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修緣 於 2010-12-31 17:15 編輯
感覺氛圍變了.
可能是BACKCHINA計劃開發國內市場, 所以就慢慢向朝廷靠攏了.
本來這無可厚非, 但為論壇的錢途和前途計, 斗膽向老闆進一言:
一. 自己的競爭力.
我覺得, BACKCHINA主要的競爭力, 有三個:
1. 比較好的新聞資訊;
2. 寬鬆的言論自由空間.
3. 本土化.
有了這三個優勢, 又生得其時, 先入為主.
築巢引雀, 歷經幾年便達到BACKCHINA今天的規模.
但如果把這三個優勢拆開研究, 就不是很明顯了.
論新聞資訊, 遠遠比不上國內的新浪網, 南方網和鳳凰網;
論言論自由和思想深度, 也遠遠比不上鳳凰網和明鏡網.
論本土化, 比澳洲的FREEOZ差的很遠.
所以說, 如果BACKCHINA是條小船, 就沒法玩資金玩規模, 只能玩特色.
特色, 是BACKCHINA的比較優勢.
拋棄了這個比較優勢, 就沒法吸引人氣了.
二. 國內市場是個雞肋.
現在BACKCHINA在國內是被封鎖的, 國內的人要訪問, 得翻牆.
這對論壇來說是一個困難.
按照現在朝廷對言論自由的控制力度, 如果想開放封鎖, 至少得把FLG, 毛左, 極右自由派和基督教的勢力全部剔除掉.
最安全的是完全禁止政治評論.
根據以前FREEOZ的經驗, 除非老闆在國內有很牛的背景/人際關係, 否則對於國外的中文論壇, 朝廷是說封就封的.
要是BACKCHINA能搞得像鳳凰網南方網那麼財大氣粗根深蒂固, 倒是可以沒有顧忌.
退一步說, 如果把政治評論都掐掉, 通過朝廷的審查了, 那對國內的人還有什麼吸引力嗎??
再退一步說, 萬一將來朝廷開放了言論自由, 不封鎖了, 那馬上就會湧現無數和BACKCHINA同質的網站, 參與競爭.
到時候, 估計BACKCHINA就只剩下先入為主的優勢了.
所以說, 國內市場是個雞肋.
要想通過審查, 就得先揮刀自宮, 放棄自身的特點.
即使通過了, 以"新聞資訊"+"本土化"兩板斧, 能吸引到國內的人氣嗎??
三. 兩頭不到岸最吃虧.
首頁的新聞資訊還算是保持了質量.
但從論壇上看, 遷就朝廷的意味就非常明顯了.
先不說放任某些立場明顯的版主, 刻意引導輿論.
後來又專門開闢飛機版, 打擊基督教.
普通人對氛圍是很敏感的, 除了那些拿錢發帖的人.
如果任由各門派的人佔據罈子, 就等於是刻意趕走普通人.
但即使BACKCHINA已經遷就到這個程度了, 我估計離審查的標準還是差了一大截.
順了哥情失嫂意.
何況遷就朝廷, 也未必真能帶來利潤呢.
四. 封鎖是個困難, 也是個優勢.
封鎖代表著吸引力.
如果去掉了封鎖, 競爭馬上湧現, BACKCHINA還能像現在那樣悠哉悠哉嗎??
綜上所述, 與其讓BACKCHINA轉型, 還不如直接重新建一個閹割版的姊妹網站, 專門針對國內市場.
再設法把backchina的人氣複製過去.
總比現在刻意轉型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