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最肥沃產糧地40-50年後或流失殆盡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夏人 發表於 2011-1-10 08: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103萬平方公里的東北黑土區上,溝壑縱橫已經成為和林海雪原一樣的典型景觀。黑土層40-50年後或將流失殆盡,中國大陸最肥沃的產糧地危在旦夕。(網路圖片)

林海雪原2011年01月09日

在103萬平方公里的東北黑土區上,溝壑縱橫已經成為和林海雪原一樣的典型景觀。黑土層40-50年後或將流失殆盡,中國大陸最肥沃的產糧地危在旦夕。
1厘米厚的黑土需400年才能形成

據南方周末報導,數據顯示,目前東北黑土區坡耕地黑土層厚度已由開墾初期平均80-100厘米降到了20-40厘米,以每年0.3-1厘米的侵蝕速率,如不及時治理,40-50年後大部份黑土層將流失殆盡。

據計算: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需要400年,那麼形成1米厚的黑土需要多少年?答案是4萬年。如果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流失,那麼1米厚的黑土流失殆盡需要多少年?答案是100年。

這一道算術題告訴人們中國最肥沃的土地危在旦夕。

黑土地已經患上了慢性病

吉林省梨樹縣林場職員王峻峰迴憶,二十年前,走在吉林省梨樹縣的山坡上,一腳踩下去,鬆軟的黑土層會沒過腳脖子,「青煙繚繞的,能聞到樹的香味。」二十年後,位於中國黃金玉米帶上的產糧大縣,地變薄了,想要找到一把黑土已經變得艱難。在孟家嶺、蘇家村、何家村等多個村莊,撥開田裡的積雪,映入眼帘的色彩和黃土高原已無二致。

事實上,每年0.3-1厘米的流失速度並不易為人發覺,尤其夏天,滿目蔥蘢的風光甚至讓人產生錯覺,認為一切還好,然而,「黑土地已經患上了慢性病。」

據調查,典型黑土區的949個剖面后發現,在整個黑土區33萬平方公里的典型黑土帶上,48.6%的剖面黑土層厚度已經低於40厘米。專家稱,黑土區每年流失掉的黑土達1億到2億立方米,流失掉土壤中的氮、磷、鉀元素摺合成標準化肥達400萬-500萬噸,相當於四五個年產百萬噸的大慶化肥總廠的年產量。

保水固土的林草植被消失 黑土加速消亡

與孟家嶺毗鄰的蘇家村,1990年耕地有450公頃,到了2002年,這個數字變為了388公頃。消失的62公頃地被環繞該村的六公里長的張谷河沖走了。

蘇家村的這一幕是整個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的縮影,急劇的水土流失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開始了大面積的毀林開荒。

調查顯示,整個東北黑土區的林地面積上個世紀后四十年,共計減少了近480萬公頃,這些林地被破壞后,大部份轉成了坡耕地。原本疏鬆多孔的黑土層靠植被固土防蝕的功能喪失,這些漫川漫崗的坡地成了土壤侵蝕的重災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9 10: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