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閑話中醫 ----- 中醫究竟是不是一門科學?

[複製鏈接]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0-2-6 02: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對中醫一直很有感情,緣於小時候大約在8歲時,得過一次風濕熱,癥狀就是每天下午發低燒。媽媽先帶我去了兒童醫院,經查血后診斷為由鏈球菌感染引起的風濕熱。大夫說經典的治療是服用激素加阿斯匹林,療程約為一年至兩年。媽媽然後又帶我去了中醫研究院,大夫說需服中藥,不含激素,然後定期查血檢查。媽媽便決定只採用中醫治療。每天喝二次湯藥的滋味可不好受呢, 還記得每次都要磨蹭半個多小時才能把一碗葯喝下。有一天下午,外面的小朋友喊去跳皮筋,媽媽卻說要喝完葯。一著急,端起碗一仰脖子咕咚咕咚一口氣沒喘就都下去了。打那時候知道,越痛苦的事情其實做得越快越好。以後就會喝湯藥了, 呵呵。三個月之後,血沉和抗O的指標都正常了,低燒也消失了。西醫大夫都很驚訝我康復的迅速。

當然,這只是自己經歷的一個例子而已,估計沒有什麼統計意義。更糟糕的是,吃的究竟是哪幾味中藥,一點也不知道(西藥倒是能記住),不然今天在這裡可以請教一下這其中的緣由。可以說從那以後,便信任和喜歡上了中醫。我認為中醫可以醫治一些病,而且有些地方比西醫的療效要好。

至於說中醫是不是科學?如果從實證角度來說,中醫其實不乏取證和實驗。比如《本草綱目》里的許多葯,都是經過了很多人,甚至很多代人的使用。很有點今天拿小老鼠作實驗的意思,只不過實驗對象是人而已。各種控制條件也許沒有那麼完備,但時間周期卻是足夠長的。

中醫的一個缺點是拒絕以現代科學成果修正中醫理論,這大概是它在近代幾乎沒有什麼發展的原因吧。

一點淺見,靜候拍磚!
[本話題由 自由之靈 於 2010-02-06 11:25:56 編輯]

173

主題

3011

帖子

3920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20
沙發
ManCreatedGod 發表於 2010-2-6 02:52 | 只看該作者
很多人有類似的經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3861

帖子

176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64
3
漢紳 發表於 2010-2-6 06:33 | 只看該作者
中醫太難學了
就說號脈吧,三個手指,分別為寸關尺,脈象有虛實沉浮滑澀等
三個手指通過輕重組合,進行診斷,沒有十幾年的傳幫帶是學不成的,而且很難寫出來,那還有人願意學呀。即使中醫診斷(號脈)出來了,也要西醫(化驗、X光、B超、CT、磁共振等)來進行確認。
西醫能檢測出來實際的病變和數據,有確切的證據
而中醫很多時候在沒有發生實質病變之前就能診斷出來,全憑中醫師的水平和經驗,也就是問聞望切。
古時候中醫興盛是因為沒有儀器可用來病變檢測,只能由醫生診斷。

中醫就像是冷兵器
西醫就像是熱兵器或導彈核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1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13
4
kickbird 發表於 2010-2-6 06:58 | 只看該作者
我也有類似的經歷。小時候得了風疹,渾身都是紅疙瘩,發高燒。奶奶不知從哪裡弄的草藥,煮了一大鍋湯,倒在一個大盆里,把我放裡邊洗澡,沾著藥水的皮膚立馬就變本色了,出了一通汗,當時就好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

主題

2102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5
柏桐 發表於 2010-2-6 23:40 | 只看該作者
中醫取證和實驗都屬於臨床數據,是經驗積累。與基礎科學沒有關係。西醫也應該是近百年才從經驗醫學進化成科學醫學的, 現在所有的診斷手段都是物理化學方法。而中醫仍然停留在號脈上。就中藥而言,只有用物理化學的方法測出中藥配方的化學成分,才可能建立起中醫科學的基礎。否側,自由和kickbird吃點盤古香灰也說不定能治好你倆小時候的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1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13
6
kickbird 發表於 2010-2-7 00:19 | 只看該作者
柏桐: 中醫取證和實驗都屬於臨床數據,是經驗積累。與基礎科學沒有關係。西醫也應該是近百年才從經驗醫學進化成科學醫學的, 現在所有的診斷手段都是物理化學方法。而
你就直說中醫不是科學不就完了嗎!但不是科學不等於沒用。不是科學是啥呢?總得靠上點啥吧?藝術。對了,是藝術!就像烹飪!你要是嘴饞了,讓老媽給你煮一鍋紅燒肉,解饞!腰擰了,讓老婆給你貼上塊狗皮膏,舒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

主題

2102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7
柏桐 發表於 2010-2-7 00:25 | 只看該作者
kickbird: 你就直說中醫不是科學不就完了嗎!但不是科學不等於沒用。不是科學是啥呢?總得靠上點啥吧?藝術。對了,是藝術!就像烹飪!你要是嘴饞了,讓老媽給你煮一鍋紅燒
不都是廢話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1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13
8
kickbird 發表於 2010-2-7 00:29 | 只看該作者
柏桐: 不都是廢話嗎?
廢話也是屬於藝術範疇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9
 樓主|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0-2-7 02:09 | 只看該作者
ManCreatedGod: 很多人有類似的經歷!
有這樣經歷的人應該開個「見證」會,也許就科學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10
 樓主|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0-2-7 02:19 | 只看該作者
漢紳: 中醫太難學了
就說號脈吧,三個手指,分別為寸關尺,脈象有虛實沉浮滑澀等
三個手指通過輕重組合,進行診斷,沒有十幾年的傳幫帶是學不成的,而且很難寫出來,那
是啊,中醫診斷手法太原始了。還有那些陰陽啊,虛實啊的理論也令人實在費解。現在在廣大的農村,中醫據說還是佔主導地位,熱兵器或核武鞭長莫及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11
 樓主|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0-2-7 02:20 | 只看該作者
kickbird: 我也有類似的經歷。小時候得了風疹,渾身都是紅疙瘩,發高燒。奶奶不知從哪裡弄的草藥,煮了一大鍋湯,倒在一個大盆里,把我放裡邊洗澡,沾著藥水的皮膚立馬就變
這要換了西醫,可能得給你掛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3861

帖子

176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64
12
漢紳 發表於 2010-2-7 02:39 | 只看該作者
自由之靈: 是啊,中醫診斷手法太原始了。還有那些陰陽啊,虛實啊的理論也令人實在費解。現在在廣大的農村,中醫據說還是佔主導地位,熱兵器或核武鞭長莫及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13
 樓主|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0-2-7 02:44 | 只看該作者
柏桐: 中醫取證和實驗都屬於臨床數據,是經驗積累。與基礎科學沒有關係。西醫也應該是近百年才從經驗醫學進化成科學醫學的, 現在所有的診斷手段都是物理化學方法。而

你還別說,西藥也就是把不同的"香灰"攪來攪去得到的吧? 不知道那些trials是怎麼做的. 想來無非是調試各種formulars, 然後看哪個有效?

何謂科學?  何謂基礎科學? 其實科學也沒那麼崇高.  有一個損生物學家的笑話:  生物學家A拿青蛙作實驗, 想搞清青蛙腿的功能. 先敲了一下鈴聲, 青蛙跳了一下. 於是生物學家A宣布: 青蛙腿是用來聽聲音的, 理由是對聲音有反應. 另一個生物學家B 拿手電筒晃了一下青蛙, 青蛙也跳了一下. 生物學家B於是宣布, 青蛙腿是用來看的, 因為對光有反應. 然後生物學家C 又潑了杯涼水在青蛙腿上, 青蛙又跳了一下.  生物學家C 宣布: 青蛙腿是用來感知溫度的.   於是乎, A, B, C們大吵了起來, 每人都有"證據".  哈哈.

自然科學的探索過程不外如此吧? 當然,數學除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

主題

2102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14
柏桐 發表於 2010-2-7 03:48 | 只看該作者
自由之靈:
你還別說,西藥也就是把不同的"香灰"攪來攪去得到的吧? 不知道那些trials是怎麼做的. 想來無非是調試各種formulars, 然後看哪個有效?

何謂
trials 應該是臨床數據, 這與中醫是一樣的。但西醫的trial不僅僅是你病人感覺好了就完了, 而是要看用藥后其他所有理化數據。像kickbird小時候洗的那葯澡,現在皮膚是不是正常,都很難說滴。
而現在的西藥應該已經不是"香灰"攪來攪去, 而是精確控制合成的有機化合物。這是可以用數學公式來描述的物質。至於生物學家的那個笑話,是因為目前還不能用數學來描述生物現象,但是只有用數學的語言才能正常地理解世界。這對中醫也是一樣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1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13
15
kickbird 發表於 2010-2-7 05:37 | 只看該作者
柏桐: trials 應該是臨床數據, 這與中醫是一樣的。但西醫的trial不僅僅是你病人感覺好了就完了, 而是要看用藥后其他所有理化數據。像kickbird小時候洗的那葯澡,現在
喜歡數學語言,這還能難得了中醫。
古時候,有一窮秀才,在過年的時候寫了一副對聯貼在門上,這副對聯的上聯是:「二月蘭、三白草、四葉參、五味子;下聯是:六神曲、七葉蓮、八厘麻、九里香。」讀後令人拍手稱快。為什麼?聯中用了八味中藥,而且都是用數字命名的中藥,但是唯獨沒有用「一」和「十」開頭的中藥,也就是說缺一少十。細品之,「一」和「衣」,「十」和「食」,不是諧音嗎?此聯的寓意正是在此,揭露了當時社會「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黑暗。全聯對社會的黑暗不著一字,但是卻揭露得入木三分,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無獨有偶,清朝末期,某地有一姓陳的藥販子,靠走街串巷販葯賺了不少錢。有了錢他就想權,很想過一下官癮,可無奈腹中墨水太少,他知道自己走考狀元之路,是萬萬行不通的。於是他挖空心思,花了幾萬兩銀子,從朝廷里買了個「五品官」頭銜。雖有名無實,但一有熱鬧的機會,他就穿上天青色的「五品服」 向眾人炫耀。有一年春節時候,他請人為他寫一副春聯。寫春聯的人知道他的底細,提筆一揮就寫成了「五品青天服,六味地黃丸」。陳某不知是譏諷,反而認為寫得惟妙惟肖,便堂而皇之地貼在門前,鄰里見之無不啞然失笑。

  為什麼?腎是人的「先天之本」,六味地黃丸恰恰是滋補腎陰的中藥。「腎」與「身」正好是諧音。腎虛意即身虛也。由此可見,這副對聯妙就妙在,用對比、相承、諧音的手法,毫不留情地諷刺挖苦了這個「五品官」的虛榮心,暗中寓意先天不足,腹內空空,不學無術,巧妙地剝開了「青天服」包裹中的靈魂的卑微,所以是一副很有諷刺意義的中藥數字對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6
chico 發表於 2010-2-7 14:09 | 只看該作者
中醫變成「科學「就不需要中醫了,大家都搞西醫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1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13
17
kickbird 發表於 2010-2-7 19:05 | 只看該作者
chico: 中醫變成「科學「就不需要中醫了,大家都搞西醫吧。
同意!中醫的名字就叫中醫,不叫科學中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

主題

2102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18
柏桐 發表於 2010-2-7 23:33 | 只看該作者
chico: 中醫變成「科學「就不需要中醫了,大家都搞西醫吧。
科學肯定要進入中醫。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中西醫就合併了,叫生命科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9
chico 發表於 2010-2-7 23:56 | 只看該作者
柏桐: 科學肯定要進入中醫。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中西醫就合併了,叫生命科學。
我這輩子是看不到那天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5: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