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同語境下的對話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1-1-29 02: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01-28)
  
 
  最近,朗朗在奧巴馬招待胡錦濤的宴會上演奏《我的祖國》引起軒然大波,另外,大陸富豪陳游標在台灣發鈔票,也引起爭議。出現這種情況,就是不同語境對話的問題。

  什麼是語境?通俗說就是語言環境,包括語言因素,也包括非語言因素,如上下文、時間、空間、情景、對象、話語前提等與語詞使用有關的都是語境因素。

  由於每個人在不同的環境成長,所以,對待同一個事務或對象,不同的人理解和解讀就有很大落差。經典的例證是魯迅先生說《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所以,一個發言者到一個新環境,自己的語言就可能引起誤解或歧義,傳達出的信息不是本意。

  那麼,不同語境成長的人,要對話怎麼辦呢?

  一是需要像《讓子彈飛》里張麻子說的那樣,要「翻譯」一下。不同語言的人要對話,需要翻譯才能理解相互的基本含義,這只是技術層面的指標,但很多語言是無法用技術解決的,比如中國人很容易理解的「陰陽」、「氣」,就很難翻譯,因為涉及到了中國文化和哲學的深層次問題。

  再比如,今天的國人和五四前(或者身在現代但思想仍停留在五四前)的國人如果對話「離婚」題目,一方認為離婚是個很正常、很普通的問題,另一方卻認為女人必須三從四德,根本無法達成一致。這是歷史文化的問題。

  朗朗理解的《我的祖國》只是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只是藝術,不涉及政治,而很多思想停留在上世紀的人理解為---這首樂曲代表《上甘嶺》所傳達的雄赳赳、氣昂昂「打敗美國野心狼」,美國一部分人理解為「中國威脅論」的音樂表達…..這是心理層面的問題。

  陳游標發錢,有的人認為是慈善義舉,大陸人有的認為是顯擺,而台灣人有的認為是顯富的暴發戶心態,有的認為「嗟來之食」傷害了接受者的尊嚴,有的認為是富人的楷模。這也是心理層面的問題。

  所以,第二個問題就是,必須依據一個雙方共同認可的標準來對話。

  為什麼要標準呢?


  比如,美國人毫不吝嗇頌揚一個人,把羅丹、斯皮爾伯格等任何取得讓人尊敬的成績的人都可以稱為「偉大」,那怕是個普通的搬運工呢,但中國用這個詞只能給國家領袖中的傑出領袖人物,有兩個例外的劉胡蘭和雷鋒,也是時代和政治的原因。

  再比如,西方人意識里浸潤的自然科學DNA有標準和邏輯,全球的麥當勞都一個味道,做廚藝放多少鹽、放多少油,都可以量化到克,甚至談戀愛kiss一次要耗費多少大卡熱量都可以測算,所以他們用規範和流水線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也很好統一傳播語言,但中國語境的DNA遺傳卻習慣「大約」、「中庸」,人人都理解「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道理,人人都感覺得到熬中藥、煮肉用砂鍋和鐵鍋的味道相差萬里,人人都有自己的「仁義禮智信」標準,所以中醫有南派北派,所以江湖有無數山頭派系。

  所以,如果不同語境的人對話,就必須統一在一個語境的標準下。

  那麼,採用誰的標準呢?


  這就要看進入誰的語境,或者誰的實力可以吞併對方。英語通行世界作為標準語言而不是瑪雅人的語言,這就是範例。

  怎樣使用標準呢?

  比如,採用IBM 的BLM(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 商業領導力模型)作為規範,就可以把公司取得工作進展叫「里程碑」,而不是以往理解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工作才敢於稱作里程碑。


  三是發言者要入鄉隨俗,就是「到什麼山唱什麼歌」,就是用新環境的語言發言而不是自己的語言,也就是用新環境中聽眾能聽懂的語言傳播本意。

  于丹、易中天的成名,並不是他們比很多優秀的研究大師專業或博學,甚至許多註解是錯誤的或爭議的,而是他們掌握了面對當下語境的「翻譯」技巧,因為這個時代和這個環境下,大眾不需要太高深、太專業的國學和傳統文化知識,而是故事和通俗。

  通俗是什麼?「通」就是打通、傳達到;「俗」就是吃五穀雜糧的人,就是大眾。

  通俗是這個時代的現實,這就是嚴肅文學、嚴肅藝術被冷落的根源,儘管很無奈,但發言者要發言就必須妥協,因為,發言者必須面對這個語境。

  而且,很多大師,講解其專業的藝術、科學、文化時,反而很通俗,也正是因為他們掌握了「深入淺出」的奧妙,所以他們才是大師。

  比如,指揮大師中的大師卡拉揚,一反音樂會中需要觀眾保持安靜的做法,第一個在

  現場讓觀眾隨著老約翰·施特勞斯的《拉德茨基》進行曲的節奏集體鼓掌「和聲」。一向嚴肅而高高在上的大師,和大眾的距離一下子變得那麼親近。

  語境的確是個鴻溝,所以,只有學會「翻譯」才能搭建橋樑。當然,這是《讓子彈飛》中黃四郎說的比喻、比喻、比喻。

  肖永革

《聯合早報網》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沙發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1-1-29 03:53 | 只看該作者
的確,文革思維及文革語言仍對當今社會起很大的影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3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29 07:46 | 只看該作者
西方人也不是凡事都較真,比如,對「處女生子」就篤信不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5 10: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