中毒,必須熟吃,菠蘿會使有的人產生過敏反應,吃柿子不當會發生胃結石等,須引以注意。
  人們從長期經驗中得知,不同水果有著不同性質,一般分為濕性、涼性和中性。若能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食,就更有益於健康。例如身體平素虛弱、怕冷、手腳涼、大便稀薄等,所謂"虛寒之體",應選食溫性或中性水果;相反,若口乾舌燥、心煩、大便乾等,所謂"上火"、"升虛火"者,應選食涼性水果。
  ◆常見水果的性質:
  溫性水果:山楂、櫻桃、石榴、荔枝、青果、木瓜、白果等。
  涼性水果:西瓜、甜瓜、梨、柑、桔、香蕉、桑椹、柿子、荸薺等。
  中性水果:葡萄、蘋果、桃、杏、菠蘿、龍眼、甘蔗、烏梅等。
信心清凈,則生實相。

12

主題

427

帖子

113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3
沙發
Q兒4ever 發表於 2004-9-19 09:29 | 只看該作者
長知識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20: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