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哈佛人是如何造就的zt

[複製鏈接]

864

主題

2331

帖子

161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1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靈犀 發表於 2004-8-24 03: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啊!又拿哈佛說事啊!該不是又掛羊頭……吧?的確,在國內假冒偽劣產品日趨眾多、國人「貼牌」技藝日益熟練的今天,看到又一部掛著「哈佛」招牌的書上市,難免心起狐疑。不過針對這部大學生活經典之作,你要是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把全球頂尖學府裡面的學習生活感受體驗落到紙面,這是第一部,也是迄今為止無人逾越的一部。作者將導引你沉浸於頂尖學府裡面的
歡躍、痛苦、壓力、競爭……

  站在世界的頂端是什麼滋味?挾著LSAT(Law School Admission Test―法學院入學考試,類似於理工科的GRE或商科的GMAT,為申請就讀法學院的資格考試)全美前四分之一的高分,史考特成了哈佛法學院的新鮮人。

  從開學第一天,他發現新鮮人的第一年將備受折磨。好漢來自四面八方,一百四十人的大教室中,教授「蘇格拉底式」一問一答的教學法,讓概念不清、準備不足的學生無所遁形。沒來由地恐懼、焦慮,同儕間明爭暗鬥的強烈競爭,哈佛法學院的大帽子讓每個人都喘不過氣。

  史考特的新鮮人生活,大抵上繞著幾個重要事件與教授而成。包括攸關成績(也攸關未來執業)的期中期末考,爭取象徵全校最高榮譽的《哈佛法學評論》編輯群,年輕近人的教授摩里斯,以及最不好惹、上課壓力奇大無比的契約法教授佩里尼。

  作者生動地描述了法學院新生求生存的因應之道。包括一天念書二十小時,開小組讀書會研究案例,斥資購買二手筆記或考古題。法學院每個人都有兩把刷子,看不得別人好,但都覺得自己熬不過這個學期。開讀書會時,若發現「勞役不均」,貢獻不足或新成員太多影響品質,也會毫不留情地板起臉,請對方離去。

  達爾文式「適者生存」的競爭,也成為慣有的氣氛。課堂上發言表現好,就會成為大家注目的焦點;對史考特來說,這種公評極不人道,而且有損自尊。他常覺得很痛苦、壓力大、失眠、焦燥不安,太太安娜遭池魚之殃,但體貼地與他保持距離並給予支持。既有成功的慾望,又有失敗的恐懼,兩種強烈的情緒交錯混雜,令他難以控制。

  為什麼這麼難捱?一切都為了分數。作者認為,哈佛的教學方式有許多令人垢病之處。為何用分數決定一切?為何將原本應關心人的同理心硬生生抽離,什麼事情都變得可分析、看法條、無限上綱地理性主義?教授為何可對學生予取予求,甚至當面羞辱?答案是,業界只錄取最優秀的人,分數說明了一切。哈佛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教授也不是。雖然難以承受,但唯有咬緊牙根跟隨主流,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

  到後期,史考特對哈佛法學院的評價越來越低。他認為,教授把教室當成滿足個人目的的工具,以威權傳遞成績至上的訊息,並利用同學最脆弱、最敏感之處--對自我地位的不安全感,以及對未來的需求--把大家玩弄於股掌之間。蘇格哈底式的教學法雖有美意,但給老師一種特殊的威權優勢,隨時可侵犯學生精神上的尊嚴與安全。

  法學院的第一年,讓他重新認識自己。承認性格上的弱點,內心的衝動常超乎平常。然而,提出批判的目的,終究還是出於惜校之心。與其說哈佛訓練了他的法學知識,不如說讓所有新生重新面對自己,浴火重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2: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