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有一種愛我們是否陌生?

[複製鏈接]

139

主題

1205

帖子

44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分_享 發表於 2011-3-24 06: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有一種愛我們是否陌生?

——《誰可以這樣愛我》書評

喻書琴

一 墮落天使

她叫安琪兒,神話中天使的名字,也如天使般美麗絕倫,然而,她不是天使,只是一名經歷滄桑的妓女。

他叫何西阿,聖經中先知的名字,也如先知般正直聖潔,然而,他不是先知,只是一名經歷單純的農夫。

她是一個私生女。從出生起,冷酷無情的父親就怨她,恨她,視她為不該來到人間的累贅,並對此故意冷淡母親;而有嚴重情感依賴症的母親則終日以淚洗面,對鏡乞憐;照顧她的小保姆克里奧也有過「痴情女子負心漢」的遭遇,於是反覆告誡小安琪兒一條絕對真理:「所有的男人都只是想利用你,即使你把心交給他們,他們也會把它撕成碎片。」她相信了。

6歲那年,父親還是徹底拋棄了母親,而外公外婆家和教會都不願意接納這對可憐的孤兒寡母,走投無路之際,母親不得不淪落為紐約碼頭最下等的妓女。她除了要忍受那些齷齪男人不懷好意的眼光,還要承受那些同齡孩子尖酸刻薄的辱罵。幼小的她已經學會不再哭泣,「她會使勁把眼淚咽進去,越咽越深,直到它們在她心靈深處變成一塊堅硬的石頭。漸漸地,她學會了將那些令她痛苦的人和事藏在背後,而把冷酷、傲慢和輕蔑的微笑掛在臉上。」是的,眼淚有什麼用處呢?良善有什麼益處呢?什麼也改變不了!她相信了。

8歲那年,母親也因病去世了。而母親的酒鬼情人拉勃將她賣給了公爵——一個專門收羅和姦淫幼女的有錢男子,也是撒旦的象徵。當公爵玩膩了她,便將她當作權色交易的籌碼,高價包給那些政客名流、富商大賈。她屢次逃脫卻未遂,反而遭到極其恐怖的肉體懲罰。她不是沒有過愛情,可惜遇人不淑,初戀情人甜言蜜語說愛她,要娶她,鼓動她離開,不過是為了從公爵那裡得到好處。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愛情只是陷阱,只是交易。她相信了。

16歲那年,她終於僥倖逃離了公爵的魔掌,卻不幸又落入一個妓院老鴇的手心,她不得不拚命接客,否則就會換來恐嚇與毒打。她才18歲,但已經厭倦了人生,如地獄般黑暗、殘酷、污穢的人生,千瘡百孔的人生。「我本不該出生,我是被詛咒的。」她相信了。

他出生富貴之家。身為農奴主的父親很暴戾的對待奴隸們,而他雖然是少爺,卻對這些底層人充滿憐憫,幼年時代就向父親抗議,覺得應該釋放這些奴隸。為此,父親辱罵他,懲罰他,最後,還剝奪了他的繼承權。但他依然很感恩,因為他篤信上帝,這位敬虔的青年男子在鄉村安靜的耕種,安靜的祈禱,安靜地等待生命中的另一半。他想,那應該是一位善良而忠貞的樸素女子。

二 哀哭先知

他只是第一次遠遠地看見她,就深深地感受到她的孤獨和憂傷——這些靈魂深處的特質。也正是其他覬覦她肉體的男人感受不到的。與此同時,他聽見上帝的聲音:「娶她,做你的妻子。」

然而,當他得知安琪兒的真實身份后,非常掙扎。但最終,他還是順服了上帝的心意,就像舊約先知何西阿娶了一個淫婦一樣,他決定要娶這位妓女為妻。因為上帝說:「她是我所愛的羔羊。」

故事講到這裡,也許,我們會期待一個類似大多中國古典青樓小說的結局——「弱女誤入風塵,英雄俠義救美,弱女感恩戴德,從此夫唱婦隨」。這個期待是好的,然而,卻因過分強調道德的說教,而忽視了人性的真實。在抵達這一美好結局前,該有多長的道路需要跋涉?該有難的掙扎需要面對?該有多深的創傷需要醫治?

而本書最寶貴的就是向我們呈現這種人性的真實。尤其是女性內心經驗的真實。起碼,當何西阿真誠地向安琪兒求婚時,她可一點兒也不「感恩戴德」,相反,她拚命嘲笑他、拒絕他、傷害他,甚至,當她被妓院老鴇和保鏢毆打得遍體鱗傷,幸運地被何西阿救出,並帶回家悉心療傷后,她仍然也沒有什麼「感恩戴德」,只是懷疑他的動機,厭惡他的同情。因為她只相信自己18年來百試不爽的絕對真理:「所有男人開始都會玩不同花樣感動你,但最後都一樣利用你」。的確,他父親如此,公爵如此,她的初戀情人如此,她接待的成百上千的男人都是如此,那麼,何西阿也不過如此。

因為罪的壓傷,他和她在一起最初的磨合顯得那麼地艱難和痛苦。

何西阿的痛苦在於,當他以靈魂深處的摯愛(Agape之愛)來愛安琪兒時,他唯一期待的是,能夠同樣喚醒安琪兒的靈魂之愛。可是,安琪兒的心靈早已經在風霜中冰凍了,破碎了,甚至丟失了。她從沒有被愛過,所以也沒有愛的能力,更也沒有愛的意願。她能給出的,只有性——她18年來賴以生存的工具和意義。然而,每當她習慣性地以肉體取悅他或誘惑他時,正是他感到最心碎的時候。

性意味著什麼?對何西阿而言,性是夫妻合一的象徵。那是唯獨婚姻才能領受的聖潔禮物,唯獨愛情才能專享的珍貴饋贈;而對安琪兒而言,性是男女競爭的象徵,男人用性來征服女人,以獲得權力上的控制欲。而女人用性來吸引男人,以獲得金錢上的安全感。是的。性與婚姻無關,也與愛情無關,只與權力有關,只與金錢有關。


而安琪兒的痛苦在於,她已經習慣將心靈徹底封閉起來,不願意接受療傷——那意味著先得揭開傷口, 18年來被苦難和罪惡交織得血淚斑斑的傷口。然而,面對是何等痛苦的事情,尤其當你完全不相信醫治時,她寧可選擇遺忘或迴避,起碼會有表面上的平靜安穩。所以,安琪兒幾乎是帶著怨恨和懼怕的心向何西阿反覆強調:「你所期待的東西,我沒有!」

三 醫治之旅

然而,在痛苦中,上帝無條件的愛給了何西阿力量,讓他開始操練恩典之愛。何西阿並不是完人(作者也盡量避免將他塑造得高大全)。他會因為對方的誘惑而軟弱,也會因為對方的不忠而憤怒,更會因為對方的冷酷而絕望,但一次又一次,上帝的話語在他耳邊提醒:「你要恆久忍耐」「你要饒恕她,正如我饒恕你一樣」「我讓你雙腳立於磐石之上,回到她身邊」一方面,上帝鼓勵他,我如何愛你,你就如何愛她;另一方面,上帝教導他,不要驚動我所愛的,等她自發。給予對方最大的成長的時間和空間。於是,何西阿開始在軟弱中操練堅強,在憤怒中操練饒恕,在絕望中操練等候,凡事包容,凡事盼望,凡事相信。

同樣,在痛苦中,何西阿的愛,更確切地說,上帝加添給何西阿的那種無條件的愛,給了安琪兒力量,讓她開始走向醫治之旅。獨具匠心的是,安琪兒的醫治成長之旅,卻是以她的四次出逃經歷這一敘事脈絡來逐步完成的。

第一次出逃時,安琪兒已經通過日常生活細節發現,何西阿真的是與她所接觸過的男人完全不同,「他以她從未經歷過的方式對待她」。當她做了錯事,他不發怨言;當她有點進步,他就稱讚鼓勵;當她深夜常常因為那些黑暗往事的折磨而噩夢連連時,他會帶她去小山頂上觀看日出,並許諾她一種如日出般明亮美好的生活;當她獨自沉浸在痛苦的回憶中時,他會默默流淚,因為他渴望走進她的傷痛,分擔她的痛苦;當她仍然將性當作一種交易或報恩手段時,他就寧可克制自己的本能慾望以免傷害她,並「為她的心能夠變得溫柔而禱告」,而此後即使是第一次和她發生親密關係,也只是為了能夠讓她體會愛與性的區別——性是夫妻間神聖的愛的慶典。

通過上述點點滴滴,安琪兒已經不知不覺意識到自己內心深處湧現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情感」,「一些堅硬的繃緊的情感在軟化舒展」。但問題是,安琪兒害怕這些新湧現的情感,因為她不願意他人走進自己的內心深處,那會令她沒有安全感。更何況,她無法相信有人能給予她一個光明的未來。出於自我防衛的心理,她有了第一次的出逃。

當她最後因為饑寒交迫不得不返回時,他非但沒有責備她,反而為她溫柔地洗去腳上的塵垢。她第一次感到羞愧:「他為我洗腳,我卻打他,使他流血。」

這就是恩典之愛。安琪兒的心就像貧瘠很久的沙漠中,因著雨水的恩惠滋潤,開始長出一株小小的嫩芽,然而,它仍是那麼的弱小,任何一點外界的風吹雨打都可能將之摧毀,不幸的是,安琪兒終將遭遇挑戰。

何西阿是無條件接納她的,但其他人呢?當保羅出現時,安琪兒分明重新感受到整個男性社會無情的拒斥。保羅就是新約中那些想要用石頭砸死行淫婦人的法利賽人的象徵。一方面,他固執地將安琪兒視為「一日賣身,終身為娼」的禍水。蔑視她,辱罵她,仇視她;另一方面,他卻從未將自己看成「沒有淫行,卻有淫心」的罪人,反而認為自己是幫助朋友保持階級立場的好人。這是多大的反諷!

在保羅不斷投擲的巨石重壓下,安琪兒又開始退縮了。她不再以何西阿的眼光看待自己,而是繼續用保羅的眼光,也就是整個社會的眼光評判自己。出於自暴自棄的心理,她有了第二次的出逃。

殘酷的是,在出逃的路上,安琪兒和保羅互相嘲諷,互相攻擊,甚至為了報復對方發生了性關係——保羅提出這一可怕要求,只是為了懲罰安琪兒的出言不遜,而安琪兒默許這一可怕要求,只是為了揭露保羅的假冒偽善。打著正義之名,卻行卑劣之舉的偽君子。

他們都成功地報復了對方,卻沒有想到何西阿,深深愛著妻子和好友的何西阿。一次的罪惡,雙重的背叛,三方的傷害。

然而,更殘酷的還在後面。當安琪兒回到那罪惡之城,因為生存無著,又再次重操舊業做了妓女。而何西阿則再次將她救回家,也再次寬恕了她。儘管他也很痛苦,很灰心,甚至很絕望,但他依然沒有責備她的背叛,只是獨自在穀倉里痛哭流涕。這一幕喚醒了安琪兒內心的羞愧,但她卻不知道如何消除這種羞愧。為了贖罪,她在冰冷的河水中拿碎石和沙礫拚命洗滌自己,直到皮膚都鮮血淋漓。「但是她根本不在乎,她最需要的就是潔凈自己,把所有的污穢都清洗乾淨,把早在她能記事起就受到的污染都一掃而光。」

第二次出逃后,安琪兒終於開始敞開她的部分過去,她的童年,她的掙扎,她的絕望感。而何西阿再一次為她的遭遇流淚,並在淚水中緊緊地撫慰她:「我們同屬一體,永不分離。」「這就是我肉中的肉,血中的血。」

安琪兒發現自己內心「那個火花正在變成火焰」——她不知不覺開始愛上何西阿。但她害怕自己這種愛最後會受到傷害。公爵不是說過嗎?「愛只是一個陷阱」?母親不也曾深愛過父親嗎?但最終還是失去了父親,也失去了自我!真的有無條件的愛嗎?無論我是何等罪孽深重的人?帶著這樣的懷疑,甚至這樣的試探,她將生命中隱藏得更幽深也更殘酷的秘密告訴了何西阿:她曾經故意和親生父親發送性關係,只因想替自己和母親報仇雪恨。而父親因此而畏罪自殺;她曾兩次被迫流產,並永遠喪失了生育能力!

而何西阿經過極度的震驚、憤怒和悲慟后,依然相信,上帝賜給他這樣一位妻子,是為了讓他變得更加堅強,因為愛如死一般堅強。他對她說:「在照耀我們生命道路的美善之中,不論健康還是疾病,不論貧窮還是富足,不論順境還是逆境,我都保證真心愛你,對你充滿希望,做你的後盾,使你尊榮,我所愛的得撒啊,我保證凡事對你真誠,直到我離開這個世界,如果上帝保佑,我們死後也不分離。」

安琪兒哭了。她愛上了他,卻在愛的躊躇中有了第三次的出逃。但這一次,她下定了決心,就是餓死也不再做妓女。幸運的是,危難之中,何西阿的舊友約瑟夫發現並挽留了她,直到何西阿重新接她回家。他對她說,不要逃避,看到你在一點點成長,我是何等的喜悅。

一而再,再而三地體會到這不改變的恩典之愛,安琪兒徹底從過去背負的罪的重擔中走出來。彷彿新造的人,舊事已過,一切都被更新了。她的石心已被肉心所更新,她的錯誤絕對真理已被愛的信念所更新,她的價值觀、婚姻觀、性愛觀都被從上帝而來的話語所更新。她開始學習在愛與被愛中一點點成長,一點點成熟。她已經能夠完完全全相信何西阿的愛,也能夠自自然然釋放自己的愛。不帶保留,不去設防。因為愛里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將懼怕除去。

不過,儘管她是那麼深愛著他,渴望和他永遠在一起,然而,她也逐漸意識到,愛不僅是獲取,更是給予。給予對方最大的幸福,卻不求自己的益處,哪怕犧牲自己的生命。

她渴望為心愛的人生兒育女,然而不能生育卻是她最大的隱痛和愧疚。所以,當她誤以為好友米利安愛著何西阿時,她毅然決定離開,好讓他們幸福。於是,便有了她的第四次出逃——但和前三次不同的是,這一次,她不是為了保全自己,防備他人;而是為了犧牲自己,成全他人。

而也和前三次不同的是,安琪兒第四次出逃時,何西阿並沒有去追她回來。因為這一次,他知道上帝是讓他學習放手,並把對方交託在上帝手中。也許,這是一種更高也更隱匿的愛,何西阿不是沒有擔心和憂慮,但他願意將妻子交託給上帝,並不斷地為她能夠在獨自的人生路上能夠認識上帝而祈禱。而上帝也垂聽了他的祈禱。

安琪兒在舉目無親中,意外找到了一份廚師的工作,又意外與公爵狹路相逢。但那時,她不再是一個被恐懼的靈所捆綁的問題女孩了,而是一個被愛的信念所引導的成熟女子。倚靠上帝的奇妙幫助,她不僅脫離了公爵的魔掌,而且還救出了受虐的女童。

此後,她更是在一群敬虔的基督徒的幫助下,創辦了「抹大拉之家」,一個專門營救妓女,並幫助她們自力更生、悔改自新的慈善機構。在這一過程中,她真正的認識並經歷了上帝,不再只是何西阿的上帝,也是她的上帝。她的心靈變得更加成熟、獨立、自信,而且內心充滿了謙卑的憐憫。此後,她和保羅也冰釋前嫌,並重新回到何西阿身邊。更奇妙的是,上帝重新賜給她生育的能力,她為他生了三個孩子,並在一起度過了68年幸福而漫長的歲月。

四 救贖之喻

安琪兒和何西阿也許並不是真實的人物,但我們卻可以從他們身上發現真實的救贖之旅。

我為何要如此不厭其煩地描述安琪兒的心路歷程?因為,她就是我,就是我們這些被救贖的兒女,她的生命重建之旅就是我們的生命重建之旅。

如她的陰霾創傷一樣,我們都曾因著世界外部的罪和自身內部的罪而受傷,並傷人;如她的冷硬靈魂一樣,我們都曾變得麻木不仁,玩世不恭,心靈日益堅硬而冷悍,情感日益自私和防備,好讓自己強大得不再受傷;如她初遇何西阿一樣,我們初聞救恩時充滿了拒斥和冷嘲,因為不再相信永恆的愛;如她初嫁何西阿一樣,我們即使接受救恩也依然逃避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揭傷和療傷,逃避成長必須經歷的撕裂和疼痛,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不痛不癢不冷不熱的生存狀態;如她碰到保羅一樣,我們的新生命太弱小,一碰到來自世俗價值觀的壓力,就會輕看我們在上帝眼中的寶貴身份,轉而迎合世俗眼光,並再度犯罪背棄上帝;如她懷疑愛情一樣,我們即使不斷經歷恩典,不斷聽見上帝的應許和約定,也依然懷疑上帝的愛是否真的永不改變,所以,會浮現出各種負面的、下沉的,可怕的思維和行為模式。然而,也如她日漸成長一樣,我們會在恩典中成長和醫治,變得有信、有望、有愛,直到有一天,我們成為上帝愛的管道,成為他人的幫助和安慰。

而從何西阿身上,我們也能更深地體會天父的性情。何西阿為安琪兒受過的苦而哭泣,正如憐憫的天父也為我們遭遇過的傷痛而哭泣;何西阿為安琪兒犯過的罪而痛心,正如聖潔的天父也為我們行不義抵擋真理而痛心;何西阿為打他的安琪兒洗腳,正如天父捨棄愛子為我們這些得罪過他的人捨命流血;何西阿忍耐等候安琪兒成長,正如天父以恆久忍耐的愛等待我們成長,何西阿不斷赦免安琪兒,正如天父不斷赦免我們,等待我們悔改和回家。

五 恩典之愛

然而,本書關於恩典之愛的啟示,不僅體現在信仰關係上,也彰顯在情感關係上,尤其是婚姻關係上。我們都知道,婚姻不是激情熱戀或者浪漫感覺,而是一種責任。這無可厚非。但如果只是片面強調責任,就可能導致我們只注重履行義務,而忽略營建關係,只注重過好日子,而忽略心靈交流,還可能導致我們不知不覺要麼以自義的,優越的,居高臨下的心態來服侍伴侶,要麼以淡漠的,被動的,律法主義的心態來遵守婚約。

然而,當我們重新認識到,婚姻不僅是責任,更是責任之上的恩典,配偶是上帝恩賜給我們的珍貴禮物,甚至是我們不配得的禮物時,我們的心態會大不一樣。因為恩典使我們感恩,感恩使我們謙卑,謙卑使我們溫柔,而溫柔的人有福了。

為什麼安琪兒和何西阿在扶持著邁過舊日創傷后,會有如此情深意契的婚姻之愛,因為何西阿始終認為,安琪兒哪怕身心都破碎不堪,依然是上帝給他的祝福。對方是按著上帝形象創造的,因著基督十架救贖的,是珍貴的,有靈的,獨一無二的。而安琪兒更是意識到,何西阿是罪孽深重的她本不配得的伴侶,這使得她真正愛上他后,有一種令人淚下的謙卑和羞澀。

我記得在我戀愛和結婚早期,也是信主早期,對恩典之愛的體會非常深,然而等到結婚好幾年,也是信主好幾年,對恩典之愛開始逐漸忽略,更多感到的是責任之愛。所以,忙著去服侍,忙著去做事,忙著以自我為中心的付出,有時候內心也容易充滿自義和淡漠,看到的是十架,而不是恩典。然而,我們是以恩典入門呢還是以行律法入門?我得以救贖稱義,唯獨恩典。我得以進入婚姻,同樣也唯獨恩典。若不回到恩典的源頭,並以感恩和謙卑的心來面對責任,我們怎麼會生髮出愛的溫柔?

本書是這一年中我讀到的最有感染力的小說。本書作者在情節的構思,人物的塑造,心靈的刻畫,語言的細膩方面都非常卓越,而譯者王漢川先生的翻譯水平可謂爐火純青,渾然天成,一點看不出翻譯的痕迹。但更重要的是,本書在「恩典之愛,醫治之旅」這兩條平行主題上都如此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我細讀了三遍。不僅是我,包括我的丈夫利未,我的朋友維維,都是一口氣讀了很長時間手不釋卷的。的確,當我們聽到太多刻意強調信主后「從此平安喜樂」的扁平化見證時,本書女主人公將告訴你更真實的成長,更沉重的掙扎,也更有深度的見證。同樣,當我們聽到太多關於「樂哉白白恩典」的講台信息時,很容易將恩典廉價化,膚淺化,而忘記恩典背後這位聖潔公義的上帝為救贖我們,更新我們,等候我們悔改和成長,付出了怎樣艱苦卓絕的代價!就像本書男主人公默默無聲的眼淚,血汗,還有那些說不出的嘆息……

安琪兒去世后,她墓地十字架上銘刻著這樣一句墓志銘:「雖曾降卑/上帝卻使她升高/成為天使」

這是卑微的安琪兒被恩典之愛所升高的一生。

也同樣,是我們的一生。
猶太人是要神跡,希臘人是求智慧。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
林前(1:22-23)

139

主題

1205

帖子

44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46
沙發
 樓主| 分_享 發表於 2011-3-24 06:4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分_享 1樓 的帖子


誰可以這樣愛我--Redeeming Love



■■編輯推薦■■
        ·至今銷售200萬冊
  ·已經售出16種語言的版本
  ·該書的西班牙版本於2009年榮獲「零售精品書獎」
  ·拍攝過《神奇四俠》的導演蒂姆·斯托瑞(Tim Story)正在把《誰可以這樣愛我》這部電影搬上銀幕

■■內容簡介■■

「我曾向無數人敞開過我的身體,卻未曾向任何人敞開過我的靈魂。」
  安琪兒,命比紙薄的絕色女子,尚未成年即淪落風塵,直到某一天,煙花落盡,她在一份山長水遠的愛情裡面,踏上歸途……
  這是淘金熱時期發生在美國舊金山的一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
  美麗的安琪兒年幼被賣,長大后成為舊金山地區當紅的妓女。她看透了男人,看透了世態炎涼,認為世上沒有真正的愛,只有赤裸裸的利用。然而,敬虔、正直的邁克爾·何西阿愛她如瑰寶,並傾其所有娶她為妻。安琪兒回報他的卻是抗拒、背叛和一次次地逃跑……
  美國著名小說家弗蘭辛·瑞福爾在聖經《何西阿書》的啟發下,為讀者講述了一個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愛情故事,揭示了「愛和饒恕」的無窮力量。
■■作者簡介■■
       弗蘭辛•瑞福爾(Francine Rivers)
  美國歷史言情小說著名作家。
  1976年步入文壇,此後,她的許多作品都登上了暢銷書榜,獲得很多獎項:
  ·美國言情小說獎(RITA Award)
  ·基督教小說獎(The Christy Award)
  ·ECPA金獎(ECPA Gold Medallion)
  ·傑出文學天才獎(Holt Medallion in Honor of Outstanding Literary Talent)
  1997年,她入選美國言情小說家名人堂(The Romance Writers of America's Hall of Fame)。
  她的小說已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暢銷全球。
■■媒體推薦■■

       讀完《誰可以這樣愛我》這本書,讓我油然心生感動和敬畏。我發現自己完全改變了。
  --艾米 格蘭特(Amy Grant),美國歌手、演員,艾美獎得主
  這是一部氣勢恢宏的偉大著作,不僅講述了戀人之愛,還升華到更偉大的愛……整本小說像一首優美的樂曲,渾厚和諧且感人至深。
  --美國《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簡單說吧,《誰可以這樣愛我》將是你讀過的最具震撼力的一部小說!
  --席莉茲(Liz Curtis Higgs),金獎作家
  我晚上9點拿起這本書,告訴自己只讀一章就睡覺,然而……等我的眼睛再次從這本書上移開時,已是第二天凌晨5點(中間上過一次洗手間),而我7點就要上班……
  --亞馬遜讀者

■■目   錄■■
第一部 黑暗之子 1
第二部 對抗 43
第三部 淚水 193
第四部 謙卑 299
猶太人是要神跡,希臘人是求智慧。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
林前(1:22-23)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5: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