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亞伯拉罕是信心之父?

[複製鏈接]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0-12-4 03: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追求永生 於 2010-12-3 14:35 編輯

為什麼亞伯拉罕是信心之父?

因為他對神的話只有服從。從不懷疑,從不反詰,遵從起來從不猶豫。

為什麼他可以這樣?因為他認識神,確切地知道神是誰。

為什麼他對神的話堅信不移?

因為他知道神的信實,神的應許一定實現;因為他知道神的愛,神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愛他的緣故。

主要例證:第一,他根據神的應許的到兒子以撒;第二,他按神的要求把以撒獻祭。

有人不理解或者覺得自己做不到。

請問:如果神需要生命付出的時候,你是否做得到?你是否認為和神在一起是最大的喜樂?

如果這兩個問題的回答是否定的,你的信心和亞伯拉罕還有距離;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麼就能理解亞伯拉罕了。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30
拎不清 發表於 2010-12-28 02:08 | 只看該作者
就從經文就可看出他知道他的兒子死不了。就是死了,也會有更多。後來他的確有更多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5
29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0-12-27 16:5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追求永生 於 2010-12-27 04:09 編輯
JIJIGEGE66 發表於 2010-12-27 01:19
對我們來說,神把信心恩賜給我們,我們就有了把信心建立在耶穌身上的責任,辜負了這個責任本身就是罪。

...


那麼你知道不知道凡是聽到福音的人,都有責任接受福音?同時不接受福音意味著什麼?

如果你對我說的對神賜予了信心的人有責任對基督建立信心都不能理解的話,估計對聽福音的人有什麼責任也不會理解。

你也可以分享一下,你的理解或者你所聽到的你認為正確的是什麼,看看我們有什麼不一致的地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5
28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0-12-27 16:45 | 只看該作者
JIJIGEGE66 發表於 2010-12-27 01:16
看來你對基督教「基要真理」學得不夠,
從赦免角度說,沒有赦免的恩典,罪的工價是死,凡是犯罪只有付 ...

福音和成聖不是一碼事。

從你對我ID的評論看,你沒有認真思考為什麼聖經教導「尋著的,就得著」。

還是那句話,你如果把對神感恩的思考變成了推卸自己的責任,起碼大部分聖經的教導是誤解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5
27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0-12-27 16:41 | 只看該作者
JIJIGEGE66 發表於 2010-12-27 01:08
從成聖角度來看,每天的成聖就是克服罪的過程。當然罪的最終被克服,是神的大能。我們與神同工,就是與神一 ...

神當然無罪,所以才能最終克服人的罪和罪的一切後果,使被造完成神的創造使命。

你理解什麼是與神同工嗎?你考慮過什麼是不斷成聖嗎?這些和不斷的克服罪有什麼聯繫?

不要以為什麼都是神替你做,自己沒有責任。

神的做工是感恩用的,不是推卸責任用的。弟兄這個關係還是沒有弄得很清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5
26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0-12-27 13:3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追求永生 於 2010-12-27 00:40 編輯
JIJIGEGE66 發表於 2010-12-27 00:27
罪不是被克服,而是被赦免。


從不同角度說,罪既是被克服,也是被赦免。

從赦免角度說,沒有赦免的恩典,罪的工價是死,凡是犯罪只有付出生命的代價才行。

從成聖角度來看,每天的成聖就是克服罪的過程。當然罪的最終被克服,是神的大能。我們與神同工,就是與神一起克服罪,包括認罪悔改,每天努力走天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5
25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0-12-27 13:31 | 只看該作者
JIJIGEGE66 發表於 2010-12-27 00:23
所以「因信稱義」這個「信」也是神賜給我們的。

沒錯,我們的信來自神。

對我們來說,神把信心恩賜給我們,我們就有了把信心建立在耶穌身上的責任,辜負了這個責任本身就是罪。

在這方面,信心之父亞伯拉罕正是我們的榜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5
24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0-12-27 13:1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追求永生 於 2010-12-27 00:26 編輯
JIJIGEGE66 發表於 2010-12-26 23:58
亞伯拉罕的信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否則就不會有以實瑪利了。


不但亞伯拉罕的信心是在神的保守下發展起來的,而且也是和他的罪不斷被克服分不開的。

信心之父正是在各種考驗之下給我們建立信心的榜樣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5
23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0-12-27 13:08 | 只看該作者
JIJIGEGE66 發表於 2010-12-26 23:58
亞伯拉罕的信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否則就不會有以實瑪利了。

歡迎弟兄/姊妹來家園訪問,希望常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5
22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0-12-6 15:5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追求永生 於 2010-12-6 02:54 編輯
ruthrose 發表於 2010-12-6 02:24
即使知道這個人得救了,我還是捨不得。

我參加過教會弟兄姐妹的葬禮后,總得需要好幾天,才能接受」他 ...


這個我完全理解,也許是我年齡比你大許多的緣故。不過在不是基督徒的時候,這是我感覺最悲傷痛苦的地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5
21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0-12-6 15:48 | 只看該作者
ruthrose 發表於 2010-12-6 02:16
所以,亞伯拉罕的信心也是「即或不然」」倘若可行「的信心,」掙扎「是什麼?是「火煉」,是信心成長所必 ...

實際也可能是這樣,只不過我沒看到直接相關亞伯拉罕的經文,尤其我提到的是以撒獻祭這件事情上,我看到的是他毫不猶豫地相信神順從神,因此我感嘆他不愧是信心之父。

而姊妹所提的「倘若可行」,和亞伯拉罕為即將毀滅的城市求禱相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

主題

6876

帖子

5796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796
20
ruthrose 發表於 2010-12-6 15:24 | 只看該作者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0-12-6 14:28
估計姊妹之所以難過是因為不確定這個人是否得救。

上個周六我去參加一個最好的美國朋友的追悼會,那 ...

即使知道這個人得救了,我還是捨不得。

我參加過教會弟兄姐妹的葬禮后,總得需要好幾天,才能接受」他/她已不在我們中間「這個事實,「化悲痛為力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

主題

6876

帖子

5796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796
19
ruthrose 發表於 2010-12-6 15:16 | 只看該作者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0-12-6 14:47
回復 ruthrose 17樓 的帖子

我來理解一下姊妹引用的這兩段經文,不對的地方請姊妹指正。

所以,亞伯拉罕的信心也是「即或不然」」倘若可行「的信心,」掙扎「是什麼?是「火煉」,是信心成長所必須的。

亞伯拉罕奉獻以撒,事先並不知道這是一次試驗——信心的寶貴就在於此,如果知道這是一次實驗,還用得著信心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5
18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0-12-6 14:4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ruthrose 17樓 的帖子

我來理解一下姊妹引用的這兩段經文,不對的地方請姊妹指正。


但以理的話說的是神能救人於危難之中,即使沒有救他,他也絕不會信奉別的神。這表明了但以理的堅定信心,不是依賴於神是否把他從火窯中救出。

耶穌的禱告,是表明他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堅決服從父神的旨意。這是所有禱告者都應該有的態度。

而前面所說的亞伯拉罕的信心,重點在於他無條件的相信和服從神。但以理和耶穌相關的這兩段經文,我認為和亞伯拉罕的信心不矛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

主題

6876

帖子

5796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796
17
ruthrose 發表於 2010-12-6 14:31 | 只看該作者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0-12-6 14:05
亞伯拉罕的信心在於他不管什麼情況都認為神作的最好的,他從來就沒有其他想法,只有服從。他服從的時候, ...

亞伯拉罕沒有掙扎嗎?沒有想過後果嗎?

『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 王啊,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3:17-18)
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 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5
16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0-12-6 14:2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追求永生 於 2010-12-6 01:29 編輯
ruthrose 發表於 2010-12-6 01:19
是這麼個理,但應用在實際生活中,還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目前別說是自己的血脈親人,就是看到一個不相 ...


估計姊妹之所以難過是因為不確定這個人是否得救。

上個周六我去參加一個最好的美國朋友的追悼會,那個主持人也是有七十多歲,開玩笑說,他每次參加這樣的活動,就像是自己的一樣,去世的人一定在天上看著大家。

羅馬書第八章說,生死都不能隔絕神對我們的愛。所以無論生死,實際上都沒有多大關係,只是神的不同安排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

主題

6876

帖子

5796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796
15
ruthrose 發表於 2010-12-6 14:19 | 只看該作者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0-12-6 14:03
無論誰的生命都是神的恩賜,誰和神同在都是最大的祝福。

是這麼個理,但應用在實際生活中,還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目前別說是自己的血脈親人,就是看到一個不相干的人離世,感情上也會有波瀾,也會從心底里感到難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5
14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0-12-6 14:14 | 只看該作者
青貝殼 發表於 2010-12-5 01:56
將來或許能做到,先生一窩,然後挑一個......

早晚都是殊途同歸,愛神的必定永遠與神同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5
13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0-12-6 14:1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青貝殼 7樓 的帖子

動真格的也是回到神家,這有什麼區別嗎?

估計覺得有區別的是我們這樣信心不足的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5
12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0-12-6 14:0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追求永生 於 2010-12-6 01:10 編輯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12-4 19:52
亞伯拉罕舉目觀看,不料,有一隻公羊,兩角扣在稠密的小樹中,亞伯拉罕就取了那隻公羊來,獻為燔祭,代替 ...


達兄讀經仔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3: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